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5年有個BBC的紀錄片《交換學校:階級分化》,在近期再度引起了熱議。
不少人把這個紀錄片戲稱為「英國版變形記」。
在英國,「私立學校」往往代表著「貴族學校」,「精英教育」,有錢人的家庭會盡一切所能將子女送入私立學校。而由國家進行補貼的公立學校,大多採取就近入學政策,大多數是工薪家庭,甚至是條件更差的家庭的選擇。
在這部紀錄片裡,兩組分別就讀於公立學校與私立學校的孩子,與對方進行了為期一周的交換學習,通過學生們的視角,來看看這兩類學校之間到底有什麼不同。
紀錄片一開始就闡述了一個殘酷的現狀——
每年只有7%的學生可以進入私立學校學習,而這7%的人幾乎主導了英國的上層社會和精英階層。
面對這一現狀,公立學校的校長也一直很想藉此機會搞明白,到底為什麼私立學校的學生都能從事英國的Top jobs?
此次紀錄片的拍攝對象一共是6名中學生,其中有3名來自有著300年歷史的頂級私立學校——威爾特郡的沃明斯特中學。
在沃明斯特中學校長馬克的眼中,再多美好的詞彙,也不足以形容自家學校的優秀。「我們這裡寄宿費一年就要27000英鎊」,「幾乎有著世界上最好的教育」等等。
來自私立的這3名學生分別是喬恩、桑德和凱蒂。除了喬恩有在公立小學求學的經歷,其他二位從未走進過公立學校,也幾乎沒接觸過上公立學校的學生。
在他人的眼中,桑德是一個時髦的孩子,擁有一棟府邸和50多輛跑車。
喬恩、凱蒂的家庭條件也是同樣優渥。
而對比另外3名來自公立學校的學生——布瑞特、卡西姆、娜絲,他們的家庭背景就平凡複雜多了。
布瑞特在學校一直是個搗蛋鬼,經常在課堂上搗亂。但他自知還是要把握分寸,不能被趕出學校,不然無法接受教育的自己,是無法找到工作養活家人的。
卡西姆家庭條件同樣不太好,喜歡課餘時間打遊戲。
娜絲來自敘利亞,曾經艱苦的環境讓她下定決心一定要努力考上牛津、劍橋這樣的名牌大學。
紀錄片還詳細拍攝了兩所學校的差異。
沃明斯特中學佔地25公頃,有400名學生,64名教師,配備有各種各樣齊全的設施,僅網球場就有12個,還有一把自都鐸王朝時代流傳下來的椅子。每年學校都有900萬英鎊的預算用於學校和學生的發展,其入學標準也很嚴格。
對比之下,公立學校貝姆羅茲就顯得平凡多了。
雖然同樣有64名教師,但這所公立中學卻有著700名的學生,每年還會接受100-150名來自海外的難民學生。
平均每一兩周就有一批新生入學,同時也會有一批新生離開,學生的流動性很大。學校每年也僅有500萬英鎊的預算。
在課程安排方面:
沃明斯特中學每天早上7點有專門的老師叫學生起床吃早飯,開始一天的課程。
課程會一直持續到下午5點,課後還要完成各項作業。
校長還會定期邀請各行業的名人來學校舉行講座、交流會。在沃明斯特,學生可以輕鬆的接觸到各種頂尖資源。
而在貝羅姆茲公立中學,下午3點就會放學,而且幾乎沒有課後作業。
課堂紀律:
貝羅姆茲中學每個教室學生相對較多,一旦人數多了,課堂紀律也比較難控制,課上講話、打斷和頂撞老師的情況經常發生。
布瑞特就經常這麼做,來自沃明斯特的桑德明顯被驚到了,從小接受私立教育的他,一直以來上課都認真聽講、尊重老師,並且身邊也從沒有同學會這麼做。
在私立學校,課堂是小班教學,老師會關注到每一個學生,就算是內向的學生,老師也會想辦法照顧你的感受。通過鼓勵發言、互動等方式,帶動學生的學習欲望,增強自信。
同樣,私立學校課堂紀律也很嚴格,有竊竊私語的學生會被老師直接請出教室。布瑞特表示,這種情況在公立學校是不會發生的。
此外,在沃明斯特還有個項目,叫做校長一對一談話。每一位沃明斯特學生,都會定期與校長對話,兩代人彼此溝通,答疑解惑。
這種程度的重視與關懷,是公立學校孩子從未體驗過的,他們都表示,自己有所收穫。
課餘活動:
沃明斯特私立中學的課餘活動非常豐富,校長馬克也非常引以為豪,僅興趣小組就有42個。
來自公立學校的3名學生紛紛加入了自己感興趣的小組,布瑞特報名了混合見習隊,卡西姆加入了汽車興趣小組,娜絲加入了天文小組。
除此之外,學校還有網球、板球、足球等體育運動、比賽可以參加。
而對比貝羅姆茲中學,雖然也可以報名參加課餘活動,但是名額有限。比如拳擊小組,由於學校只租得起一個小拳擊房,所以只有十幾個學生才能參加。
在私立學校,這種情況還從未出現過。
學生水平:
紀錄片一開始有提到,公立學生與私立學生的學習水平差距。
入學測試的結果顯示:私立學校的學生平均閱讀量可以與18歲成人相媲美,而公立學校的學生平均閱讀量則僅相當於7歲兒童。
在私立學校,學生要遵守的規矩也非常多,比如:
任何人都不能手裡拿著手機在校園裡走來走去;
為了保證睡眠,每晚9點45要將手機交給宿舍老師,10點準時睡覺;
男生必須打領帶、系好襯衫的每一顆扣子,穿皮鞋;
女士不可以穿短褲、化濃妝……
沃明斯特的校長馬克認為,這些條條框框的規矩會幫助學生變得更自律,成長為符合規則的成年人,整裝待發地步入社會。
隨著此次交換活動步入尾聲,馬克校長和公立校長喬女士都深有感觸。
在馬克校長看來,儘管貝羅姆茲學校設施、場地與經費都非常有限,但是每年還會撥出五分之一的款項,用以支持孩子們的課後興趣活動,在校外體育館上的拳擊課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希望某天英國不再存在公私之別,進一步實現教育資源均衡化。
喬女士認為,沃明斯特私立學校的強大在於其各個環節的優秀,學生、老師、家庭、資源、硬體……環環相扣,形成合力,以促成一流學子的完美人生。雖然並不是所有差距都能夠彌補,但至少在許多方面,足以公立學校學習和借鑑。
有比較,有鑑別,有反思,有借鑑,還有滿懷熱忱的教育家,這或許才是一個國家的教育在未來發展得愈發完善的希望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