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埋葬你的時候,我的心也死了

2021-01-09 桌子的生活觀

01.

前不久,一位特殊的母親郭獻珍通過試管嬰兒技術,成功誕下一對雙胞胎兒子。

為什麼說她特殊?一是因為她今年已經51歲了,在可以含飴弄孫的年紀,卻生下了兩個年幼的孩子。

二是因為她是天津火災爆炸事故中,犧牲的20歲英雄消防員訾青海的母親。

這件事情在網上引起了爭議。絕大部分網友表達了對烈士母親還有對這一對小生命的祝福,但有一些不和諧的聲音傳來。

一個打著女權旗號的記者在微博上公開罵英雄的母親,用了很粗痞難聽的字眼。

在他眼中,郭獻珍的兒子既然離世了,餘下的生命裡好好追憶才是正確的做法,51歲生孩子,完全可以當孩子奶奶的年紀卻讓他們叫媽,這對孩子是多大的諷刺。

看完之後我真是氣得發抖,這位所謂的記者,完全是對英雄母親的二次傷害。失去自己的孩子對父母來說,是剜心的痛,卻還要遭受這樣的惡意。

喪子之痛有多難熬,沒經歷過的人無法做到感同身受。正如一位喪子的父親說過「正常人永遠理解不了我們」。

在訾青海烈士的葬禮上,家人萬分悲痛。要靠旁邊的人攙扶著才不會倒下。

他們怎麼也想不通,那個熱情開朗的兒子,怎麼就變成了照片上的人。

事故發生前一年,郭獻珍由於太想念當兵的兒子,從河南跑到天津去看他。看到父母的那一刻,男子漢訾青海還沒來得及笑,眼淚先落下來了。

臨走時,郭獻珍不敢回頭看兒子,生怕眼淚不受控制,讓孩子心裡難受,一上車她就捂住眼睛哭了起來。沒想到,這次會面卻成了永別。

郭獻珍說,如果早知道,她會忍住所有的難受,回頭去看看兒子鮮活的面容,這樣,就能再多看他幾眼。

多少個日日夜夜,郭獻珍夫婦以淚洗面,相對無眠,對兒子的思念,已經融入他們的骨血,那段時間,由於過度悲傷,他們根本無法再經營曾經賴以生存的小本生意,街上玩耍的孩子,都能讓他們駐足良久。

也是因為這樣,想要再生一個和兒子一樣的孩子的念頭越來越強烈。對他們來說,小生命的誕生,不是對訾青海的忘卻,而是他生命的延續。

家裡的每個角落都是兒子的氣息,他好像從來沒有離開過,衣櫃裡是他的衣服,牆上貼了他的獎狀,抽屜裡還有他兒時愛玩的玩具,收集的CD和海報,可他,卻再也無法笑著說一聲「爸媽,我回來了」。

「俠之大者,為國為民。我的夢想就是要成為一名除災禍、保平安的大英雄」,這是訾青海內心的堅持,可是當他追逐夢想的時候,卻留下了在身後守望的父母。

02.

