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故宮還厲害的中國十大古建築

2020-12-20 上遊新聞

今天我們要說的是那些已經湮沒在歷史長河中的十大古建築,保準99%的人不知道!相比之下,紫禁城、太和殿也都成了小兒科了!為了有個直觀的感受,先給大家幾個數字作為參考:

現存最大的宮殿建築群:紫禁城佔地面積72萬平米,建築面積15萬平米。

現存最大的木結構宮殿建築:太和殿建築面積2377平米,連同臺基高35.05米。

現存最高的古塔:定州開元寺塔,高約84米左右。(還有其它塔略高於此塔,但歷史價值遠低於此塔,因此開元寺塔被認為現存第一高塔。)現在言歸正傳,說一說你不知道的十大古建築:

永寧寺塔

始建於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公元519年建成,公元534年雷火焚毀,同年北魏滅亡。

永寧寺塔為木質結構,關於它的高度,史料記載不一。有說塔高九層,一百丈,百裡外都可看見。

也有說塔高四十九丈或四十餘丈合今約136.71米,加上塔剎通高約為147米,相當於現在的四十多層樓高,百裡外都可以看到,是我國古代最偉大的佛塔。

乾陽宮

隋煬帝楊廣,就是小說裡弒父殺兄佔母的那位昏君。但是從真實歷史評價來看,他還是很有能力的一代皇帝,開創科舉制度,修建大運河……可惜他犯了左傾冒進的錯誤,親徵吐谷渾、三徵朝鮮,濫用民力,最終成了亡國之君。他在大業元年修建了洛陽宮,乾陽殿就是洛陽宮的正殿。

乾陽殿,基高九尺,三重屋簷,面闊13間,進深29架,東西面廣345尺,南北進深176尺。從地面至鴟尾的高度為270尺 ,折合現代計量單位為長101.43米,寬51.744米,高70多米。現在大家可以回顧一下太和殿的大小對比一下了。

萬象神宮

萬象神宮用於供奉唐朝歷代祖先,因此被稱為「唐明堂」,又稱「含元殿」、「通天宮」。說到萬象神宮,要從上文的乾陽殿說起。唐太宗李世民覺得隋煬帝太奢侈,就燒毀了乾陽殿。後來唐高宗又在原地修了乾元殿,基本上按照乾陽殿的規模修的,只是三重屋簷變成了兩重,高度也降低了許多(這段史料記載成為古建築專家考察乾陽殿與乾元殿的重要參考資料)。到武則天時期,拆除了乾元殿,垂拱4年(公元688年)建成了萬象神宮。

萬象神宮高88米,長寬各90米,多邊形圓頂,共分三層。「下層象四時,各隨方色;中層法十二辰,圓蓋,蓋上盤九龍捧之;上層法二十四氣,亦圓蓋。」氣勢恢弘、壯觀華麗、巍峨參天,有吞天吐地、包羅萬象之氣。讓**跌眼鏡的是,萬象神宮普通市民是可以參觀的!李白遊洛陽時曾作《明堂賦》,不禁唏噓慨嘆——「盛矣,美矣!皇哉,唐哉!」

萬象神宮可以說是標新立異、時髦華麗之作,開創了以後中國古代明堂建築由方到圓的先河。它所體現出的天人合一、天圓地方等宇宙時空觀的思想,直接影響了後來天壇祈年殿的形制與設計。是不是覺得祈年殿就是萬象神宮的淘寶同款?

天堂

萬象神宮修成不久,武則天又命在萬象神宮北修建佛像。佛像十分巨大,僅小指中就可以容納數十人。於是武則天又命修建天堂,容納佛像。是不是有點似曾相識?對了,這就是《通天帝國》電影的原型。

天堂外五層,內九層,象徵女皇的九五之尊。僅到第三層就可以俯視88米高的萬象神宮。據專家估計,天堂的高度至少在150米以上。可惜不到十年就被人放火燒掉了,明堂天堂一同付之一炬。

現在在遺址上修建了一座外觀仿唐代建築風格、內部鋼結構、外部貼飾紫銅的保護展示性建築,連臺基高度88.88米。由於天堂缺乏詳細的史料記載,因此這個建築與歷史上的天堂可能差異比較大。

大明宮

說到大明宮,很多人是從一部叫《大明宮詞》電視劇中知道的。大明宮是大唐帝國的皇宮,從唐太宗貞觀八年(公元634年)初建,唐高宗擴建,後又經多次修建。自唐高宗起,大明宮成為大唐帝國的統治中心,長達234年。

