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大師 翻譯名家——記心理學翻譯家唐鉞

2021-02-19 三倉心理學界

「點擊上方「三倉心理學界」關注我們 | 右上角「···」分享至朋友圈」

來源  福建師範大學外國語學院官網

心理學起源於西方,而心理學在中國的生根、發芽和發展離不開翻譯。老一輩的心理學家都或多或少地向國內翻譯介紹西方心理學著作。唐鉞(1891-1987)就是這樣一位心理學和翻譯並舉,成績卓越的學者。

唐鉞先生字擘黃,原名柏丸,1891年1月7日出生於福建閩侯。早年就讀於英華書院和福州中等商業學校。1911年入北京清華學校,1914年畢業後赴美國康乃爾大學修習心理學和哲學。1917年入哈佛大學研究院哲學部心理學系深造,並從事心理研究工作,

1920年獲博士學位。1921年回國後歷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清華大學心理繫心理學教授,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部哲學教育組組長,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第一任所長、研究員。新中國成立後,歷任清華大學、北京大學心理系教授,中國心理學會北京分會第一屆理事長,第二至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1987年2月5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6歲。2001年11月北京大學召開"唐鉞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同時《唐鉞文集》正式出版發行。

唐鉞先生是我國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多少年來,他在心理學方面成就卓著,享譽心理學界內外,而他作為翻譯家的成就尚不為譯界所熟知。其實,唐鉞先生在早期即向國內翻譯介紹了大量的西方心理學及哲學名家著作,如穆勒(Mill,J.S.)的《功用主義》,康德(Kant,I.)的《道德形上學探本》、詹姆斯(James,W.)的《心理學原理》、蘭德(Rand,B.)的《西方心理學家文選》,馬赫(Ernst Mach)的《感覺的分析》(合譯)等等。在紀念唐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上,吉林大學的車文博教授盛讚唐先生不僅是我國現代心理學的奠基人之一,基礎心理學和心理學的大師,而且是"著名的編纂家和翻譯家"。研究唐先生的翻譯著作,發掘並傳播他的翻譯思想,對我國心理學界和翻譯界都有重大的意義。

心理學術語的翻譯

"心理學在中國的發展,與翻譯有著深深的關聯。這不但是因為'心理學'本身為'外來語',是通過翻譯引進的,在其早期深受翻譯和翻譯工作的影響;而且一旦其中的某些術語或概念翻譯被固定了下來,還會持續影響著心理學隨後的發展。"(申荷永,1996)在哲學和心理學"本土化"的過程中,作為譯者的心理學家如何妥當處理在漢語中不存在的哲學、心理學概念,是我國早期心理學工作者面臨的難題之一。  

一種外來語翻譯的觀點是"音意兼譯是外來語翻譯之首選"。(胡清平,2002)。在研究唐先生的著作、譯作及其它心理學家的譯作時,筆者發現老一輩的心理學家靈活地選擇音譯、意譯、音意兼譯來翻譯外來心理學術語。在非文學翻譯中,"信""達"的標準要比"雅"更為重要,正確地傳達術語的內涵對心理學這樣的"泊來品學科"在異國的健康發展猶為重要。 

在唐先生編著的《西方心理學史大綱》一書中,他把libido譯為"性慾"和"力比多",視場合區別使用兩個譯名。在談及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1856-1939)的心理分析時,libido的譯名多用意譯的"性慾",而在講述榮格(Carl G. Jung,1875-1961)的分析心理學時,libido的譯名多用"力比多"。Libido是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中的一個重要概念。弗洛伊德把神經症的病因和行為的主要動機都歸結為被壓抑的Libido,這裡Libido專指"性慾";而在榮格的分析心理學中,Libido的含義很廣,不是弗洛伊德認為的單純的性慾的性質,而是既包括弗洛伊德所謂的力比多和阿德勒1(Alfred Adler,1870-1937)的"要優越"的意志,實際包含一切動機在內。在這種情況下,用音譯的"力比多"比較合適,提醒讀者弗洛伊德和榮格對libido的不同理解。  

