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爭做群眾好幫手,發展產業促增收|開陽縣平寨村駐...

2020-12-24 天眼新聞

袁鳳剛走訪群眾,了解群眾發展需要

我叫袁鳳剛,2019年2月,組織安排我到開陽縣高寨鄉平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

平寨村是少數民族小花苗聚集村,全村1277戶,4980人。苗族佔人口總數的80%,共有建檔立卡戶115戶,346人。理清思路,選準產業發展方向要打好脫貧攻堅戰,群眾增收是根本,產業發展是關鍵。駐村之後,我用了一個月的時間走訪、了解全村115戶建檔立卡戶。並與村兩委、駐村工作隊一道分析致貧原因,探討致富方法。平寨村之前因環境、氣候、交通等原因,沒有形成連片的產業,農業產業發展的基礎較為薄弱。但這裡山清水秀、民風淳樸,有豐富的民族文化和旅遊資源。看著這一方山山水水和樸實的群眾,我心中暗下決心,一定要為平寨村尋找發展合適的產業,一定要幫助我們的群眾擺脫貧困。為了選準適合的產業,我先後向省農科院蔬菜專家、果樹專家、水產專家、畜牧所專家請教相關種養殖知識,並邀他們到村開展葵花種植、冷水魚、養雞、藍莓種植、精品水果等指導培訓。同時,商議擬定了平寨村稻田養魚、冷水魚、礦泉水廠、林下養雞、生薑、藍莓種植等產業發展幫扶方案,小範圍探索試種、試養。此外,結合平寨村特有的少數民族文化和旅遊資源,我先後對接聯繫旅遊公司幫助推薦平寨村旅遊資源,讓更多人了解畫馬崖和雙梁洞溶洞資源。我還聯繫相關單位,幫助村裡發展壯大民族手工藝品,充分挖掘平寨村旅遊、民族文化及紅色資源,探索農旅文協調發展之路。

袁鳳剛邀請專家實地講解農技知識

產銷對接,凝結產業發展成效產業興,則群眾有期盼;產業旺,則群眾有收益。通過多方協調,2019年我聯繫相關單位將2260平方米生產廠房鋼架棚贈送平寨村,為平寨村500畝壩區金絲皇菊種植項目奠定了基礎。今年,開陽縣扶貧辦出資完善了鋼架棚搭建,並申請資金購買了烘乾設備,搞起了農產品加工廠,實現了金絲皇菊產業的種植和烘乾加工產業發展。扶貧資金的注入,讓金絲皇菊項目實現了全村115戶貧困戶利益聯結全覆蓋。500畝金絲皇菊的綻放為平寨村產業發展打了一針強心劑,前期嘗試的30畝稻田、40畝藍莓種植、60畝生薑種植、6000羽林下養雞等項目,也慢慢點亮了全村產業發展的布局圖。產業發展了,還得想辦法解決銷售問題。為提前謀劃和切實解決農產品銷售,我多次帶領村委、合作社及群眾到貴陽農產品物流園、集團產業物流公司等對接農產品銷售。並通過消費扶貧,幫農戶銷售土雞、蜂蜜等20多次,收入近10萬元。盡心的幫扶也讓我有幸獲得「貴陽市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開陽縣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的表彰。沉甸甸的榮譽是肯定,更是激勵。我也會繼續努力,讓平寨村的產業發展再進一步,讓群眾的生活更上一層。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馮晨陽

