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娃關係像敵人?學會非暴力溝通的4個方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2020-11-13 格林媽媽

人生在世,與人溝通是在所難免的,我們每一天都要和不同的人接觸和不同的人說話,這其實就是一種溝通。

很多時候人們在外面都能夠做到落落大方,言談舉止得體從容,可是回到家裡面對孩子的時候,卻突然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連正常說話的聲音分貝都高了很多。

毫不誇張地說,在我國很多家庭中,父母和孩子的溝通都是暴力溝通,也許在有些家長認為,暴力對待孩子就是從身體上虐待孩子,其實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比行為暴力更讓孩子受傷的恰恰是被很多家長忽略的語言暴力,它就像一把看不見的利劍一樣直刺孩子的心窩。

世界著名的臨床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提出了聞名世界的非暴力溝通理論,適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當然也包括親子溝通。

如何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變成母慈子孝,《非暴力溝通》這本書也許會給我們一些啟迪。

親子溝通的誤區

1、武斷評價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會盲目的給他們貼上負面標籤,比如孩子一次成績不好,就說他們腦袋瓜子笨;或者是孩子捨不得把自己心愛的玩具和小朋友分享,就說他們小氣自私。

這對於孩子的傷害是非常大的,很有可能導致孩子真的變成像負面標籤那樣的人,因為他們久而久之會產生習得性無助。

但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都有自己的規律,他們有些行為未必就真的像父母眼中看到的那樣不堪,很多時候只是因為孩子沒有達到父母對他們的期待,所以才會引起父母的不滿。

學會客觀地評價孩子,給孩子一點時間,相信他們能夠做得更好。

2、盲目比較

有的家長認為比較能夠讓孩子變得更努力更上進,能夠激發孩子內心潛在的動力。

所以他們總是把自家的孩子拿去和他們家的孩子比較,用別人的長處去揭開孩子的短處,認為這樣能夠激勵孩子,其實只會讓孩子變得自卑,甚至對自己產生深深的否定和懷疑。

在這樣盲目的比較中,孩子會覺得自己是不被尊重不被愛的,他們覺得既然父母如此不看好自己,那麼索性破罐子破摔。

相信這樣的後果是任何父母都不願意看到的,所以拒絕比較,善於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才是父母真正應該做的。

除了這兩種常見的暴力溝通之外,求全責備,避免負責也是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出現的。

有些父母習慣性地用自己意願控制孩子,逼迫孩子做他們不願意的事情;又或者是在孩子面前不斷訴苦,讓孩子知道自己有多麼的不容易,逼迫孩子產生為父母人生負責任的想法。

4個技巧,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1、學會觀察,客觀描述

非暴力親子溝通的第一步是學會使用觀察式的語言,摒棄評價式的語言,即在溝通開始時先進行識別與觀察,並使用客觀、具體的描述性語言來展開交流。

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不要急於對孩子全盤否定,而是要承認孩子的優點,對孩子的行為進行客觀描述。這樣孩子才能知道哪些行為是對的,從而讓自己努力做得更好,改掉自己的不當行為。

2、學會感受,正面回應

父母要學會理解接納孩子的感受,因為很多時候當孩子自己做的不夠完美時,他們的心裡也會難過,這時如果一味地指責孩子,只會讓孩子的情緒跌到谷底。

當他們覺得不被父母理解時,自然很難聽進去父母的教誨。

只有做到和孩子感同身受,才能讓孩子敞開心扉和自己溝通。這時再正面回應孩子所遇到的各種問題,往往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讓孩子能夠得到真正的進步。

3、了解內在需求

父母在和孩子溝通時,不僅要了解自己的需求,同時也要了解孩子的需求,這樣才能夠對孩子進行準確的表達,讓彼此間的溝通變得可行。

只有讓孩子們知道他們真正錯在哪裡,孩子才願意發自內心去改正。

所以只有了解孩子的內在需求,他們才能夠有被尊重的感覺。

父母可以通過使用一些比較委婉的句式,讓孩子知道他們失望難過,是因為孩子有了某些不好的行為,這樣孩子就能夠有針對性的改變。

4、表達需求,正向引導

父母要明確的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需求,但是在語氣語態上不能夠過於強硬,更不能夠命令孩子。

