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理工大學擬提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候選項目公示

2021-01-12 昆明理工大學

為做好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 根據提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相關文件要求,為完善科技獎勵的社會監督工作,確保提名科技成果獎勵的公正性,現對以下項目的項目名稱、提名者及提名意見、項目簡介、客觀評價、應用情況、主要智慧財產權和標準規範等目錄、主要完成人情況、完成人合作關係說明等內容進行公示,公示期8天。在公示期間任何對公示內容有異議的單位或個人,請在公示期內實名並提供書面材料向科技處反映。

公示時間:2019年1月7日-1月14日

聯繫電話:0871-65916002

聯繫人:科技處成果與綜合管理辦公室 李老師

一、項目名稱:冶金及化工廢氣礦漿法資源化脫硫技術與應用

二、提名者:雲南省

提名意見:提名該項目為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

三、項目簡介

煙氣脫硫是大氣汙染控制長期以來的重點和難點領域。我國電力行業煙氣脫硫技術及排放標準已處於國際領先水平,但SO2和NOx排放量佔全國四分之三以上的冶金及化工等非電行業,汙染治理進度明顯滯後,已成為我國大氣汙染防治攻堅戰的重點對象。在國家863計劃等項目資助下,本項目針對冶金及化工行業廢氣成分複雜、治理難度大、治理成本高,常規脫硫技術適用性差等難題,首創礦漿法煙氣脫硫技術,將煙氣脫硫工藝和礦物加工工藝合二為一,就地取材,將礦物原料、冶煉廢渣和煙塵等製成高活性脫硫礦漿用於煙氣脫硫,脫硫礦漿作為冶金及化工生產的原料,回收利用有價元素,分離有害雜質,形成完整的礦漿脫硫協同尾氣固廢資源化利用技術體系。主要技術內容包括:

(1)首創磷礦礦漿法煙氣脫硫脫硝耦合磷礦資源高效利用技術,以磷礦漿取代常規溼法脫硫劑,以SO2煙氣取代硫酸浸出分解磷礦生產磷酸,將脫硫工藝與磷酸生產工藝有機結合,既達到煙氣脫硫目標,又實現磷礦的無硫酸分解和提質。單級脫硫效率≥95%,磷礦P2O5回收率≥95%,磷礦品位大幅提高,磷礦鎂含量降低至1%以下;

(2)發明了鎂礦礦漿法煙氣脫硫協同硫鎂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形成了基於副產物高效利用的「菱鎂礦漿法煙氣脫硫協同硫酸鎂生產工藝」和基於鎂資源消耗最小化的「鎂-銨循環再生法煙氣脫硫工藝」兩種工藝,將菱鎂礦製備工業硫酸鎂工藝和煙氣脫硫工藝有機結合,同時實現鎂和硫資源高效利用。脫硫效率≥95%,菱鎂礦漿法煙氣脫硫協同硫酸鎂生產工藝硫資源化利用率≥90%;回收的產品達到《工業硫酸鎂》(HG/T 2680-2017)產品標準。鎂-銨循環再生法煙氣脫硫工藝脫硫效率≥95%,硫資源利用率≥94%,硫酸銨產品達到《副產硫酸銨》(DL/T808-2002)產品標準;

(3)發明了赤泥礦漿法煙氣脫硫耦合鐵回收利用技術,利用氧化鋁赤泥鹼性強、富含過渡金屬離子的特點,以氧化鋁赤泥作為主要原料製成氧化鎂強化赤泥脫硫礦漿,通過液相催化氧化脫硫,同時降低赤泥鹼性,分離回收鐵和鋁。單級脫硫效率≥95%;脫鹼赤泥中鐵回收率≥60%,與石灰-石膏脫硫技術相比,本成果脫硫效率相當,脫硫劑價廉易得,無脫硫固廢產生,與企業生產工藝有機結合便於推廣應用;

(4)首創有色冶煉固廢渣漿法煙氣脫硫耦合有價金屬資源化利用技術,以鋅、銅、錫等冶煉渣、煙塵等製成高效脫硫礦漿用於冶煉煙氣脫硫,同時回收利用硫化銅、硫化鋅和硫酸亞鐵等副產品。銅渣漿煙氣脫硫效率≥95%,有價金屬利用率≥95%;鋅冶煉煙塵礦漿脫硫效率≥95%,鋅回收率≥98%。

