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大一級壓死人,清朝的 山東巡撫為何高出一個級別?

2021-01-21 騰訊網

清朝時期,巡撫主管一省軍政、民政,以「巡行天下,撫軍安民」而得名,屬於封疆大吏。

晚清名臣中,胡林翼做過湖北巡撫,左宗棠做過浙江巡撫,李鴻章做過江蘇巡撫,沈葆楨做過江西巡撫,張之洞做過山西巡撫,劉銘傳做過臺灣巡撫。曾國藩差點做過湖北巡撫,鹹豐皇帝已經將任命書發下去了,卻因一念之差,將任命書收回,改任兵部侍郎。於是,曾國藩與湖北巡撫擦肩而過。

按照清朝制度,巡撫的級別為從二品,與布政使屬於一個級別。不過,令人不解的是,山東巡撫卻是正二品,比其他巡撫高出一個級別,與總督平起平坐。這是怎麼回事呢?

山東巡撫級別高於其他巡撫,是從明朝時期就有了的做法。

1368年,明朝設置山東布政使司,即山東省。1440年,明朝在山東布政使外,還設立了山東巡撫一職,這個職務的全稱是「巡撫山東等處地方督理營田兼管河道提督軍務」。山東巡撫最初與山東布政使合署辦公,後來逐漸開府建衙,擁有獨立的山東巡撫衙門。

1448年,朝廷作出特別規定:山東巡撫一職必須由中央官員都御史出任。都御史的級別為正二品。

在明朝時期,山東巡撫屬於臨時派遣,並無固定任期,有欽差大臣的屬性,權力極大,甚至擁有「便宜行事」的權力。

1644年,清朝入關,仍然設置了山東巡撫一職,全稱「巡撫山東等處地方提督軍務、糧餉兼理營田」。清朝的山東巡撫,不再是臨時派遣,而是固定職務。從那時候開始,山東巡撫的級別就定為了正二品。其他巡撫均為從二品。山東巡撫級別高於其他巡撫。

值得一提的是,清朝內地有18個省,其中15個省都被納入總督管轄,只有山東、山西和河南,因為屬於環繞直隸,沒有設置總督,由巡撫全權處置境內發生的所有軍政民事宜。所以,山東巡撫、山西巡撫、河南巡撫的權力也高於其他巡撫。

山東巡撫在朝廷裡的位置十分重要。

一方面,山東扼守直隸地區的西南方向,守護著直隸地區的安全。山東半島又與清朝的龍興之地遼東半島遙相呼應。

另一方面,清朝要將江蘇、安徽、江西等江南地區的錢糧源源不斷地運送到京師來,就必須經過山東。如果山東出了茬子,京城就要餓肚子。

基於此,清朝不在山東設置總督,而將山東巡撫提拔到總督一個級別。

事實上,山東巡撫的級別不僅僅是正二品。

從康熙年間開始,山東巡撫就不斷兼職。1701年,山東巡撫管理山東河道,承擔了山東河道總督的部分職責。1714年,山東巡撫兼辦理臨清海關事務。1743年,山東巡撫兼提督銜。1837年,山東巡撫兼理山東鹽政事務。

上述這些兼職,本身是有級別的,河道總督和提督都是從一品。因此,山東巡撫就通過這些兼職,再次上升了一個級別,為從一品,與協辦大學士、各部院尚書、都察院左右都御史平起平坐了。

清朝近300年間,共有山東巡撫152人。其中,不乏歷史名人。比如,雍正、乾隆時期的名臣陳世倌,平定大小和卓之亂的功臣兆惠,平定張格爾叛亂的長齡,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中擅自割讓香港的琦善,籤署了中英《南京條約》的伊里布,晚清有「救時宰相」之稱的理財專家閻敬銘,斬殺慈禧太后跟前大太監安德海的丁寶楨等人,都做過山東巡撫。