如今快80歲的潘老曾經給自己打過一個賭:雖然只有一個孩子,但孩子健康不會出意外。但很不幸的是,這個賭,他輸了。

2007年2月13日,對潘老和老伴來講,是最不願回首的一天。在這一天裡,他們年僅35歲的兒子小宏因心臟病發,不治身亡。

生前,兒子在自己的住所內給母親發了最後一條信息,卻沒想到,還沒來得及救治,已經天人永隔。

在兒子的住所,潘老找到他生前吃剩的饅頭,潘老用保鮮膜小心翼翼地封存起來,寫上字,這是兒子生前最後的生活痕跡,他一定要好好保存。

多年過去了,這個饅頭依然沒壞。

他把兒子發到老伴手機上的簡訊轉發到自己手機上,但他永遠,都無法收到兒子的電話和簡訊了。

兒子過世後,老兩口將兒子的家具和電器全部搬回自己家,實在是想他了,摸一摸他生前用過的東西,二老心裡才會好受一些。

在家裡,二老很少交流,唯一的響聲就是電視機的聲音,而就連看電視都刻意迴避從前愛看的家庭倫理喜劇。

他們很少出門,活動範圍就在小區幾百米的地方,甚至不再參加任何婚禮,如果沒有這個意外,小宏本打算十月份結婚。

「中國人,活得就是孩子,沒有了孩子,我們的意義也沒了。我們沒有死,是因為我們太軟弱。」這是潘老師內心深處的話。

孩子在的時候,潘老師兩口子都會早早去市場買肉和海鮮,給兒子做愛吃的飯菜。而現在,吃飯對他們來說,只是為了填飽肚子,老伴已經修行多年,吃素多年。

最讓他們心痛的是,兒子離開了,養老成了他們最大的難題。潘老跑了很多養老院,卻悲哀地發現,沒有孩子可以籤字,養老院甚至不敢收兩位老人。

「生病沒人看、養老沒人收、臨終關懷沒人管,我們不盼著更好的活著,只盼著死的時候能夠痛快一些。」潘老師的話語中透著悽涼與無奈。

喪子的痛苦,像烙印一般刻進兩位風燭殘年的老人最後的歲月裡,驅不散,抹不掉,無數個日日夜夜,他們默默忍受著煎熬,忍受命運對他們的不公。

年邁的父母在埋葬了孩子的同時,在他們的心裡,自己也已經被埋葬了。

03.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獨生子女是一種怎樣的體驗?

最高贊的答案說出了很多人的心聲:不敢死,不敢遠嫁,特別想賺錢,因為他們只有我。

作家楊熹文說過自己的故事。她是獨生女,在國外留學,躊躇滿志,甚至都有定居國外的想法,她覺得,那裡有可供她施展拳腳的天地。

留學三年後,她第一次回家,小住了幾天。

離開的那天,媽媽要上班,她把媽媽送到車站,然後自己也準備啟程,下意識地轉頭看時,看到她一生難忘的一幕:

隔著穿梭不息的嘈雜人群,小販激烈熱情的叫賣聲,她五十歲的媽媽,站在馬路的另一頭,整個人呆呆地望向女兒的方向,肩膀聳動,鼻尖通紅,眼淚像斷線的珠子,布滿整個臉龐。她看著即將離開自己的唯一的女兒,在人來人往的鬧市,哭得像個孩子。

也就是那一刻,她決定要回家,陪伴在父母身邊。

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

這一生,孩子都是父母手中的風箏,他們希望孩子飛向高遠開闊的天空,更希望,維繫他們之間的那根線永遠不要斷開。

我們這一代人,趕上了計劃生育最嚴的時候,很多人是獨生子女,我們背負著父母殷切的期望,同時也承擔起了照顧兩個或者四個老人的重擔。

遭遇父母生病,孩子體弱、工作的壓力等無數個艱難的時刻,很多人想到了結束生命。可更多人卻從來不敢讓這個念頭變成現實。

因為:如果我走了,父母就什麼都沒有了。這樣的想法,支撐著我們熬過一個個艱難的時刻。

對於現在的我們來說,老人身體健康,孩子平安喜樂,就是最大的幸福。對於我們的父母來說,在餘下的生命中,兒孫繞膝,共享天倫,就是最大的幸福。

正如龍應臺在《目送》中寫道:

幸福就是,早上揮手說『再見』的人,晚上又平平常常地回來了,書包丟在同一個角落,臭球鞋塞在同一張椅下。

有時候在想:成人世界真的很殘酷,我們不得不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意外,以及父母迅速的衰老。

