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傻分不清楚?重商主義、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

2021-02-23 歷史悅讀空間

這篇文章是因為最近上課一道選擇題引發的。。。。。。

16、17世紀,英、法、荷等國紛紛建立了一批特權貿易公司,如英國建立了西印度公司和東印度公司,分別負責對美洲和亞非的各項事務。特權貿易公司的建立(  )

A.是自由主義經濟思想的產物         B.使歐洲在中歐貿易中處於出超

C.加快了列強殖民擴張的進程         D.造成生產和資本走向高度集中

有同學錯選了A,這道題的解析如下:

【答案】C【解析】17世紀正是西方國家早期殖民擴張時期,壟斷性貿易公司的成立,便利了西方國家對外殖民擴張,故選C項;貿易公司經過王室批准,享有特權,與自由主義經濟思想不符,排除A項;材料並未提供歐洲在國際貿易中的相關數據,無法判斷當時這些國家是否處於出超,排除B項;造成生產和資本走向高度集中出在第二次工業革命中,排除D項。

看了解析做錯的同學基本沒什麼問題了,但是彩芳覺得有必要拓展一下,順便簡單講了「重商主義」、「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以為他們學習了必修二,對這幾個詞還有有一定的基礎認知的,但是打臉了!同學們迷茫和慌張(他們是多恐懼彩芳?!!)的表情一片。好吧,順便布置女生309宿舍下節課課前三分鐘的任務是,梳理重商主義、自由主義、凱恩斯主義、新自由主義的概念、發展歷程及影響。

這次課前三分鐘終於有課件啦,還有明確了分工,還知識點梳理得那麼好,大大的贊!感覺到這裡都沒彩芳啥事了。那還是要顯示下彩芳也是備了課的!課堂上提醒學生們知識點務必第一時間回到教材中找!以下是彩芳多此一舉的資料補充和練習!(印發每人一份,題目當場限時完成)
一、重商主義盛行於16、17世紀,早期資本主義原始積累階段。重商主義主要觀點有:中國此時盛行的是重農抑商,二者有何異同呢?如果要對二者進行比較,可以從背景、內容、影響來分析。比如在影響方面,重商主義客觀上推動了資本主義發展,但使得金錢至上的觀念盛行。重農抑商政策早期促進了小農經濟的發展,鞏固了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統治,後期阻礙了資本主義萌芽與發展。二、自由主義盛行於18、19世紀,自由資本主義發展階段。自由主義反對國家幹預經濟生活、主張市場調節,實行自由放任的經濟政策。該經濟政策主張自由經營、自由競爭、自由貿易。自由主義的推行促進了工業革命的發展,而工業革命進一步推動了自由主義的發展。自由主義在教材必修二第7課工業革命(P31最後一段)有出現,在第六單元世界資本主義經濟政策的調整中也多次出現。三、凱恩斯主義盛行於20世紀30年代以後,壟斷資本主義發展階段。關於凱恩斯主義,我們人教版歷史教材必修二第19課《戰後資本主義新變化》(P88「歷史縱橫」)有明確介紹。四、新自由主義經濟學產生於20世紀20-30年代,盛行於20世紀70年代以後。19課《戰後資本主義新變化》(P89第一段文字)有明確介紹。70年代西方出現滯脹之後,各國進行積極調整,放棄凱恩斯主義,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幹預,實行混合經濟模式。在很多經濟學派中都有新自由主義思想,比如貨幣學派和供給學派、考試是不會直接考你經濟理論的,但是你有了最基本最簡單的了解之後,對你解答相關題目是有幫助的。1.以「獅子」和「狐狸」見稱的羅斯福,面對經濟危機審時度勢。進行大膽突破,實行以「3R工程」(復興、救濟、改革)為主要內容的新政。新政「大膽突破」體現在A.堅持自由放任B.優先發展重工業C.轉向社會主義D.國家幹預經濟2.據英國史學家估算,1688-1701年之間,英國經濟增長迅速,國民財富增加了20%。導致這一現象出現的主要原因是A.資產階級革命後政局穩定  B.世界殖民霸權最終確立C.責任制內閣的最終形成    D.工業資產階級地位提高3.茶葉於1650年前後引進英國,茶葉剛進入時,下午茶起初是英國上流社會的一項禮儀,到了19世紀中葉,「以茶待客」現象走進了英國社會。這一變化的原因是A.殖民擴張推動了東西方貿易發展B.英國社會生產方式發生變化C.鴉片戰爭之後中英茶葉貿易增加D.君主立憲制完善使人人平等4.埃裡克方納在《美國自由的故事》中這樣寫道:「對自由的傾心和執著構成了美利堅民族主義的精髓。羅斯福將他自己的自由定義--即普通人擁有更大的安全感。」下列措施中,最能讓「普通人擁有更大的安全感」的是A.增發鈔票,成立聯邦銀行加強對銀行的管理,穩定金融秩序B.政府實行失業保險、養老金以及救濟制度,完善社會保障體系C.頒布《全國勞工關係法》和《公平勞動標準法》,緩和勞資矛盾D.政府撥款進行大規模社會救濟,興辦公共工程解決失業問題5.有學者指出,在某一個歷史階段上,最能體現這個歷史階段特點的國家就是這個歷史階段所謂的大國。由此判斷,促使英國成為一個「大國」的經濟發展主導思想是A.重商主義B.凱恩斯主義C.民族主義D.自由主義6.亞當。斯密在1755年的一次講演中提出財富增長三要素:除了和平、便利的稅收,以及適度的司法之外,把一個落後國家變成繁榮的國家,就不再需要別的什麼了。這一演講A標誌著自由主義政策形成B促進了英國工業革命的完成C擴大了英國政府的行政權D有利於英國政治制度的完善7.下面是高德步、王珏編的《世界經濟史》第五篇章節目錄摘錄。本篇論述的歷史主題是

