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嘟嘟媽
新年被疫情的籠罩變得特別不平凡,因為疫情這個新年我們都過的人心惶惶的,每天的生活基本都是打開手機看新聞,就想趕緊看到好消息,希望疫情早點結束,但是疫情結束的比我們想像的頑強,結束的日子遙遙無期,因為疫情,讓我們的生活也變得緊張起來。
疫情剛開始來的時候,我和大多數人一樣,感覺疫情離我很遠,而且還覺得自己所在的城市也安全,但是很快我就被自己的想法啪啪啪打臉了。
01孩子生病讓我焦慮
在孩子沒生病之前,我和孩子每天都出門,也是每天不戴口罩,直到嘟嘟生病,我才慢慢的警惕起來,我還記得嘟嘟生病那天是年初一晚上,那天晚上嘟嘟突然的就發燒起來了,當晚我沒帶嘟嘟去醫院,我只是讓我弟去醫院開了點退燒藥回來。
藥買回來後,我弟還給我帶話了,說要是明天早上燒還沒退的話,醫生說要去醫院看看了,在這特殊的時期,我真是一點都不敢怠慢。因為嘟嘟生病之前,家裡有人接觸了從武漢回來的人,並且距離嘟嘟生病的日子剛好一周。
當我給嘟嘟用完藥以後,我就在心裡開始祈禱,祈禱早上起來就退燒,但是第二天早上起來嘟嘟還是有點燒,還伴有咳嗽,最後我去了醫院,去醫院的時候醫生就問家裡有沒有從外地回來的,我說我就是從湖南回來的,醫生一聽就讓我登記信息,然後醫生給做檢查開藥。
初三嘟嘟的咳嗽越來越嚴重,我每天看著新聞,在看看嘟嘟的症狀我越想越害怕,有時候害怕的我雙手發抖,頭暈噁心。
初四的時候,我決定帶嘟嘟去市裡的醫院做全面的檢查,去醫院拍片抽血,醫生說是病毒感染,我真的嚇一跳,我問醫生會不會和這次肺炎有關,醫生說有可能,要等到另一個結果出來才知道,第二天全程結果出來了,醫生診斷是支氣管炎,我再問,不會是新型肺炎吧,醫生說不是我才鬆了一口氣。
在配合吃藥和霧化下眼看嘟嘟的病就快好了,沒想到嘟嘟又突然發燒起來,我又開始緊張起來了,就害怕之前醫生診斷錯誤,後來又去了醫院,醫生說是喉嚨發炎,嘟嘟又吃了幾天的藥才好起來。
從嘟嘟生病到徹底的好,差不多一個月的時間,那個月我真的過的提心弔膽的。
養兒才知父母恩。
在嘟嘟生病的這段時間我變得特別焦慮,每當聽到她咳嗽我更焦慮。
02 孩子生病,我被醫生監督了
因為疫情一天天的上升,除了我們普通人緊張,還有就是醫生也會比平時格外的注意和緊張,也害怕有一點點出錯。
自從我們去看病登記了自己從外地回來後,從生病的第二天開始,醫生每天都會來我家量體溫,而且是一天兩次,並且還再三交代我們是不能出門的。
醫院裡除了每天派人來量體溫,還要要求我們每天上午下午都要在微信群裡上報體溫。
後來醫生還把我們信息上報給政府,政府也每天派人來給我們量體溫。除了每天量體溫,有一次醫院還派人來家裡消毒了,消毒完以後醫院還把消毒藥給到我家裡,並且交代,我們每天都要消毒。
除了這些,醫院還給我們免費複查驗血和拍片。
量體溫持續了半個多月,每次量體溫,我的心都被提一下。當停止量體溫後,才讓我覺得我的生活正常了。不過好在每天看新聞都有看到好消息,這也是疫情當中的一種安慰。隨著嘟嘟的病好了,我自己也慢慢的調整心態了,也不在去想新聞的事情了。
03 疫情之下我們該怎麼做
直到現在一直都還沒結束,眼看一個個省會慢慢的清零了,但是國外的就開始爆發了,雖然國內的疫情高峰期過了,但是我們還是不能掉以輕心。
1、轉移注意力
每天看著新聞我們都會去想,我們越去想我們就越害怕,當我們感到焦慮的時候,我們還是適當的放下,也不要一天都盯著疫情新聞看。
疫情也讓我們大部分有了超長待機的假期,我們可以趁著這個假期多陪孩子,我們只有放下焦慮,我們對孩子的陪伴才能更用心,要是沒放下焦慮我們會對孩子特別沒有耐心的。
2、認真陪娃
我有個朋友是做銷售的,平時工作特別的忙,基本沒有什麼假期,所以他也沒怎麼陪孩子。這次疫情他放假在家,他每天都陪著孩子,每天不是陪著孩子玩裝扮遊戲拍抖音,就是和孩子一起用麵粉做包子,孩子對他也越來越喜歡了。
他還說經過這次在家他才知道原來孩子成長的太快了,以前一直以為孩子長大需要很久,太久都沒關注孩子了,都沒想到三歲的小孩都會自己洗襪子了。
3、做好防護
現在疫情還沒有完全結束,基本的防護措施我們還是要做的。就算孩子在家,也不要忘了給孩子勤洗手,因為就算孩子一天不出門,家裡還是會有人出門的,保險起見還是給孩子多洗手吧。
還要勤通風,通風時間一般15分鐘也就夠了。
當然除了勤洗手和通風,孩子在家太久了也會想出門玩,如果一定要帶孩子出門一定要給孩子戴好口罩,去人少的地方。
要是住在城裡沒有人少的地方,有私家車的,也可以帶孩子坐車上兜兜風。
疫情還沒有徹底的結束,我們還是小心為上,看了新聞我們都知道,肺炎的傳播速度特別的快,一個人都可以讓很多人傳染,而且也能讓很多人隔離。要是沒事的情況下我們還是少出去為好,因為我們根本不知道,我們遇到的人到底是什麼樣的人。所以我們都不能掉以輕心。
也不要覺得在家實在是太悶了,而跑去人多的地方,我們應該要吸取教訓。為了疫情早點結束,我們還是自律吧。多想想一線工作人員,要是一線工作人員都累垮了,那我們應該怎麼辦呢?
他們在前方戰鬥,我們在後方也是戰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