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備預約、掛號、繳費、醫保信息查詢等功能的「自助一體機」,由此真正實現了「去窗口化」全程「一站式」就診模式。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8月2日電 (記者 陳靜)在預約的時間段,在清淨的診室裡與醫生進行充分溝通,這是每個患者最期望的就醫體驗。如今,這樣的畫面已在上海的知名醫院裡出現。網際網路時代,正努力構建新時代醫療服務體系的上海應用新理念、新技術,創新醫療服務模式,不斷滿足民眾醫療服務需求。
掛號付費時間長、候診時間長、檢查預約時間長,而看診時間短(簡稱「三長一短」),是民眾在「熱門」醫院看病的通感,遭「吐槽」最多。記者2日獲悉,在上海的一些知名醫院,「預約看診」之風悄然興起,「三長一短」窘況不斷改善,患者就醫體驗不斷提升。
紅房子醫院率先實行門診全預約管理。 陳靜 攝
記者2日走訪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又稱「紅房子醫院」)。該院探索應用「網際網路+」技術,打造精準化門診就醫平臺,將寶貴的醫療資源通過有效管理送到了最需要的民眾手上。
據介紹,該院通過自助系統與智能終端同步,解決了「掛號付費時間長」問題;率先實行全門診、全方位、全額度的全預約管理,化解「候診時間長」和「就診時間短」問題;醫院科學合理地配置資源,擊破「檢查預約時間長」問題。
在門診大廳,記者看到了具備預約、掛號、繳費、醫保信息查詢等功能的「自助一體機」,由此真正實現了「去窗口化」全程「一站式」就診模式。通過「自助一體機」,患者利用智能交互系統可獲得智能導診,只需輸入不適症狀,就能精準匹配最適合的專家,並即時掛號付費。
黃健介紹,精細化的分時段全預約,有效緩解了「一短」問題。 陳靜 攝
與此同時,線上線下智能終端的互補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大幅縮短了患者的掛號收費等候時間,患者平均排隊掛號時間從原先的15到18分鐘縮短至3.5分鐘。紅房子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黃健為記者舉例說明,2010年,該院楊浦院區日均門診量約2000人次,收費窗口的排隊長度將近40到50米;而如今,日均門診量達3000-4000人次,該院區的窗口排隊隊伍長度卻從未超過10米。
據了解,針對候診時間長的「頑疾」,去年11月,紅房子醫院率先實行門診全預約管理。在黃浦院區,門診平均候診時間僅為11分鐘,且門診量較去年同期上漲12%到14%。記者看到,就診當日,患者無需到窗口再次掛號取號,在付費「籤到」後,直接到候診區等待。如今,醫院平均提前預約率已上升至72%。醫院方面希望進一步培養患者預約習慣。
精細化的分時段全預約,醫生看診被分割成一個個封閉時段,每個時段均安排了固定的病人數。 陳靜 攝
黃健介紹,由於精細化的分時段全預約,醫生看診被分割成一個個封閉時段,每個時段均安排了固定的病人數,此舉有效緩解了「一短」問題。比如,普通門診醫生,一個預約時段只能看10個病人,每個病人有更多時間與醫生溝通病情。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紅房子醫院還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革新健康教育新模式。醫院在微信公眾號對話窗口中嵌入智慧機器人,機器人反覆學習科室名醫專家的科普知識後,成為就診的「智能助理」。患者與「智能助理」可自由對話,得到權威健康科普知識教育和就診流程諮詢。醫院方面表示,人工智慧型醫患溝通的平臺模式,從深層次變革醫患溝通和科普健康教育的形式。(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