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到醫院就診時,患者及家屬都會有這樣的經歷:到窗口排隊掛號、繳費、候診;醫生診療完畢後,再返回窗口排隊繳費、檢查……一個流程下來,患者及家屬要來回多次跑,花費大量等待時間。 為讓群眾就醫「少跑」「近跑」「不跑」,解決在就診過程中出現的掛號、就診、檢查排隊時間長,看病時間短「三長一短」問題,今年4月,遵義市下發了《遵義市全面推進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方案將從看病少排隊、付費更便捷、檢查少跑腿、住院更省心等方面,切實提升人民就醫滿意度。
13項任務 解決就診「三長一短」問題6月4日,遵義市全面推進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暨醫改工作推進會召開。根市衛生健康局黨委書記、局長劉勇介紹,遵義市於4月3日啟動「2020年全面推進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該計劃將「最多跑一次」改革融入到醫療衛生服務各領域、各環節,堅持從群眾看病就醫過程中期盼最迫切、願望最強烈、意見最集中的「關鍵小事」入手,把工作觸角和服務關口前移,使改革更加貼近群眾,切實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本次改革的任務共包含13項內容,分別是:看病少排隊、付費更便捷、檢查少跑腿、住院更省心、便民惠民服務更貼心、急救更快捷、配藥更方便、母子健康服務更溫馨、轉診更順暢、發展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疫苗接種更透明、用血報銷不用跑、病案複印更優化。 劉勇說:「2020年全面推進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各醫院在優化服務流程、改進服務方式、提升服務效率上做了大量工作,努力打造群眾看得見、摸得著的就醫獲得感。但同時也面臨著各地工作推進還不平衡、部分醫院思想認識不高、舉措落實不到位情況。通過推進會,各醫療機構要學習借鑑工作經驗,充分認識到全面推進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對推動衛生健康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意義,切實解決就診服務「三長一短」問題,提升人民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
「日間手術」有效緩解「一床難求」半個月前,45歲的劉女士因每個月例假時間長、出血量大,到市一醫婦科檢查,醫生建議她做一次宮腔鏡下檢查和治療。完成術前檢查後,劉女士在該院婦科日間手術室接受了宮腔鏡診刮手術。從進手室到手術結束,不超過1小時。當天,她在觀察間休息了一個晚上,第二天上午就辦理了出院手續回家了。而以往這樣的手術,從術前檢查開始,至少需要住院3-5天。日間手術在該院開展以來,目前已開設65個病種的日間診療。其中,「白內障+人工晶體」植入術、乳腺腫瘤旋切術等10個代表性病種與術式,累計開展了1500多例。從患者住院手術到康復出院,僅需24小時。患者在該院手術後,還可轉診到社區醫院進行康復治療,實現了「治療在醫院,康復在社區」,縮短患者住院時間,提高優質醫療資源運行效率的目的,讓更多病人獲得優質醫療服務,降低醫療費用。 日間手術不僅為患者減少了住院費用,而且減輕了家屬的照顧負擔,縮短了住院天數,切實緩解了「看病難、看病貴、住院難、開刀遲」問題。據悉,目前,日間手術佔擇期手術比例≥10%。此外,為積極推進出入院「一體化」服務,目前,遵義市一醫已建立一站式服務中心,可為患者提供入院辦理、自費患者出院辦理、床位預約、住院清單列印等服務,自費患者出院費用還可使用微信結算。
「網際網路+」 讓患者看病少排隊付費更便捷繁瑣的檢查手續、漫長的住院時間、請長假陪護……提起住院手術,多數人腦中都會浮現出這樣的場景。為緩解患者「一床難求」的狀況,一種新的手術管理模式——「日間手術」正在遵義市全面推行。「日間手術」是以患者的需求為導向,更精細預約手術時間、優化住院流程、簡化相關檢查。醫院根據「病患準入」條件,選擇一定適應症患者,在24—48小時內安排患者的住院、手術、手術後短暫觀察、恢復和辦理出院,是一種安全可靠的手術模式。目前,遵醫附院、遵義市婦幼保健院、市一醫、貴州航天醫院等都開展了日間手術,有效地緩解了醫院「一床難求」「手術安排等候時間太久」等問題,在保障醫療質量的前提下,大大提升了醫療服務品質。 為推進實施「最多跑一次」改善服務行動計劃,創新提供「網際網路+醫療健康」便民惠民服務,完善並落實網際網路診療收費和醫保支付政策。據了解,貴州航天醫院利用「網際網路+」模式,在推進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通過完善預約診療服務平臺,相繼開通網絡、微信、電話等預約方式;通過完善繳費支付平臺,實現了自助結算、診間結算、移動終端結算等多種醫療費用結算方式,有效緩解了患者就醫等待時間,真正實現了「看病少排隊」「付費更便捷」,極大地提升了患者的就醫體驗和滿意度。
通訊員 柯兵
編輯 謝國歡
編審 王其倫
終審 陳富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