相關焦點

  • 清朝的山東究竟有何特殊,為何巡撫高配正二品?「全稱」說明一切
    在清朝時期「九品十八級」的官制體系設定中,「品級」用以區分官員地位高低的等級,基本類似於現今的行政級別。除了品級有別外,清朝的官制體系還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地方行政機構分為三級:省、府、縣。而省一級的最高軍政長官為「督撫」——總督和巡撫。
  • 「江蘇巡撫」是什麼級別?比「戶部侍郎」高嗎?
    江蘇巡撫、戶部侍郎,這兩個職位在過去都是非常重要的官職。因為它們都管著朝廷的錢袋子。它們最初的起源各不相同。戶部侍郎可以追述到周代,而江蘇巡撫則是在明代才設立的,清朝才正式成為省級地方軍政長官。所以,為了進行更好的對比,我們把時間統一定在清朝內。先來說說江蘇巡撫。
  • 清朝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尚書、總督、巡撫都是什麼官?
    在觀看影視劇的時候,不免會聽到一些清朝的官職的名稱,例如常常聽到的大學士、軍機大臣、巡撫、尚書等等。「尚書」放在今天相當於什麼?和珅、紀曉嵐到底是多大的官?明晰一些清朝的官職有助於我們更好的理解劇情。今天就向大家介紹一些常見的清朝的官職。
  • 為什麼「官大一級壓死人」?詳解中國官員級別的政治邏輯
    要理解中國的政治經濟問題,首先要理解中國政府官員的行為;要理解中國政府官員的行為,首先要理解政府官員的行政級別。為什麼?第一,在官場,行政級別決定了資源和權力的配置方式。俗話說,「官大一級壓死人」,說明級別是官場的明規則。
  • 清朝的省級地方文官制度:總督、巡撫、布政使、按察使、學政
    有三個省沒有總督只有巡撫,分別是山西、河南和山東。直隸、四川、甘肅三個省沒有巡撫只有總督。 有幾個省是總督、巡撫同城,比如武漢既有湖北巡撫,又有湖廣總督;昆明既有雲南巡撫,又有雲貴總督;廣州既有廣東巡撫,又有兩廣總督;福建既有閩浙總督,又有福建巡撫。那麼,督撫同城,到底誰說了算?
  • 「兩江總督」和「江蘇巡撫」待遇有啥區別?跟級別關係很大
    自京杭大運河貫通南北後,江南地區商貿往來十分熱鬧,農田水利發達,文教興盛,呈現出一片繁華景象。到清朝時,江南地區已經是全國最富裕的地區,為國家貢獻出近一半的賦稅。科舉榜上一般的人才,也是來自江南。也是這個原因,兩江總督、江蘇巡撫這兩個江南地區的地方官員,可以得到比大多數地方官更豐厚的待遇。因為清朝地方官員的俸祿來源,主要來自於「養廉銀」。而養廉銀主要從地方是火耗、賦稅中得來。江南地區的賦予,間接帶來了兩江總督、江蘇巡撫的高俸祿。兩江總督一年的養廉銀是一萬八千兩,江蘇巡撫是一萬兩千兩。這已經非常高了。
  • 清朝的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他們都是幾品官?
    清朝有很多的官職,不過最令人熟悉的還是知府,道臺,提督,巡撫,總督這些官職,不過對於幾個官職,有一部分人經常會把它們弄混,那麼這些官職分別都是幾品官呢?為什麼會這樣設立官職呢?說完了道臺,來說一下道臺的上級長官巡撫,巡撫這一官職最早源於南北朝時期,在南北朝時期巡撫具備了軍事和民事的兩項職能,經常會有派巡撫去邊疆地區賑災和安撫百姓的情況出現,到了唐朝時,巡撫被設立為職官,巡撫的官名也被改為巡撫使,在南北朝時期和唐朝時期,史書上對於巡撫這一官職的記載較少,不過到了宋朝時期,巡撫使常見於史書記載,而且在制度上也逐漸趨於完善。
  • 從二品的布政使,與巡撫大人幾乎平級,為何權力相差非常大?
    朱元璋的大明朝,做了幾件前無古人的事情:廢宰相,君主將一切權力集於一身;在地方上,則將省級長官權限一分為三,設立都指揮使、布政使和按察使這三個職務,用來管理一個省。其中,都指揮使負責地方軍隊指揮;布政使負責地方的民政、財政;按察使則負責地方的刑訴、司法。朱元璋這麼做,其目的是防止地方出現集權情況。
  • 《人民的名義》中的官員,在清朝是幾品官?達康書記官最小
    當然,評論電視劇不是本人的強項,小編只是想延伸一下,將現代省一級的官員職位和清朝的省級官員進行一下對比,看看劇中的人物相對應的職務,更通俗的理解,就是劇中的官員放在清朝是個幾品官。首先我們來看省部級官員。省委書記沙瑞金,在清朝時候屬於總督、巡撫級別。當然這要放在不同的省份,大清的很多省份都是設立總督的,只有河南、山東、山西不設總督,只有巡撫。
  • 清朝的「二品大員」相當於今天的什麼職務?級別太高,你可能不信
    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朝可謂是封建制度的集大成者,其中官制體系的系統有效、成熟完善很大程度上保障了清王朝對中原地區的有效統治。一般而言,清朝官職分為「中央官職」和「地方官職」兩大類,而官職體系有著等級森嚴、尊卑明確的「品級」對應。
