市場資訊|聚焦中國商業銀行零售黃金業務,直面阻礙尋求未來機遇

2020-12-19 中國財富網官方

自2004年開放以來,中國實物黃金投資市場已經走過了一段漫長道路[1]。在經濟強勁增長的推動下,過去十六年中國大陸零售實物黃金投資需求激增近十七倍,佔2019年全球金條與金幣總需求的近三分之一。在經濟擴張的推動下,中國在2013年成為了全球最大的金條與金幣消費市場,並保持至今[2]。

中國商業銀行憑藉眾多分支機構組成的龐大網絡和多年來建立起來的良好聲譽,在實物黃金投資市場的發展歷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然而自2015年以來,作為中國商業銀行基本黃金業務的實物黃金銷售卻接連遭遇滑鐵盧。

為了深入分析中國商業銀行實物黃金業務趨勢背後的推動力量,確認該領域的未來機遇,世界黃金協會進行一系列市場調研,並根據最新市場資訊發布《聚焦中國商業銀行零售黃金業務》報告。接下來我們將分為兩期向大家詳細介紹商業銀行實物黃金產品趨勢以及吸引零售黃金投資者的主要因素。

機構黃金業務蓬勃發展,零售黃金市場競爭激烈

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中國的黃金市場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其中,中國商業銀行立下了汗馬功勞。上海黃金交易所(SGE)2002年成立後,多家銀行陸續啟動機構黃金業務,為黃金行業的公司提供黃金融資和租賃等服務。在中國黃金需求增加的推動下,機構黃金業務自問世以來迅速發展,受到了黃金行業的熱烈歡迎。

2004年以來,商業銀行機構黃金業務蓬勃發展的同時,其零售黃金業務也在持續擴展。通過數量眾多的分支機構廣泛覆蓋各線城市,在零售客戶中擁有良好信譽,使其成為中國實物黃金銷售的主要渠道之一。

截至2020年10月,中國銀保監會數據顯示,中國商業銀行在全國各地共設有超過二十萬家營業網點,且多數網點都有實物黃金相關業務。2020年前三季度,中國近40%的金條銷售出自商業銀行[3]。

商業銀行出售的實物黃金產品具有多種形式。普通金條是商業銀行銷售的主要黃金產品,除此之外,銀行還提供各類節日紀念品和文化黃金產品。每逢中國傳統節日,這些產品都會成為大受歡迎的熱銷禮物和收藏品。

客戶在中國建設銀行選購金條和其他產品

圖片來源:中國建設銀行,世界黃金協會

然而,在實物黃金需求整體趨弱的大環境下,過去十年來中國商業銀行出售的實物黃金產品總量已出現下降趨勢。2017年至2019年,實物黃金產品平均銷量相比前三年降低了18%。2019年,商業銀行實物黃金總銷量也出現了10%的同比下滑。

商業銀行仍是眾多零售投資者購買實物金條、金幣和其他實物黃金產品的首選,但金飾零售商帶來的競爭壓力正在不斷增加。

商業銀行實物黃金產品總銷量呈下降趨勢

*商業銀行實物黃金總銷量包括自有品牌金銷量和在銀行櫃檯出售的其他品牌金的總銷量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上海黃金交易所,世界黃金協會

中國金飾零售商之所以能夠搶佔部分市場份額,主要原因包括:

自2015年以來,中國主要金飾零售商的銷售網點數量平均每年增加14%。當客戶的黃金購買量超過一定數額時,很多金飾零售商都會提供誘人的工費折扣。同時受到龐大體量和複雜體系的拖累,銀行在定價方面的靈活性稍稍遜色於金飾零售商。銷售黃金是金飾零售商的主要,甚至是全部業務,因此他們會在銷售和促銷方面下更大的功夫。而對於商業銀行而言,貴金屬只是其中之一。商業銀行一方面要遵守各類法律法規嚴格限制,另一方面,為維持銀行聲譽,商業銀行內部也對促銷活動建立了嚴格的內部審核機制。中國金飾零售商的銷售網點數量增長迅速

