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流溪河上遊的流溪河水庫是廣州市內的唯一大型水庫,同時也是廣州二級水源保護區,其水質的好壞對於廣州的生態環境具有重大影響。近年來,流溪河水庫水質長年穩定在II類以上,除了做好水源林涵養、陸源汙染控制外,水中的魚兒也成了淨化水質的「能手」。在廣州全面推行河湖長制以來,流溪河水庫積極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通過科學合理的人為調控魚類結構和數量,探索出一條生態淨水漁業的新路徑。
水庫村民:又清又甜的水又回來了 可以直接取水做飯
駕船在廣闊的流溪河水庫中穿行,碧波倒映著藍天,一座彩虹橋橫跨水中,身邊就是鬱鬱蔥蔥的小島,如果仔細觀察,還會發現不時有魚兒躍出水面,真是一幅美麗的圖畫!在水庫邊土生土長的從化區良口鎮彩虹新村村民唐先生告訴記者:「前些年因為非法捕撈(網魚、電魚、藥魚)、無序垂釣等原因,水庫裡的魚越來越少,水質都變差了。近年來,流溪河水庫加強了管理,還人工投放了不少魚苗,我們驚喜地發現,家門口的水變得又清又甜,冬天我們就直接從水庫裡取水煮茶做飯。」
1958年建成流溪河水庫是廣州市內的唯一大型水庫,屬於廣東省十大水庫,庫容3.25億立方米,水面面積2.2萬畝,水深達七八十米。暨南大學水生物學研究所所長、淡水生態學教授韓博平帶領的團隊長年跟蹤流溪河水庫水質,他告訴記者:「現在流溪河水庫水質已經穩定在II類以上,豐水期能達到I類水。作為二級水源保護區,水庫的生態保護任務始終是最主要的,作為一個大型的開敞水體,水中魚的種類和數量對水質起到很大影響。」
但流溪河水庫面積大、水深深,到底有什麼魚、多少魚分布其中呢?從2005年開始,韓博平團隊通過回聲探測儀對流溪河水庫全庫範圍的魚類進行了探測,探明流溪河水庫現有魚類資源量及其空間分布等。韓博平告訴記者,水庫內魚類群落結構多樣性低、數量不足,尤其是大中型兇猛性魚類種類少,「需要進行人為的魚類放養和捕撈,通過合理的增殖放流不同營養層的魚類可以有效控制藻類的有害增長、維持生態系統穩定。」
生態放養:沒有網箱、只吃水草 重構水體生態系統
為此,從2017年起,水庫的管理方廣州市流溪河林場開始了生態淨水漁業的探索。近日,記者在流溪河的彩虹橋附近現場看到,水面上零星分布著幾處被竹篾圍合的水草,這是幹什麼用的呢?項目的執行方——四川省君榮林木開發有限公司從化分公司負責人李泓龍告訴記者:「這是用來給草魚餵食的象草,主要為了避免象草四處亂飄,我們在水庫裡專門設置了一些這樣的投餵點。」
這裡與人們熟悉的網箱養魚和投放餌料不同,生態淨水漁業項目是在流溪河水庫裡對魚類進行「放養」,既沒有網箱、也不投放任何餌料。李泓龍表示,該項目是通過科學的方式方法,定時、定量、定種的投放魚種,重構水庫水體的生態循環系統,進而改善流溪河水庫水體水質,「例如,我們投餵的象草會被草魚吃掉,草魚的排洩物中富含微生物,又會被鱅魚吃掉,進而形成完整的生態鏈。」
據悉,2017年四川省君榮林木開發有限公司從化分公司已經向流溪河水庫投放了超過數百萬尾魚苗,以鰱魚、鱅魚、鯿魚為主,並成立巡查隊進行7x24小時巡查,保護正在成形中的生物循環不被電、毒、炸、釣等行為破壞。經過三年的時間,小魚苗如今已經長大了,在水庫周邊可以看到四五斤重的大魚時常歡快地躍出水面。
專家建議:魚類數量有平衡點 合理捕撈有助水質改善