編輯 王浩編審 閔捷 鍾俊怡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爭做群眾好幫手 發展產業促增收丨貴陽市交通集團...
    我叫袁鳳剛,是貴陽市交通集團選派的駐村幹部,2019年2月,組織安排我到開陽縣高寨鄉平寨村開展駐村幫扶工作。還沒來得及仔細品味寨子的自然風光和民族風情,我就一頭扎進了脫貧攻堅的工作中。理清思路,選準產業發展方向   要打好脫貧攻堅戰,群眾增收是根本,產業發展是關鍵。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拓寬增收渠道︱長順縣桐筍村脫貧攻堅隊...
    我叫班國豔是一名脫貧攻堅駐村幹部。2019年3月18日,我跟著脫貧攻堅大部隊的步伐來到黔南州長順縣桐筍村,負責該村墳山、花魚井、以頭衝三個組的網格工作。脫貧攻堅不漏一戶不落一人。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通過逐戶走訪,摸清網格三個組50戶175人的基本信息情況。
  • 「我的扶貧故事」「五個要點」助扶貧|羅甸縣茂井鎮桃園新村工作隊...
    我叫曾強念,是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羅甸縣委政法委的幹部。2018年2月26日,按照縣委脫貧攻堅工作部署,組織派我到茂井鎮五家墳村(現為桃園新村)駐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當晚收拾好行李後,27日一早我就到達了茂井鎮五家墳村村委會,開始了我的駐村生活。當年3月,縣委組織部下文由我擔任駐村工作隊隊長,6月我任駐村第一書記。
  • 「我的扶貧故事」「赤腳」書記駐村記丨黎平縣雷洞鄉美老村第一...
    五年的駐村生活,在黨委政府的領導下,我和駐村工作隊同志一起帶領美老村282名貧困群眾走上了脫貧致富之路,同時也結交了深厚的幹群友誼。如今「歐書記」這三個字已經烙印在全村799名群眾心中,當地幼兒園的小朋友見到我都會親切地喊聲「歐書記」「歐爺爺」。
  • 珠醫著力產業扶貧 立體增強茂坡村「造血」能力
    產業基地提升貧困群眾「造血」能力珠海市人民醫院堅持把產業扶貧作為促進貧困戶脫貧致富的主要抓手。為進一步擴大產業扶貧覆蓋面和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充分發揮村「兩委」在產業扶貧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按照「村『兩委』領辦、村『兩委』主管、集體與貧困群眾雙贏」的要求,著力打造綜合性扶貧產業基地,既激發了貧困戶參與產業發展的動力,又達到了增收的目的。致富帶有人鍾勇飛充分運用靈活的商業觸覺和創新的運營手段,目前扶貧產業基地發展蒸蒸日上,產業收益也節節攀升,鄉親們都打趣的稱其為「泥鰍書記」,只要有一點賺錢的機會,他馬上就能「鑽進去」把握機遇,只為了能讓貧困戶多增收一些。
  • 「我的扶貧故事」黃鵾鵬:扶貧,累並快樂著
    初到龍街鎮奢基姑村,我發現該村大部分土地屬於高海拔山區,自然條件惡劣,農產品生產效益低,群眾發展種植積極性不高,加之當地村民發展觀念較為落後,長期以傳統種植方式為主,發展內生動力不強,扶貧之路困難重重。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的幸福就是我的快樂丨習水縣良村鎮洋化村...
    「洋化村不脫貧,我決不回遵義。」2016年3月,我剛來到洋化村便立下脫貧誓言。我叫鄧欣,是交行貴州省分行駐習水縣良村鎮洋化村扶貧幹部。產業扶貧是脫貧攻堅的根本之策。我了解到洋化村缺乏產業支撐,集體經濟空白,發展產業已成為迫在眉睫之事。在專家的指導意見下,2017年5月,我引進黃金檸檬,為實現村民跑出致富「加速度」,採取「集體經濟+貧困戶」的合作方式,在洋化村建起150畝黃金檸檬種植基地,吸納65貧困戶參與種植。
  • 「我的扶貧/脫貧故事」開陽縣稅務局工作人員梅可賢:用心用情做好...
    我叫梅可賢,是開陽縣稅務局一名工作人員。今年 3 月,我被委派到花梨鎮新山村任駐村第一書記、駐村工作組組長,與這裡的緣分便從此時開始。新山村地處花梨鎮西北部,位於美麗的開洲湖畔。在去新山村就任的路上,一路雖風景宜人,但我心裡還是很忐忑,不知道新山村情況如何?盤算著我這個新手,該如何邁出駐村工作的第一步?經過了解,新山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共有 31 戶 96 人,雖說在 2019 年年底已全部脫貧,但幫助他們鞏固脫貧成效又成為了下一階段工作重點。
  • 信義街道: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
    脫貧攻堅戰打響後,信義街道黨工委、辦事處結合轄區實際,因地制宜謀出路 ,產業扶貧促增收,走出了具有信義特色的脫貧攻堅之路。今天的「鄉村振興這一年」特別節目,我們就來看看信義街道的脫貧攻堅之路。渭南經開區信義街道下轄11個行政村,92個村民小組43個自然村,共有6659戶279950口人,耕地面積5.12萬畝,屬於典型的城鄉結合鎮辦。
