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子關係錯誤率:你會懷疑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嗎?

2020-10-31 情先生


你有沒有發現這一個有趣的現象,若祖父的孫子孫女跟他存在一定的相似程度,祖父對該孫子孫女會特別關愛,反之,則相對較少。同理,父親對與自己相似程度較高的孩子特別疼愛,當別人說他們一看就是父子時,父親滿臉歡喜;反之則疼愛較少,有些甚至心存芥蒂:這孩子怎麼都一點都不像我呢?

對,他在懷疑!

對,這種現象見怪不怪!

有一項有意思的統計:你現在撫養的孩子不是你生理上的孩子的概率大概有10%-15%。這個概率叫親子關係錯誤率。其實,它有一個更通俗易懂的名字:戴綠帽子率。

綠帽子的由來大概是這樣的:

古時候,有一對夫妻,妻子是一位主婦,生得嬌豔可人,平時在家裡做點針線活。丈夫是一個生意人,要經常到外去做生意。在丈夫外出的日子裡,妻子就不免寂寞難耐。終於有一天,妻子忍不住跟街市一個賣布的好上了,在丈夫外出做生意的時候,他們就巫山雲雨地在一起廝混。有一次,丈夫回家後三個月都沒有外出,那個賣布煎熬的天天在他們家附近打轉。一天,丈夫騎著馬到城外打獵去了,經過街市,那賣布的見了非常高興,以為他又要外出做生意,當晚就迫不及待地竄進了妻子的臥室,準備和相好幽會。當晚丈夫回來了,幾乎將他逮了個正著,妻子也嚇了個半死,那賣布的只好哆嗦在人家的床底一整晚。這件事後,妻子就向那賣布的要了一塊綠色的布料,做了一頂帽子給丈夫,還和那賣布的約定,當你看見我丈夫戴上綠帽子外出的時候,你就可以來了。過了幾天,丈夫又要外出做生意了,妻子趕緊拿出那頂綠帽子對丈夫說:「外面的風沙大,戴上就不會弄髒了頭髮,這顏色讓你看起來很俊,以後你每次外出我都為你做一頂,就像我跟在你身邊一樣,你就不用牽掛我了」,丈夫聽了很開心,以為自己真的很俊,於是高高興興戴上那頂綠帽子,騎著馬得意洋洋穿過街市,到外地做生意去了。當晚,他妻子就和那賣布的睡在床上。於是,綠帽子的說法就這樣傳下來了。

我不懷疑這個數據的真實性。因為未婚同居、離婚、出軌等,都有可能導致親子關係錯誤,而它們的比例大多超過甚至遠遠超過30%。

女人可能有時候也不那麼確信孩子是丈夫的,但她至少可以確信孩子是她的。因此懷疑孩子是否是自己的孩子的 『重任』 就落在了男人的肩膀上。


懷疑的故事情節可能是這樣的:

王先生經營一家餐館。常常有熟客與王先生開玩笑,說他的女兒和他長得不太像,因為王先生皮膚黝黑、身材矮小,但是女兒卻擁有白皙皮膚和高挑身材。剛開始王先生只把這當作玩笑話,可是謠言聽多了,它就是真理。他心裡埋下了懷疑的種子。有一次王先生道聽途說,一妻子隱瞞丈夫生下了情夫的孩子,導致丈夫養了十多年的孩子並非親生。這讓王先生心裡的種子發了芽。

也可能是那樣的:

無巧不成書。小李在外面應酬時剛好看到自己妻子也在酒店,還和別的男人拉拉扯扯。因為當時實在抽不開身,沒辦法過去詳細了解。後來回到家裡裝作無意詢問妻子,妻子說只是跟部門同事一起聚餐,玩了點小遊戲,沒其它的事情。妻子的話很顯然在隱瞞著什麼,小李不再追問,但心存疑慮。有疑慮,就會想著證明疑慮。他發現,妻子確實有很多奇怪的地方:在廚房,衛生間也帶著手機,有時還偷偷打電話,睡覺手機總是調靜音。後來,小李越看女兒越感覺奇怪,越看越不像自己。

而懷疑的結局,大多都是一樣的:吵架的次數多了,離婚的概率大了。

懷疑就是不信任,不信任是夫妻關係中最大的定時炸彈。


大概是『是否親生的話題』太引人入勝,類似的情節多不勝數。只要有人說:那對父子一點也不像,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不是親生的。而碰巧,男人們很在乎。於是,越在乎越疑慮,越疑慮越捕風捉影,草木皆兵。


男人們懷疑孩子不是他們生理上的孩子,怎麼辦?

