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很多家長在諮詢,
孩子上小學前要不要自學一下拼音呢?
前幾天新聞裡也討論了這件事,但不少家長又覺得聽了專家、老師說不用提前學,否則危害很大,但身邊朋友又普遍反映「一定得學點不然跟不上",所以有點混亂,還是要來單獨問問教育君。
先聽聽美國華裔媽媽逸君的自述——
我的兩個孩子是在國外出生,沒上過中文學校,他們的中文都是我在家教的,我的體會是:拼音不用一開始就學。雖未學拼音,女兒三年級時當時已經可以閱讀《安徒生童話》了,還能寫幾篇短文;當時兒子還未上學,但也能閱讀《幼兒睡前故事》,以及一年級小學語文課本上的課文了。當時有一位媽媽並不同意我的意見,她的孩子當時能利用拼音將一段文字讀下來了,相當有成就感。相比她之前自己教他認字「快得多了」。但過了一段時間,這位媽媽向我嘆道:「我兒子現在只能讀有注音的中文短文,沒有注音的話,雖然是同一個字,他卻認不得。沒想到他竟完全依賴拼音來讀中文了。」 外國孩子學中文未必要「拼音先行」,那麼國內的現狀如何呢?
每個暑期,培訓機構都會推出各種各樣的幼小銜接班,其中拼音教學就是其中的重頭內容。不少即將上一年級的新生家長也急吼吼地給孩子報班,很多孩子冒著酷暑學拼音。當然更急的家長可能孩子中班、大班的就開始學拼音了。
原來在家長中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現在學校裡拼單教得飛快,如果不提前學的話根本跟不上。孩子就會輸在起跑線上。
很多家長就怕輸在起跑線上,實際上,拼音教學並不是語文教學的重點,它分布在第一學期不同的單元裡。 以上海為例:新生開學後並不學拼音,10月份才開始學,通過8周左右的「讀兒歌識字學拼音」,再通過8周左右的「看拼音讀課文識字」,鞏固拼讀能力;到二年級結束時,能拼讀、認讀漢字,會查閱字典。 到底要不要提前學拼音?她的觀點是:不鼓勵,也不反對,如果孩子願意學,可以用適當、自然的方式學一點。 她提醒家長:每個孩子都能學會拼音,早點晚點關係不大。就算先學了拼音,到2年級以後,孩子們的水平幾乎都一樣了。 老師的經驗,也得到相關研究的印證。上海華師大等機構組成的調研組研究發現,入學前是否學過拼音、課外是否參加拼音補習在入學初期對測試成績稍有影響,而這種影響到二年級期末逐漸趨於消失。事實上,滬版教材採用的是拼音分散教學法,主張學生一邊認字,一邊學拼音,是在兩年的時間裡,潤物細無聲地把拼音學會。不過這次連教材都改了,拼音的教學方法也將隨之改變,將先認識少量字,再進行拼音集中教學。教授時採用圖畫情境搭配字詞、繞口令等,幫助孩子紮實地掌握好拼音。
由這些變化來看,家長為孩子提前報班、搶跑,實無必要。孩子們將有更充分的時間學習拼音、練習拼音,完全可以通過校內學習掌握漢語拼音。
家長說
這幾天,有一項對50多位小學家長的調查,2/3是公辦小學,一年級學生(暑假過完升二年級)佔60%,二年級佔40%。我們選取了部分比較有代表性的觀點,一起來看看過來人怎麼說——
現在語文課進度基本都是一天一課,拼音識字量都比較大,如果之前一點也沒有學過的話,孩子會比較吃力。我們班現在最差的幾個就是拼音零基礎的,家長很累。
但是學早了也不好,我們家就是大班上學期去學的,十幾次課吧,當時覺得還不錯,但後來沒怎麼複習鞏固,到入學的時候忘了很多,但即便如此,撿回來也很快,所以我是比較贊成大班下學期到幼升小的這個暑假學一點拼音的。
我建議拼音和寫字兩者間至少提前學一樣,因為一上學就經常家默作業要抄抄默默的。說句題外話,我覺得硬筆書法可以提早學點,我們家沒有提前學過,入學後寫字上追得很辛苦。
