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科普」心理學:永恆的話題——意識 到底是什麼?

2020-12-16 文都比鄰

今天,文都比鄰小編為大家介紹無論是哲學領域還是心理學領域都共同關注的一個永恆的話題——什麼是意識?

人們往往很難直接觸摸到自己的意識,除非某些外部事物提醒了我們它的存在——就好像人無法直接感受時間的流逝,我們只能藉助鐘錶和日曆來知道到底走過了多少時間。

時光流逝

法國著名意識流小說《追憶逝水年華》中的主人公馬塞爾患有嚴重的失眠症和過敏問題,為此他常年將自己封閉於臥室裡,大部分的時光都是在睡夢中度過的。臥床休養期間,他在意識的河流中追憶自己童年時代的生活,並聯想出一系列當時法國上流社會的生活圖景。在這個過程中,主人公感受到的其實不是確實發生過的事,而是他的意識、他的內心世界。

意識流

可以看出,意識並不是真實存在的東西,人們要通過注意才能感受到它的存在。意識實際上是一種人腦的機能。

那麼,現代心理學是如何看待意識的?

意識是一個古老而又難解的謎,至今還未有一個明確的定義,不同的心理學流派對其有不同的理解。

構造主義學派的奠基人馮特認為意識就是人的直接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格式塔學派反對把意識分解為元素,強調意識是一個連續體,是一個整體(完型)。精神分析學派認為除了能被人注意到的意識之外,還存在我們所注意不到的潛意識,即個體察覺不到的心理活動。行為主義認為心理、意識和靈魂是主觀的東西,不可捉摸,又不能加以觀察、測量和證實,作為研究對象,永遠不可能躋身科學之列。

我國心理學學者彭聃齡《普通心理學》中對意識的定義是:

1.意識是一種覺知。此時意識意味著「觀察者」覺察到了某種「現象」或「事物」,如從「隨身聽」傳來的優美音樂等等。

2.意識是一種高級的心理官能。此時意識對個體的身心系統起統合、管理和調控的作用。

3.意識是一種心理狀態。從無意識到意識到注意,是一個連續體。

意識還具有以下特性(彭聃齡《普通心理學》)

1.局限性。如人眼只能看到特定範圍內的光;只能聽見特定頻率範圍內的聲音等等。

2.能動性。如在視野中的盲點上的物體人眼是看不到的,本身也意識不到。

意識的不同狀態(彭聃齡《普通心理學》)

意識的形態可以分為不同的層次和水平,因為從無意識到有意識是一個連續體。

1.睡眠

測查睡眠者的腦電變化,並繪成相應的腦電圖,可以很好地了解和揭示睡眠的本質。當大腦處於安靜和休息狀態時,出現α波;當大腦處於清醒和警覺狀態時,出現β波;當睡眠狀態時,出現頻率Δ波。

睡眠分為四個階段(周期):

第一階段:主要為混合的、頻率和波梢都較低的腦電波。持續時間大約10分鐘第二階段:出現「睡眠錠」(一種短暫爆發的,頻率高、波幅大的腦電波 )的腦電波,持續大概20分鐘第三階段 :腦電的頻率會繼續降低,波幅變大,出現八波有時也會有「睡眠錠」波。第三階段大約持續40分鐘第四階段:又稱深度睡眠階段。個體肌肉近一步放鬆,身體功能的各項指標變慢,夢遊、夢囈、尿床等發生在此快速動眼睡眠(REM)階段:此時,個體在清醒狀態時的腦電活動很相似,Δ波消失,高頻率、低波幅的腦電波出現。睡眠者的眼球開始快速左右上下移動,而且通常伴隨著夢境

2.

