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丘讓賢稱尊
虞丘物色到孫叔敖以後,就想把令尹的職務讓給他自己告老遜位。一天,虞丘朝見楚莊王,誠懇地說:「臣能在大王身邊做事,萬分榮幸。無奈臣年事已高,精力衰竭,不能再擔任令尹這個重要的職務了。我當令尹十年,對國家沒有多大建樹,不少有真本領的人還沒得到重用,為非做歹的人也沒有給予應有的處罰。更使臣感到慚愧的是臣長期居於高位,妨礙了群賢進身。」
楚莊王知道虞丘不是無能之輩,就安慰他說:「你當政十年為我辦了許多好事,使楚國一天比一天強大起來,怎麼能說沒有建樹呢?現在有許多大事需要你去做,為什麼要辭掉令尹的職務呢?寡人素來都很信任你,萬萬沒想到你要丟開我呀虞丘忙站起來說:「臣過去雖做了一些事,但現在年紀大了,而年紀在我以下,才能在我以上的人,楚國是大有人在。臣如長期安於高官厚祿,那是貪圖富貴;不提拔賢人,不是廉潔的官吏。這樣心術不正的人,不能算作忠臣。為臣的既然不忠,大王又何必重用呢?因此,請求大王準許臣辭去令尹。」楚王見他言辭誠懇,就問他:「還有誰比你更能勝任令尹呢?「虞丘滿有把握地說:「有個隱居在鄉下,名叫孫叔敖的人,德才兼備,老百姓都很敬重他。大王如能任用他主持國政,楚國就能夠治理得更好,人民就會擁護你。」
楚莊王見虞丘執意讓賢,只好批准了他的辭呈,為了表示對這位老臣的敬重,楚莊王賞他官地三百畝,作為退職的食邑,並尊他為「國老」,同時任命孫叔敖為令尹。虞丘推薦的孫叔敖確實是個有才德的人。就任那天,朝內非常熱鬧,前來祝賀的文武百官絡繹不絕。這時,有個身穿粗布衣,戴著白帽子的老人,以十分沉痛的心情前來求見他。孫叔敖先是驚愕,隨後鎮定下來,很有禮貌地對老人說:「我沒有什麼才德,大王不知底細讓我擔任令尹重任,恐難以勝任,上任之前老人家有何教誨?老人說:「不知你願聽不願聽「。孫叔敖滿臉笑容,表示願聽老人教誨。老人看到孫叔敖確有虛心求教的誠意,就送給他三句話:「爵位高了,就瞧不起人,老百姓就會拋棄他;官職大了就胡作非為,君王一定痛恨他;奉祿厚了,就貪得無厭,那將被仇恨的怒火燒成灰燼!」孫叔敖拜拜說:「我一定記住你的教導,並願意再聽取你的其他教導。」老人說:「位越高,越要禮賢下士;官越大,越要謹慎小心;祿位越高,越要廉潔奉公。你若能遵守這三點,足以治理好楚國。」孫叔敖擔任令尹後,牢牢記住這些話,樂不忘憂,福不忘禍,兢兢業業執掌國政,對各項任務安排得井井有條。
可是後來孫叔敖碰到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推薦自己的虞丘有一位親戚為非作歹,無故打死了一個人,觸犯了國法。孫叔敖並沒有因為犯人是虞丘的親戚而袒護他,而是依法將罪犯逮捕歸案,處以死刑。事後,虞丘對孫叔敖判自己親人死刑不但無怨言,反而到王宮向楚莊王祝賀說:「孫叔敖秉公執法,不嬖顏色,真不愧國家棟梁之材。」莊王聽了虞丘感人肺腑的話,更佩服和尊重這位「國老」,說:「寡人能有這樣一位賢士,全靠老先生的引薦啊!」
範武子致政跛將軍
範武子,名土會,是晉國的正卿(相當於相和將)。他主持國政多年,深受國君晉景公的信任,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臣。有一年,晉景公派郤克(獻子)出使齊國。郤克雖然很有計謀,又能帶兵打仗,是個文武雙全的人才,但他曾患過佝僂病,一條腿很玻,走起路來一瘸一拐,威武之中透出了滑稽,很招人笑。人們背後都稱他「跛將軍」。這次郤克出使齊國,由於走路有點瘸,引起了齊頃公的母親肖同叔子的譏笑。郤克回到了晉國,向晉景公報告了他出使齊國受辱的情況,請求派兵討伐齊國。晉景公沒有同意。為此,郤克非常氣憤。
範武子退朝回到府中,與兒子範文子商量說:「郤克出使於齊國受了汙辱,請求出兵攻打齊國,以報此仇,晉君不許。但是,郤克的氣憤難消,必然發作,不是發作於齊,就是發作於晉。如果發作於齊,對晉國是有好處的。我已經老了,正卿這個重任交給郤克,讓他實現自己的志願吧。他一定能夠兢兢業業,廢寢忘食地治理好國家。」範文子支持父親的讓賢主張。於是,範武子上朝向晉景公請求告老,推薦郤克為正卿晉景公答應了他的請求,挽留他在朝聽政,輔佐郤克執政。果然,郤克執政之後,發憤圖治,晉國的國勢日益強盛。範武子因輔佐支持郤克,還跟兒子範文子發生了一場不愉快的衝突。原來,範文子也是朝廷上的大臣,他年輕好勝,遇到事情,總是搶在別人前面發表見解,也不顧及主持國事的郤克的意見。有一次,秦國的使者來見晉景公,故意說了一些轉彎抹角的話,大臣們沒有人回答。郤克還沒有說話,範文子站出來滔滔不絕地對答一番,很是得意。
晚上,範武子在府中怒氣衝衝地斥責範文子說:「你這個不肖之子,連謙讓也不懂得,算上今天,你已經第三次搶在郤克和大臣們前面說話了。我現在還在朝中,大家顧全面子,要不然你這個毛孩子早就遭殃了!」他越說越氣,搶起拐杖沒頭沒腦地向範文子打去,把範文子玄冠上的簪子都給打斷了。範文子再也不敢在朝中搶先說話了。公元前589年,郤克請求討伐齊國。晉景公看到晉國的軍隊經過操練,兵強馬壯,就拜郤克為元帥,讓他親自帶領中軍,命令範文子為先鋒,帶領先頭部隊。晉、齊兩國軍隊,在齊國的靡笄((音擊)山附近相遇開戰,範文子身先士卒,帶領先頭軍隊,奮勇衝殺;郤克帶領中軍及時接應,齊軍大敗,潰不成軍。
郤克帶領晉軍班師回朝;,晉景公和文武百官在城門外迎接。範武子聽說兒子這次立了大功,很高興,翹首以待,迎接兒子。郤克帶著軍隊首先進城,範文子最後引軍進城。範武子問兒子:「你不是領著先頭部隊,怎麼最後才進城?難道你不知道我天天惦記著你嗎?範文子說:「郤克是元帥,統帥全軍,打了勝仗,如果我先進城,就要引起大家的注意,所以我讓元帥先進城。」範武子笑著說:「你做得對!懂得了謙讓,就不會出什麼大差錯,我就放心了。」範家父子以國為重謙讓賢才,使郤克很受感動。晉景公對郤克率領的三軍將士,論功行賞時,郤獻子帶頭推讓,範文子和其他將領也都互相謙讓。晉國上下同心同德,薦賢任能,蔚然成風,晉國大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