真想回到小時候,看看父母年輕的模樣。趴在爸爸寬厚的肩上,聽著媽媽的嘮叨,守在他們身邊,不再嚮往遠方。

可是時間從不會為任何人而駐足,我們終將面對分離的現實,父母的容顏我還沒有看夠,他們的嘮叨我還沒有聽夠,就讓那一刻來得慢一點,再慢一點吧。

今後的時光,都要珍惜和他們在一起的分分秒秒。

有生之年,父子母女一場,就算是漸行漸遠,那份血濃於水的羈絆永遠不會消失。

相關焦點

  • 「爸爸你什麼時候死?」當孩子這樣對你說話,你的回答很重要
    某一天,兒子突然問,「爸爸,你什麼時候會死?」這個爸爸聽了,心裡一咯噔。一般來說,當孩子問父母關於「死亡」的話題,多半是擔心父母有一天會離自己而去,是這個孩子可能有不安全感,想要確認自己的生活是安穩的、牢靠的。但是,這位心理治療師從兒子的眼睛中,同時還看到了一絲絲期待。他感受到了兒子的問題背後藏著的競爭意味。什麼意思呢?
  • 小烏龜死了,孩子很傷心,我該怎麼樣陪她們面對?
    之前在育兒公眾號工作的時候,經常會看到類似「如何給孩子解釋死亡」之類的話題,不過因為當時沒有做這個選題,也就沒去深入研究,不知道怎麼樣跟孩子解釋這個概念才算正確
  • 什麼時候給狗實施安樂死較為合適?
    什麼時候給狗實施安樂死較為合適?第一愛寵籤約作者第一愛寵今天許多狗都患有慢性疾病,比如:癌症,雖然它們的生活質量會大大降低,但通常可以通過延長壽命的方式來控制這些疾病。對大多數寵物主人來說,這個問題對安樂死的決定有很大的影響。
  • 孩子問「媽媽,你會死嗎?」你該如何回答?
    胡可說:「人都是會死的,關鍵是活著的時候,很開心就最重要了。」媽媽的這個回答,瞬間讓小魚兒情緒崩潰,他哭著抱住媽媽說:「我不想人老了會死。」趁著大家都忙的時候,我想偷偷掀開蓋在爺爺身上的白布,正巧被進來的三嬸看到了,她大聲呵斥我:「你幹啥呢?不知道你爺爺死了嗎,你這是大不敬啊!」
  • 原創|幼兒園中班姨侄孫早起問我:「姨奶奶,你什麼時候死?」
    卻等來了我家調皮的姨侄孫詢問我:「姨奶奶,你什麼時候死?」這娃大清早牙沒刷、臉沒洗衝我這麼問,真想賞他一個大耳刮!感嘆歸感嘆,除稱呼不同外,這句問話卻很是熟悉。:「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四十歲的我初聽小小閨女這麼問,心裡衍生無數流不出的淚點。我想起亞里斯多德一句名言:「人生最終的價值在於覺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於生存。」人該坦然面對生死 ,我該為小小閨女懂得思考而自豪,她如此詢問我,必有個中緣由。於是,我詢問閨女:「寶貝,咋想起問媽媽什麼時候死?」
  • 開卷八分鐘:《埋葬山蛭》
    比如說這裡面有這麼一篇,就是我們書名《埋葬山蛭》裡面講的山蛭,那麼山蛭這篇小說只有一頁,裡面第一段他就說到,山蛭左邊的吸盤貼住我右腳,右邊的吸盤黏緊你的左腳,我倆同時感覺微痛,俯低下頭看時,發現了似蚯蚓的山蛭,此時橢長型的軟體,拉長至最緊繃的狀態,想像突然斷成兩半的人體,似壁虎斷尾,胡蹦亂跳,你搶先攆走它,掏出卡西褲帶中的藥罐裝置,傷口淌著的鮮血,是伸出紅紅的舌頭在扮鬼臉,你說此山蛭體中,也流著我倆相融的血液
  • 敘利亞慘遭轟炸,媽媽親手埋葬自己的孩子:戰爭究竟有多可怕?
    賽德的媽媽說,「我們失去了很多孩子,墓地都已經滿了。」「很多母親養大孩子,然後又埋葬自己的孩子。太荒唐了!」但這樣的荒唐,在無數戰亂之國,都在上演。敘利亞戰爭從未停止。後來武裝者又往爸爸臉上扔炸彈,爸爸瞬間就死了。記者問,你恨他們嗎?利思回復,當然恨。但停頓一會後,便又說,「恨又能怎樣?我手和腳連動都不能動。」
  • 「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孩子說這句話時,你的反應很重要!
    這就造就了孩子在死亡教育方面的空白,他們對死亡毫無概念。記得朋友和我說過這樣一件事:孩子問她:「媽媽,你什麼時候死啊?」朋友聽見十分生氣,不由分說地揍了他一頓。後來她才知道,原來娃看見好朋友家的小貓咪死了,十分傷心。繼而聯想到她也會死去,想要做些什麼來避免這件事的發生。
  • 襄樊之戰關羽兵敗身死,他被埋葬在哪裡?現在的墓址在何處?
    在歷史上,關羽是因為東吳的偷襲才最終敗北,遭到呂蒙的誅殺,那麼關羽死後,他被埋葬在了什麼地方呢?關羽墓究竟在哪裡? 遺憾的是孫權從後方偷襲荊州,導致關羽最終肯定落得個兵敗身死的下場。
  • 想過夫妻生活卻被老公說噁心,聽到這句話,我的心就徹底死了