*僅列出數據可追溯至2011年的主要上市的金飾零售商

數據來源:行業數據,世界黃金協會

中國黃金ETF持續擴展,改變零售市場投資方式

自2010年推出以來,黃金積存業務(GAP)總銷量迅速增長[4]。個人投資者可以通過銀行開立帳戶,定期或按照自己選定的時間段積存金條或其他實物黃金。投資者可以將積存的黃金兌換為現金,也可以贖回實物。黃金積存業務為零售客戶提供了門檻較低、操作簡便的新型實物黃金投資方式,其總銷量在2010年至2014年期間平均每年增長152%。

黃金積存業務問世初期銷量迅速增長,而後出現下滑

*所有銷量數據均為總銷量

數據來源:中國人民銀行,上海黃金交易所,世界黃金協會

然而,以黃金為依託的交易所交易基金(ETF)於2013年問世。此後,黃金積存金銷量自2015年開始逐年下降,2015年至2019年期間平均每年下降18%。我們認為,除了中國整體實物黃金需求下降因素之外,2014年後黃金ETF的興起,可能是過去五年積存金銷量下降的重要原因[5]。

黃金ETF自2013年問世後便迅速獲得眾多中國黃金投資者的青睞。截至2020年10月,共有11隻黃金ETF在中國證券交易所掛牌交易,總管理資產規模達到40億美元,總持倉達66.3噸,相當於自2013年以來年均增長208%[6]。

中國的黃金ETF市場持續擴展

數據來源:ETF 發行方,世界黃金協會

中國黃金ETF市場的爆發式增長主要受益於以下因素:

操作簡便:投資者可以通過微信和支付寶快速便捷地查閱併購買這些產品; 投資門檻低:面對個人投資者的黃金ETF產品門檻很低,通常為1元人民幣(相當於不到0.005克黃金),低於積存金;實物兌付:與積存金類似,很多黃金ETF也為投資者提供實物黃金兌付服務,允許投資者以合理的成本將ETF在線兌換為金條、金幣和金飾,在線就能完成。此外,積存金交易只能在銀行或通過銀行app進行,而黃金ETF交易卻可以通過多種主流網絡渠道進行,包括微信和支付寶[7]。雖然積存金的主要銷售渠道——銀行APP包含多種金融服務,但通過銀行APP進行積存金交易的用戶數量卻非常有限。

很多用戶一般出於特定目的(如匯款)才會使用銀行app,且傾向於達成交易後立刻離開,而微信和支付寶已融入中國消費者的日常生活,為黃金ETF帶來了大量流量,其潛在銷售機遇遠遠高於積存金。而且,與實物黃金銷售類似,銀行在第三方合作和產品推廣方面也有比黃金ETF更為嚴格的內控措施。

另一方面,2018年底的監管法規變更也對積存金的普及產生了一定影響。中國人民銀行(PBOC)於2018年12月14日出臺《黃金積存業務管理暫行辦法》,將積存金投資的最低門檻從法規發布前的最低0.03克提高到1克。這次最低投資限度的大幅提升,削弱了積存金投資對長尾投資者的吸引力,並可能將影響積存金業務的未來發展。

中國投資者策略變動,黃金零售潛力依舊

自2014年以來,中國消費者對金飾、金條和金幣的消費需求有所下降。中國的實物黃金消費量在2004年之後的十年間以年均22%的速度增長,並於2013年達到1,346噸的峰值[8]。此後,整體實物黃金需求開始下滑並持續相對疲弱。從廣義上說,我們認為中國經濟增速放緩以及經濟前景的不確定性是實物黃金消費下滑的主要原因。

自2015年起,中國GDP增長率已從2004年至2013年的10%以上降至7%以下,標誌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階段。經濟增速放緩,導致中國消費者可支配收入增長放緩,進而降低了消費者的「黃金購買力」,從而減少了實物黃金消費量。

