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孩子長高#進入三月,天氣開始回暖,意味著春天正式來臨。所謂「陽春三月,萬物生長」,正是青少年長高的高峰期。世界衛生組織一項報告指出,青少年身高增長速度在四季度不同,當中以3-5月的春季生長最快,平均每個月增長22毫米,是秋季的2-2.5倍。這是因為春天的陽光含有「溫和不強烈」紫外線,照射人體後會轉化成維生素D3,能夠為骨骼提供充足的鈣、磷。
我們知道,影響身高的因素可以分為先天性基因和後天兩部分。先天性基因即遺傳,孩子身高和父母的身高有直接的關係,也有些人會出現隔代遺傳,遺傳因素會影響下一代或隔代身高的70%。後天因素則佔30%,包括營養、睡眠、運動、情緒。既然「七分天註定」,那剩下的「三分」我們應該如何努力呢?
多曬太陽
陽光的紫外線照射人體,會形成維生素D。維生素D能幫助人體攝取和吸收鈣、磷,讓骨骼生張得更加健壯結實。春天的陽光比起夏天的溫和,上午10-11點是最佳的曬太陽時間,爸爸媽媽可以在這個時間帶小孩在公園的樹蔭下曬太陽,以補充生長必要的維生素D。
適量運動
家長平時可以讓孩子做一些需要用到關節的運動,例如騎自行車、打籃球、遊泳、踢足球等。除了可以訓練孩子的骨骼,也能夠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提高睡眠質量。不過需要注意,儘量不要讓孩子在發育期間做過多強度過大、爆發類的運動,如舉重等,以免過度拉伸韌帶阻礙長高。
均衡飲食
孩子長高后需要骨骼肌肉來支撐隨著身高而增加的體重,我們可以進食蛋白質、維生素以及多種礦物質來促進骨骼肌肉的發展。
蛋白質廣泛存在於肉類、豆類、蛋奶等食物中,春季多食,可以促進骨骼肌肉的發展,從而有效增高。
維生素廣泛存在於蛋類和蔬果中,其中維生素C是骨骼生長的必要元素,可以通過食用奇異果、大棗、山楂、柿、椒等攝取。而維生素D則可以預防兒童佝僂病,促進鈣質吸收,孩子應多食蛋類和動物內臟,也可以多到戶外曬太陽,攝取足夠維生素D。
鈣是增加骨密度和骨骼發育的重要元素,日常生活中可多食含鈣質的食物,如牛奶、豆腐、芝麻等。不過要注意的是,補鈣並不等於增高,它並不能讓骨頭變得更長,所以不要盲目補鈣,有的父母額外為孩子補充鈣劑,殊不知身體鈣過多,反而容易出現便秘、結石等不良現象。
鋅雖然並非與骨骼發育有直接關係,但若缺少,孩子的生長發育會有明顯落後,免疫力也會有所下降。此外,缺乏鋅的兒童會出現食欲不振的現象,嚴重者可能會營養不良。所以青少年平時可多食瘦肉、動物肝、花生等食物,有效防止缺鋅現象。
充足睡眠
生長激素是促進身高生長的重要荷爾蒙,其分泌最多的時間為晚上的9點-凌晨1點,以及早上5點-7點,所以要想孩子有效生長,就必須保證他們在這兩個時間段進入睡眠。此外美國國家睡眠基金會研究發現,6-13歲的青少年需保證睡眠時間為9-11小時,才能使身高增長最大化。
很多父母「盼兒女心切」,生怕他們比其他孩子矮小,往往盲目不營養,而忽略了「七分」的遺傳基因,而且每個時期孩子的生長速度也會有所不同。所以父母要先預算他們的身高,我們可根據公式進行預算:男孩身高=(父高度cm +母高度cm)÷ 2 + 6.5cm;女孩身高=(父高度cm +母高度cm)÷ 2 - 6.5cm,然後再根據各個階段的生長速度來合理調整飲食、作息,這才能讓孩子長出科學、理想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