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古建築會說話,聽聽故宮、頤和園講述中國古建築文化故事

2020-12-22 中原文化家

中國古建築眾多,通常這些古建築是我們旅行中的景點,然而,它們不應該僅僅是觀光對象,它們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凝聚著古人的智慧,是優秀傳統文化的結晶。你有沒有想過,有一天它們開頭說話了,會說些什麼?

故宮這麼說的

大家好!我的小名叫紫禁城,家住北京,是明朝和清朝的皇室,也就是皇上的家,我是世界上最大的宮殿,也是中國現存最大最完整的木結構宮殿古建築群。我特別自豪!

新中國成立後,皇上也成為歷史,我的使命也結束,趁機休息幾天,後來專家們把我改成中國最大的藝術博物館,收藏著90多萬件歷史文物和藝術品,很有許多稀世珍寶。

以前,我這裡很人不多,除去皇上一家、宮女、太監外,很少有人來,現在不一樣了,每天都有成千上萬人來看望我,雖然習慣以前的清靜,現在我已經喜歡熱鬧點了。

但是有些遊客不講究衛生,把我弄的髒兮兮的,我很難過,自從我訴說後,大家注意到我的感受,對我照顧與服務更好啦!

上次聽遊客說,我已經入選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看來我還是很有來頭的!還有人說我的造價完全可以和一座大城市相比,可以打破世界紀錄,看來我還是很有價值的。

怎麼樣!在此嘚瑟一下吧!

頤和園怎麼說

我是大清國皇家花園和行宮,也是慈禧太后寢宮,俏銷告訴你,我的小名清漪園,家住北京西郊,從海澱到香山距離20多公裡,我的身體都寬大吧!

因為我是太后老佛爺的家,所以我整理特乾淨,更是很漂亮,來過人們都誇我很美,搞得我都有點害羞啊!說說我有多漂亮吧,我這裡是風景宜人,當然是萬壽山和昆明湖啊,水面佔全園的四分之三。

昆明湖是清皇家諸園中最大的湖泊,湖中一道長堤叫西堤,自西北逶迤向南,湖面劃分為三個大小不等的水域,每個水域各有一個湖心島,我的美色絲毫不亞於杭州西湖的蘇堤。

萬壽山與昆明湖共同構成一道自然美景,這裡的湖山島堤及其上的建築,配合著園外的景點,形成一幅幅連續展開的風景畫卷。後山與前山迥然不同,林木蔥綠,山道彎曲,景色秀美。

現在來我這的人多,不過人們對我愛護有加,我比以前更美!沒見過我的,歡迎來吧,不會讓你失望的,

怎麼樣,我的美貌名不虛傳吧!

布達拉宮也說了

我是世界屋脊的明珠布達拉宮,我站的很高,長年在3000多米的拉薩紅山上,我可是當今世上海拔最高與規模最大的宮堡式建築群,我這裡宮殿、靈塔殿、佛殿、經堂、僧舍、庭院等一應俱全。

沒來過的人,你是不知道我的雄偉氣勢、堅實墩厚,我可是高原出了名的壯漢。看過我的人,不會讓你失望,為歡迎你們遠道而來,自治區很多酒店都打折扣。

為什麼說我很壯實,我的身體很多都是石木結構,增強整體性和抗震能力,不得不佩服古人的智慧,他們巧妙地解決了我的防雷電的問題,都幾百年啊,我經歷了雷電和地震的考驗,也印證我的堅強軀體。

我最為炫耀的當屬紅宮,因為這是以前達賴靈塔殿,達賴圓寂後的屍骸保存在塔瓶內,他給予了我能量與力量。殿內還有大量的木雕佛像、獅、象等,以及數以萬計的精美壁畫。

我可是藏建築的傑出代表,也是中華民族古建築的精華之作。在建築藝術的美學成就上達到很高的水平。

我自豪吧!

故宮、頤和園、布達拉宮都說出中國古建築的心聲,它們從古代一路而來,與現在人很好相處,希望大家抽空多去看看,認真聆聽他們的最新想法!參觀中國古建築,學習中國傳統文化,我們在行動!

喜歡的朋友,請關注、轉發、分享、點讚、評論、收藏吧!