在同一本書中,唐先生把麥獨孤(William Mc.Dougall,1897-1938)的Hormic Psychology意譯成"志力心理學"。Hormic來源於Horme。Webster's Encyclopedic Unabridged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1994)把Horme解釋為"activity directed toward a goal; purposive efforts"。而"志"的含義為:志氣,意願,心之所向,未表露出來的長遠而大的打算。(《高級漢語大詞典》)"志""力"組合在一起則有為實現自己的計劃而下定決心努力之意,可以說是對"Hormic "恰當的翻譯。其它兼有音譯、意譯譯名的還有很多,如hysteria,被翻譯成"癔病"和"歇斯底裡"。  

在心理學界,國學深厚的老一輩心理學家還嘗試"音意兼譯"。華南師範大學心理系的申永荷在"心理學專業術語翻譯的標準化"中談到了"Gestalt"的翻譯。他談到,"目前較為通用的應該是'格式塔心理學',這最初是由蕭孝嶸先生翻譯的。但是也有人在使用'完形心理學'。高覺敷在早期所使用的翻譯也是'完形',但是他後來接受了'格式塔'。高覺敷自己這樣認為,完形,或完結(早期對格式塔心理學另一種翻譯),都很難概括'Gestalt'的內涵,'Gestalt'不但有'完形'的意思,而且有格式、結構、整體性以及動力性等內含。他認為蕭孝嶸先生的翻譯十分明智,'格式塔'也不單單是一種音譯,在漢字的格式塔中(從其字面看,可以作一種充滿了格式的塔的理解),也有著耐人尋味的'Gestalt'的意境,同時還可以使人作更為豐富的聯想,對"Gestalt "作更加深入的理解。"(申荷永,1996) 在《西方心理學史大綱》中,唐先生對該詞取"完形"的譯法,同時指出"Gestalt"又譯為"格式塔"。  

關於音譯的特殊作用,唐先生曾在"市場上的偶像"(1925)一文中做了精闢的論述。從他的分析來看,原詞和意譯譯名在源語和譯入語中往往有不同的外延和內涵,因此容易使外行人望文生義,從而引起誤解和不必要的"論戰" 

他主張在翻譯時,應首先研究術語在英文中的詞源、色彩、意義,最重要的是全面把握其意義;然後在漢語中尋找"對等詞"(實際上所謂的"對等詞" 只是"相對對等詞" )。如果沒有能涵蓋原詞全部義項的 "對等詞",或即使存在"對等詞",但該對等詞由於其特殊的文化內涵而不宜用作譯名時,最好採用"不翻之法"-音譯。 

比如"philosophy"2,他認為最好譯為"斐洛梭菲"或"愛智學"。唐先生指出"英文此字,就大體說,具有三種意義。第一是哲學本部;'默達斐息'3。第二是廣義的哲學,據第十一版英國百科全書哲學條,包括'默達斐息'、認識論、心理學、名學、美學、倫理學、國家哲學、歷史哲學、宗教哲學等。第三是泛義的哲學。如英國舊稱物理學(或物質科學)為自然哲學,倫理學為道德哲學,就是用第三義。我們假如要想找一個譯名可以包括這三義的,我想只在'理學'兩個字。宋儒的理學,與英人的philosophy範圍大體相符。不過現在'理學'這兩字差不多已經成了宋儒哲學的專名;再用它代哲學,不免發生誤會" 

唐先生全面的分析體現了他優良的英語素養和深厚的國學功底。在翻譯的過程中,他不停地對比可能的譯詞,對比原詞和譯名在詞意、色彩、及至文化上的差異性,儘量達到翻譯的準確。當難以達到準確時,他寧可"音譯",以便讀者從一開始就把這些外語作為外來詞接收,正確地理解其含義。

儘管唐先生關於音譯 " metaphysics "、" philosophy "、" science " 的提法未被學術界所接受,這三個英文單詞的譯名一直沿用了"玄學""哲學""科學",但唐先生的翻譯思想對我們很有啟發和借鑑意義。所幸的是,隨著時代的發展,這三個單詞的譯名"玄學""哲學"和"科學"已作為獨立的、不可拆分的專用名詞融入了漢語。《古今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中哲學的定義是"關於世界觀的學說,是自然、社會和思維的最一般規律的科學,是自然知識和社會知識的概括和總結。"少有人會再把"哲學"當作"哲人之學"了。 

此外對於一詞多義的哲學、心理學術語他還提出了"廢通名而用專名"的譯法。例如對上述philosophy的第一義可譯為"本體論與秩序論",第二義視不同場合譯為"名學""美學""倫理學"等,第三義可譯為"自然哲學""道德哲學"等。