    老師你好,我和他已經走過了10個年頭了,他是二婚,結婚以來,我們一直沒有什麼共同語言。一直以來都是我積極主動找他聊天,而我們兩個也在很早的時候就分床睡了!而我們矛盾爆發的原因是,那天早上我想過夫妻生活,畢竟我們也很久沒有做過了。可是他給我的話語竟然是:你噁心死了!
  • 孩子問媽媽「你什麼時候會死」時,怎樣回答才能讓孩子安心
    一、為什麼孩子會問「媽媽你什麼時候會死」?網上有個關於兔子買胡蘿蔔的笑話,想必很多人都聽過。故事是這樣說的:兔子去雜貨店問老闆,店裡有沒有100根胡蘿蔔,老闆回答沒有。第二天和第三天兔子再問有沒有100根胡蘿蔔,老闆回答沒有,第四天,兔子跑去問老闆同樣的問題,老闆回答有,於是兔子說「我要1根胡蘿蔔」。
  • 婚姻真相:今生的愛人就是前世埋葬你的人
    今生的愛人就是前世埋葬你的人(資料圖) 前世,究竟是誰埋葬了你? 書生拿著書在打瞌睡。 欣賞他的人說,你瞧,他多用功,睡著了還拿著書。 不欣賞他的人說,你瞧,他多懶惰,一拿著書就睡著了。 看的人不同了,書生就不是那個書生了。 你愛他的時候,他的缺點都是優點,你不愛他了,他的優點也成了缺點。 看的眼光不同了,他就不是他了。 和一個人牽手的時候,就以為會是一生一世的相守。
  • 「你什麼時候死,我喪假只有七天」,兒子的話,讓老母親含淚而終
    "你陪我長大,我養你到老"這句話應該是為人父母最希望聽到兒女說的話吧,沒有一個人希望在自己老去的過程中是孤獨而終的,每個老人都希望臨終前見到子女,安詳而去。希望老有所依,老有所養,這也是每個父母非常寵溺自己孩子的原因之一。孩子成了"白眼狼"?
  • 媽媽,你什麼時候死。是什麼讓孩子說出這樣的話
    看到這個標題,你的心裡(其實是我的心裡)會不會已經有點「我的天呀!怎麼可以說出這種話」、「為什麼要這樣子說?」、「想打這個孩子一頓」的想法呢?以我的教訓告訴大家,現在的想法太天真了。安寧《媽媽,你什麼時候死》
  • 「爸,你什麼時候死?我只有7天喪假」,兒子的話讓老人含淚而終
    更讓人感到悲哀的是,有些老人含辛茹苦把孩子養大成人,老後卻發現自己養了一個「白眼狼」,不僅沒有對老人盡到應盡的責任和義務,連對老人最起碼的尊重都沒有。「爸,你什麼時候死?我只有7天喪假!」如果要問什麼是絕望?我想這應該就是絕望最好的詮釋了。
  • 「你什麼時候死?我只有七天喪假」孩子變成白眼狼,現實太殘酷?
    甚至在農村有很多老人因為自己的子女外出務工,自己到了年老的時候變成了一個留守老人。更令人感到悲哀的是,有些老人在辛苦養育了子女後,才發現自己養的不是孩子是一個沒有良心的白眼狼。不僅沒有子女的孝順和愛甚至對自己毫無尊重。爸,你什麼時候死?曾有新聞報導過一個這樣的事情:在湖北的京山縣,一位外出務工的兒子收到了醫院下達的父親的病危通知書。
  • 為什麼狗後不能埋葬?這不是迷信,是基於科學
    不同的風景可以帶給我們不同的感受和收穫,你對這些隱藏在世界各地的美麗景色了解多少?就讓我們帶著小編,從世界上瑣碎複雜的故事中,領略旅遊的奇景吧!生、老、死是每個生物都要經歷的過程。這些動物並不像我們這樣形成一個完整的埋葬系統,他們死後怎麼辦?以我們最常見的狗為例,人們說狗死後不能埋葬,為什麼?這不是迷信,是基於科學!
  • 「爸爸,你什麼時候會死?」當孩子突然問到生死,父母該如何應對
    某一天,兒子突然問,「爸爸,你什麼時候會死?」這個爸爸聽了,心裡一咯噔。孩子問爸爸,你什麼時候死?背後肯定有愛和依戀,但同時,也有「我什麼時候才能夠取代你(在媽媽心中)的地位?」這樣一層意思。而同時,因為他愛著父親,所以又對自己有這樣的想法而感到內疚自責。這時候,父親應該怎麼回應他呢?
  • 療愈原生家庭的傷,看你是否願意埋葬對父母的期望
    覺得就是因為我不夠好,形成愧疚和不公平的內在指責。父母傳輸的各種邏輯在孩子長大後依然發揮作用,顯性層面的還好,我們或許會反思是否合理。但是隱性層面的,就難以察覺和糾正。內心那個苦苦掙扎的孩子可能還在執著地希望,終有一天,父母會發現你有多棒,並給予你關愛。
  • 測前世埋葬你的人是誰
    所有圖片來源於網絡) A、前世埋葬你的人是:今生的閨蜜。 今生的閨蜜是前世埋葬你的人,因此這輩子你做為她的閨蜜來到她身邊,你和她興趣相投,非常有眼緣和感覺,有時候覺得她可能是你前世的情人,要不然為什麼有那麼多話要說,而且無話不談,甚至有時候比父母都要知心呢。即使閨蜜今生有什麼對不起你的地方,也是你前世欠她的,這輩子該還給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