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希臘這個學派,有三個哲學家,他們的思想影響西方2000多年

2020-12-11 劉小播

大家好,今天我們來聊聊古希臘一個非常有名的哲學流派:愛利亞學派。

為什麼叫「愛麗亞學派」? 是因為這個思想流派最新發源於古希臘的愛麗亞城邦。他們的三位代表人物分別是:色諾芬尼、巴門尼德以及芝諾。

愛麗亞學派也沿襲了古代「師生」關係代代相傳的傳統,這三位哲學家分別也是師生關係,巴門尼德是色諾芬尼的學生,芝諾是巴門尼德的學生。愛利亞學派比泰勒斯創建的米利都學派要晚幾十年,那愛利亞學派和米利都學派有什麼不一樣呢?當然他們將人類的認知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但方式卻不太一樣!

首先,我們來介紹愛麗亞學派的先驅:色諾芬尼

色諾芬尼出生於公元前565年,大約是我國古代老子出生的年代(老子出生於公元前571年)。色諾芬尼是一位哲學家也是一位詩人,他是第一個提出了:是人創造了神 ,而不是神創造了人。

這顯然和當時主流的神創論思想是背道而馳的,那為什麼色諾芬尼會這麼說呢?

因為在當時著名的古希臘神話中所表現出來的神,並不是我們傳統意義上認為的「完美的形象」,而是充滿了人性的醜惡。比如他們和普通人一樣會做壞事,偷盜、欺詐,甚至會相互爭鬥等等。所以,色諾芬尼說,人們只是模仿了自己的樣子塑造了神的樣子,而且還去崇拜自己塑造的神,還認為神創造和主導了這個世界,這顯然是非常荒謬的。所以他指出:是人創造了神,而不是神創造了人

當然,色諾芬尼只是批判了希臘人對神的傳統看法,他並沒有否定神的存在而走上無神論的道路。他仍然承認有神,不過不是多神,而是只有一個神。這個神在形體和心靈上都不像人,它根本不動,但它能看,能聽,也能知。它甚至能用心靈的思想力使萬物活動。這樣,色諾芬尼就提出了一個全新的神的觀念。色諾芬尼轉變了人們的觀念,用不變的「一神」取代了多變「多神」,而更重要的是,色諾芬尼用永恆不變的「一」來替代了世界複雜多變的「多」,那這有什麼意義呢?

這就要說到愛麗亞學派實際創始人,存在主義哲學家:巴門尼德

巴門尼德是色諾芬尼的學生,在老師用永恆不變的「一」來代替了複雜多變的「多」,而這個一是什麼呢?巴門尼德說,是「存在」,也就是「存在是萬物之源」。

存在是不是一個客觀的實體,和米利都學派的水或者氣不一樣,存在是一個抽象的實體。巴門尼德認為,在變化世界的背後,有一個永恆不變的真實的存在,存在是真實、是不變的、也是連續不可分割的,它是世界的本質。我們經常說「透過現象,看本質」,而這裡的「存在」也就是那個巴門尼德說的「真實」,其實就是世界的「本質」,而我們所看到的世界萬物都只是「表象」。

這個思想太有名了,這個「存在」的思想為後來柏拉圖的「理念論」打下了基礎,甚至近現代偉大的哲學家康德所提出的「物自體」的概念,都可以追溯到巴門尼德的「存在」。存在就是現象背後的真實,也就是紛繁變化世界背後的那個本質。

在存在是世界的本原基礎上,巴門尼德還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與存在是同一的」命題,並且打開了人類區分「現象」和「本質」的思想大門。甚至可以說後來西方哲學中的兩大流派「理性主義」和「經驗主義」的分水嶺就是從巴門尼德的「存在論」開始的。所以,開始我們說,巴門尼德是前蘇格拉底時期最偉大的思想家之一,一點也不過分。