  • 扶貧故事 | 無線電集團:改善農田水利設施促增產增收
    扶貧故事 | 無線電集團:改善農田水利設施促增產增收 2020-12-01 17:48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克度「兩業」系列報導」克度鎮最美勞動者帶動群眾就業增收
    如何進一步落實好「產業+就業」的「兩業」工作?怎樣精準做好「務工」和「用工」兩篇文章?平塘縣克度鎮按照「外增輸出、內增就業」的思路,不僅制定了「外增輸出務工8條+內增就業務工7條」的15條就業扶貧措施促就業穩增收,還通過「智志雙扶」創新模式激發群眾內生動力。近日,克度鎮在各村開展「產業+就業」的「智志雙扶」最美勞動者表彰活動,表彰了一批「促進就業、穩定增收」的脫貧攻堅緻富帶頭人和最美勞動者。
  • 「我的扶貧故事」用「四顆心」走在扶貧路上|都勻市平浪鎮共和村駐...
    我叫楊忠貴,2017年,我作為都勻市交通系統一名年輕基層黨員幹部被派駐到共和村開展駐村工作。懷著疑惑的心情和挑戰困難的決心,我來到共和村開展駐村工作。從駐村至今,經過我和其他各位扶貧幹部的不懈努力,實現了共和村脫貧出列,貧困人口全部「清零」的工作目標。
  • 「我的扶貧故事」做群眾的「知心人」丨荔波縣力書村第一書記韋紅姬
    2018年3月,我很榮幸到黔南州荔波縣瑤山瑤族鄉力書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奔赴村寨開展群眾工作。自己能夠成為全縣下派脫貧攻堅隊眾多隊員中的其中一員,深感榮幸與驕傲。從此,我踏上扶貧之路,承擔更多的責任與擔當。
  • 「我的扶貧故事」民心齊泰山移 貧困村裡出甜李|駐清鎮新店鎮歸宗...
    凝聚隊伍共識,扶貧當先啟智作為一名二度被選派駐村幹部,憑著以往的駐村工作經驗,我深知給錢給物,都不如建強一支為民服務的村支兩委班子隊伍有意義。到歸宗村的第二天,我就組織起嶽漢、朱永斌一起召集村支兩委班子成員開會。
  • 不忘初心跟黨走 脫貧攻堅奔小康——開陽縣高寨鄉結合主題教育全力...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啟動以來,高寨鄉結合主題教育,圍繞「九大清零行動」深入推進脫貧攻堅,黨員幹部走村入戶開展大走訪活動,真正為群眾解難題、辦實事。在這裡,一戶戶脫貧戶光榮脫貧、一個個脫貧希望在校園茁壯成長、一項項產業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脫貧攻堅戰即將迎來全勝。
  • 「我的扶貧故事」輸血扶貧不可取 造血扶貧可持續丨正安縣桴焉鎮...
    光聽取村幹部的介紹還遠遠不夠,我開始走訪群眾,聽老百姓怎麼說、怎麼看、怎麼想,我想這是最直接、最真實的。召開群眾會桃子坪村地處桴焉鎮西部,全村780戶3331人,貧困人口256戶1082人,貧困人口多,是一個傳統的林區農業小村,耕地資源少,無特色主導產業,仍然是以水稻、牲豬等傳統農業主導產業發展,自身發展基礎條件差,穩定增收路徑窄,脫貧難度大。
  • 「我的扶貧故事」一步一腳印 傾情促脫貧丨七星關區林口鎮新莊村駐...
    我叫李邦龍,是七星關區融媒體中心派駐林口鎮新莊村同步小康駐村工作組組長、駐村第一書記。  對於鄉村,我們是不熟悉村況的「外來人員」,要做到村情民意底數清、情況明,唯一的法寶就是多走訪,多聽群眾的呼聲。剛到村子的時侯,沒有什麼基層工作經驗,要做什麼工作、怎麼做工作,我都是一頭霧水。
  • 「我的扶貧故事」實幹鑄就駐村幫扶丨錦屏縣河口鄉裕和村同步小康...
    我叫王德相,在教育一線從教13年,2016年5月轉調到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錦屏縣信訪局工作,2016年10月至今在錦屏縣河口鄉裕和村擔任駐村幹部。主動請纓奔赴扶貧一線  2016年10月,我向組織提出駐村申請,主動奔赴扶貧一線。
  • 「我的扶貧故事」從「毛頭小子」到扶貧「好手」丨黔西縣花溪鄉...
    我叫劉剛,是黔西縣融媒體中心派駐花溪鄉鐘山村第一書記。根據組織安排,2016年3月至今,我先後在洪水鎮永富村、花溪鄉鐘山村開展駐村扶貧工作。初到永富村,我倍感壓力,那之前只從事機關工作,農村工作經驗不足,在群眾眼裡,我只是個啥也不懂的「毛頭小子」。駐村後,我想方設法「補課」,通過走村串寨,上網查詢,請教同事、專家,不斷熟悉農業農村工作,為做好駐村工作儲備技能。
  • 「我的扶貧故事」用熱血丹心書寫戰貧使命︱黔西縣公安局駐錦星鎮...
    我叫高明義,是黔西縣公安局民警,2006年參加工作。2017年,我進入錦星鎮洪湖村開展扶貧工作,洪湖村整村脫貧後,2018年2月,黨組織安排我到錦星鎮文閣村駐村任第一書記。昔日的窮山惡水,如今風景迷人,千畝梯田是攝影者的最愛,遠方的遊人在洪家渡庫區洪湖邊垂釣的同時,聽當地人講奢香夫人的動人故事,如痴如醉。  離開洪湖村,我依依不捨。來到文閣村駐村當第一書記,我熱血奔湧,心朝澎湃,因為這是黨組織對我的信任,同時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關榮,也更加堅定了帶領鄉親們戰勝貧窮奔小康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