大明宮位於西安市郊,周長7628米,面積約3.2平方公裡,為北京紫禁城的四倍。相當於三個凡爾賽宮,十二個克裡姆林宮,十三個羅浮宮,十五個白金漢宮,五百個足球場。整座宮殿的規模宏大,建築雄偉,王維詩句「九天閶闔開宮殿,萬國衣冠拜冕旒」描繪了當時的盛景。

大明宮唐末毀於戰火。現在大明宮已經建成遺址公園,既保護了遺址,又有很強的觀賞性,值得一遊。

含元殿

唐代建築風格的特點是氣魄宏偉,嚴整而又開朗。這在含元殿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含元殿相當於紫禁城中的太和殿。不同的是含元殿踞龍首原高處,高出平地十餘米,殿十一間,前有長達75米的龍尾道,愈發顯得氣魄非凡。尤為難得的是,含元殿的開間尺寸和最大梁袱跨距都不及後世,用料相對較小。但正是因為用較少的材料卻構成了宏偉的宮殿,更能說明當時的技藝已相當純熟。

殿前方左右分峙翔鸞、棲鳳二閣,殿兩側為鐘鼓二樓,殿、閣、樓之間有飛廊相連,成「凹」字形。這是周漢以來「闕」制的發展。含元殿在「凹」形平面上組合成大殿高閣,相互呼應,輪廓起伏,體量巨大,氣勢偉麗,開朗而輝煌,極富精神震懾力。古時有人形容它的氣魄「如日之升」、「如在霄漢」,不愧為大唐建築傑出的代表。這種建築形制直接影響到明朝紫禁城午門的建造。

含元殿在200多年間一直被使用,是舉行國家儀式、大典之處,所謂「千官望長安,萬國拜含元」就是描寫含元殿大朝會的盛況。

今天,含元殿僅存遺址,依稀可見當年的風姿。難得的是,遺址上還有一段唐代遺留下來的夯土牆,歷經千年,依舊堅如磐石。我們可以零距離見識一下古代的混凝土。

麟德殿

麟德殿是唐代大明宮中最主要的宮殿之一,相當於現在的人民大會堂宴會廳,是皇帝舉行宮廷宴會、觀看樂舞表演、會見來使的主要場所。麟德殿的一個特點是大,真的很大!底層面積合計約達5000平方米,是故宮太和殿的三倍。唐代宗曾在此一次宴請神策軍將士3500餘人。人民大會堂宴會廳也不過7000平米,能容納五千人就餐。

麟德殿的另一個特點是結構複雜。麟德殿由前殿、中殿、後殿、結鄰樓、鬱儀樓、東亭、西亭組成。主體結構是一座三殿串聯二層樓閣的組合建築,是中國古代唯一的三重殿建築形式。注意,不是獨立的三座殿,而是三重殿連成一個完整的內部空間。大家可以腦補一下,建築結構會何等複雜。麟德殿是迄今所見唐代建築中形體組合最複雜的大建築群,在中國宮殿建築中可屬前列,表明我國木構建築在唐代已經解決了大跨度、大體量等技術問題,並且走向模數化,有了定型的趨勢。

在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中有一個3D電影短片《大明宮傳奇》,講述的是一個悽婉的愛情故事,劇情相當的有(gou)趣(xie)。不過劇中再現麟德殿中宴會的場景,據說麟德殿、服裝、道具、乃至舞蹈都是經過考證的,而不是像電影中那樣天馬行空的演繹,很值得一看。

應天門

作為絲綢之路的起點——洛陽城,它的興建是眾說紛紜,特別是幾個重要的城門更成為後代考古學界的重要難題,而我們要說的應天門則是其中典型的城門之一。

應天門為隋唐洛陽故宮的正南門,其遺址平面呈「凹」字型,由門樓、朵樓、闕樓組成,下部臺基的範圍東西達一百二十米以上,南北達六十米,城門進深二十五米,在這樣的臺基上建起一百二十尺(合今35米)的城門,其雄偉壯觀是不難想像的。

應天門始建於隋,叫做則天門。唐時避武則天諱,改為應天門,後改稱五鳳樓。此後歷經五代、北宋皆稱五鳳樓。應天門是當時朝廷舉行重大國事慶典與外交活動的重要場所,相傳女皇稱帝以及唐玄宗接待日本遣唐使都在此地舉行,可見應天門在唐朝時的重要地位。應天門就相當於現今紫禁城的午門,重要性可想而知!

