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莫言受邀參加一個在日本舉辦的國際筆會,他本不想去,但對方告訴他馬爾克斯也會參加,莫言立刻改變主意,表示自己會去。為了與偶像的第一次見面不留遺憾,莫言花了兩個星期的時間讀完了《百年孤獨》,並醞釀一句意味深長的開場白:「先生,我在夢中曾經和你一起喝過咖啡,但哥倫比亞的咖啡裡面,有點中國綠茶的味道。」
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外媒介紹他是「中國的馬爾克斯」,莫言在義大利NONINO國際文學獎頒獎典禮上回應:「我的祖師爺是蒲松齡。」
毫無疑問馬爾克斯對當時八十年代後的作家影響是巨大的,他影響了一整代中國作家,陳忠實的《白鹿原》、餘華的《兄弟》、馬原的《虛構》、蘇童的《1934年的逃亡》。
莫言是有被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所影響,但這種風格並不是馬爾克斯的開創,中國古代的《聊齋志異》比《百年孤獨》更加魔幻。
莫言說:「蒲松齡的故事離我的家鄉就三百多裡,當了作家後讀到蒲松齡的書,才發現小時候聽到的故事都是從這裡來的。」
莫言的小說充滿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跟他童年聽太多神話鬼怪的故事是分不開的。
莫言第一次讀到《百年孤獨》,只翻了兩頁便覺得震撼,他突然發現,原來小說還可以這麼寫。但這本書,莫言只看了一半就放下了,直到要去日本會見馬爾克斯他才把這本書讀完。莫言後來說到:「讀完之後我有一個結論:無論多麼偉大的作家,無論多麼有名的作品,都是有瑕疵的。這本小說有二十章,從十六章開始就有很多廢話,最後兩章幾乎是敷衍成篇。」
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後,莫言仍舊說:「《紅高粱》確實沒有受到《百年孤獨》的影響,寫完《紅高粱家族》之後我才讀到《百年孤獨》。」莫言在寫完《透明的紅蘿蔔》之後就已經在文壇引起巨大轟動,作品還未發表就舉辦了一場研討會,文壇凡是有名的評論家都悉數到場,那時候莫言還在解放軍藝術學院還未畢業。
緊接著一年,《紅高粱》問世,引起文壇更大震動。還是攝影師的張藝謀親自跑到莫言宿舍,拿下了這部小說的拍攝權。
張藝謀第一部導演的電影《紅高粱》就這樣誕生,並一舉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金熊獎,讓中國電影第一次進入世界電影殿堂的中心。
外國人讀莫言的小說,覺得這就是馬爾克斯的魔幻現實主義,但他們要是讀過中國的《聊齋志異》,就不會這麼認為了。早期莫言是受到過馬爾克斯的影響,但是越往後越發現,莫言是在往中國古典小說靠攏,到了後來的《四十一炮》,已經完全是中國古典小說的章回體了。
只能說,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在一瞬間給了莫言一個驚醒,讓他知道了小說新的寫法。而童年時期對神鬼故事的大量涉獵,才是莫言小說源源不斷的創作靈感來源。
看完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時,莫言已是寫了十多部長篇小說的成熟作家,他書中上百個人物的悲歡離合,歷史的滄桑變遷。《酒國》揭露了中國官場的腐敗,《豐乳肥臀》歌頌母親、生育和撫養的偉大,《生死疲勞》描繪了中國半個世紀的歷史,《四十一炮》則把改革初期人們在道德倫理上的丟失描寫的淋漓盡致。莫言說他是一個善於講故事的人,他用十幾部長篇小說將半個世紀發生在中國的各種故事徐徐道來。
作家有一個重要的職責就是記錄時代,刻畫人物,他們就像有用超能力,將現在的世間萬象提煉之後搬到紙上,後人翻閱,便會如同穿越時空一樣,一睹前人的面貌。了解過去,我們才能更清醒地認識自己。
莫言憑藉《蛙》繼續入圍並成功獲得茅盾文學獎。 緊接著,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能多次入圍茅盾文學獎,就足以證明莫言的寫作實力。
英國現代小說之父勞倫斯曾說過:「小說最大的用處就是能夠極大地幫助你不做生活中的死人。」#莫言#
喜歡讀書的朋友,不妨看一看莫言的經典小說,《豐乳肥臀》是概括中國百年歷史的著作,《蛙》問鼎國內長篇小說最高獎項,也值得一讀。
點擊下方連結,這2本莫言的經典小說就可以帶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