不過提前學拼音也不要期望值太大,輔導班都是教得很基礎的,就算學了,孩子對於前後鼻音平翹舌音都還是會搞起來的,不過讓孩子有個印象也好,我家入學前沒有學過拼音,所以入學後的一段時間內確實有點壓力。
我家孩子就是零基礎入學的,剛進去的時候確實孩子會覺得有點吃力,需要家長花更多的時間陪讀,而且我們家連寫字也沒提前學過,所以做作業速度比較慢。不過,我覺得就跟上公辦學校進度來說,零基礎也就是在開頭的兩個月辛苦點,這段時間家長多花點精力把學習習慣培養好,孩子後面肯定能追上來,我們家到了期中考就是班上前幾名了,之後一直保持著。
我們拼音上是零基礎,寫字稍微學過點,零基礎進公辦問題不大,老師也是按課程進度來上的。不過班上有一小半人提前學過拼音,所以課堂反饋就比較好,我家孩子就會有點受挫,覺得為什麼別人都懂自己不懂,不過花了半學期自己在家強化了下也就跟上來了,所以我覺得零基礎問題不大。
不過,雖然聽說有些提前學習的孩子會失去學習興趣、成績會下降,我們班上倒好像沒有這種情況,因為超前學習的永遠在超前學習。
我贊成拼音提前學一點,但真沒必要報班。我是大班畢業的6月份,在網上買了本輔導書,稍微研究了下就可以在家自己教娃了,因為也不用教得特別深,讓他大致知道一些基本知識就行了,基本上每天晚上一個小時,一個月就可以搞定了。
我倒覺得認字量是第一位的,不管是公辦民辦,認字量大的話,不管是自主閱讀,還是跟上課程進度,都很有利。
有調查
事實上,上海市教委剛剛做過一個調查,對靜安等4個中心城區、奉賢等4個郊區的8所學校的1100餘名小學一二年級學生及家長進行了調查。調研組選擇小學一年級第一學期期中、期末,一年級第二學期期末,二年級第二學期期末4個節點,在全市範圍內選擇不同類型小學的低年段學生參加筆試和口試。
調研組發現,入學前是否學過拼音、課外是否參加拼音補習在入學初期對測試成績稍有影響,這種影響到二年級期末逐漸趨於消失。從調研結果看,學前階段是否早學拼音、課外是否補習拼音對孩子小學階段尤其是中高年級語文學習沒有顯著影響。
教育部前天(8月28日)召開了盛大的發布會,介紹了教育部統一新編的義務教育階段道德與法治、語文以及初中歷史教材情況。
和全國大部分地區義務教育階段採用「六三學制"(小學六年,初中三年)不同,上海是「五四學制」(小學五年,初中四年)地區,因此,今年對於上海的學生而言,變化最大的還是小學一年級,一年級中,最受關注的自然是語文,語文新教材中,最受關注的就是拼音教學。
上海以前的小一語文書↑↑
部編版的全國統一小一語文書↑↑
不僅集中教,還將改進方式
2017年秋季開學起
上海小學一年級漢語拼音教學將有新變化
漢語拼音集中教學的第一階段,孩子們將集中學習單韻母,無識字、朗讀兒歌等要求。
漢語拼音集中教學的第二階段,孩子們集中學習聲母、複韻母、前鼻韻母、後鼻韻母、整體認讀音節以及音節的拼讀,此外將有少量配合拼音學習的漢字認讀和兒歌朗讀。
集中教學階段學習的少量漢字只要求認識,不要求書寫。為了增加孩子們小肌肉群的鍛鍊,也為了更好地鞏固所學拼音,課堂上將安排拼音字母的書寫練習。
業內人士分析,新教材的識字量比起滬教版略有減少,課後的識字表為300字,寫字表則為100字。
新教材部分先睹
《青蛙寫詩》《雨點兒》《明天要遠足》《烏鴉喝水》《雪地裡的小畫家》等課文短小精悍,童趣盎然。其中,也在閱讀部分收錄了《春節童謠》等充滿傳統文化特色的內容。
與此同時,新教材強調了口語交際和閱讀。在一年級上的語文課本中,設有三個「口語交際」章節,分別為「我們做朋友」「用多大的聲音」「小兔運南瓜」,幫助孩子們掌握語文使用規範和禮儀,培養傾聽的習慣。而在每單元的「語文園地」中,則設有「識字加油站」「和大人一起讀」「日積月累」等板塊,增加古詩文內容,也引導營造家庭閱讀氛圍。