成績卓著,好評連連

筆者曾對照《感覺的分析》的原文和唐先生翻譯的譯文,發現譯者恰當地運用了直譯和意譯使譯文行文流暢,表意清晰。譯者不僅成功地跨越了英語和漢語之間的差異造成的障礙,用符合漢語習慣的、專業的措辭忠實地傳達了原文的信息,而且信息的傳遞可謂滴水不漏。然而更重要的是,譯文流暢的字裡行間體現著譯者對原文內容的深刻理解。筆者所讀過的唐先生的譯著,均讀似心理學的漢語原著。這充分反映了唐先生的紮實的雙語功夫,也體現了心理學工作者在專業翻譯上的優勢。正如《唐鉞文集》的編後記(二)中所寫"唐老治學嚴謹,一絲不苟。他的譯作不是簡單地求正確譯述,而是有對整個原著的領會理解和消化吸收,並有自己的分析、見解。這對當前從事翻譯工作的人們來說是很好的借鑑。"和唐先生合譯《感覺的分析》的洪謙先生曾對唐先生的翻譯予以高度的評價。在北大外國哲學研究所陳啟偉教授致"唐鉞先生誕辰110周年紀念大會"的親筆信中,他說:"…唐鉞先生也是我一向十分敬重的一位學界前輩和師長。在深切緬懷他老人家的時候,我不禁回想起洪謙先生生前對我談到唐鉞先生的一席話。…洪先生有一次同我談起他與唐鉞先生、宗白華先生合譯馬赫的《感覺的分析》一書。他說唐鉞先生所譯部分是從英譯本轉譯的,譯得非常好,從這次合作才了解唐先生的學識和英語水平之高,洪先生對唐先生在翻譯工作中十分認真負責的態度和嚴謹不苟的學風尤其備加稱讚。然後洪先生說了一句我至今難忘的話,他說:'唐先生真是一位偉大的學者。'我在洪先生身邊學習和工作幾十年,這是唯一的一次聽到他以如此敬佩的口吻談論一位同時代的學者,所以留下了極深刻的印象,也使我更加敬重唐鉞先生。"4

對非文學翻譯的思考

心理學和翻譯事業並舉的唐鉞先生是非文學翻譯的典範,他的翻譯經歷和學術背景對我們外語學習者和工作者頗有啟發。目前大多數的翻譯理論集中於文學翻譯的探討和研究,但"在實際的語言交流中,文學翻譯僅佔1%"(奈達,1999),而活躍於對外宣傳、科學技術交流、商務談判中的非文學翻譯則佔99%。

非文學翻譯呼喚"雙語、專業"的人才,也就是既有優良的雙語水平,又掌握翻譯所涉及的專業領域知識的人。在非文學翻譯中,對原文基於專業知識的理解顯得猶為重要。只有了解專業知識,譯者才能全面消化理解原文內容,跳出原文結構的束縛,該簡則簡,該繁則繁,用符合目的語習慣的措辭再現原文的內涵。這樣的譯文行文流暢從容,句意明朗,而正確使用"專業術語"則使譯文保留了非文學翻譯的專業性、科學性。如若譯者缺乏專業背景知識,則傾向於"死譯""硬譯"。譯文僵化死板,"白話"連篇,喪失非文學文體,尤其是科技文體的邏輯性、準確性、專業性。甚至對原文理解的錯誤造成的誤譯,更是影響了實際的工作。總之,專業知識和優秀的外語水平保證了非文學翻譯的準確性,而紮實的母語功底則為非文學文體增添了光彩。

目前,儘管我國培養了大量的英語專業畢業生,但真正能勝任非文學翻譯的卻在少數。拿科技翻譯來說,英語專業畢業生英語水平良好,卻深感"隔行如隔山",困難重重;理工科畢業生雖擅長專業,卻英語能力不足。筆者認為,培養非文學翻譯人才有以下幾條途徑:   

(1)加強理工科的英語教學,在高年級開設專業英語翻譯課,講授英漢翻譯技巧;  

(2)英語專業在高年級開設科技英語翻譯課,以專業性較淺的文章為素材,向學生傳授科技翻譯的特點及對譯員的要求,為有志於從事科技翻譯的學生打下基礎,縮短適應工作的時間。  