1958年建成的流溪河水庫有著發電、防洪及灌溉等多重功能,廣州市流溪河林場場長盧廣雄表示:「我們始終把流溪河水庫的生態功能放在第一位,近年來隨著廣州河湖長制強勢推行,更是進一步壓實水庫管理責任,加密巡邏頻次打擊非法捕撈,切實做好周邊水源林涵養保護,控制陸源汙染,同時積極探索生態淨水漁業,進一步改善水庫水質。」
不過韓博平也同時提醒,水庫裡的魚在品種和數量上都要達到一個平衡點,才能對水質改善起到最好的作用,「從數量來說,不能太少、也不能太多,如果魚的數量太多,其排洩物超過水中微生物能夠消耗的量,也會成為一種汙染源。所以需要定期、合理、科學的捕撈。」他表示,魚類的捕撈有利於水體營養鹽的高效利用,移除水庫氮磷,降低湖泊水體營養鹽含量;同時通過合理的捕撈方式能夠合理利用水庫魚類資源,並利於提升魚類群落結構多樣性,促進生態系統的健康性、平衡性和穩定性;同時優質的魚類資源也能帶動當地經濟、旅遊、生態的發展等。
此外,韓博平還表示,目前流溪河水庫中的小雜魚太多,缺少大型食肉魚類,「保持一定數量的大型食肉魚類對水庫水質的進一步改善將起到積極作用。」
前景廣闊:近年來生態漁業日益受到推崇
近年來生態漁業日益受到推崇。2019年12月農業農村部、生態環境部、林草局印發了《關於推進大水面生態漁業發展的指導意見》;2020年1月15日農業農村部召開漁業改革創新高質量發展推進會,會議提出,在保護前提下,先許產業發展,特別是大水面生態養殖,保護水質,保護魚類,提供優質農副產品供應市場,三者統一。
四川省君榮林木開發有限公司從化分公司負責人李泓龍則向記者表示:「在流溪河水庫進行生態養殖,雖然周期比較長,從2017年投放魚苗,到今年已經三年了。但魚始終是原始放養狀態,魚苗投放後只需要協助配合管理方做好管護工作,管理成本相對是比較低;而且魚的質量也比較好,與野生魚基本沒有區別。」
韓博平也表示,生態淨水漁業很有推廣價值,前景廣闊,益處多多,意義重大。「這幾年我們對流溪河水庫進行的跟蹤監測顯示,生態養殖對水質改善的效果比較明顯。」他同時透露,其團隊也在為茂名的高州水庫做生態養殖的方案,「高州水庫比流溪河水庫大5倍,但遇到的問題差不多,目前水庫裡魚的品種和數量不太合理,需要進行重新調整。」
不過韓博平也同時提醒,做生態養殖一定要首先關注生態系統的平衡問題,「不能一旦搞養殖就是忍不住想盡辦法要高產,放養魚類來調控水質,魚類放養和捕撈相輔相成才稱得上是生態淨水漁業。」
流溪河水庫水質保護只是廣州治水工作的一個縮影。從化區總面積1985平方公裡,是廣州面積最大的行政區,有中小河流199條,總長1350公裡,湖泊水庫100多宗,水資源總量28億立方米,有二級以上保護區河湖63個,為全市各區之最。據從化區水務局相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從化流溪河治水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流溪河流域溫泉鎮以上30條一級支流已全部達到Ⅱ類以上水質,國考流溪河山莊斷面長期穩定達標在Ⅱ類,太平交界斷面長期穩定Ⅲ類以上,建成農村汙水處理設施1100多個,新建生態碧道19公裡,流溪河畔呈現出清水綠岸、魚翔淺底、白鷺成群的生態景象。
文、圖、視頻/廣州日報全媒體記者 杜娟 蘇韻樺 通訊員 趙雪峰
廣州日報全媒體編輯 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