消費者的「黃金購買力」反映出中國的黃金消費量

*黃金購買力計算方法為:通脹調整後的年度居民可支配收入除以相應的Au999價格

黃金消費量是指中國的金條和金幣銷量加上金飾需求量數據

來源:金屬聚焦,國家統計局,世界黃金協會

風險和不確定性是實物黃金需求(特別是金條和金幣)下降的另一個主要驅動因素。中國股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表現低迷,而金條和金幣銷量在2008年至2013年間增長了五倍之多[9]。而2014年之後,股市持續升溫,轉移了投資者對黃金的注意力。2014年至2019年期間,滬深300指數分別上漲了51%和36%,可能是這段時期中國金條和金幣需求疲軟的主要原因之一。

中國的金條和金幣需求與股市表現呈反比

*基於2004-2019間中國金條與金幣年度需求以及滬深300指數的年度變動

來源:金屬聚焦,中證指數有限公司,世界黃金協會

不可否認的是,黃金在中國至關重要且在充滿活力的投資市場中佔有重要地位。投資者普遍持有黃金,且人們清楚地認識到,黃金在抵禦通貨膨脹和提供長期回報方面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與此同時,中國也是一個非常活躍的市場,這對黃金的傳統地位構成了威脅。面對挑戰,如何利用機遇吸引潛在投資者、留住現有客戶是所有從業者亟待解決的問題。

世界黃金協會希望通過分享此次報告,為黃金行業提供一個與考慮投資黃金的潛在消費者建立聯繫的機會,並鼓勵他們涉足黃金投資的領域。當黃金行業真正認識到存在的問題,並採取協調一致的方法去解決問題,才能夠確保黃金在這一關鍵市場中保持住其首選投資產品的地位。

備註:

[1]2004年,中國銀監會以及中國人民銀行批准了幾家主要國有銀行的個人黃金業務,標誌著中國零售實物黃金投資市場的開啟。

[2] 基於金屬聚焦和世界黃金協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中提供的數據,更多詳情請訪問:www.gold.org/goldhub/research/gold-demand-trends

[3] 數據來自金屬聚焦公司。

[4] 2010年,中國工商銀行在世界黃金協會的支持下首次面向中國投資者推出積存金業務(GAP)。

[5] 2018年,中國人民銀行發布了《GAP管理暫行辦法》,提高了GAP投資的最低門檻。

[6] 如需更多詳情,請訪問:www.gold.org/goldhub/data/global-gold-backed-etf-holdings-and-flows

[7] 2019年,支付寶的中國年度活躍用戶數量達到了9億: alibabagroup.com/en/ir/presentations/Investor_Day_2019_AntFinancial.pdf.截至2019年,騰訊理財通(微信的財富管理平臺)積累了超過1.5億投資者,而微信自身的全球月度活躍用戶則超過了10億:www.tencent.com.cn/enus/business.html.

[8] 2004年與2013年之間的數據來自於金屬聚焦和世界黃金協會黃金需求趨勢報告中提供的數據,更多詳情請訪問:www.gold.org/goldhub/research/gold-demand-trends

[9]此處將滬深300指數作為中國股市的代表,滬深300指數由上海和深圳證券市場中市值大、流動性好的300隻股票組成,綜合反映中國A股市場上市股票價格的整體表現,更多詳情請訪問:www.csindex.com.cn/zh-CN/indices/index-detail/000300