(3)企業在招聘英語專業畢業生後,應對其進行專業培訓,有條件的可下到生產現場實習,以獲得對該專業的感性認識。

唐鉞主要譯著年表:

(1)人的義務(上、下冊),瑪志尼著,商務印書館

(2)功用主義,J.S.Mill著,商務印書館,1936年

(3)論人生理想, W.James著,商務印書館,1936年

(4)論情緒,W.James著,商務印書館,1945年

(5)論思想流,W.James著,商務印書館,1945年

(6)宗教經驗之種種(上、下冊)W.James著,商務印書館,1947年

(7)道德形上學探本,康德著,商務印書館,1957年10月初版

(8)西方心理學家文選,科學出版社,1959年

(9)幼兒的感覺與意志,W.Preyer著,科學出版社,1960年4月(與孫國華合譯)

(10)心理學原理(選譯)W.James著,商務印書館,1963年9月初版

(11)感覺的分析,馬赫著,商務印書館,1986年9月第二版(與洪謙、梁志學合譯)

(12)願望與道德,霍爾特著(Edwin Bissell Holt, The Freudian Wish and its Place in Ethics,1915)(未發表)

注釋

1. 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7),奧地利心理學家, "個體心理學"((Individual Psychology)的創始人。認為每個人都會由於自身的缺陷產生自卑感,因而總要追求優越於別人,追求權力,以擺脫自卑感的苦惱。這種追求,即補償作用,就決定了人的行為趨勢。(轉引自《西方心理史大綱》)

2. 哲學這個詞源自希臘語"philosophia"。意思是追求(philem)和智慧(sophia)。19世紀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學傳播者西周用中國的"哲學"二字表述古希臘羅馬的哲學思想。中國晚清學者黃遵憲把流行於日本的這一譯名引入中國,為中國學術界所接受。(轉引自《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P4,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3. 在"市場的偶像"第一部分中,作者主張將"metaphysics"譯為"默達斐息"。

4. 轉引自《北京心理學會會訊》第17期,2002.9,北京

參考文獻

1.唐鉞. 唐鉞文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1.

2.唐鉞.西方心理學史大綱[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882.

3.洪謙 唐鉞 梁志學. 感覺的分析[Z] 北京:商務印書館,1986.

4.張人駿 朱永新. 心理學著作詞典[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9.

5.申荷永. 心理學專業術語翻譯的標準化[J].心理學報,1996,(4).

6.唐鉞.《宗教經驗之種種》引言[M]. 北京: 商務印書館,1947.

7.胡清平.音意兼譯-外來語中譯之首選[J].中國翻譯,2001,(6).

筆者在研究過程中,得到了北京大學心理系沈德燦教授和北京大學物理系汪濱老師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以及導師林本椿教授的悉心指導。在此一併深表感謝!

本文內容來自網絡

不代表三倉心理學界觀點,如有侵權請聯繫後臺


 「 歡迎投稿 聯繫方式

QQ:1492845772

微信號:

(長按二維碼,選擇「識別圖中二維碼」)

