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有必要澄清,今天所說史實並非刻意誇大,也並非皇帝出於猜忌心理對掌握軍權大將的試探,如果非要加一個「陰謀論」的話倒是勉強有一些,但也僅限於有其成分而已。歷史上,蒙古鐵木真的時代是一個戰火頻仍,英雄輩出的時代。這一時期伴隨著蒙古族崛起,稱霸北方的另一個遊牧民族政權——金國正逐漸走向毀滅的邊緣。
作為金國最後一代實權君主的金哀宗完顏守緒,此時也已開啟了歷朝歷代末代君主的無可奈何模式,也許是天道輪迴的報應不爽,也許是君主狹隘內心的通病,金哀宗也如同北宋末代帝王宋徽宗一般,開始憂慮起祖宗基業會毀在自己手上,成為歷史的罪人。也如同宋徽宗一樣,金哀宗也不想背負如此罵名,他也想出了禪讓的餿主意。看到這裡,小編不能不哀嘆,歷史如同時尚一樣,真的就是一場輪迴,一百多年前他們逼的趙家王朝如此這般,沒想到終有一日他們也會有如此下場。
書歸正傳,金哀宗將目光投向了深得自己器重的金國大將軍完顏承麟的身上,此人驍勇善戰,而且才華橫溢,是一位允文允武的傑出將才,更重要的是,完顏承麟還有皇族宗室的身份,將皇位傳於他在金哀宗看來,自己不但可以博得「讓賢」的美名,還可以洗脫喪國的罵名,真是一箭雙鵰的好主意。於是天興三年,在蒙古與南宋聯軍一起圍攻蔡州,金國行將就木之時,金哀宗終於下定了決心,他將完顏承麟召到皇宮,據《金史 本紀第十八》記載金哀宗對完顏承麟說:「卿平日矯捷有將略,萬一得免,祚胤不絕,此朕志也。」意思是說,朕知道你是個能人,有治國之才,朕就將江山社稷託付給你,萬一有幸國家可以保住,延續國祚,這是朕的心意。」
面對這樣明擺著要坑自己的君王,完顏承麟又能怎麼辦呢?在推辭無果,君臣二人相擁而泣之後,完顏承麟接受了禪讓,可誰知就在第二天繼位大典剛開始不久,金國君臣最後的棲身之地蔡州城被宋蒙聯軍攻克,完顏承麟在草草完成登基大典之後,便帶領金國最後的抵抗力量與宋蒙聯軍決死一戰,結果可想而知,這種無謂的抵抗,被滅也只是時間問題,完顏承麟作為金國最後一任皇帝戰死在這場戰鬥中,到這一天曆經120年的金國就此結束。
具後世史學家推測,完顏承麟可能在位時間不超過一個時辰,這也成為我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一位皇帝,可憐一代名將,在國家滅亡無力回天之時,還要提昏庸的君王擔負亡國的罵名,最後身死國滅,也算是君王死社稷的典型,完顏承麟無愧於金國列祖列宗,有愧的只是金哀宗完顏守緒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