歡迎訪問世界黃金協會官網:https://www.gold.org/cn,獲取更多黃金行業權威資訊。

原文轉自:世界黃金協會

相關焦點

  • 汽車零售貸款市場:商業銀行主導,未來空間廣闊
    根據德勤的預測,2020年中國汽車金融消費市場滲透率有望提升至50%。二手車市場來看,2017年中國二手車零售金融滲透率僅為15-25%,遠低於全球主要地區的二手車汽車金融滲透率(美國目前二手車滲透率為50%-55%)。
  • 2020年商業銀行未來發展趨勢 - 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商業銀行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商業銀行行業發展趨勢,洞悉商業銀行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
  • 什麼情況:國內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發展現狀
    我國商業銀行黃金業務自2002年上海黃金交易所成立以來,伴隨著國內黃金行業拉開市場化帷幕,短短十六年來發展迅速,已經成為我國黃金市場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黃金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數據顯示,2016年商業銀行境內黃金交易量4.66萬噸(雙邊),佔我國當年黃金交易總量12.59萬噸(雙邊)的37%。當前我國商業銀行黃金業務發展現狀概括如下。
  • 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
    《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內容嚴謹、數據翔實,通過輔以大量直觀的圖表幫助商業銀行行業企業準確把握商業銀行行業發展動向、正確制定企業發展戰略和投資策略。  中國產業調研網發布的2020年版中國商業銀行市場調研與發展趨勢預測報告是商業銀行業內企業、相關投資公司及政府部門準確把握商業銀行行業發展趨勢,洞悉商業銀行行業競爭格局,規避經營和投資風險,制定正確競爭和投資戰略決策的重要決策依據之一。
  • 商業銀行如何開展投行與資管業務?
    在拓展零售公司客戶時寧波銀行進一步將客戶細分為結算客戶、授信客戶、國際業務客戶、理財客戶、電子客戶等等,聚焦小微企業現金管理、國際業務以及電子金融三大業務,並提供諸如現金管理、客戶結算、國際業務、理財等各類產品,增加客戶粘性,逐步提升小微客戶的挖掘價值,這便是典型的投行與資管思維,寧波銀行也被認為是國內做投行與資管業務最好的城商行。
  • 商業銀行布局智能投顧的分析與策略
    智能投顧從技術和理念上全面進入銀行投資管理業務,催生金融新產品和新模式,為傳統銀行業在顯性利差收入難以為繼的發展環境下,指出零售轉型發展道路。然而,現階段商業銀行加速入局智能投顧行業的首先還是要清晰了解智能投顧實現條件、設計理念、基本特點與模式分類,在充分調研內外環境與發展實際的基礎上,從市場定位、成長模式、運營能力、品牌價值等方面著手,做到思維與模式深度融合。
  • 零售金融,並不是商業銀行的業績救星
    來源:新流財經從全球來看,商業銀行的零售佔比,與業績和股價表現沒有必然聯繫。Capital One與TD銀行的零售佔比均超過90%,市淨率卻天上地下;而摩根大通的零售業務佔比不到50%,市值卻全球第一。在作者看來,當下比起富國與Capital One,摩根大通與TD銀行更值得中國銀行業借鑑。
  • 2020-2026年中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市場深度調研與發展前景分析...
    三、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行業集中度分析    四、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行業SWOT分析  第二節 中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行業競爭格局綜述    一、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行業競爭概況      1、中國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行業競爭格局      2、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行業未來競爭格局和特點      3、商業銀行個人信貸業務市場進入及競爭對手分析
  • 招行、平安、興業等商業銀行是如何做消費金融的?
    本文著重介紹商業銀行開展消費金融業務的主要模式和競爭策略。商業銀行消費金融相關業務發展現狀 近年來,在外部衝擊加大、內在需求增強和監管趨嚴等環境下,銀行業不斷加快零售轉型步伐。多數銀行從信用卡、一般性消費信貸等領域發力,充分挖掘當前市場環境下的客戶需求,提升業務收入,增強客戶黏性。