A.國際經濟秩序的重建   B.市場經濟國家的改革C.計劃管理體制的確立   D.自由市場經濟的終結8.「新自由主義在世界各國的具體表象不一樣,但是有一個共同的命題:市場自由是好的,市場是萬能的。在實踐中追求所謂大市場、小政府。它認為只有市場才能有效地配置資源。」下列體現出新自由主義的是(  )



歡迎同行同學同道中人關注並批評指正,謝謝!比心,比心....

相關焦點

  • 凱恩斯主義還是新自由主義
    美國政府遵循凱恩斯主義,而歐洲國家推行新自由主義,但是,從深層次的角度來看,它們兩者沒有本質的區別。  對於歐洲國家來說,實行寬鬆的財政政策,就意味著巨大的財政投入,這對於政府來說是不可想像的。在當前經濟形勢下,如果政府帶頭花錢,那麼,整個國家的經濟將會崩潰,所以,必須勒緊褲腰帶,實施緊縮的財政政策。
  • 美國新自由主義興衰的權力邏輯
    一、 因權而興  政府權力在新自由主義興起中扮演著關鍵性角色。1980年裡根上臺,標誌著新自由主義在美國的興起。此後,在政府權力支持下,新自由主義逐步取代了凱恩斯主義的主導地位,成為美國主流經濟學。美國也相應由管制資本主義進入到新自由資本主義階段。
  • 新自由主義與資本主義經濟危機
    新自由主義的前世今生  以米塞斯、哈耶克為代表的新自由主義產生於20世紀20—30年代,二戰後由於各國信奉凱恩斯主義而遭到冷落,20世紀60年代開始崛起,並於滯脹危機後成為資本主義國家的主流經濟學。
  • 新自由主義之後還是新自由主義?
    儘管新自由主義被普遍指認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的罪魁禍首,並在危機爆發以來遭遇了嚴峻的挑戰,但至今仍然沒有消逝,且在部分國家有加強之勢。本文著重分析了新自由主義不倒的內外部原因。從新自由主義自身的原因來看,它不僅創造了實力強大的政治經濟基礎,從而保障了08年危機之後政治上的屹立不倒,而且體現了資本主義發展規律的必然性。
  • 新自由主義的興衰——大衛·科茲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
    近期,SSA的代表人物大衛·科茲出版了新著《新自由主義的興衰》,對新自由主義的內涵、興起、付諸實踐後造成的後果以及今後的發展趨勢進行了系統分析,對於馬克思主義經濟學的發展和中國經濟改革的實踐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一、新自由主義與結構性危機  理論界普遍認為,新自由主義由理論轉變為國家政策的歷史背景是20世紀70年代的滯脹危機。為何凱恩斯主義被新自由主義取代?
  • 第二波女性主義是新自由主義的共謀嗎?
    在這被後世稱作「新左派」(New Left)的浪潮中,「女性解放運動」應運而生;這波女性主義很快就成為相對獨立、強悍的社會運動,挑戰了所有形式的男性宰制。集結了所有女人——不分階級、年齡、族裔、膚色、性傾向、國籍——超越同期其他激進主義(radicalism),成功改變了社會圖景,深遠影響著一代人對自我的定義與理解。
  • 新自由主義並不「新」