相關焦點

  • 這個業餘攝影師,拍出了最美中國古建築
    ▲《拂》 攝於鄭州胡公祠▲《靜守》 攝於河南鞏義宋陵公園因為喜歡拍古建築題材,蘇唐詩便想著去故宮拍攝,因為故宮可以拍攝的題材多。從2014年開始,蘇唐詩便經常去故宮裡拍照。在拍攝期間蘇唐詩經常是第一個檢票進入故宮,最後一個出故宮的。故宮一拍便是6年,一直到到2019年才結束。蘇唐詩在6年時間裡給故宮拍了3萬多張照片,他從這3萬張照片中挑選出148張精品做成畫冊,取名為《看見,不一樣的故宮》。
  • 小牧優品與北京頤和園宣布這件大事,開啟古建築健康衛浴新元年
    5月14日下午,「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活動」在北京頤和園召開,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付清遠、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顧問羅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楊新、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王瑩、頤和園園長楊華、頤和園副園長秦雷、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曲雲華
  • 盤點北京熱門古建築——旅遊景點推薦
    作為曾經的天子皇城,北京城遍布極具特色的古建築,可謂每走一步都能踩到文物,每一處古建築講述著精彩的歷史。那麼,北京熱門的古建築景點有哪些比較推薦呢?我們一起來看一看吧。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中軸線的中心,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以三大殿為中心,佔地面積72萬平方米,建築面積約15萬平方米,有大小宮殿七十多座,房屋九千餘間。
  • 「辦好文博會 展示新形象」鮮活講述山西古建築的故事
    記者獲悉,本屆文博會上,山西日報傳媒集團將重點展出幾年來凝心聚力精心打造的扛鼎之作——山西日報文創園暨文旅大數據產業項目,也就是以山西精品古建築為載體,用AR、VR、MR、全息投影等科技手段,鮮活講述講好中國故事的山西篇章。  土木華章,潮湧東方。古建築是中華文明的見證者、承載者、記錄者。
  • 看點直播讓網友足不出戶「漫遊」故宮,古建築設計師講述600年往事
    近日來,受疫情影響,故宮博物館沒有對外開放,為讓喜歡故宮的遊客足不出戶也能暢享故宮文化之美,文物博物館資訊媒體「文博圈」聯合看點直播,邀請古建築設計師為用戶帶來沉浸式全景直播遊覽。全景直播解說故宮,打造沉浸式遊覽體驗2019年,故宮博物館在數十億級像素超高清影像技術、VR技術的支持下,將紫禁城完整、高清、立體、真實地搬上網絡,用戶打開網頁或手機,就能將壯美紫禁城盡收眼底。
  • 中國古建築實拍技巧,如何拍好古建築照片?
    中國古典建築以其高超的技術,精湛的藝術,獨特的風格,在世界上自成一派,獨樹一幟。古典建築已經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吸引著廣大攝影師們。那麼,如何拍好古典建築照片,有什麼技巧呢?
  • 天津大學與北京市文物局籤署戰略合作協議,共建北京古建築研究院
    新京報訊(記者 戚望)9月15日,北京市文物局與天津大學籤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北京古建築研究院在天津大學揭牌成立。北京古建築研究院旨在依託天津大學的科研力量,服務京津冀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工作。「學校致力於服務中華優秀遺產保護與傳承工作,為北京建築遺產保護做出新的貢獻。」
  • 盤點鬼斧神工的古建築,圓明園上榜!
    但是古代也有著十分有名的建築,雖然那時候科技部發達,但是有些古建築是現代的建築都無法相比的。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盤點一下古代有名的建築。一、長城到北京旅遊,大家都會聽到一句話「不到長城非好漢」。長城是世界級文化遺產,古代造長城是為了抵禦外來敵人的入侵,最早是從西周的時候開始建造的,而且關於長城還有一個烽火戲諸侯的典故。這個典故是講周幽王為得到褒姒一笑用烽火戲弄諸侯,最後被敵軍殺死的故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各國為了抵禦其他國家的進攻,也開始修築長城。後來秦國滅了六國,統一華夏,將各國修的長城連接起來,修成了萬裡長城。
  • 三任故宮博物院院長獨家講述他們與故宮的故事
    在這個特殊的時刻,本報獨家專訪了三任故宮博物院院長,請他們講述自己與這座世界最大宮殿建築群的故事。從他們的講述中,我們聽到一些鮮為人知的細節,更清晰地感受到了故宮精神的傳承。正是在一代又一代故宮人的不懈努力下,古老的紫禁城日益散發出青春的活力,600年的紫禁城逐漸走入當下百姓的生活,壯美的紫禁城正昂首邁向輝煌的未來。
  • 中國最美古村之一,保存了南方最好的古建築,被贊「民間故宮」
