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積山石窟守窟人:舍小家團圓 保千年文物安全

2020-12-19 甘肅新聞網

  【解說】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始建於距今約1600年的後秦,現存洞窟221個,其中有大量精美的雕塑、壁畫等,素有「東方雕塑陳列館」之美譽。

  這麼珍貴的石窟壁畫背後一直有這麼一群人守窟人在默默地保護著,他們放棄了春節的休息,放棄了團圓的熱鬧。為了防止大年三十和春節期間燒香所引起的火災,他們忍著嚴寒在夜晚巡查,幾乎很難睡個整覺,年夜飯吃一頓紅燒肉算是改善了平時在山上夥食。

  【同期】麥積山石窟守窟人 馬愛國

  20多年吧,中間可能有一年,由於身體原因休息了一年。只有一年在家過年,基本上參加工作就一直在保衛科工作。平時也吃不上太好的東西,所以過年期間就做一盤雞,炒一盤紅燒肉,這樣很實惠的弄上三四個菜四五個菜,大家都在一起吃個年夜飯。

  【解說】今年春節,馬愛國照例在值班,屈指算算已有28次沒回家過年。大年三十,馬愛國和妻兒視頻聊天后,便開始巡查石窟周圍,手機裡塞滿了來不及回復的拜年簡訊。

  守著上千年的佛窟,他的心裡每天都繃得緊緊的。他向記者介紹曾經就因為遊客在山頂扔菸頭引起過火災,當時不到10分鐘就爬到了相當於30層樓的山頂,所幸火被及時撲滅,沒有危及文物安全。那晚他在山頂冒著嚴寒和被動物襲擊的風險守了一整夜,期間還撲滅了一次復燃的火情。

  【同期】麥積山石窟守窟人 馬愛國

  發現上面冒煙以後,咱們的人組織包括當地經營戶、照相的或者擺攤設點的,可能有300多人參加救火,職工有100人左右。從下面一直到山頂上可能200米到300米左右的距離,人跟人排著一起,一壺水從下面一直可以傳到山頂。

  【解說】隨著時間的變化,保衛科的隊伍由原來的6名變成近60名,巡查方式也不斷「升級」——全數位化單兵巡邏系統即將投入使用。手機可實時傳輸畫面,由金屬感應器等設備組成的層層防線也時刻守護著石窟的安全。