    新自由主義作為一種社會思潮,萌芽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20世紀初的風雲變幻,導致資本主義嚴重的危機,特別是1929—1933年,資本主義世界經濟危機,沉重地打擊了以自由放任和自由競爭為特徵的古典自由主義經濟學,主張把資本主義,市場體制與一定程度的國家幹預相結合的凱恩斯主義取而代之。
  • 女性主義對新自由主義的批判與反思
    女性主義學者如何看「新自由主義」女性主義學者麗莎·杜根(Lisa Duggan) 認為,新自由主義並非一套定義明確的思想和理論,它在不同國家的呈現,是全球、本土和國族勢力在各自時空背景下,發展出的一套新自由主義版圖,其最終指向財富和權力向上分配以及對南方國家資源的榨取。
  • 吳易風:西方經濟學中的新自由主義
    「滯脹」使凱恩斯主義理論和政策陷入嚴重困境。 當凱恩斯主義陷入嚴重困境時,新自由主義乘機而起,並迅速上升為西方主流經濟學。20世紀70—90 年代,是西方新自由主義的全盛期,被稱為新自由主義的「黃金時代」。新自由主義萬變不離其宗。「市場萬能論」和「市場自由配置資源可以達到最有效率的狀態」仍然是新自由主義即市場原教旨主義的核心教義和教條。
  • 應對資本主義危機要超越新自由主義和凱恩斯主義
    當新自由主義在全球肆意橫行、有人高呼社會主義「歷史終結」的時候,嬗變為國際壟斷資本的經濟範式和政治綱領的新自由主義和凱恩斯主義藥方,並沒有給世界經濟帶來繁榮,卻帶來了全球性的經濟動蕩,世界貧富分化的矛盾更加尖銳,地區差距、國家差距、民族差距和階級差距變得更大。
  • 新自由主義的衰落與社會主義的未來
    美國的新自由主義與社會主義現狀  ▲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新自由主義受到英國柴契爾政府和美國裡根政府的追捧,逐漸取代凱恩斯主義成為西方經濟學的主流。30多年來,新自由主義盛行於英美等發達國家,成為美國歷任執政者所推崇的經濟範式與政治綱領。
  • 論經濟自由主義的意義與局限
    ④第二,法國古典經濟自由主義的發端。法國古典經濟自由主義的發端以重農學派為代表。「重農主義」(physiocracy)一詞的含義就是「自然的法則」。「自由放任」的口號也由重農學派提出。反對封建專制和重商主義幹預政策是法國經濟自由主義的基本目標。重農學派在革命前的形勢中應運而生。它代表農業中新興資產階級的利益和要求,在對重商主義政策的批判中逐漸形成和發展。
  • 高度警惕新自由主義
    而新自由主義在凱恩斯主義後重拾的「自由」,正是資本主義國家以經濟打包政治,繼而為其意識形態服務的「自由」。在經濟上,新自由主義是發展中國家通向災難的理論推手。西方國家到處推行新自由主義的動機,並不在於幫助他國發展經濟,而是「圈地掠奪」本性的國際延伸,是「利益至上」思維的世界複製,更是在「本國優先」前提下國內危機矛盾的全球轉嫁。在政治上,新自由主義是推進世界資本主義化的策略手段。
  • 作為意識形態的新自由主義:起源、實質與影響
    我想說的是,這也適用於今天的新自由主義者,他們的鬼把戲就是假裝自己不存在。儘管新自由主義已被廣泛認為是21世紀資本主義的核心意識形態,但掌權者卻很少提及該詞。2005年,《紐約時報》甚至發表了一篇名為《新自由主義?它不存在》的文章。 在這個邪惡的詭計背後,隱藏著一個令人不安甚至噩夢般的現實。