而是要給予孩子正向的引導,把最終的選擇權利交給孩子,這樣孩子才能做出父母想要的反饋。

父母應該和孩子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成為真正合格的父母,幫助孩子變得更好。

相關焦點

  • 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4個策略
    原標題:親子關係的重要性 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4個策略   處理好孩子和父母的關係是非常重要的。父母了解自己的孩子,孩子體諒父母,這樣才能夠達到一種和諧的狀態。那麼如何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   良好的親子關係有何重要意義呢?
  • 4招《非暴力溝通》,讓親子溝通從「雞飛狗跳」秒變「母慈子孝」
    經常會苦口婆心,跟孩子講了大堆道理,他卻一臉漠然、充耳不聞?面對孩子某些不合理的行為和要求,您是否經常束手無策,不知如何引導?在與孩子的互動中,你們是否經常產生衝突、誤解,溝通無果又破壞了親子關係呢?今天要給大家推薦一本心理學著作《非暴力溝通》,相信您會像我一樣有所啟發,並在書中找到「非暴力親子溝通」的方法和答案。
  •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上周六我跟大家分享了親子溝通五步法,其中第一步就是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假如親子關係不好,和孩子溝通時讓孩子接受我們的建議和想法是很難的。如果親子關係良好,可能你的語言沒有那麼優美,說的也未必那麼合適,但是孩子能聽得進去也願意接受。如果親子關係本來就很緊張,即使你說得很正確、很對、很有道理,在他(她)聽來也許能聽出敵意、聽出控制、聽出不舒適的感覺,所以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是有效溝通的前提。邀請您做一個體驗。
  • 親密有度,才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前提
    隨著社會的發展,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的教育問題,但是孩子與家長的關係卻好像越來越脆弱。到底該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這是讓很多家長頭疼的問題。認真傾聽,是情感溝通的橋梁現在很多親子關係出現問題的關鍵點都在於溝通不良,父母只是在一味表達自己的要求,卻忘記傾聽孩子的需求。維持良好親密關係的橋梁是溝通,而真正的溝通是先傾聽,再表達。因此,家長首先要給予孩子平等的尊重,學會認真傾聽。
  • 傾聽孩子是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關鍵
    可是看到他整天無所事事,我就生氣,我脾氣急,壓不住火,就想打他,但是這反而造成了我們之間的關係緊張,不吵架不說話,要麼就是冷戰,這件事兒困擾我好多年了,一直是我心頭上的痛,不知道怎麼解決,愛他反而成為敵人了」。看著這位母親一邊哭訴,一邊抹眼淚,我的心也不時地抽搐。常言道:「孩子是父母心頭上的一塊肉」,哪個父母不愛孩子?
  •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總共4個步驟
    身為家長,每個人都有一個望子成龍、盼女成鳳的美好心願,可是如果單單僅停留在「那都是人家的孩子」的感嘆層面上,則對於孩子的成長,對於良好親子關係的建立毫無意義。>如何執行4C管教法則1.溝通在溝通環節要注意做到以下兩點:◎ 真誠◎ 具體要想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溝通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礎的一步。
  • 家長應該學會溝通 與寶寶建立良好互動的親子關係
    孩子與父母親的關係是狹義的親子關係,親子關係乃一個人一生中最早經驗到的關係,也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假如這層關係發展良好,它將成為孩子一生中一連串和他人良好關係的基礎。  一、親子關係定義:  孩子與父母親的關係是狹義的親子關係,親子關係乃一個人一生中最早經驗到的關係,也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一環,假如這層關係發展良好,它將成為孩子一生中一連串和他人良好關係的基礎。
  • 暑假中如何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平等的、民主的、權威的、理智的、富有情感的親子關係,是一種彼此信任、理解和欣賞的關係當父母和孩子建立起這種關係時,孩子會無意識地朝著父母期待的方向去努力。那麼我們怎麼才能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呢?一、改變自己。父母通過學習,提高自身文化修養。研究表明,父母文化水平影響親子關係。文化修養高的父母,更傾向於用心理的方式去對待子女,而非生理的方式。父母的文化修養越高,家庭關係相對越好,因此父母應加強自身的文化修養。父母改變自身的教育態度。
  • 青春期不一定叛逆,《非暴力溝通》改善親子關係,效果立竿見影
    最近拜讀了美國著名心理學家、教育家馬歇爾•盧森堡的著作《非暴力溝通》,讀完之後若有所思,結合青春期孩子和父母的溝通問題,再回過頭來與書中案例對應,隨即豁然開朗,把書中的技巧用在生活中,發現能夠解決諸多親子關係的問題和矛盾,真是「神奇」。
  • 高質量的關係-非暴力溝通