  • 全球九大銀行的啟示:零售銀行並不是商業銀行的業績救星
    從全球來看,商業銀行的零售佔比,與業績和股價表現沒有必然聯繫。Capital One與TD銀行的零售佔比均超過90%,市淨率卻天上地下;而摩根大通的零售業務佔比不到50%,市值全球第一。當下,比起富國與Capital One,摩根大通與TD銀行更值得中國銀行業借鑑。 零售為王,得零售者得天下……多年來,零售轉型是銀行業的主旋律,乃至成為了一種政治正確。
  • 『負債業務』商業銀行拓展對公存款業務的建議
    來源:銀通智略 文章導讀 存款業務是各家商業銀行業務經營的重要支撐,是負債業務的主要組成部分,對公存款作為存款業務其中的一大經營支柱,可以是商業銀行穩健發展的基礎,其組織經營工作的好壞,將影響到各家商業銀行的市場地位、社會形象、競爭能力,以及全行各項業務的協調發展
  • 新一代「零售銀行」崛起 ——中國商業銀行的轉型模式思考
    不過,隨著經濟周期步入下行通道,弱化經濟增長增速目標,金融監管加強,管住貨幣和信貸總閘口等因素一起襲來,意味著以往靠規模快速擴張獲得盈利、業務對象首選對公客戶的商業銀行模式已難為繼,銀行傳統資本密集型經營方式在新時代已步履維艱。更嚴重的是,一系列新興科技在商業和金融領域的廣泛應用,對依靠信息不對稱和價值時空錯位盈利的銀行業根基,更造成根本挑戰。
  • 沃爾瑪、家樂福等外資零售企業探討在中國如何應對挑戰?
    在各類挑戰之下,業界將目光聚焦在各大外資零售巨頭身上,就在11月2日舉行的中國連鎖經營協會2018中國全零售大會上,沃爾瑪(需求面積:8000-10000平方米)、家樂福(需求面積:3000-15000平方米)、麥德龍、宜家等外資零售巨頭的中國區掌門人齊聚,探討面對挑戰如何應對。
  • 下一個三十年,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 | 中國資本市場30...
    資本市場的下一個三十年,銀行業肩負著哪些時代使命,又將面臨哪些機遇與挑戰?「壓艙石」作用凸顯1990年,滬深交易所相繼成立,樹立資本市場的第一座豐碑,直接融資市場迅速發展。1995年,建設銀行設立的中國國際金融公司,成為當時國內銀行唯一在境內設立的投資銀行機構。
  • 下一個三十年,商業銀行在資本市場扮演什麼角色?|中國資本市場30...
    2020年是中國資本市場建立30周年。銀行業在資本市場助力下不斷成長,而銀行股也成為資本市場「壓艙石」,二者相輔相成。下一個三十年,有更多新政策值得期待,商業銀行將攜手資本市場創造更多「奇蹟」。三十而立,中國資本市場進入盛年。
  • 花旗中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快又好
    花旗中國商業銀行業務發展快又好新經濟領域客戶貢獻大幅提升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 作者:記者周軒千 發布日期
  • 中國商業銀行網絡理財行業發展回顧與發展趨勢分析報告(2020-2026年)
    由於虛擬渠道打破了傳統的區域分割,產品直接面對所有零售客戶,整體銷售效果要遠好於物理網點。所以,網絡銀行是商業銀行生存和發展的必要條件,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的發展必須藉助於網際網路。正如比爾?蓋茨所說:「傳統銀行若不改變,將是21世紀行將滅絕的恐龍。」
  • 砥礪前行 向陽而生 金道國際退出中國大陸市場
    金道國際在中國大陸開展金融衍生品業務已多年,多年來,金道始終秉承「公平、透明」的服務宗旨,以提供高效優質的用戶體驗為服務目標,為客戶提供資產增值的機會,獲得了客戶的交口稱譽和品牌認同。
  • 商業銀行迎來對公信貸業務優化調整發展商機
    2010年以來,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逐步放緩至中高速增長階段,新舊動能轉換加快,戰略性產業和共享經濟快速發展。經濟新常態下,商業銀行對公信貸業務在增速放緩、競爭激烈的同時,也迎來了細分領域、結構性調整的發展商機。
  • 白瑞明: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發展歷程與展望
    目前商業銀行理財市場已成為金融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截至2018年末,銀行理財規模約31萬億元,約佔資管行業總規模25%,在各類資管機構中佔比最高。   在「資管新規」發實施之後,銀保監會發布「理財辦法」作為資管新規的配套細則。這是促進統一資管產品監管標準,推動銀行理財業務規範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自此,商業銀行理財業務進入轉型發展的新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