  • 新自由主義弊端顯露多國學者建議西方尋求「替代品」
    社會自由主義支持發展市場經濟、拓展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但認為應通過國家直接幹預來解決貧困、不平等、醫療、教育等問題,新自由主義則堅持政府的唯一合法功能就是消除阻礙市場自由的壁壘。1938年「新自由主義」一詞誕生時,其內涵近似於社會自由主義,而現今所說的新自由主義是由奧地利經濟學家弗裡德裡希·哈耶克等人「發揚光大」的。
  • 宇宙的主宰:哈耶克、弗裡德曼和新自由主義誕生
    這種觀點常常被稱為「新自由主義」,兩次大戰之間歐洲大陸和英國的經濟學家和哲學家最先用這個術語來描述這樣一種經濟原則:支持私有化、放寬管制和不受約束的自由市場,而不是支持公共機構和政府。這些哲學家自認為捍衛了古典自由主義的價值觀,20世紀中期這種價值觀受到了不受限制的國家權力的威脅,這種威脅在納粹德國和史達林主義俄羅斯的極權主義社會中生動地體現出來。
  • 寒竹:川普將推動新自由主義回潮——美國政治走向前瞻之三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寒竹】 還在競選期間,中國學界就有人根據川普的一些競選言論提出新自由主義可能會到此終結,這個判斷過於武斷和片面。這個誤判如果不得到澄清,將會導致中國對美國未來四年或八年的政治走向做出錯誤判斷。 斷言新自由主義在川普上臺之後會終結的人不少,西方有,中國也有。
  • 為什麼保守主義的號召力,不如激進主義和自由主義?
    中國自1919年以來,激進主義最具有社會號召力,保守主義最具有文化號召力,跟西方的局面正好不一樣。」清華大學政治學系教授任劍濤說。為什麼保守主義的影響力是渙散的?為什麼保守主義在思想界的號召力沒有激進主義和自由主義那麼強大?「保守」在日常生活中以進步為正確的論調裡似乎不是一個很光鮮靚麗的詞,那麼保守主義的「保守」,到底在保守些什麼?
  • 人民日報:認清西方新自由主義的實質
    一、新自由主義的興起及其主要內容  新自由主義起源於上世紀30年代,但由於其保守的立場及其不合時宜的極端政策主張,在相當時期裡不為學界和社會所接受,一直處於邊緣地位。直至上世紀60年代後期,西方國家出現經濟增長停滯和通貨膨脹並存的「滯脹」局面,戰後一直處於主流地位的凱恩斯主義宏觀經濟政策失效。
  • 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理論的終結
    這次危機是美國新自由主義經濟體制破產所帶來的惡果。從這一點來說,它是一段歷史的終結。  兩種泡沫支撐增長  隨著上世紀80年代凱恩斯經濟學的退潮,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米爾頓·弗裡德曼為首的新自由主義經濟學開始興起。世界政治舞臺上誕生了美國的裡根政府和英國的柴契爾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