  • 總督和巡撫哪個權力更大
    一、總督的來歷與職責 總督在清代為地方最高級長官,總管一省或二三省,一般都在一省以上,明末時有管轄五省、七省者;總督級別較巡撫高,總督一般為從一品到正二品,巡撫為從二品,地方總督多由部院正官中推選。在明代政治中,總督舉足輕重,入則為朝廷顯官,出則為一方軍政之首,故時人稱文帥第一重任。
  • 山東巡撫丁寶楨的濟南印跡
    同治二年(1863年),丁寶楨升任山東按察使。次年,升任山東布政使。五年(1866年),丁寶楨又升任山東巡撫,十一年(1872年)再任,十三年(1874年)三任,一幹就是三任。丁寶楨在山東做了十年的封疆大吏,這十年間,丁寶楨政績卓越,被稱為「清代山東最有作為的地方官」。  說到丁寶楨的政績,就不得不提他在濟南的辦公地點——山東巡撫衙門,也就是今日的珍珠泉大院。
  • 從二品的布政使,與巡撫大人幾乎平級,為何權力相差那麼大?
    最初巡撫不是常設,不過受皇帝差遣,到地方巡視,有欽差性質,後逐漸演變為地方常設軍政長官。清朝繼承了明朝這一官制,也在地方設置了布政使,負責一省民政和財政,品級從二品。與此同時,清朝徹底將巡撫的職守固定化,作為一省最高軍政長官出現,品級也是從二品。
  • 清朝「三品官員」和「四品官員」是現在什麼級別?
    清朝的時候,官員分為九品,每一品有正、從兩級。三、四品官員在清朝的時候,都可以列入中高級官員的行列匯中。他們的任命,都需要皇帝親自批准,給出具體的任命意見。而且,從康熙後期開始,清朝官員允許給皇帝上奏摺,直接跟皇帝溝通。   雍正以後,四品以上官員,全都允許向皇帝上密折。
  • 清朝的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都是什麼官?哪個臺的官最大?
    我們在看關於清朝時期電視劇的時候,經常會看到裡面的人稱呼一些官員為撫臺、藩臺、臬臺、道臺。這些被稱為「臺」的大人都是些什麼官呢?原來,這些「臺」並不是具體的官名,而是對某種職位官員的尊稱。有資格被稱為「臺」的大人中,級別最高的要算總督,之後依次為巡撫、學政、布政使、按察使、道員。總督在清朝為地方最高級別長官,總管一省或二三省軍政大事。「制臺」是對總督(正二品)的尊稱。但是,清朝的總督一般都會被授予兵部尚書兼督察院右都御史(從一品),因此總督會被尊稱為「部堂」。如果總督加太子少保銜,則會被尊稱為「宮保」。
  • 正七品的巡按,品級並不高,為何能夠直接對抗二品巡撫?
    巡撫是一個省的最高長官,屬於全省的一把手,也是正二品或者從二品官。各級官員對巡撫畢恭畢敬,但是有一種官員能夠直接對抗巡撫,那就是正七品的巡按、作為一個七品官,為何能夠直接對抗巡撫呢?今天,我們就聊聊二品巡撫和七品巡按之間的較量和博弈。
  • 清朝官員相當於現在的什麼級別?三品官員和市長差不多?
    說到古人當官,其實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其實還是挺有意思的,我覺得有意思的地方就是官員的一品二品,我總是覺得這些東西非常的複雜而且也不容易分辨,也不知道到底是那種的比較大一些,哪種的比較小一些,那好我們現在就先了解一下清朝官職的排名情況。
  • 清朝的撫臺、臬臺、藩臺、府臺都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今什麼職務
    從李衛的這句臺詞,我們能發現二個問題:1、三品臬臺,在清朝時期絕對屬於顯赫官職,才會讓李衛擁有吹牛的底氣和資格;2、臬臺,屬於山東的地方官職;李衛劇照和「臬臺」一樣,在現今的影視作品中,「撫臺」、「藩臺」、「府臺」等官員敬稱出現的概率也非常高,總讓人傻傻分不清楚。
  • 清朝巡撫是一省之長,總督是區域最高長官,誰的權力更大?
    本       文       約   2802  字閱       讀       需       要8 min清朝地方官編制以總督和巡撫為最高。總督,通常節制一至三省,以兩江總督為例,即節制三省,分別為安徽、江蘇和江西。那為何節制三省卻稱兩江總督?因為在明朝時期,安徽和江蘇是一個省,為江南省,故而稱之「兩江」。
  • 清朝時期,乾隆懲治貪官,為何貪官依舊常在
    導讀:清朝時期,乾隆懲治貪官,為何貪官依舊常在清朝時期,乾隆一心想要捍衛自己的國,他對當時已經叩響中國大門的西方殖民主義者懷有很大的警惕心然而卻總遇到一些貪官,他雖然有心肅貪懲貪,而且相信「惟有嚴加懲創以飾紀綱」必能使貪汙「習一清」,貪官也就可以不存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