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老師是一名中學生物教師,一個多月前因為高級職稱評審沒有通過而導致焦慮情緒,擔心被同學看不起,與同事同學比較後感覺自己很失敗,由此出現緊張不安,同時有睡眠差、生活興趣減退等症狀而進行諮詢。
15年前我就評上了中教一級職稱,10年前我評高級職稱的年限就到了,但是沒人提醒我,我自己也沒有關注過評職稱的條件,只是埋頭教學。今年年初同學聚會時,我才發現我的同學早就都是高級教師了,大家聊起來得知我還是中級職稱,都批評我不上進,我感覺很丟人。回來後,我整理了這10來年的教育教學資料,趕緊發表了論文,按照評職稱的條件準備了相關的材料。也了解到去年條件符合的老師都評上了高職,我以為今年我的條件也都符合,評上高職就沒有問題了。但是一個月前,接到通知,今年學校只有5個高職指標,可是符合條件的人有12人,其中還有3位中層幹部,打分的結果我排到了第7名,今年是評不上高職了。
我的年齡最大,中職任職時間最長,卻評不上高職,想到這些,我心亂如麻,坐臥不安,內心焦躁。只要聽到說職稱的事,我就難過。這次評不上高職,我怎麼見我的同學們啊。我老在想我怎麼這麼沒用啊,早幾年怎麼就沒有努力去參加評審呢?這次評審前怎麼沒有託託關係,走走後門呢?很是怨自己沒用。想到這些就煩透了,所以這段時間經常睡不好覺,也因此覺得頭暈目眩,心慌胸悶,想到上班就不開心,飯也吃得很少。我知道這樣下去不行,但就是開心不起來,同事們叫我一起玩也不感興趣,我又不想讓家人和朋友知道,就來找您,希望您能改變我這種情緒的焦灼狀況。
諮詢師觀察
同事反映
合理情緒療法理論認為,引起人們情緒困擾的不是外界發生的事件,而是人們對事件的態度、看法、評價等認知內容。因此要改變情緒困擾,不是致力於改變外界事件,而是改變求助者對事件的不正確認知,可以通過改變這些認知來改變求助者的情緒。這種療法旨在通過純理性的分析和邏輯思辨的途徑,改變求助者的非理性觀念,以幫助他解決情緒和行為上的問題。
方法可以採用辯論術,先讓求助者說出她的觀點,然後依照她的觀點進一步推理,最後引出謬誤,從而使求助者認識到自己先前思想中不合理的地方,並主動加以矯正。
本案例的心理問題表面上似乎是由於評審職稱不順利引起的焦慮不安,實際上,真正的原因是來自求助者的完美主義傾向而對事情的不合理認識和評價所引起的,比如,求助者認為:我的工作時間長,年齡大,必須評上職稱;如果我評不上職稱就在同學中落於下風,沒有面子;我一直事事順利,評職稱也應該順利;我沒有關注評職稱,導致評職稱晚了,是自己沒用。
這些「絕對化要求」,對生活事件「過分概括」和對生活挫折「反應過分強烈」,導致了她的自我挫敗感,由此焦慮煩躁。因此可以運用合理情緒療法,幫助求助者以合理的思維方式代替不合理的思維方式,以合理的信念代替不合理的信念,幫助求助者減少或消除情緒困擾及行為障礙。
諮詢過程分三個階段。
諮詢片段
諮詢師:你好,請進,請問我在哪方面可以幫助你?
梁老師:我最近特別煩躁,對什麼事都不感興趣,吃不下睡不香,能不能幫我解決困擾?
諮詢師:是什麼事使你煩躁呢?
梁老師:我是從教20年的教師,我一直認真教學,中級職稱很順利就評上了,我以為到了年限,高級職稱也能順利評上,結果過去了十多年,職稱也沒有解決,今年我的條件都符合,但是名額少,要晉升的人多,晉升希望小,為此我特別苦惱。
諮詢師:哦,是不是教齡長,工作認真就可以晉升職稱呢?
梁老師:當然不是,還需要其他的很多條件。
諮詢師:學校裡還有其他的條件符合而沒有晉升職稱的老師嗎?
梁老師:嗯……這樣的老師也不少。
諮詢師:我曾經也是教師,我的職稱評審時也不順利。
梁老師:那你是不是也很痛苦?
諮詢師:當時也苦悶過。但是我很快就釋然了。
梁老師:……可能嗎?