項目獲得授權發明專利42項,實用新型專利10項,其中澳大利亞專利1項;發表相關學術論文165篇,出版相關學術專著8部;成果形成國家標準2部。項目成果獲得省部級科技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

四、客觀評價

(一)鑑定結論

中科合創(北京)科技成果評價中心組織鑑定會對《礦漿法煙氣脫硫技術創新與應用》鑑定「該項目提出了利用礦物原料和礦物加工固體廢物煙氣脫硫的新方法,系統研究了多種礦漿代替脫硫劑煙氣脫硫及協同礦物加工的關鍵科學問題,實現了煙氣硫資源化、礦漿有價元素回收及固廢減量化的目的,並進行了產業化應用。為有色冶金、無機化工等行業循環經濟提供新技術,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該項目選題新穎,創新性強,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應用前景廣闊。綜上所述,該項目整體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在礦漿法煙氣脫硫及資源化方面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二)查新報告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子科學技術情報研究所對《礦漿法煙氣脫硫技術創新與應用》項目的查新結論:「該項目結合典型冶金及化工礦物加工利用工藝特點,提出了一種礦漿法煙氣脫硫協同礦物加工利用的技術思想,具體技思路包括:利用礦物原料處理過程脫落,以加工礦物礦漿替代該成本專用脫硫劑,大幅降低脫硫成本,利用礦物加工固體廢物過程脫硫;利用煙氣中汙染物的成礦作用脫硫。」

「綜上所述,除本委託單位發表的文獻外,未見綜合應用磷礦漿法煙氣脫硫協同磷礦深度利用技術;菱鎂礦漿法煙氣脫硫協同硫酸鎂生產技術;礦渣將法煙氣脫硫協同有價元素利用技術;赤泥附液吸收法鋁冶煉煙氣轉化脫硫技術;含鋅煙塵礦漿法煙氣脫硫劑循環利用技術的公開文獻。」

(三)科技獎勵

1、《礦漿法煙氣脫硫技術創新與應用》獲得2018年雲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鋁、錫、銻、汞工業汙染物排放標準(GB 25465-2010、GB30770-2014)》獲得2017年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

3、《回收型氧化鎂溼法煙氣脫硫新工藝及工程示範》獲得2012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4、《雲南省有色金屬冶煉等主要行業SO2排汙係數調查研究》獲得2012年度中國有色金屬工業科學技術二等獎。

五、應用情況

本項目技術成果已實現產業化應用,已在雲南、四川、貴州、山東、河南等省化工、冶金等行業推廣應用。

(1)磷礦礦漿法煙氣脫硫脫硝耦合磷礦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從2003年開始至今,已成功用於磷化工、硫酸等行業硫鐵礦制酸尾氣、硫磺制酸尾氣、黃磷尾氣鍋爐煙氣、電廠鍋爐煙氣等煙氣脫硫硝。在硫酸尾氣磷礦漿脫硫中試基礎上,成果已在雲、貴、川等省多個大型企業推廣應用;

(2)鎂礦礦漿法煙氣脫硫協同硫鎂資源高效利用技術:從2014年開始至今,已成功用於電力等行業燃煤鍋爐煙氣、循環流化床鍋爐煙氣、熱電鍋爐尾氣等煙氣脫硫;

(3)赤泥礦漿法煙氣脫硫耦合鐵回收利用技術:從2000年開始,成功用於大型氧化鋁企業煙氣治理。利用赤泥及其附液配漿用於吸收氧化鋁行業焙燒、煅燒煙氣中低濃度SO2,實現赤泥改性及低濃度SO2煙氣達標排放;

(4)有色冶煉渣漿法煙氣脫硫協同有價元素利用技術:其中銅冶煉渣漿法煙氣脫硫技術從2015年開始,已成功用於多家有色冶金企業鋅冶煉煙氣、銅冶煉煙氣脫硫及金屬回收;冶煉煙塵礦漿法煙氣脫硫協同有價金屬回收利用技術從2014年開始,成功用於多家有色冶煉企業鋅冶煉還原爐、煙化爐煙氣、迴轉窯煙氣、燃煤鍋爐煙氣等多種煙氣治理。

六、主要智慧財產權和標準規範等目錄

七、主要完成人情況

八、完成人合作關係說明

1、寧平,昆明理工大學教授,項目總負責人,本項目第一完成人,所負責研發團隊與本項目其餘完成人或其餘團隊有共同立項、共同智慧財產權、論文合著、產業合作等多種形式的合作關係;

