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三長一短」就醫體驗 上海醫療機構創新醫療服務模式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改變「三長一短」就醫體驗 上海醫療機構創新醫療服務模式

2019-08-02 20:43:12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陳海峰

    具備預約、掛號、繳費、醫保信息查詢等功能的「自助一體機」,由此真正實現了「去窗口化」全程「一站式」就診模式。 陳靜 攝

  中新網上海8月2日電 (記者 陳靜)在預約的時間段,在清淨的診室裡與醫生進行充分溝通,這是每個患者最期望的就醫體驗。如今,這樣的畫面已在上海的知名醫院裡出現。網際網路時代,正努力構建新時代醫療服務體系的上海應用新理念、新技術,創新醫療服務模式,不斷滿足民眾醫療服務需求。

  掛號付費時間長、候診時間長、檢查預約時間長,而看診時間短(簡稱「三長一短」),是民眾在「熱門」醫院看病的通感,遭「吐槽」最多。記者2日獲悉,在上海的一些知名醫院,「預約看診」之風悄然興起,「三長一短」窘況不斷改善,患者就醫體驗不斷提升。

紅房子醫院率先實行門診全預約管理。 陳靜 攝

  記者2日走訪了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又稱「紅房子醫院」)。該院探索應用「網際網路+」技術,打造精準化門診就醫平臺,將寶貴的醫療資源通過有效管理送到了最需要的民眾手上。

  據介紹,該院通過自助系統與智能終端同步,解決了「掛號付費時間長」問題;率先實行全門診、全方位、全額度的全預約管理,化解「候診時間長」和「就診時間短」問題;醫院科學合理地配置資源,擊破「檢查預約時間長」問題。

  在門診大廳,記者看到了具備預約、掛號、繳費、醫保信息查詢等功能的「自助一體機」,由此真正實現了「去窗口化」全程「一站式」就診模式。通過「自助一體機」,患者利用智能交互系統可獲得智能導診,只需輸入不適症狀,就能精準匹配最適合的專家,並即時掛號付費。

黃健介紹,精細化的分時段全預約,有效緩解了「一短」問題。 陳靜 攝

  與此同時,線上線下智能終端的互補等一系列舉措進一步大幅縮短了患者的掛號收費等候時間,患者平均排隊掛號時間從原先的15到18分鐘縮短至3.5分鐘。紅房子醫院門診辦公室主任黃健為記者舉例說明,2010年,該院楊浦院區日均門診量約2000人次,收費窗口的排隊長度將近40到50米;而如今,日均門診量達3000-4000人次,該院區的窗口排隊隊伍長度卻從未超過10米。

  據了解,針對候診時間長的「頑疾」,去年11月,紅房子醫院率先實行門診全預約管理。在黃浦院區,門診平均候診時間僅為11分鐘,且門診量較去年同期上漲12%到14%。記者看到,就診當日,患者無需到窗口再次掛號取號,在付費「籤到」後,直接到候診區等待。如今,醫院平均提前預約率已上升至72%。醫院方面希望進一步培養患者預約習慣。

精細化的分時段全預約,醫生看診被分割成一個個封閉時段,每個時段均安排了固定的病人數。 陳靜 攝

  黃健介紹,由於精細化的分時段全預約,醫生看診被分割成一個個封閉時段,每個時段均安排了固定的病人數,此舉有效緩解了「一短」問題。比如,普通門診醫生,一個預約時段只能看10個病人,每個病人有更多時間與醫生溝通病情。

  在採訪中,記者了解到,紅房子醫院還利用人工智慧技術革新健康教育新模式。醫院在微信公眾號對話窗口中嵌入智慧機器人,機器人反覆學習科室名醫專家的科普知識後,成為就診的「智能助理」。患者與「智能助理」可自由對話,得到權威健康科普知識教育和就診流程諮詢。醫院方面表示,人工智慧型醫患溝通的平臺模式,從深層次變革醫患溝通和科普健康教育的形式。(完)