要麼說服自己打消疑慮,要麼認慫,帶著疑慮生活。要麼,對,親子鑑定!

據說,親子鑑定中,4個有1個不是親生的。敢不敢?花錢不說,還得偷偷摸摸,萬一給發現了,不信任的大招發過來,你接得住?

期待男人對你說出他的疑慮?很難。一方面,他沒有確鑿的證據。另一方面,他害怕你二話不說給他扣一頂 『不信任』 的大帽子。

此時,女人們應該站出來了。你應該了解男人的這些疑慮。然後幫助他消除。

你可以這樣:

跟他坦白你的過去;

多跟他灌輸你跟異性保持距離的想法和做法;

在他詢問你跟異性接觸的事件時,說明他在意了,你必須毫無保留的解釋清楚。

讓他知道你的例假;

在準備懷孕時,儘量不要外出,就算外出,也儘可能告知你的行蹤或陪同;

如果他沒有陪你孕檢,主動告訴你懷孕的具體時間;

一句話,讓他知道,你心裡只有他,以及儘可能地掌握關於你懷孕的相關信息。他自會發揮超常的邏輯分析能力,得出結論:我的孩子真的就是我的孩子啊。



相關焦點

  • 孩子是誰到底重要嗎?如果親子鑑定,孩子不是親生的你會怎麼做?
    真相有些時候會讓我們無法接受,但依舊渴望真相。戴維,親子鑑定師。從戴維口中得知,在他11年的親子鑑定生涯裡,經手的案子超過一萬八千多起,其中平均每四個案例中就有一個不是親生的,會對平均四千五百個家庭造成糾紛。作為鑑定師,將結果如實告示家屬是最基本的,但是後果卻是每個鑑定師最為難的。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邊界意識是親子關係正向發展的關鍵
    在去年播出的臺灣系列短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吳曉樂同名小說,呈現了我們傳統觀念遭遇現代文明時,家庭中產生的親子矛盾。其中一集《貓的孩子》就為我們講述了家庭界限嚴重缺失而釀成慘劇的故事。比如,孩子考試成績不好,父母不會想自己的原因,只會覺得是孩子的問題;父母和長輩沒念過什麼書,卻用各種手段壓迫和強逼孩子好好讀書,考到他們滿意的專業;再者將孩子作為維繫夫妻關係的工具,和孩子說,只要你考得好,爸爸就會回家吃飯,爸爸才會高興等。
  • 《親子關係的重建》你的孩子不屬於你
    紀伯倫有一首詩《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你的孩子,其實不是你的孩子,他們是生命對於自身渴望而誕生的孩子。他們通過你來到這世界,卻非因你而來,他們在你身邊,卻並不屬於你。你可以給予他們的是你的愛,卻不是你的想法,因為他們自己有自己的思想。這首詩便詮釋了,父母和孩子的關係,孩子並不屬於父母,而是藉由父母而來。父母可以給孩子愛,但不能將自己的想法強加於孩子的想法。正是因為父母,不能正確地認識孩子和自己的關係,導致對孩子付出很多,最後換來的結果卻不盡人意。
  • 孩子惹你生氣怎麼辦?先「冷處理」降降火,再給親子關係「解凍」
    「冷處理」的時間過長孩子由於年齡較小,所見識的事物較少,常為被保護狀態,心理承受能力較弱,所以當父母採取「冷處理」的時間過長,他們會有心理落差,覺得父母是不是不愛自己了,開始對父母抱有懷疑、對自己抱有懷疑,從而慢慢讓親子關係「結冰」。
  • 你的孩子經常跟你發脾氣麼?親子關係的問題
    ,也就是說只有不到5%的家長,在親子關係這項考核中過關了。、和諧的親子關係呢?你怎麼這麼不聽話,媽媽不是說了,早戀影響學習,上了大學你想怎麼談媽媽都不管......」連珠炮似的把兒子霹靂巴拉一頓數落。他們之間的親子關係變得越來越差了。
  • 你感覺你和你的孩子之間關係好嗎,能真正做到像朋友關係嗎?