精神分析學派(弗洛伊德、榮格)認為:夢是潛意識過程的顯現,是通向潛意識的最可靠的途徑。

生理學(霍布森)認為:夢的本質是我們對腦的隨機神經活動的主觀體驗。

認知心理學認為:夢擔負著一定的認知功能

對於意識,大家還有哪些不同的看法和見解?文都比鄰歡迎大家踴躍發言

相關焦點

  • 知乎「非常想問」科普大賽首期啟動 心理學圓桌解密情緒熱詞
    這些有趣的問題都可以在心理學中找到答案。近日,知乎「這才是心理學|非常想問」科普圓桌上線。據悉,此次圓桌是「致知計劃之科學季」——「非常想問」科普徵文大賽的首個分會場。圓桌內收錄了如「好奇心的動機有哪些?」、「人們為什麼喜歡驚喜?」、「只要內心夠強大就不會得抑鬱症?」等生活中常見問題,眾多心理學專家與網友在此交流探討,用通俗有趣的語言暢談心理學話題。
  • 福柯:反對「性壓制」是個陷阱,「性」其實是知識構建的權力表象
    對於性概念的探討,集中在《性概念史》特別是第一卷——「認知意識」中。在他看來「性」是一個權力/知識構建的體系,正如弗洛伊德的理論中闡述用「超我」(superego)去克制「本我」(id)所與生俱來的欲望時,性從一個行為狀態轉變成了一個具體的社會形式。
  • 「知識科普」心理學考研之普心七大學派
    心理學僅有一個短暫的歷史卻有著一個漫長的過去。在心理學的發展過程中,由於學者們的研究方法以及理論觀點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學派。讓我們擦亮眼睛看看這主流的七大學派各有什麼特點吧!這個學派主張心理學應該研究人們的直接經驗即意識,並把人的經驗分為感覺、意象和激情三種元素。他認為所有複雜的心理現象都是由這些元素構成的,只看重意識的成分,而不管意識內容的來源、意義和作用。
  • 「知識科普」心理學之人格 | Personality
    人格,一提到這兩個字,人們往往迅速聯想到「人格分裂」、「雙重人格」、「多重人格」等心理學名詞,即使大家可能並不明白它們確切的含義,對它們的了解也往往停留於字面含義。電影《搏擊俱樂部》那麼,人格到底是什麼?不同人格的人在日常生活與社交中有怎樣不同的表現?人格與性格又是什麼關係?
  • 「知識科普」心理學之記憶 | Memory
    什麼是機械記憶?——機械記憶是指學習者不了解材料的意義,不理解其間的內在聯繫,單靠反覆背誦達到記憶。但這項研究結果真的能夠解釋自閉症患者為何擁有異於常人的記憶能力嗎?這還沒有一個明確的答案。記憶是一項複雜的大腦機能,除了對其生理基礎的研究之外,對記憶的定義和看法,現代心理學也有著不同的觀點。
  • 心理學簡史
    儘管「圖騰」在人類歷史上,深遠地影響了後世的文化、藝術,甚至生理等方面,但它的起源並不意味著人類開始探索內心主觀世界。它是前心理學歷史上,一支重要的影響力量。在「圖騰」的含義中,核心的部分是「靈魂」,而靈魂是最早和人類「意識」相近的概念。
  • 「物我兩忘」、「梵我一如」、「我思故我在」究竟什麼是「我」?
    撰文:川流中國人以「物我兩忘」之藝術境界為高,印度人以「梵我一如」為終極目的,西方人則以「我思故我在」為哲學的裡程碑。究竟這個「我」是什麼?如何去理解這個「我」呢?當人類意識到生命的存在時,便潛意識地以為有一個生命的主體存在,這個主體稱之為「自我」,於是主客分立,區別開自我與外界,成為了兩個對立的範疇。人們有著「自我保護」及「自我延續」這些要求,期望「自我」永恆存在,但可惜的是,我們卻會因衰老、疾病而死亡而壞滅。
  • 心理學:男生問「你有男朋友嗎」代表什麼,揭秘隱藏的男性心理
    每日更新專業有趣的心理學知識,喜歡可以點擊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對於不感興趣的女性也會問她「你有男朋友嗎?」的男性,有3成左右。如果沒興趣的話,那麼男生們是出於什麼意圖在問這個問題的呢?」的人,繼續回答了他們因為什麼原因會這樣問女生。
  • 「回形針PaperClip」到底做錯了什麼?
    科普視頻節目「回形針PaperClip」進入大眾視野才是上個月的事,一個多月時間過去,關於這檔節目的網絡聲音,就從「2020,希望我們能有更多勇氣」,變成了各種謾罵、批評和洩憤。對比一下,心情挺複雜的。
  • 「薇爾莉特」依然美麗動人,電影觀後感《紫羅蘭永恆花園:外傳》
    1月初《紫羅蘭永恆花園 外傳 —永遠與自動手記人偶—》電影上映大銀幕,觀眾們熟知的那名美麗少女「薇爾莉特」提著行李箱 舉著小花傘為尋覓下一個任務而再度登場,而此時觀眾們卻被霎時感動了,感動為其製作公司京都動畫的大火災,感動為「薇爾莉特」的如約而至「只要客人需要,無論天涯海角我都會前往