然而,談到應天門,它的三出闕是必須值得一提的,「闕」是中國古代城門、宮殿或者陵園的一種標誌性建築,而三出闕一般是天子規格的禮儀,應天門則是隋唐兩京——洛陽和西安考古發掘出的第一座雙向三出闕宮門遺址。這使得整組建築更符合於作為君臨天下的皇權象徵的皇宮大門的身份,起震懾作用,從規模、結構上,更加宏偉壯觀,更突出帝王的至高無上。

奉天殿

大家在參觀太和殿的時候,細心的朋友會發現,相比於巨大的臺基,雄偉的太和殿還是有點小了。事實上原來這裡修建的是奉天殿,比太和殿大得多。

話說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修建了紫禁城,其中主殿就是奉天殿。《明世宗實錄》記載:「原舊廣三十丈,深十五丈雲」,即面闊約95.1米,進深約47.55米。可是奉天殿啟用不到一百天就遭雷擊焚毀了。明成祖認為是因為他奪位被上天懲罰,不敢再修奉天殿。北京也不敢叫做首都了,稱為「行在」,把南京尊為首都,甚至有了重新遷都南京的想法。直到明正統年間才在原址重修了奉天殿,但是比原來簡單了許多。

後來明嘉靖年間再次焚毀,重修的時候就比原來的奉天殿小了一大圈,以致建築與三層月臺比例關係失調。原先的奉天殿,面闊佔滿整個月臺,改建後,寬度只和月臺前凸部分的丹陛寬度相當,進深也相應縮小,導致整個建築前移。此後又經歷兩次重建,才成了今天太和殿的模樣:橫寬63.96米,縱深37.2米,高35.05米。看上去臺大屋小,兩邊以防火牆佔居著臺面兩側空曠的部分。

因為沒有準確的數據記載,上圖奉天殿模型不是嚴謹復原,但是建築的長寬是有清晰記載的。奉天殿與太和殿模型對比,大家注意月臺與建築的比例。月臺是同一個月臺,但是建築的大小明顯變化了。

圓明園

相比之下,圓明園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了。圓明園主要興建於康熙末年和雍正期,後來乾隆帝在圓明園內調整了園林的景觀,增添了建築組群,並在圓明園的東鄰和東南鄰興建了長春園和綺春園,稱圓明三園,號稱萬園之園。

圓明園中最著名的非大水法莫屬。大水法雖然壯觀,但可以說得益於遺蹟精美壯觀和十二獸首的熱度。大水法屬於西洋樓景區,而西洋樓只佔了整個圓明園面積的百分之二。

圓明三園共有一百餘處園中園和風景建築群,即通常所說的一百景,總建築面積16萬平米。其中最著名的有四十景。

比如九州清晏、方壺勝境、山高水長……也有曲院風荷、平湖秋月、武陵春色……是不是感覺似曾相識。事實上圓明園匯集了各地著名園林、風景名勝,仿照古代詩人畫家的詩情畫意建造而成,才有萬園之園的美譽。

【免責聲明】上遊新聞客戶端未標有「來源:上遊新聞-重慶晨報」或「上遊新聞LOGO、水印的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等稿件均為轉載稿。如轉載稿涉及版權等問題,請與上遊新聞聯繫。