相關焦點

  • 上海集中發布第四批「創新醫療服務品牌」和「援鄂醫療創新服務...
    活動堅持以問題為導向、以民生為根本,通過2018-2020年四輪活動共推選出120個左右品牌項目,深挖醫療服務內涵,持續改善就醫體驗,全力打響「上海服務」品牌,推進文明行業創建。  第四批「創新醫療服務品牌」重點突出「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理念,圍繞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探索制定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提升醫療服務能級的創新型服務,在提升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  信息流動,服務智能,提升就診效率。
  • 上海首批30個創新醫療服務品牌問世
    打響上海服務品牌,本市首批30個「創新醫療服務品牌」近日出爐。「創新醫療服務品牌」關注新醫改形勢下的百姓就醫需求,努力構建就診便利、溝通有效、診療安全、服務可及、信息共享、服務一體的新時代醫療服務體系。
  • 張家界:全面推進醫療信息化 著力解決「三長一短」
    紅網時刻11月27日訊(通訊員 甄婷 楊攀)今年10月,電子健康卡在張家界市人民醫院全面上線,微信公眾號全面運營,實現手機終端預約掛號,解決傳統醫院的「三長一短」(掛號排隊、看病等候、檢查排隊時間長,醫生問診時間短)問題,看病就醫有了新模式。
  • 上海第二批30個「創新醫療服務品牌」問世(附名單)
    8月5日,上海市第二批30個「創新醫療服務品牌」公布,第二批品牌更關注新醫改形式下的百姓就醫需求,注重技術、理念和模式的創新。上海市衛健委透露,「創新醫療服務品牌」推選活動是上海市衛生健康系統文明辦踐行「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活動要求,全力打響「上海服務」品牌,貫徹國家衛健委《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2018-2020),推進落實上海市第二輪《進一步改善醫療服務三年行動計劃》的重要舉措,總體規劃在2018-2020年推出100個左右創新醫療服務品牌項目。
  • 解決就醫痛點 觀山湖區創新打造「一站式」基層醫療服務體驗
    12月11日,觀山湖區基層醫療機構診間支付模式現場觀摩會在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舉行。「診間支付」系統據介紹,世紀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於2012年6月成立,服務面積6.02平方公裡,目前服務人口約6萬人,主要開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科基本醫療和特色醫療服務。
  • 第四中心醫院「智慧醫療」 解決看病「三長一短」
    天津北方網訊:門診是百姓就醫的「第一站」,被詬病最多的「三長一短」問題也是發生在此。為逐步改變這種狀況,提升群眾就醫獲得感,天津市第四中心醫院科學調整布局、引入智能設備、優化服務流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附表格】圍繞群眾就醫體驗上海探索了這些服務品牌,還將「上海...
    圍繞人民群眾看病就醫「關心什麼、期盼什麼」,探索制定方便群眾看病就醫、提升醫療服務能級的創新型服務,在提升人民群眾看病就醫獲得感上取得實實在在的成效。近日,上海市衛生健康系統第四批「創新醫療服務品牌」入選品牌和「援鄂醫療創新服務項目」雙雙出爐。
  • 就醫160登陸「新三板」 成網際網路醫療第一股
    就醫160則定位於做連接人與醫療服務的平臺,「就醫160專注為醫院、醫生和患者提供網際網路產品,致力於提升中國醫療健康產業鏈的效率,打造開放共贏的網際網路平臺。」就醫160 CEO羅寧政言道。相較其它模式的網際網路醫療企業,就醫160商業模式似乎更簡單、清晰。
  • 2020年,新世紀醫療幹了這些大事!|醫療服務|醫療機構|兒科_網易新聞
    新世紀醫療則早在疫情發生之前,就已開始布局轉型,著重提升患者就診體驗服務。《網際網路醫療行業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6年,中國網際網路醫療市場規模保持著38.7%的複合增長率。 疫情爆發後,居家隔離模式讓國人的就醫場景發生根本改變。在線醫療迎來井噴。 而早在2019年,新世紀醫療就為了提升患者就診體驗,將專業線上平臺——熊貓兒科更名為熊貓醫療,正式加入新世紀醫療體系當中來。
  • 看病「三長一短」如何破?福建推「網際網路+醫療健康」見成效
    針對看病「三長一短」(候診時間長、交費時間長、取藥時間長,看病時間短)現象,我國加快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建設。 作為全國10個「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示範省之一,福建省近年來多舉措推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成效顯見,如打造醫療健康信息互聯互通「高速路」;打造「指尖上的醫院」,手機上可掛號、問診、取藥;依託網際網路+技術,切實保障疫情防控…… 打造「五大平臺」:健康信息互聯互通,健康服務「一碼通」 福建是最早實現全省衛健信息聯網的省份之一,