  • 輪迴真相丨生命是邁向「進化」的意識之流
    哥哥製造了一些狀況,趁機剝削弟弟的財物,而弟弟為了牟利,常常欺騙哥哥...父母死後,兄弟的「財產爭奪戰」白熱化,重重的傷害了彼此的手足之情。兩人在過世以後,分別從「業鏡」(佛教語。而弟弟則扮演太太,學習對丈夫「忠實」、「信任」,進而淨化「欺騙」的劣根。從夫妻關係中,學會彼此照應,融為一體,盡釋前世兄弟反目成仇的嫌隙。看到這個簡單的故事,你有什麼感想呢?在這一生中,我們是不是總是有些負面的人際關係?不可理喻的父母、老愛跟我們唱反調的配偶、難以管教的孩子、出賣我們的朋友等等。
  • 「紫羅蘭永恆花園」聲樂專輯收錄曲「手紙」試聽公開
    「紫羅蘭永恆花園」聲樂專輯收錄曲「手紙」試聽公開 動漫 178動漫整編 ▪
  • 《大學》的「格物」本意,究竟是什麼意思?
    首先要明白《大學》是一本什麼書?而要明白《大學》是本什麼書,又必須明白孔子到底是幹什麼的?從根本上說,孔子學問的核心,是教人「心智系統轉換」,孔子就是一個教人「心智系統轉換」的教練。這,我們可以從儒家經典的實際內容得出結論。《大學》就是一本非常完整的,關於「心智系統轉換」的教科書。
  • 創業計劃在「空想實驗室」裡將發生什麼化學作用?
    從荒島圖書館出來的Keledoll,憑其心理學的專業背景,致力於打造一個「心理社區」,向全宇宙科普有趣有用的心理學,為社會創新帶來力量。她曾說過,「逐漸打開心理學的世界,才發現跟常人想的不一樣。」」裡能落地嗎?
  • alone together 是什麼鬼?到底是「單獨」還是「在一起」啊?!
    前幾天剛教了大家「同居」的英文,先來複習一下:👇「同居」是 live together?才不是!(為什麼35%的美國人反對同居??)不過從心理學的角度看,即便是和喜歡的人住在一起,他/她如果跨過了你的「安全距離」,你也會感到不舒服。
  • 「爸爸,什麼是保險套?」這位父親的回答太妙了
    這份小漫畫提供了一份操作指南,啟發你如何回答小孩子的下列問題:什麼是保險套?我從哪裡來?什麼是自慰?性騷擾是什麼?我見過最厲害的人,他們「從不工作」2. 一個健康的孩子,需要背叛父母 2 次3. 我見過最累的人,他們從不社交二、兩性趣味心理科普1. 男女之間的「性幻想」有什麼差別?2. 性癮、購物成癮……所有的「癮」,都和它有關3. 講真,你和異性朋友間,也存在性吸引三、心理漫畫篇1.
  • 超心理學科普:「纏繞的意念」如何擺脫抑鬱症和心理疾病的糾纏?
    超心理學科普:「纏繞的意念」如何擺脫抑鬱症和心理疾病的糾纏?原創 李嘉琪 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 2018-06-16來自專輯幸福人生學院李嘉琪老師文章作者:李嘉琪——超心理學專家、國家高級健康管理師、心向正覺健康管理首席超心理療愈師、幸福人生學院導師。
  • 「心理學」腹黑的人並沒那麼可怕?他們都有哪些特徵?
    如果喜歡本文,可以點擊關注、轉發、收藏、評論喲~芝芝心理會持續為你更新專業和有趣的心理學知識,以幫你應對紛繁的世界。——————————我們和人在交際過程中,朋友也好,工作關係也好,戀人也好,根據情況不同,總會為了自己考慮,而去算計一些東西。
  • 讀「榮格書」有感 | 亂入多少知識迷宮,方能建成知識宮殿?
    對專業閱讀困惑,你有什麼期待和感受呢?於是,我們邀請了幾位小夥伴,聊了聊他們在讀分析心理學專業書籍-榮格書時,各自的感受:A. 這就有個問題:你是用意識讀書?還是無意識讀書?先來做個簡單的定義區分:A.用意識具體表現:他在表達什麼?對我臨床工作有什麼意義、啟發和借鑑?你會尋找其中的邏輯,並理清脈絡。B.
  • 是什麼把你帶來我身邊?心理學解釋「吸引力法則」
    以實證心理學 (evidence-based psychology) 的角度切入,綜合了各種研究的結果,在統計上,心理學家已經歸納出了兩項重要的吸引力法則。接近性效應的基礎在於「熟悉」,或說是「建立熟悉感的機會」,因為人類的本性就是不喜歡陌生的感覺,並且害怕未知,於是總是喜歡親近自己所熟悉的東西。所以當彼此熟悉了、習慣了,我們便本能地賴著而不想離開。就像是我們吃飯時喜歡吃「家常菜」、聽歌時喜歡聽「年輕時聽過的歌曲」、購物時喜歡選「認得的品牌」,這些現象背後的潛在心理機制,都是出於因彼此熟悉所產生的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