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創始人雷軍曾經在訪談中這樣說:「我們不乏很多既聰明,又勤奮,又有能力的人,而這樣的人有個通病就是很自信,甚至自負,他覺得他自己可以改變整個世界,動不動就想改變世界」。
雷軍認為:光有聰明和勤奮是遠遠不夠的,聰敏和勤奮只是成功的前置條件,有這些不保證成功,一個人還得順勢,把握戰略點,把握時機要遠遠超過戰術,你做到極致了又能怎麼樣?但一頭豬在風口,只要風大,它就能飛起來。
為什麼有很多聰明有能力,又很勤奮的人都沒有取得很好的成就?雷軍上面的論述,歸納起來,最重要的就是兩點,第一,目標超出了自己的能力,比如總想去改變世界;第二,只顧低頭拉車,沒有很好地抬頭看路,沒做正確的事。
在《論大戰略》這本書裡,作者認為,成敗並非無常,問題就在於戰略,看一個人是否有戰略思維和戰略能力,就看他能不能讓自己的能力和目標相互平衡。因為對未來的期待是潛在無限的,而人的能力必然有限,所以戰略就是要拿捏兩者之間的平衡。這就是雷軍所說的那些總想改變世界的能人,為什麼最後都沒有成功?實際上就是因為能力與目標沒有達到平衡。
現實生活中可能有的人因為手上有一點資源或者能力強一點,就會給自己定一個過高的目標,最終因為目標遠遠超出了自己的能力和資源,結果在實踐中,因為遇到太多的困難,沒法克服,最終不得不放棄。相反,那些能夠腳踏實地,又與時俱進的人,給自己一個合理目標的人,往往能夠通過時間的累積達到一個很高的高度,取得自己所想要的成就,這就是戰略思維的具體體現。
當然還有一種情況,那就是一個人的目標,低於自己的能力,本來自己有能力達成那個目標。但是卻沒有找到那個目標,或者沒有定下那個目標,這就會導致自己原地踏步,陷入低效率的人生。
所以《論大戰略》這本書的作者認為,真正的戰略思維表現為既要有狐狸般的靈活,又要有刺蝟般的執著。把這兩者完美結合,這就是戰略能力,每一個奮鬥中的人,都應該時刻反省自己。是否讓自己的能力和目標相互平衡,如果兩者之間不平衡,要學會及時的調節。如何讓自己擁有戰略思維和戰略能力,讓自己少犯一些戰略錯誤,同時避免人生不必要的損耗,推薦大家認真去讀一下《論大戰略》這本書。樊登,羅振宇都推薦過這本書,都覺得受益匪淺,相信這本書一定會對你有所幫助。
在奮鬥的過程中,所謂的找對「風口」,跟對趨勢,做對選擇也是很關鍵的,著名產品人,湖畔大學梁寧老師曾經有一句話說:「小成靠機會和技巧,大成靠趨勢和周期」,怎麼樣把握住趨勢和周期呢?梁寧老師認為就是要能夠持續做出正確的決定。
而持續做出正確決定,取決於兩個關鍵,第一是信息環境,你是否有良好的信息環境,讓自己比別人獲得更大的信息優勢,通過優先獲得信息。從而可以提前做出決定和準備;第二是決策模型,如果你想做出正確決策。那麼你是否有科學的決策模型。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說,你要想做出正確的判斷選擇,做出正確的決定,這就需要有正確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為什麼同時兩個推銷員去非洲推銷鞋子?看到當地人不穿鞋,一個人判斷的是商機,一個人判斷是沒有市場,這就是兩種思維方式的差別。
所以拓寬自己的信息渠道。讓自己獲得更多的信息優先 ,同時卻不斷培養和訓練自己良好的思維方式和思維習慣,是我們每一個人都應該去努力的。
總之,如果我們擁有聰明、有能力,勤奮。這些良好的個人品質和修養,那我們應該感到慶幸,但我們同時也要不斷去提升自己的戰略能力,讓自己的能力和目標相互平衡。除此以外,還要去拓展自己的信息獲取渠道,讓自己擁有信息優先,提升自己的思維模式,讓自己能夠持續做出正確決定,才能確保我們的人生能夠獲得更好的發展。
本文由自強不息先生原創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