  • 上海:醫療付費「一件事」8月底有望覆蓋所有公立醫療機構
    上海「一網通辦」重點推進項目:醫療付費「一件事」8月底有望覆蓋所有公立醫療機構市民亮出「隨申碼」,就能看病付費看病不用帶醫保卡,一部手機暢行醫院,這並非想像中的場景。推行醫療付費「一件事」改革,重塑醫療付費流程,整合業務環節,而今上海患者付費環節,由目前至少3個減少到零環節,實現了醫療付費零排隊;通過線上線下付費環節的融合,平均候診排隊時間也可減少。為滿足部分人群傳統窗口付費的習慣,醫院仍保留部分收費窗口,試點醫療機構還將安排志願者為老年人等不熟悉在線支付的人群提供諮詢幫助。
  • 遵義市「十三項改革」破解就診「三長一短」難題
    為讓群眾就醫「少跑」「近跑」「不跑」,解決在就診過程中出現的掛號、就診、檢查排隊時間長,看病時間短「三長一短」問題,今年4月,遵義市下發了《遵義市全面推進改善醫療服務行動計劃工作方案》。方案將從看病少排隊、付費更便捷、檢查少跑腿、住院更省心等方面,切實提升人民就醫滿意度。
  • 聚焦政策免疫品種 多機構看好醫療服務賽道
    數據來源:衛計委、統計局、上海證券研究所  西南證券指出,目前我國醫療服務資源仍面臨總量不足、分配不均等問題。一是醫療服務人員與整體醫療行業發展的不匹配,服務缺口大,改革開放至2018年以來,我國衛生費用複合增速達到17%,但從業人員數量複合增速僅為1.12%。二是醫療服務的結構性失衡明顯且仍在加劇,2019年三級醫院僅佔全國醫院總數的8%,就診人數高達20.6億人次,佔全國醫院總就診人數的53.7%,三甲醫院負荷的現狀導致就診等待時間長、服務體驗差等問題。
  • 上海覽海西南骨科醫院開建,將創新公立民營醫療合作模式
    多元化需求促動社會辦醫迎來發展機遇滿足不同人群多元化的就醫需求是上海探索社會辦醫模式的核心,而這也將彌補中高端收入群體在醫療服務需求等方面的不足。探索經濟高效的看病模式 隨著上海對於社會辦醫支持力度的加大,一大批公立醫院的醫生走出體制之外,探索一種真正以病人為中心的工作模式。
  • 春雨醫生:為用戶提供更好的醫療資源、服務效率和就醫體驗
    2011年7月,春雨醫生誕生,創始人張銳希望以移動互聯技術讓用戶不管身在邊陲小鎮,還是地球另一端,都可以隨時隨地享受到專業三甲醫生24小時在線的專業問診服務,成為中國家庭健康的守門員,讓小病可以得到快速治療,大病不耽誤,提升醫療資源的可及性、醫療服務的覆蓋半徑和患者的就醫體驗……簡單來說,就是增加優質醫療資源供給,提升醫療服務效率,改善看病就醫體驗。
  • 太平人壽攜手圓和醫療推出兒童門診醫療保險產品
    來源:中國金融新聞網本網訊記者 錢林浩報導近日,太平人壽保險有限公司攜手圓和醫療,正式推出了一款專屬兒童門診醫療保險產品——「太平圓和兒科門診醫療保險」。據介紹,該產品是太平人壽經過深入研究、細分市場後,為滿足多元化的健康需求所特別開發設計的,是太平人壽與醫療產業融合的一次創新嘗試,通過「保險+醫療」的密切合作,整合優質資源,提高使用效率,為客戶打造高品質的就醫服務模式。醫療資源緊缺、掛號難、就診時間短、人數多、易交叉感染是國內兒童醫療面臨的一個難題。
  • 速讀長三角:南京醫保加速跑,異地就醫聯網醫療機構達407家
    (中新網上海)江蘇溧水實現「網際網路+護理服務」全覆蓋護理、換藥、康復……手機預約下單即可選擇專屬護士,「網約護士」可上門提供專業護理服務,避免就醫舟車勞頓,這是溧水智慧醫療的新體驗。據溧水區衛健委相關負責人介紹,「網際網路+護理服務」於今年5月正式運行,服務範圍已實現全域覆蓋。
  • 重慶絕大部分醫療機構恢復日常醫療服務
    市衛生健康委黨委副書記夏沛通報,截至3月4日,全市共有221家公立醫院恢復日常醫療服務,恢復率96.09%;502家民營醫療機構恢復日常醫療服務,恢復率81.36%。 同時,我市堅持保障不同患者的就醫需求,重視和加強腎功能衰竭、腫瘤患者的定期維持治療,做好急危重症患者及時救治,加強孕產婦、兒童、慢病患者等重點人群的日常醫療服務供給。
  • 上海141家醫療機構提供兒科診療服務
    對此,上海市衛生計生委發布全市相關醫療機構兒科門急診開設情況匯總,建議患兒家長就近就醫。  據市衛生計生委統計,全市能提供兒科門診醫療服務的醫療機構有141家,其中二級以上醫療機構有117家,能提供急診醫療服務的76家;22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和2家醫療機構門診部也開設了兒科門診。
  • 上海海華醫院迎中國非公立醫療機構協會社會信用與服務能力評價
    ,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副會長、上海地區雙評工作協調人鍾菊華作為主持,嘉定區社會醫療機構協會秘書長何翠英、上海市社會醫療機構協會多位領導、各評價專家、上海海華醫院院長李軍、上海海華醫院副院長羅明及醫院各職能部門負責人、業務骨幹參加了現場評價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