    親子關係,就在「控制」和「逃離」的對峙中變得越來越糟糕。心理學家李雪說:「一個身體只能承受一個靈魂,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風,孩子實際上已經精神死亡。」父母令人窒息的控制欲,會成為孩子的災難。暴力常言道:棍棒之下出孝子,呵呵,有效果嗎!有些在父母棍棒之下成長起來的孩子,即使長大了有出息,和父母的關係卻水火不容。
  • 批評讓孩子叛逆,親子關係緊張,教你4步破冰,修復親子關係
    面對批評,孩子十分叛逆,要麼頂嘴要麼乾脆不理爸媽。可是不管教,難道讓孩子自由發展嗎?作為家長總要為孩子的未來負責吧。曾經跌跌撞撞什麼都依賴自己的小人兒如今跟自己有了距離、隔閡,哪個父母不心痛呢?親子關係並不是你想像的那樣,自己犧牲一點,就能成全孩子的前程。恰恰相反,親子關係惡劣,對孩子的發展有很大的影響。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沒有被正確愛過是親子關係中的悲哀
    前段時間,網絡上有一條問答「你為什麼要生孩子?是為了傳宗接代?還是養兒防老?」,其中點讚最高的一個回答:是為了付出與欣賞。讀完吳曉樂老師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這個問題再次浮現在腦海裡。我們作為父母,該如何看待與孩子的關係?
  • 你是孩子的監護人,法律視角下的親子關係
    主講人:顧琤琮上海市人民檢察院第九檢察部副主任顧琤琮帶來《你是孩子的監護人——法律視角下的親子關係》,與家長們探討怎樣建立健康的親子關係以及如何運用法律更好地保護孩子。如此精彩,跟著小編一起回顧吧你是孩子的監護人——法律視角下的親子關係家長應該做怎樣的監護者?
  • 你和孩子有交流嗎?沒有「共情」的親子交流,是親子關係的絆腳石
    一件這麼小的事,我們做父母的竟然沒有理解孩子的需求,沒有共情,還條件反射式地做出和孩子需求完全相反的反應。這種沒有「共情」的親子交流,只能說是親子溝通,會影響親子關係的發展。「親子溝通」是親子之間的信息、思想、情感的互動,會更偏向以成人為主體,由成人主導,對孩子進行有既定目標的引導。
  • 趕緊停止你這種親子關係的模式,會毀了孩子一生
    而在湊合的夫妻關係下長大的孩子不知道什麼是好的感情,需要花更多的力氣去踢開那些糟糕的情緒,要碰壁很多年才知道那條路是對的。打擊式教育毒害了多少祖國的花朵,有的父母特別信奉打擊式教育,理由就是:別人都是說好話哄你開心的,只有我們才說你不好,才會對你講真話,我們是為你好。從小到大對於孩子的任何事情的第一本能反應就是否定,否定以及否定。
  • 親子關係真的會影響孩子一生!改善親子關係,從改變自己開始
    親子關係,是一種什麼樣的關係?從字面的意思上來說它就是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係。親子關係是孩子來到這個世界上的第一份關係,這種關係無論是對於父母還是孩子都是很重要的一種關係。同時,親子關係也有好壞之分。良好的親子關係會讓孩子健康快樂的成長,而不好的親子關係則很有可能會對雙方都造成傷害。
  • 父母這幾種行為,易造成病態親子關係,孩子長大後會讓你失望
    導語:父母這幾種行為,易造成病態親子關係!孩子長大會讓你失望文/笑雪「生孩子容易,養孩子難」,這裡說的養孩子,並不是簡單的讓孩子吃飽穿暖就行了,更重要的是如何教育孩子,讓孩子成長的更優秀。現在的孩子,個個都不好管,有的孩子在兩三歲就很有自己的「主見」,為自己辯解起來口齒清楚。不管怎樣,一個家庭中,父母若有這幾種行為,很容易造成病態的親子關係,孩子長大後,無論事業成功與否,但是在親子關係、家庭關係方面可能讓你很失望。