  令人欣慰的是,經過大家的不懈努力再也沒有出現過一起火情,千年佛窟還完整地保存在麥積山上。

  記者 李亞龍 徐雪 甘肅天水報導

相關焦點

  • 甘肅的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景點眾多!
    甘肅麥積山石窟位於甘肅省天水市,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文化遺產。我一直想去那裡,但是去不了。終於在這個初秋來到了麥積山石窟。感受到了千年佛教文化的滋潤和薰陶。對於甘肅人來說,他們沒有去過麥積山石窟,就像北京人從來沒有去過天安門廣場,西安人從來沒有去過鐘樓和鼓樓一樣。
  • 央視新聞頻道直播麥積山石窟勝景
    新天水訊【天水日報記者 童強】10月5日,央視新聞頻道國慶特別節目「奮進中國,奮鬥有我」欄目攝製組來我市對麥積山旅遊進行了直播宣傳報導活動,這對於宣傳推介天水,促進天水旅遊發展,提升天水知名度發揮著重要作用。
  • 甘肅麥積山石窟推「5G+VR」雲遊窟:古遺址煥新體驗
    李亞龍 攝(抗擊新冠肺炎)甘肅麥積山石窟推「5G+VR」雲遊窟:古遺址煥新體驗中新網蘭州4月22日電 (閆姣 李亞龍)點擊「5G雲遊麥積山」的微信小程序,映入眼帘的是航拍麥積山全景,及蒙蒙煙雨中高聳入雲的麥積山風景圖片。
  • 東方「維納斯」l天水麥積山石窟遊玩全攻略I建議收藏!
    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其它三窟為龍門石窟、雲岡石窟和敦煌莫高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因為山的形狀奇特,孤峰突起,猶如麥垛,因此人們稱之為麥積山。特色看點:1.麥積山石窟的一個顯著特點是洞窟所處位置極其驚險, 大都開鑿在懸崖峭壁之上,洞窟之間全靠架設在崖面上的凌空棧道通達,攀登上這些蜿蜒曲折的凌空棧道,有驚心動魄的感覺。
  • 天水麥積山其實更像是潛於隴山蒼莽中的一條巨龍
    正是這兩大構造系的碰撞形成了如今隴東南這片獨特的自然景觀,所以,麥積山景區內有更多尚未被發現的"有說不來處呢"的地方也是十分正常的。麥積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
  • 千年石窟驚現上海,120件頂級文物帶你感受大美雲岡
    千年石窟驚現上海,120件頂級文物帶你感受大美雲岡 2020-12-10 16:2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湃客
  • 「複製」一個雲岡石窟
    位於山西大同的雲岡石窟,一千五百年屹立不倒。但通過精細的測量手段,保護它的人知道,每年在自然狀態下,洞窟每平米平均有超過10立方釐米砂巖剝落。 看似微不足道的形變,放在十年、百年、千年的尺度裡,便十分可觀。雖然文物保護的手段越來越豐富,但石窟的退化遵照自然的法則,無法徹底遏制。
  • 【公基備考】千年一夢,曠古爍今的石窟知識知多少?
    在趙聲良院長的循循引領下,十數萬網友對敦煌研究院下屬一院六窟,進行了一場對千年來的文化與歷史的探險。石窟見證著中國的歷史,那麼對於石窟的相關知識各位考生了解多少呢?四大石窟指的是以中國佛教文化為特色的巨型石窟藝術景觀,包括:莫高窟、雲岡石窟、龍門石窟、麥積山石窟,是中國古代傳統文化藝術的歷史瑰寶。
  • 中國四大石窟之一,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陳列館,在甘肅天水
    這裡松竹叢生,山巒迭翠,周圍群峰環抱,麥積一秀崛起,古稱「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麥積山高142米,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因石窟造像聞名海內外,和敦煌莫高窟、大同雲岡石窟和洛陽龍門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 面壁廿年圖破壁——記天水麥積山壁畫家楊曉東
    在天水著名的麥積山石窟待了二十三年的楊曉東,不知道者還以為是一位高僧,其實他的真實身份是麥積山石窟藝術研究所的一位專業畫家,同時也是一位壁畫研究專家。 他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藝術寶藏,麥積山石窟成為孕育他藝術生命的搖籃。 楊曉東每天早上八點半進入石窟,便開始了對壁畫的臨摹。麥積山石窟的壁畫有1300多平方米,由於年代久遠,有好多色彩、線條都難以辨識。楊曉東在一幅畫前一站就是幾個小時,直到讀懂、看懂了這幅畫,才拿起手中的筆臨了起來。中午餓了,楊曉東便用方便麵或乾糧充飢,累了,就在腳手架上躺一陣。
  •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甘肅麥積山宏偉壯觀,如今「旅遊」後變啥樣了?