相關焦點

  • 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聽聽故宮、頤和園講述中國古建築文化故事
    中國古建築眾多,通常這些古建築是我們旅行中的景點,然而,它們不應該僅僅是觀光對象,它們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凝聚著古人的智慧,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它們開頭說話了,會說些什麼?故宮這麼說的大家好!我的小名叫紫禁城,家住北京,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也就是皇上的家,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古建築群。我特別自豪!
  • 中國最美古村之一,保存了南方最好的古建築,被贊「民間故宮」
    上下五千年歷史,為中國遺留了大量古遺址。而中華文明最遙遠綿長的根就在我國古民居中,像北京四合院、西北窯洞、安徽古民居等都極具特點。 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南方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之一,有著濃鬱的客家人文氣息,人們稱其為「中國南方莊園」它就是培田古民居。
  • 養心殿的修復,運用「八大匠作」,在故宮古建築修繕中的一次創新
    養心殿後殿穿堂內景2015年底,故宮博物院正式啟動了「養心殿研究性保護項目」(下文簡稱「養心殿項目」),其目的簡而言之就是恢復養心殿區的建築與環境健康,讓其更好、更長久地保存下去。而與以往的古建築保護項目不同,此次養心殿項目更強調研究性與科學性。
  • 這個業餘攝影師,拍出了最美中國古建築
    ▲《拂》 攝於鄭州胡公祠▲《靜守》 攝於河南鞏義宋陵公園因為喜歡拍古建築題材,蘇唐詩便想著去故宮拍攝,因為故宮可以拍攝的題材多。從2014年開始,蘇唐詩便經常去故宮裡拍照。在拍攝期間蘇唐詩經常是第一個檢票進入故宮,最後一個出故宮的。故宮一拍便是6年,一直到到2019年才結束。蘇唐詩在6年時間裡給故宮拍了3萬多張照片,他從這3萬張照片中挑選出148張精品做成畫冊,取名為《看見,不一樣的故宮》。
  • 北京古建築房簷上的仙人走獸:故宮太和殿為何比其他地方多一個?
    在老北京的古建築的房簷上面,通常能看到一排小動物,這些小動物究竟是什麼呢?實際上,它們通常被稱為「仙人走獸」,第一個是仙人,後面是若干個「脊獸」。古建築房簷上面的一排小動物古建築房簷上面的一排小動物故宮太和殿上面的「一排小動物」則是下面的樣子。
  • 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階段性竣工
    11月20日,瀋陽故宮博物館組織實施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2020年度階段性工程質量驗收工作。驗收成員一致認為施工過程控制的比較嚴格,總體對內簷彩畫的現狀保護及裱糊、外簷彩畫重繪部分繪製的圖樣及效果滿意。
  •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
    中國十大最美民居古建築中國的傳統民居古建築,一個個藝術瑰寶鑲嵌在祖國廣闊的土地上,你可曾去看過?除了結構上的獨特外,土樓內部窗臺、門廊、簷角等也極盡華麗精巧,實為中國民居建築中的奇葩。王家大院景點級別:AAAA級高家崖建築群大小院落35座,房屋342間,主院敦厚宅和凝瑞居皆為三進四合院,每院除有高高在上的祭祖堂和兩旁的繡樓外,又都有各自的廚院、家塾院,並有共用的書院、花院、長工院、圍院。周邊堡牆緊圍,四門擇地而設。
  • 中國七大名勝古蹟,你知道幾個,去過五個就很厲害了
    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介紹一下中國的七大名勝古蹟,你知道幾個?快跟著小編來看看吧,去過五個你就很厲害了。來看看你去過幾個。一、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為紫禁城,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之精華。北京故宮被譽為世界五大宮之首,北京故宮於明成祖永樂四年開始建設,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到永樂十八年建成。城外還有眾所周知的護城河。
  • 中國為什麼會有三個故宮,瀋陽故宮、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
    蔣氏是個深謀遠慮的人,他不但在國民政府撤退的時候,帶走了很多文化、科技領域的人才,還下令把華夏文明結晶的許多珍稀文物運送出去,以免在戰火中毀於一旦,或落入他人之手。那些運送出去的文物,就有很多來自北京故宮。
  • 中國古建築實拍技巧,如何拍好古建築照片?
    中國古典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精湛的藝術,獨特的風格,在世界上自成一派,獨樹一幟。古典建築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廣大攝影師們。那麼,如何拍好古典建築照片,有什麼技巧呢?
  • 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故宮裡的太和殿只能屈居第三