專家說
一般來說,提前學拼音的輔導班都是暑期兩個月,或者在此之前差不多半學期的時間把大部分的知識基礎打好。不過,華東師範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副院長、教授龐維國認為,拼音學習不宜採用短期集中學的方式,是因為:
在整個小學階段,學生要學習23個聲母、24個韻母,以及由此組合出的400多個音節,超過1000種讀音,這是一項極其繁重的學習任務,學生一般難以在短時間內達到掌握水平。
第二,心理學中大量的研究已表明,對於複雜的學習任務,採用分散學習的效果要好於集中學習,這稱為分散效應(spacing effect)。
第三,不要說家長了,甚至不少老師都認為集中學習效果好,但這往往是一種錯覺。道理很簡單,因為集中學習比較容易在短期內出成績,讓人有成就感,而長期分散學習雖然從長遠看效果更好,但這種成就感體驗度不如短期學習。
此外,小學生學習拼音,不能脫離具體的語境,否則容易限於機械學習。拼音學習一旦進入機械狀態(例如單純的默寫拼音),小學生的學習動機就會嚴重下降,失去學習興趣。
研究表明,大班兒童學習拼音,對其音節意識的影響很小,因為音節意識更多地遵循自然發展的規律;教授幼兒拼音,雖然可以幫助他們掌握一定的拼音字母,對其語音意識的發展(特別是掌握首音/聲母)並無促進作用。另一方面,即使在幼兒階段沒有學過拼音,通過小學一二年級的學習,其拼音學習、語音能力,也能達到與幼兒階段學過拼音學生的同等水平。
▊ 建議1:家長要堅持和孩子說普通話
很多家長在家裡習慣和孩子說方言,但是方言中有很多音和普通話中的音是不同的,這樣會導致孩子在學習普通話的時候混淆或者分不清。所以,為了孩子能夠學好拼音,家長儘量說普通話。
▊ 建議2:在生活中學習
生活隨處是道具,冰箱、彩電、電視機等等,指著讓孩子拼讀出來。
▊ 建議3:閱讀課外讀物
多給孩子買些帶有拼音的書。
▊ 建議4:大聲朗讀
每天放學回家,要求孩子把當天所學的拼音和音節大聲地朗讀給你聽。
不要爭著去報培訓機構的拼音班,在幼兒園或是家裡,對於學前階段的孩子,如何學拼音也是有科學方法的。幼兒的心理特點表明,幼兒是通過多種感官學習的,以無意注意和集體形象思維為主,注意力持續時間較短,這一點決定了遊戲是他們的主要學習方式。因此老師或家長可以用遊戲、兒歌、手指操的方式來讓幼兒了解拼音,激發幼兒對學拼音的興趣,來為入學做準備。
1. 拼音兒歌:
溫馨提示:請在wifi下觀看
2. 拼音遊戲:
• 拼音打牌:由一位小朋友先出拼音牌,並讀出來,其他小朋友出跟這位小朋友一樣的牌,也讀出來。
• 我是郵遞員:老師手中拿著拼音信封,有郵遞員派送,收到信的小朋友把信封上的拼音讀出來。
• 放鞭炮:老師準備一串拼音卡片,選小朋友起來讀。讀之前師生齊聲說「節日到,放鞭炮,什麼炮?」,然後選中的小朋友讀出拼音,如果讀對了,師生齊聲模擬鞭炮聲「嘭!!!」,如果讀錯了,師生齊聲「嗤~~~」。
• 火眼金睛:準備很多拼音卡片,老師讀出拼音,讓小朋友找,看誰找的又對又快!
• 猜卡片:老師手裡拿著拼音卡片,不要讓小朋友看到是什麼,然後老師描述這個拼音的形狀,做這個拼音的手指操等方式來提醒,讓孩子們猜猜是什麼拼音。
• 摘蘋果:把拼音寫在蘋果卡片上,讓孩子來摘蘋果,摘下蘋果後,讀出蘋果上的拼音。讀對的可以有獎勵哦~
• 拼音骰子:在骰子的6個面上寫上拼音,讓幼兒擲骰子,然後讀出骰子上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