諮詢師:評審高級職稱需要的條件多,競爭壓力大,評不上是正常現象。你應該調整好心態,積極去面對這事。首先應該正常工作和生活,並積極做好評審的各項準備,煩惱焦慮並不能解決晉升職稱的問題。
家庭作業
強化梁老師對理論模型中ABC之間關係的理解——要求梁老師按照表格的模式,嘗試把自己所有的問題都表示出來。
誘發事件A:晉升職稱不順利。
不合理信念B:我是老教師,我的條件符合,我就應該晉升職稱。
不良情緒C:焦慮不安、情緒低落。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放鬆訓練法的反饋:睡眠有所改善。
(2)諮詢作業的反饋:梁老師很認真地列出了自己的許多不合理信念,但涉及此次情緒問題的不合理信念並沒有完全列出;同時,梁老師的情緒還比較低落。
(3)通過和來訪者一起分析晉升職稱失利的原因,了解其感受,探索來訪者的性格特點。打破梁老師心目中自認為教齡長、工作沒有差錯就應該晉升職稱的這種絕對化要求,從深層次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4)要求梁老師觀察周圍同事晉升職稱的過程,打破求助者心目中認為自己應該順利晉升職稱的完美主義傾向,目的仍然是從深層次上挖掘自己的不合理信念。
(5)通過交談、啟發與引導,最後,幫助梁老師列出與此次問題有關的容易受挫和憤怒的不合理信念:我是一個嚴格要求自己的人,我就應該事事順利;同學們都晉升職稱了,我也應該晉升職稱;我教齡長,應該晉升;我沒有好好關注晉升職稱,沒有提前走後門,我很沒有用,低人一等。
(6)布置諮詢作業
要求梁老師對上述列出的不合理信念進行認真思考,目的是為了幫助梁老師把注意從過分關注自己的情緒和誘發事件轉移到關注自己的不合理信念上來,並領悟自己的問題與不合理信念的關係。
要求梁老師與學校的領導、同事、人事幹部等進行溝通,了解職稱晉升的基本程序和相關規定。
諮詢片段
諮詢師:你覺得是什麼原因使你目前處於這種煩躁不安的狀態中?
梁老師:唉!我從教這麼多年,認認真真教學,結果卻評不上高職,我能不煩惱嗎?
諮詢師:我理解你,評不上高職,我們稱之為誘發事件,但它們可能並不是導致您情緒不好的直接原因。
梁老師:那會是什麼原因呢?
諮詢師:煩惱的原因是你對這件事的一些看法。人們對事物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有的是合理的,有的是不合理的,不同的想法可能會導致不同的情緒結果。如果你能認識到你現在的情緒狀態是你頭腦中的一些不合理的想法造成的,那麼你或許就能控制你的情緒。
梁老師:會是這樣嗎?
諮詢師:我們來舉個例子。假若你手拿奶茶在路邊散步,這時後面走來一人直接撞上了你,手中的奶茶潑了一身,你是不是會很生氣?
梁老師:那還用說,指定生氣啊。
諮詢師:現在我告訴你他是盲人,而且你恰好漫步走在了盲道上,這時你還會生氣嗎?
梁老師:哦——原來是個盲人,那我不會生氣了,而且還要向人家道歉啊。
諮詢師:你看,同樣一件事,但你前後的情緒反應卻截然不同。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你前後對這件事的看法不同了。
梁老師:的確是這樣。看來我的問題的確是因為我的一些想法在左右我的情緒。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反饋諮詢作業:梁老師與年級組長、人事幹部、校長都進行了認真交談,得知很多優秀老師的工作經歷並不是像她所想像的那樣順利完美,他們在職業生涯中也會出現這樣或那樣的挫折。教師一直在教育學生要正確對待挫折,要越挫越勇,自己更應該正確對待名利,能夠接受不如意。交談結果對梁老師觸動很大,她表示對於上次所列出的不合理信念進行過認真思考。
(2)經與梁老師進行商討與辯論,得出如下建設性信念:我是一個認真努力的教師,但不是努力了就會有預想的結果;晉升職稱是有比例的,不是每一個優秀教師都能如期晉升;我教齡長具有優勢,但這不是晉升職稱的必要條件 ;社會上雖然有不良風氣存在,但是作為教師還是應該通過自身努力達成目標,這樣更符合教育者的身份,自己的內心也會更坦然。
(3)布置諮詢作業
要求梁老師將原來列出的不合理信念與此次提出的建設性信念列表一一對比,並進行認真思考。
方法:合理情緒療法
過程
(1)反饋諮詢作業:梁老師經過認真思考後認識到晉升職稱不是人人都能實現,同事中也有比自己資歷老的還沒有晉升職稱的,已經晉升高職的老師大多都是早早做了準備,有的也經歷了3~5年後才晉升,所以今年自己的職稱沒有晉升上,應該正確對待。
(2)再次談及職稱問題,梁老師的情緒還有些起伏,但顯然和初始時的負性情緒有本質區別,屬正常反應。
(3)在對她進行正面積極鼓勵的基礎上,進一步引導她將此次的認識轉變擴展到生活的其他領域;指導她深刻領會「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擾,而是被其對事情的看法所困擾」的含義。
1.求助者症狀的改善:上班感覺自如了,不再為想著這件事而睡不著,同事之間相處得很好。
2.諮詢師的評估:經過回訪和跟蹤,發現諮詢已經基本達到預期目標,梁老師工作熱情回復到平時的狀態,也經常和同事們一起交流、活動了。
梁老師認識到了自己的完美主義的認知模式,增強了自信心和適應社會的能力,諮詢過程較完整、有條理。
作者:李 君(新疆烏魯木齊市第九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