    一切人與人的生活都是關係,關係的混淆會給我們生活帶來很多的煩惱。 從親密關係到與陌生人接觸,有的人選擇開放,有的人選擇自閉。面對關係的處理,很多人無所適從,消耗了很大的精力,但回報極少且慢。部分人選擇了宅,部分的選擇了隨心所欲,大部分人選擇了隨意而安。
  • 掌握7個親子溝通方法,化解衝突、建立良好關係,培養高情商孩子
    、反挫、觀察、聯結、讀心、引導和賦能這7個親子溝通的密碼為主線,教父母消除和孩子「溝而不通」的苦惱,有效化解各種親子衝突,更能讓父母通過良好的溝通,引導孩子用正向思維面對錯誤和挫折,形成堅韌不拔、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培養出高情商的孩子。
  • 這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的著作,幫父母跟孩子建立無障礙溝通
    一、非暴力溝通的基礎第1、2章其實就是介紹了本書的理論基礎,答案顯然很明顯,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是建立在「愛」上。只有當我們抱著充滿「愛」的心情進行非暴力溝通時,我們才會真誠的關心對方、愛護對方,也才能更好的觀察到對方的反應,感受到對方的情緒,才能為做出正確的回應建立前提。
  • 建立良好親子關係的真相揭秘
    相信很多家長看了不少親子育兒方面的書籍,或聽了課程。但在跟兒女關係上依然有很多困惑,有些家長抱怨跟兒女關係非常差,兒女不聽話,脾氣很倔,也不愛搭理人,變得越來越叛逆,本來親子關係難修補已夠讓人揪心,夫妻關係也深受其影響,夫妻經常因為兒女教育問題爭吵不斷。當然,也有見到不少幸福家庭:夫妻恩愛,親子關係融洽,家庭和睦,這正是我們所羨慕的別人家的家庭。
  • 溝通不暢是損害親子關係融洽的元兇,如何與孩子建立良好的溝通
    那就是人與人之間相處的基礎是良好的溝通。不論與朋友、同事、上司亦或是客戶相處,都離不開順暢的溝通。一個不會溝通的人,將很難在社會上立足。但這淺顯的道理,卻因角色的改變而變得不再那麼重要。由於溝通的不暢,很多父母與孩子間的關係陷入了僵局。孩子覺得父母無法理解自己,父母感覺孩子不懂良苦用心。雙方都有道理,可又無法真正說服對方。親子關係不斷惡化,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 親子|王慧瑾: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先學會「聽」
    等我們學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世界,便走進了他們的心裡。我知道孩子笑容背後的滿足,也明白她哭泣的訴求,更能認識到她看起來不良行為背後那麼善良純真的動機…… 以往做德育工作,總會遇到有的父母拿孩子沒有辦法了,送到辦公室來,讓我幫忙講道理。
  • 豆瓣8.5《非暴力溝通》解讀二:非暴力溝通4要素,學會好好說話
    時光飛逝的同時有很多道理需要我們去領悟,溝通這件事很多人都意識到其重要性,但是卻很少有人真正的實現了好的溝通。如果你正在探索其中的奧妙,那麼《非暴力溝通》是你不能錯過的「捷徑」。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
  • 《非暴力溝通》:4個步驟幫你建立良好的溝通通道
    也許是時候換一種溝通方式了!馬歇爾·盧森堡博士的《非暴力溝通》一書中,介紹了一種溝通方式,即如何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來減少人與人之間因為語言帶來的痛苦。盧森堡博士早年師從心理學大師卡爾·羅傑斯,後來他發展出極具啟發性和影響力的非暴力溝通的原則和方法,不僅教會了人們如何使個人生活更加和諧美好,同時解決了眾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由於在促進人類和諧共處方面的突破成就,2006年他獲得了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
  • 盧欣妤老師分享: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學會傾聽,是良好溝通的第一步親子關係一直是人們熱議的一個話題,這讓我想起因為家庭教育困惑而走進家師課堂的L媽媽,L媽媽是一個非常優秀的媽媽,但是與兒子相處不好讓她感到非常難過。早上吃完早餐,提議兒子洗碗,他平時很少做家務,今天體驗了一下洗碗,洗了兩遍很乾淨,跟奶奶也說好了以後讓孩子多參與家務,不能剝奪了他們體驗生活的權利,孩子其實真的是很優秀的,我一定要學會放手讓他們多體驗生活。
  • 如何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高效養育孩子
    幫助父母走出管教孩子的誤區,與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經常會遇到各種各樣的管教難題。孩子不願上學,不願收拾房間,不願和父母溝通等,都讓父母焦慮不已。父母到底該怎麼做,才能有效地管教孩子呢?今天介紹一個效能父母解決親子問題的方法,指導父母科學育兒,幫助父母與孩子建立親密的關係。
  • 面對叛逆期的初中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需要注意四個要點
    面對叛逆期的初中生,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家長需要注意四個要點孩子到了初一、初二,到了十三四歲,就變得和以前不一樣了,變成了一個喜歡和父母對著幹,脾氣古怪又神神秘秘。為什麼會這樣呢?其實原因很簡單:因為孩子在長大,他們開始尋找獨立的自我,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