  •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聽得見孩子的「聲音」嗎?
    今天我們聊一聊這樣一個話題——你了解你的孩子嗎? 一個人的情商是綜合的,代表著他綜合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忙忙碌碌的生活中,我們疲於應對,除了我們自己在面對生活壓力, 我們的孩子也在被我們影響著。
  • 2萬例親子鑑定28%不是親生 半數丈夫疑妻不忠
    8年間,2萬餘例DNA親子鑑定,他們當中有20多歲的年輕人,也有六七十歲的老人,無論孩子是1歲、兩歲還是三四十歲,他們都想知道這個孩子是不是自己的。70多歲老漢懷疑30歲兒子非親生 鑑定室會遇到形形色色的人,有一個很極端的案例,是一個70多歲的老頭,他糾結了30多年,兒子都30多歲了,我有什麼辦法可以把我兒子的樣本拿到,還不讓兒子覺察?
  • 如何與孩子建立好的親子關係
    好的親子關係會讓父母變成孩子「重要他人」,從而願意聽從父母的話。良好的親子關係,是個體發展的根本力量,對於孩子日後的人格塑造和社會適應,都有著重要的作用。怎樣才能建立好的親子關係呢?年糕媽媽的《你的親子關係價值千萬》中把親子關係分為四個層面:最底層是生理需求的滿足,倒數第二層是親子關係的濃度,再往上是榜樣的力量,最頂層是自驅力。首先是生理需求的滿足。每段親子關係的開始都是從照顧孩子的吃喝拉撒開始的,在寶寶能獨立生活之前,父母給予生理需求的滿足是基礎。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這個8月,我特意安排了遊戲力養育的主題閱讀,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到更多的父母,讓更多的父母成為懂遊戲、會遊戲的父母,讓我們和孩子之間搭建起來遊戲的橋梁,更好的增進親子關係。其實遊戲與成長並不矛盾,只要你能夠科學引導,遊戲甚至可能帶來巨大的成長紅利。而如果你用強硬的手段約束和管理孩子玩遊戲,最終只會激化親子矛盾,阻礙孩子的成長。如何讓電子遊戲更好地服務於孩子的成長?在本書中,作者將結合專業研究和自己的親子遊戲經驗,為你提供新的認識視角和解決方案。
  • 「兒子太帥,一定不是我親生的」,4次親子鑑定,爸爸懷疑人生
    文/璇璇說育兒因「兒子太帥」就懷疑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前後4次親子鑑定,爸爸開始懷疑人生。其實李先生的擔憂也是有根據的,他認為自己的顏值太低了,甚至可以說還有點醜,所以害怕自己的孩子生下來之後,萬一要是「塌鼻梁」怎麼辦,那不是影響孩子的未來嗎?
  • 這10本書,幫你和孩子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
    今天,就為你奉上親子系列書單,讓你和你的孩子成為「鐵磁兒」,也讓你的孩子擁有個人氣息、個人理想的自律!這個8月,我特意安排了遊戲力養育的主題閱讀,希望用這樣的方式幫助到更多的父母,讓更多的父母成為懂遊戲、會遊戲的父母,讓我們和孩子之間搭建起來遊戲的橋梁,更好的增進親子關係。
  • 親子關係:孩子為何叛逆?因為你沒有把孩子當作一個「獨立個體」
    作為父母的你有沒有想過這一問題「你的孩子或許不存在」?這一問題是不是有些滑稽和難以理解呢?這一觀點源自《親子滋養》一書開篇部分,在此部分中有這樣一段話:一個10歲孩子和父母慪氣時說:『你們把我生下來幹,有沒有徵求我的同意呢?』——成熟的父母聽到這句話,覺得很可以笑,孩子的這句話明顯不符合邏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