2、田森林,昆明理工大學教授,為寧平研究團隊核心成員,與第一完成人的合作共同申報項目,共同並獲得授權發明專利,合作發表學術論文,共同申報並獲省部級獎勵。作為課題組成員與晏乃強團隊瞿贊(本項目多項專利共同發明人)等成員共同參與本成果支撐項目十二五863項目《有色爐窯煙氣高濃度SO2回收及重金屬協同控制技術研究與示範(2012AA062504)》課題的研發工作;

3、晏乃強,上海交通大學教授,與第一完成人寧平的合作方式主要包括各自負責的研發團隊成員合作開展十二五863《工業爐窯煙氣排放控制技術》主題項目課題《有色爐窯煙氣高濃度SO2回收及重金屬協同控制技術研究與示範(2012AA062504)》研發工作,寧平負責團隊參與人員包括王學謙(課題負責人)、田森林(骨幹成員)等人,晏乃強負責團隊參與人員包括瞿贊(子課題負責人)等人;

4、汪黎東,華北電力大學教授,完成單位:清華大學,與第一完成人寧平的合作主要包括與寧平研發團隊核心成員共同完成了十二五863《工業爐窯煙氣排放控制技術》主題項目,其中王學謙、田森林分別作為第三課題負責人和骨幹成員,汪黎東為第二課題骨幹成員;與寧平、田森林共同申報並獲省部級獎勵;

5、趙建勇,甕福(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甕福化工公司副經理,與第一完成人的主要合作包括以校企合作方式合作開展磷礦漿脫硫技術的產業化合作,合作申報並獲省部級獎勵;