    上下五千年歷史,為中國遺留了大量古遺址。而中華文明最遙遠綿長的根就在我國古民居中,像北京四合院、西北窯洞、安徽古民居等都極具特點。 而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是南方地區保存最完整的古代民居群落之一,有著濃鬱的客家人文氣息,人們稱其為「中國南方莊園」它就是培田古民居。
  • 《頤和園二十四節氣日曆》|展示頤和園景色之四季更迭
    日曆內頁 | 文物出版社頤和園不僅兼具湖光山色、殿堂巍峨、亭臺樓榭、碧池清流、花樹掩映的自然之美和形式之美,更加體現了中國傳統文化的藝術理念和精神追求,融入儒家、釋家和道家的宗教文化色彩,並寄託封建帝王"江山永固,天下太平」的願望。
  • 比故宮還厲害的中國十大古建築
    現在言歸正傳,說一說你不知道的十大古建築:永寧寺塔始建於北魏孝明帝熙平元年(公元516年),公元519年建成,公元534年雷火焚毀,同年北魏滅亡。後來唐高宗又在原地修了乾元殿,基本上按照乾陽殿的規模修的,只是三重屋簷變成了兩重,高度也降低了許多(這段史料記載成為古建築專家考察乾陽殿與乾元殿的重要參考資料)。到武則天時期,拆除了乾元殿,垂拱4年(公元688年)建成了萬象神宮。
  • 他把中國古建築做成「樂高」
    這是他作為一個古建築愛好者的高光時刻,也是他作為以文化傳承為產業基礎,打造最「中國」文創產品實踐者的一個跨越式臺階。  用一年半時間還原佛光寺  中國文化的價值不該被忽視  晚峰書屋在香山文化創意園的廠房裡,擺放著一座榫卯結構、1∶40完整還原的五臺山佛光寺東大殿模型。
  • 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故宮裡的太和殿只能屈居第三
    如果問你世界現存最大的宮殿群是哪個?你一定會自豪地回答:故宮。如果再問你現存木結構古建築單體體量排名第一的是哪個?你一定會再次自豪地回答:太和殿。作為東方三大殿之首,太和殿體量確實是國內最大的,咱們可以用數據說話。
  • 順義區古建築彩繪施工人員優質商家
    古建施工隊說花窗在我國造園藝術中扮演著極其獨特而重要的角,如果把成功的園林作品比成一首好詩,仿古花窗則是它的警詞佳句,為花窗藝術提供了大顯身手的場所,不但數量多、花樣繁,而且製作優、品位高,至今仍保留著許多精彩之作,仿古花窗有通風透光之利
  • 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階段性竣工
    11月20日,瀋陽故宮博物館組織實施瀋陽故宮古建築油飾彩畫保護修復二期工程2020年度階段性工程質量驗收工作。驗收成員一致認為施工過程控制的比較嚴格,總體對內簷彩畫的現狀保護及裱糊、外簷彩畫重繪部分繪製的圖樣及效果滿意。
  • 小牧優品強勢入駐世界文化遺產頤和園
    5月14日,由九牧及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共同發起的「中國古建築文化匠心傳承」公益活動,在北京盛大揭幕,古建領域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見證民族品牌與皇家園林碰撞出的智慧火花。     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副主任付清遠、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羅哲文基金管理委員會顧問羅楊、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原副總工程師楊新、中國文物保護基金會副秘書長王瑩、頤和園園長楊華
  • 中國現存8大古建築,都有一段美好的故事,體現傳統文化的底蘊
    中國歷史上古建築眾多,但是這些最有文化價值的古建築,都有深厚的底蘊與特殊的意義,都有一段美好的故事,讓人會想到一個朝代、一位人物、一段歷史,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是江南三大名樓中唯一的一座保持原貌的古建築,它的建築藝術價值無與倫比 。2、東漢三闕漢三闕,又稱東漢三闕,是鄭州登封市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組成部分,包括太室闕、少室闕、啟母闕,是一種特殊的石雕藝術。
  • 《時間告訴我》揭秘古建築專家堅守之路
    尋胡同、訪古村,馬炳堅感嘆現代建築「千篇一律」馬炳堅與張曉龍來到古建築名村諸葛村進行實地考察,慶幸的是他們發現諸葛村依舊保持著中國傳統古建築的特點,當地民俗和建築風貌都得到了最大化的留存:「肥梁胖柱」的建築風格、「不生根」的木結構設計以及榫卯等獨屬於中國的建築營造工藝都體現了古人的建築智慧。
  • 從古建築看中國人的美學觀念
    「唐詩正如北京故宮,橫豎平鋪才好;宋詞好似蘇州園林,曲徑通幽才妙。」中國古建築所代表的不僅是原始人群染紅穿戴、撒抹紅粉的特殊性巫術禮儀的符號意義的發展,也不僅是情感、觀念、儀式(宗教三要素)所引向的外在的崇拜對象或者是神秘境界。夏鑄九鼎時期的獰厲的美也在中國古建築的雕刻紋飾中表現得愈發溫和,這其中甚至還離不開軸心時代思想碰撞後「儒道互補」的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