    甘肅天水市東南四十五公裡處,有個麥積鄉,麥積鄉群山的懸崖峭壁上有座形似麥垛的山,這便是舉世聞名的麥積山石窟。它始建於後秦,興於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時代,後經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斷開鑿修建,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
  • 讀景記丨冬季來甘肅 看「世界石窟長廊」
    甘肅曾是古絲綢之路必經之地,伴隨經貿往來和文化傳播,敦煌莫高窟、張掖馬蹄寺石窟、武威天梯山石窟、永靖炳靈寺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慶陽北石窟、涇川南石窟……共同構築成了完整的甘肅石窟藝術體系。門票:門票50元/人建議遊玩時間:3小時天梯山石窟「石窟鼻祖」林木茂盛、泉水潺潺,在武威市城南57公裡處的中路鄉燈山村張義堡有著號稱「中國石窟鼻祖
  • 「東方微笑」:天水百裡石窟走廊的精美「表情包」(圖)
    木梯寺「蹺腳菩薩」、號稱「東方維納斯」的拉梢寺北宋菩薩頭像,以及麥積山的44號正壁主佛像、133號石窟的「小沙彌」造像,臉部都呈現出神秘的微笑,讓世人傾倒。木梯寺給人印象最深的,竟還是那蹺腳菩薩臉上的微笑……  2人與神之間的距離  第二次見到這樣神秘的微笑,卻不是在佛窟裡,而是2013年在武山拉梢寺平展的大佛崖上,眾多摩崖造像中,我們的目光久久地停留在一座只剩下頭部的北宋時期的菩薩頭像上,她面部的微笑意味讓人聯想到雲岡石窟的盧舍那佛,同樣的神秘,同樣的,像是一束陽光在消泯塵世的一切苦難。
  • 麥積山微笑的東方韻味(上)
    如果說它所在的天水是古代絲綢之路上的一片綠洲,麥積山就是這片綠洲上春半桃花般的絕色淑女,而麥積山石窟便是這淑女粉頸上的璀璨明珠。麥積山石窟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名氣、地位和高雅、華貴,這與她的身世是分不開的,可以說,她是悠久歷史長河中的文化與智慧結晶。據史料記載,麥積山石窟始建於東晉十六國的後秦時期(公元384-417年)。
  • 自駕遊:從石家莊到壺口瀑布,再到天水麥積山石窟
    第二次的自駕遊仍然選擇在8月,講真, 石家莊的夏天,每每讓人想逃離,孩子一個月的輔導課後,進入真正的暑假,大人孩子也能放鬆的出遊。出發之前做了大概的路線規劃,所有賓館都是提前一天預定,以免有計劃外的行程出現,雖然是去 青海湖 正熱的季節,一路賓館還是很好預定,並沒有出現住宿麻煩。
  • 甘肅這座石窟 風光堪比莫高窟 罕見蓄鬚佛祖雙目神光竟千年不減!
    說起甘肅的石窟,大部分人可能只知道敦煌莫高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其實在「羲皇故裡」天水市,還有一座雖知名度不高、卻在我國佛教史上佔有重要地位的石窟,它就是位於天水市甘谷縣城西南2.5公裡文旗山上的大象山石窟,其石窟造像可遠溯至北魏時期,距今已有1600多年的歷史。
  • 為了莘莘學子的「詩與遠方」到麥積山來場約會吧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不管你將身去何方,都要對自己的未來充滿希望,堅守「願歷盡千帆,歸來仍少年」的抱樸如初,秉持「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的自強不息,懷抱「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博大情懷。 搏擊藍天的雄鷹,父母給了你騰飛的翅膀;乘風擊浪的勇士,老師給了你弄潮的力量;夢想燃燒的火炬,母校給了你青春的光亮。
  • 中國四大石窟—-洛陽龍門石窟
    中國有四大石窟:敦煌莫高窟、洛陽龍門石窟、大同雲岡石窟和天水麥積山石窟。石窟原是印度的一種佛教建築形式,是僧侶們在深山隱士修行時居住的場所,建築形式很簡單,一般就是就是一個方亭,中間用柱子支撐,周圍建幾個修行的禪室,窟外為柱廊。
  • 古涼州的一處千年石窟,號稱石窟鼻祖卻少有人知
    在西域三十六國的故地,不乏像克孜爾千佛洞這樣的石窟巨作。在河西走廊,尤其是古涼州的故地佛學留下的石窟古廟也代表了佛教發展的一個頂峰。涼州,是古代溝通中原王朝通往新疆和中亞的必經之路,這裡是天下要衝,是中西方文化交流和商貿往來的重要節點。數千年來,西去的絲綢瓷器,東來的佛僧外商都在這片土地上演繹著精彩的故事。早在秦漢時期,佛教就開始傳入河西走廊。
  • 河南旅遊景點大全—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河南省洛陽市洛龍區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是中國石刻藝術寶庫之一,現為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5A級旅遊景區。北魏孝文帝年間龍門石窟開始鑿建,歷經多個朝代陸續營造400多年,南北長達1公裡,現存洞窟像龕2345個,造像11萬尊,與莫高窟、雲岡石窟、麥積山石窟並稱中國四大石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