相關焦點

  • 世界文學接壤古鎮同裡,翻譯名家雅集青年書房
    眾多翻譯名家集聚同裡,與來自全國各地的青年朋友進行近距離互動交流。江蘇鳳凰新華學院院長、蘇州新華書店總經理鄧明華、《花城》雜誌主編朱燕玲、《世界文學》雜誌主編高興、蘇州市吳江區文聯主席孫俊良、《吳江文藝》執行主編湯海山,以及著名翻譯家、作家,花城出版社「藍色東歐」譯叢譯者陸象淦、李玉民、餘澤民、徐偉珠、李暉、遠洋等參加了活動。
  • 斯諾中心30年 || 人生有限事業常青——記傳記文學翻譯家安危
    【編者按】本期推送穆雷撰寫的文章「人生有限事業長青——記傳記文學翻譯家安危」。文章原載《語言與翻譯》雜誌,1995年第3期(總第43期)「人物介紹」專欄,並收錄在《架橋者》第84-87頁。中國翻譯協會理事/翻譯理論與翻譯教學委員會副主任、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翻譯研究會副會長、廣東省翻譯協會副會長、廣州翻譯協會會長。曾任陝西省翻譯協會常務理事和副秘書長,陝西省斯諾研究中心首屆理事會理事。穆雷著名記者埃德加·斯諾的《紅星照耀中國》(即《西行漫記》)對中國革命所產生的影響和對世界的震撼是眾所周知的。
  • 在舊書店「遇見」翻譯家張玲
    張玲出身於翻譯世家,其父為上世紀三十年代起就蜚聲文壇的大翻譯家張谷若,他在三十年代翻譯的託馬斯·哈代名作《德伯家的苔絲》《還鄉》等至今仍是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銷不衰的經典譯本。儘管張譯本年代久遠,但不論是我初識哈代的那個年紀,還是有諸多新譯本可供選擇的當下,張谷若先生譯本始終都在我的書架上熠熠生輝。
  • 翻譯家李健鳴解構《哈姆雷特》
    原標題:翻譯家李健鳴解構《哈姆雷特》   翻譯家李健鳴編劇的《屋頂上的奧菲莉亞》4月6日在北京中間劇場首演並開啟全國巡演。這不是李健鳴第一次參與解構《哈姆雷特》。1990年,她以翻譯身份與導演林兆華合作實驗戲劇《哈姆雷特1990》。
  • 五位翻譯家榮膺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原標題:五位翻譯家榮膺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在9日舉辦的新中國翻譯事業70年暨2019中國翻譯協會年會上,曹都、顧錦屏、林洪亮、王弄笙和王智量等5位翻譯家獲得了中國翻譯界的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此前,季羨林、許淵衝、屠岸、何兆武等翻譯家曾獲此殊榮。
  • 仲躋昆等七位翻譯大家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原標題:仲躋昆等七位翻譯大家獲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   中新社北京11月19日電 (記者 應妮)中國翻譯界的最高獎——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19日在北京頒出,阿拉伯語翻譯家仲躋昆,日語翻譯家劉德有,西班牙語翻譯家湯柏生,德語翻譯家楊武能、宋書聲,波蘭語翻譯家易麗君,法語翻譯家柳鳴九獲得這一殊榮
  • 機能主義心理學和格式塔心理學的區別及聯繫
    威廉·詹姆斯同意鐵欽納關於意識是心理學的研究中心的觀點,但是他認為意識是流動的,就像是一條永遠變化著和流淌著的表象和感覺的河流,而絕不是像結構主義者描述的那樣是無生命的一堆磚頭。機能主義者普遍關心的基本問題是,心理機能或功能在人對環境的適應過程中是如何起作用的。因此,機能主義者認為重要的是心理過程的行為和機能是怎樣的,而不是心理的內容是什麼。後來美國哲學家約翰·杜威創建了機能主義學派。
  • 94歲老翻譯家郝運逝世,曾翻譯《紅與黑》等世界名著
    資深翻譯家郝運先生於2019年6月10日下午在仁濟醫院西院逝世,享年94歲。郝運,原名郝連棟,法國文學翻譯家。1925年生於江西南昌,祖籍河北省大成縣(現為天津市靜海區)。民進會員,上海文史研究館館員,中國作家協會、上海翻譯家協會會員。郝運青少年時代在國難當頭、戰亂頻仍中度過,先後在南京、重慶、昆明求學。1946年畢業於昆明中法大學法國文學系,1947年任職於南京中國紅十字會總會《紅十字月刊》。
  • 精神分析學家、翻譯家瑪格麗特·德希達因新冠肺炎去世