    你一定會自豪地回答:故宮。如果再問你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第一的是哪個?你一定會再次自豪地回答:太和殿。作為東方三大殿之首,太和殿體量確實是國內最大的,咱們可以用數據說話。北京故宮太和殿東方三大殿分別是北京故宮太和殿、曲阜孔廟大成殿、泰山岱廟的天貺殿。
  • 中國十大景區排名:第一名眾望所歸,而故宮排名卻惹爭議
    下面浛就為大家盤點如今網友評分前十的5A級景區,九寨溝毫無疑問當選自然風光第一,而故宮的排名卻眾說紛紜。這十大景區評分排名大家是否有不同的看法呢?而大家又去過哪個景區呢?5.洛陽市龍門石窟景區,河南,5A,網友評分7.0分龍門石窟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龍門石窟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看點直播讓網友足不出戶「漫遊」故宮,古建築設計師講述600年往事
    近日來,受疫情影響,故宮博物館沒有對外開放,為讓喜歡故宮的遊客足不出戶也能暢享故宮文化之美,文物博物館資訊媒體「文博圈」聯合看點直播,邀請古建築設計師為用戶帶來沉浸式全景直播遊覽。全景直播解說故宮,打造沉浸式遊覽體驗2019年,故宮博物館在數十億級像素超高清影像技術、VR技術的支持下,將紫禁城完整、高清、立體、真實地搬上網絡,用戶打開網頁或手機,就能將壯美紫禁城盡收眼底。
  • 中國十大旅遊景點排名
    中國十大旅遊勝地排行No.1、麗江 麗江市區中心海拔高度為2418米,與同為第二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四川閬中、山西平遙、安徽歙縣並稱為「保存最為完好的四大古城」。 麗江自古就是一個多民族聚居的地方,共有12個世居民族,其中納西族23.37萬人,彝族20.14萬人,傈僳族10.62萬人。
  • 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比故宮還大,被人們稱為龍興之地
    中國「最早的皇家園林」,比故宮還大,被人們稱為龍興之地,說起山西這個省,大家都知道,這裡的歷史是非常深厚的,在文化方面也是特別出眾的,尤其是作為省會的太原,那可是遠近馳名的古城,也被人們稱為龍興之地。這裡是旅遊大省,除此之外,山西還有一個必須去的地方,正是太原市的真嗣,這座廟也有很長的歷史,為了理解這一點,人們應該從晉國國家的諸侯友開始,這也是我國第一個皇家園林,也是晉國的國家宗師,這個晉國是春秋戰國以前西周末期的那個晉國,徐州時代,這裡的人的祖先已經遷移到這裡,這座建築物的具體位置在玄德山腳下,也是下水的發源地,這裡建的祠堂也被稱為堂叔佑寺,整個旅遊區總佔地面積為130萬平方米,非常雄偉,已經接近兩個故宮
  • 中國除北京故宮之外,還有其他三大故宮,你知道在哪嗎?
    說到故宮,相信大家都會很熟悉,很多朋友都已經去過故宮了,我們都知道故宮位於北京,但實際上中國有四個故宮,你知道另外三個故宮在哪裡嗎?今天,我想向你介紹這三個紫禁城。首先,南京故宮又稱明故宮、南京故宮,是明朝首都應天府的皇宮,前後歷時20多年,佔地面積101.25萬多平方米,它是中世紀世界最大的宮殿建築群,被稱為「世界上第一座宮殿」,作為中國古代都城建築的大師,南京故宮承襲了明官建築的母系北京故宮。
  • 揭秘故宮古建保護那些事兒
    開啟我國古建防雷之先河1949年,故宮工程小組成立後,慢慢有了自己的「自營施工小隊」,「不過這時候的隊伍力量還比較零散,只能維持故宮古建的基本日常保養。」1954年,故宮的古建專家單士元提出:故宮的古建修繕不光需要施工隊伍,還需要研究隊伍、管理隊伍、工程技術人員等,這個觀點受到了當時故宮博物院院長吳仲超的重視,促成了1954年修建處的成立。於是,於倬雲被從北京文物整理委員會正式調入故宮,開始擔任修建處古建設計組組長。
  • 《故宮觀止》
    身為古建築專家的鄭連章並沒有親眼見過他文章中所描繪的奇妙景致,因為整個建福宮花園在1923年6月27日夜間被一場無名大火焚燒殆盡。「那場大火的原因到現在都不清楚,一般懷疑是宮裡的太監盜竊珍寶,怕被發現所以放火燒宮。」鄭連章說,「不過西花園美景很快就將重現故宮,修復工作已經進行了兩年,即將全部竣工。」  2000年,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提供400萬美元重建建福宮。
  • 馬未都:故宮的專家都非常厲害,但在這點上,他們不可能比得上我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大概是每個中國人都很嚮往的地方吧!這座凝聚了古人智慧的宏偉建築早已成為了中國的象徵,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是聞名全世界的世界文化遺產。故宮是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它的建設不僅是為了給帝王提供居住、辦公的場所,更是古代帝王權力的象徵,明清兩代共有二十四位皇帝在此居住過。
  • 日本網友看了故宮後,感嘆日本歷史建築物就是中國建築物的縮影!
    淺草寺說白了不就相當於上海的城隍廟麼,為啥能扯上故宮。日吹就消停點吧!還日本古建築比中國保護的好。光日本東京99%的建築都是二戰後重建的,美國二戰火燒東京 幾十萬頓炸彈把東京城都炸成一片廢墟了,那裡有什麼古建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