6、張暉,雲南磷化集團有限公司研發中心總經理,與第一完成人的主要合作包括以校企合作方式合作開展磷礦漿脫硫技術的研發及中試研究工作,共同申報並獲省部級獎勵。

相關焦點

  • 關於擬提名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候選項目的公示
    為做好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提名工作,完善科技獎勵的社會監督工作,確保科技成果獎勵的公正性,根據《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雲南省人民政府令第157號)、《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實施方案的通知》(雲政辦函〔2018〕98號)等相關文件規定及《雲南省科技廳關於2019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雲科獎發〔2019〕1號)的相關要求
  • 教育部擬提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公示—新聞—科學網
    教育部擬提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公示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於
  • 安徽省擬提名2020年國家科技獎項目公示
    安徽網、大皖客戶端訊 據安徽省科技廳官網消息,按照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9]38號)要求,現將安徽省2020年度擬提名國家科技獎的18個項目進行公示。
  •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60個常見問題與答案
    1)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制實施辦法(試行)》2019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提名制辦法》)點擊閱讀  2) 《關於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提名通知》)點擊閱讀  3)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提名工作手冊》(以下簡稱《提名手冊》)點擊閱讀  4) 《關於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方案》(以下簡稱
  • 【關注】2020年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名單公示!這些人和單位擬獲獎
    【關注】2020年雲南省科學技術獎名單公示!2020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擬獎勵項目(人、單位)和獎勵等級網頁截圖2020年度雲南省科學技術獎擬獎勵項目(人、單位)和獎勵等級名單
  • 推薦國家科學技術獎!35個項目擬獲得中國化工學會科技獎
    7月29日,中國化工學會正式對外公示了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科學技術獎評選結果。根據公示名單顯示,本年度共評選出35項獲獎項目,以清華大學等19所高校為主要完成單位擬獲獎的項目共計20項,數量佔比超過一半。
  •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常見問答(1月3日更新)
    1) 《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制實施辦法(試行)》2019年修訂版(以下簡稱《提名制辦法》)2) 《關於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提名通知》)3)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提名工作手冊》(以下簡稱《提名手冊》)
  • 通知|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提名開始啦!
    2020年度上海市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開始啦!三提名要求(一)提名資格及要求1具備提名資格的專家,包括: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獎人、上海市科技功臣獎獲獎人;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不含外籍院士);2000年(含)以後的上海市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學技術進步獎、科學技術普及獎特等獎或一等獎的第一完成人
  • 「寶仁無紡」參與項目入圍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
    日前,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公布了2019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國家技術發明獎以及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提名項目。其中,共有紡織相關項目15項,包括我區浙江寶仁無紡製品有限公司參與完成的「醫衛防護非織造材料關鍵加工技術及產業化」項目。
  • 教育部公示2020年四大科技獎候選:985/211唱主角,普本幾乎絕跡
    到了年末,各大獎項和考核接踵而來,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科技進步獎才公示不久,144所在榜高校可謂是風光無限,畢竟能斬獲國家級大獎的,都足以說明該校在相關領域的紮實功底。
  • 2019年度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公示
    「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是經重慶市科委同意,重慶市交通局批准設立的,由重慶市公路學會負責組織該項獎的評審管理工作,目前該獎項2019年度的評審工作已由「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評審委員會」按相關辦法和程序進行了認真評審 「重慶市交通科學技術獎」是經重慶市科委同意,重慶市交通局批准設立的,由重慶市公路學會負責組織該項獎的評審管理工作,目前該獎項2019年度的評審工作已由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受理項目公布(附全名單)―高校科技...
    3月24日,科技部、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發布公告,對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1500多項受理項目進行公示。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規定,對形式審查合格予以受理的330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259項國家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以及934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在科技部網站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網站同時公布。對形式審查合格予以受理的67項國家技術發明獎專用項目、183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專用項目在一定範圍內公布。
  • 昆明理工大學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9年度報告信息公示
    為進一步加強中外合作辦學質量監管,根據教育部國際司中外合作辦學年度報告工作安排和要求,現將我校2個中外合作辦學項目2019年度自評報告公示如下,公示期為15日。期間若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敬請聯繫。聯繫人:孫老師 0871-65915166                                     對外合作交流處2020年5月6日 昆明理工大學與美國阿肯色大學
  • 上海52項重大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上海52項重大科技成果榮獲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經國務院批准,2019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共評選出296個項目和12名科技專家,合計308項(人),曾慶存院士、黃旭華院士獲2019年度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上海市共有52項牽頭或合作完成的重大科技成果榮獲國家科學技術獎,佔全國獲獎總數的16.9%,連續18年獲獎比例超過10%。52項獲獎項目中,上海市牽頭完成26項,佔上海獲獎項目總量的50%。
  • 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公示 食品領域32個項目入圍
    食品夥伴網訊  近日,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工作已經結束,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實施細則》的規定,8月3日,科技部在科技部網站(http://www.most.gov.cn)和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網站(http://www.nosta.gov.cn)公布了初評通過的46項國家自然科學獎項目
  • 2020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行業評審通過項目公示(通用項目)
    2020年度湖南省科學技術獎行業評審工作已經結束。根據《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及實施細則的規定,現將2020年度通過行業評審、建議授獎的1項省科學技術傑出貢獻獎、86項省自然科學獎(通用項目)、26項省技術發明獎(通用項目)、147項省科學技術進步獎(通用項目)、4項省科學技術創新團隊獎和1項省國際科學技術合作獎進行公示。以上評審項目系差額建議授獎項目,將提交湖南省科學技術獎勵委員會進行綜合評審。
  • 2018國家科學技術獎名單出爐!來看看雲南哪些單位和個人獲獎了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京揭曉,共評出285個項目(人選)。其中,國家自然科學獎38項,國家技術發明獎67項,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173項。備受關注的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授予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劉永坦院士,中國人民解放軍陸軍工程大學錢七虎院士。
  • 教育部推薦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公示(生命科學基礎研究部分)
    教育部推薦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公示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於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6]41號)相關要求,現將教育部推薦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予以公示(專用項目在適當範圍內公示),公示期為
  • ...江西省科學技術廳關於做好2017年度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推薦工作...
    (一)單位推薦  1.江西省自然科學獎、技術發明獎和科學技術進步獎推薦本年度省科技獎候選項目,不設推薦指標限額。各推薦單位應當建立科學合理的遴選機制,推薦本地區、本部門的優秀項目。  (三)推薦項目(人選)的基本條件  凡推薦2017年度省科學技術獎的候選人、候選單位、候選項目,其科技成果必須在2017年3月31日前完成登記,並在4月30日前成果無異議;同時,推薦項目(人選)必須符合《江西省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實施細則》中規定的推薦要求和下列條件:1.推薦江西省自然科學獎項目提供的主要論文
  • 中北大學2個項目被山西省提名2020年度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
    根據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關於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國科獎字〔2019〕38號)要求,山西省科技廳經項目徵集、專家論證等程序,山西省擬提名14項202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項目,其中提名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分別是中北大學張治民教授主持的「鎂/鋁大型薄壁高筋構件均勻強韌化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