    記者丨餘雅琴當地時間3月21日,著名哲學家、解構主義大師雅克·德希達(Jacques Derrida)的遺孀瑪格麗特·德希達(Margaret Derrida)因新冠肺炎去世,享年87歲。她是捷克裔法國精神分析學家,生前曾將許多重要的精神分析著作翻譯成法語。瑪格麗特的父親,曾是法國著名的記者和俄國文學翻譯家。1953年,她和德希達在法國結識,並於四年後在美國結婚。可以說,瑪格麗特在德希達的生命中扮演了一個重要角色。
  • 當下文學翻譯緣何難出大師
    1966年的9月3日,翻譯過33部外國文學名著的翻譯家傅雷逝世。46年後的今天,人們在懷念前輩的同時也在感嘆,當下文學翻譯界難出大師。是何種原因導致了如今的局面?這一話題引起了網友熱議。  稿費過低   法國文學翻譯家、《世界文學》主編餘中先:做同聲傳譯的人一天能收入五六千元甚至上萬元,這相當於花幾個月時間做文字翻譯得到的報酬。嚴謹的譯者翻譯一本書要花上一兩年,通常只有千字60元的稿費。  中文在線、愛看書網運營總監買超:翻譯費用到現在還是上世紀80年代的標準,豈能怪翻譯者,人家也要吃飯。
  • 紀念翻譯家鄭克魯|「翻譯是對時間流逝的抵抗」
    新京報記者從上海師範大學人文學院獲悉,該校教授、法國文學翻譯家鄭克魯於9月20日晚在醫院去世,享年81歲。鄭克魯是著名法國文學翻譯家,翻譯了包括《茶花女》、《悲慘世界》在內的多部世界名著,同時編著有學生們廣泛使用的教材《面向二十一世紀教材——外國文學史》。鄭克魯1939年出生於澳門,其曾祖父是晚清啟蒙思想家鄭觀應。
  • 著名易學書法名家——陳德東大師
  • 著名翻譯家作家畫家高莽逝世
    深圳特區報北京10月7日電(駐京記者 李萍)我國著名翻譯家、作家、畫家,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高莽,於10月6日晚10點30分去世,享年91歲。其家人7日凌晨1點33分在微信朋友圈發出消息,「高莽先生在平靜中離開了我們。
  • 植入AR技術,將名家大師的文學課藏在書裡——
    優中選優 推陳出新  「外國文學名著叢書」是新中國第一套系統介紹外國文學作品的大型叢書,是外國文學名著翻譯的奠基性工程,其作品之多、質量之精、跨度之大,至今仍是中國外國文學出版史上之最,體現了中國外國文學研究界、翻譯界和出版界的最高水平。
  • 董卿跪地採訪 以表對翻譯大師的尊重
    董卿跪地採訪 以表對翻譯大師的尊重時間:2017-09-03 16:26   來源:騰訊娛樂   責任編輯:曉蕊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董卿跪地採訪 向96歲翻譯大師致敬來源:騰訊娛樂 9月1日,《開學第一課》播出。今年《開學第一課》的主題是中華驕傲。
  • 上海翻譯家協會改革開放30年與文學翻譯發展論壇
    為紀念中國改革開放30年,上海翻譯家協會於2008年11月19日在上海文藝活動中心召開了「改革開放30年與文學翻譯發展論壇」,40多位會員出席了論壇。論壇回顧了改革開放30年來文學翻譯興盛的原因,成長的軌跡,探索了今後的發展方向。上海市文聯黨組副書記遲志剛出席論壇並講話。
  • 我國著名翻譯家、作家、畫家高莽先生逝世
    我國著名翻譯家、作家、畫家,中國社會科學院榮譽學部委員高莽先生,於10月6日晚離世。消息來自高莽先生的家人,「高莽先生在平靜中離開了我們。他的一生精彩而充實,感謝每一個曾經愛他和陪伴他的人,願他在另一個世界同樣幸福」。
  • 陰差陽錯的心理學大師桑代克
    你好阿,歡迎來到說說心理。昨天咱們說了,巴普洛夫的條件反射,他也是行為心理學的先驅,今天就要說另一位心理學大咖~桑代克。1,桑代克愛德華.李.桑代克在大學學習英國古典文學,他大三時還沒有心理學的概念,後來選修了機能主義心理學大師
  • 上海翻譯家協會座談會舉行:翻譯家不是語言的被動搬運工
    原標題:上海翻譯家協會座談會談:翻譯家不是語言的被動搬運工  東方網5月20日消息:「有一些學者和翻譯家,對西方多種學說達到頂禮膜拜的地步,這容易帶來的風險是,其翻譯行為不是獨立、主動的文化傳遞,而是成了簡單的傳聲筒,不免流露出文化認同上的偏差甚至誤導」。
  • "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頒獎 368位獲"資深翻譯家"稱號
    翻譯外國名著家喻戶曉 傳播中國經典前無古人 表彰翻譯家長期翻譯生涯中的傑出貢獻   代表我國翻譯界最高榮譽的「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9月23日由中國翻譯協會頒給了我國著名翻譯家和中外文化交流學者高莽、林戊蓀、江楓和李文俊,其他來自外事、社科、對外傳播、科技、軍事、教學、服務等翻譯領域的368位翻譯家獲得「資深翻譯家」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