愛麗亞學派的第三位哲學家是:芝諾

芝諾是巴門尼德的學生,他留下的著作很少,他被亞里斯多德和黑格爾說是辯證法的創始人。哲學史上有很多著名的「芝諾悖論」。讓我們來看其中兩個。

芝諾悖論一:一個人從A點走到B點,要先走完路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再走完剩下的1/2,如此循環下去,因為一個數是可以被永遠均分下去的,如此一來,這個人永遠也無法從A走到B。這個悖論乍一看挺有道理,但實際上我們都知道是錯誤的,因為它否認了運動的連續性。芝諾從理論上把運動分割為無數個瞬間,認為每一個瞬間都是靜止不動的,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

芝諾悖論二:一支箭從A點飛到B點,那麼從A到B這段路程中,每一個時間都可以被分割為無數個時刻,在每一個時刻中,這隻箭都佔據一個位置,因此是靜止不動的。也就是說,這隻箭是停留在各個位置上,永遠也飛不到B點。這個論證的結果其實也是說明事物不是運動的,運動只是一種幻覺,是無數個固定瞬間構成的,就像無數張固定的照片組成了一個可以連續播放的視頻一樣。但實際上這個論證當然也是錯誤的,因為他在理論上把運動分割為無數個時間片段,把靜止絕對化,但實際上運動卻是連續發生的。

芝諾悖論還有很多,咋一看都非常有道理,甚至很難反駁,但是實際上又不符合我們的經驗。在很多人看來,這就是詭辯,是聰明人的小把戲,但其實芝諾主要的功績在於,把動和靜、無限和有限、連續和離散的關係提出來了,並進行了辯證地考察。芝諾的這種對無限大和無限小的概念,在後來的數學中得到了應用,可以說芝諾對於古希臘數學的貢獻甚至要遠遠大於他的哲學的貢獻。

今天我們聊了古希臘一個非常著名的學派「愛麗亞學派」,這個學派有三個代表人物:色諾芬尼、巴門尼德以及芝諾。他們也都是師生關係,在以泰勒斯為代表的米利都學派之後,他們將人類的理性認知又往前推進了一大步,尤其是巴門尼德提出了「存在」的概念。

一方面,「存在」是一個純粹形上學的概念,這位後來柏拉圖提出的「理念論」奠定了基礎,同時巴門尼德的又將世界劃分了多變的「現象」和永恆不變的「存在」兩個層面,大概也就是我們今天經常說的「現象和本質」的區別,這種思想又把人類對世界的認識往前推進了一大步。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我閱讀更多精彩文章,謝謝。

相關焦點

  • 中外歷史:古希臘哲學與「三聖」,「智者學派」,蘇格拉底學派
    百家原創作者:簡童聊歷史古希臘藝術被稱為西方藝術的源頭,由此可知古希臘藝術對西方各類藝術的影響之大是不可估量的。和宗教文化一樣,西方古代思想文化主要是指古希臘和古羅馬思想文化。古希臘人在思想文化方面的最高成就,是其哲學和史學;古羅馬人雖無哲學可言,但他們的法律思想和教育思想卻對後世西方文化產生了深遠影響。那麼古希臘哲學有三大哲學家,大家知道他們是誰嗎古希臘哲學,是指公元前6世紀至公元前4世紀的希臘城邦時期的哲學,簡單地劃分,可以分成兩個時期:前期可稱為「自然哲學時期」,後期可稱為「人文哲學時期」。
  • 西方哲學中的希臘七賢是誰?他們的代表思想有哪些?
    希臘七賢又稱「古希臘七賢」,是指古希臘人所說的七個最有智慧的人,生活在蘇格拉底之前的那個時代,由於當時的哲學很少用文字記錄,所以那個年代人們大都是討論或口頭上傳播哲學思想,然後應用於各自的行為。但比較遺憾的是前五位因為年代久遠,流傳到後世的史料和記載很少,唯有後兩位梭倫和泰勒斯還留傳下了些名言警句,不過,從這些句子裡你就可以多少看出他們的哲學主張和思想內核。梭倫公元前638年—前559年,生於雅典,古希臘時期雅典城邦著名的哲學家、改革家、政治家。出身於沒落的貴族。年輕時一面經商,一面遊歷,到過許多地方,漫遊名勝古蹟,考察社會風情。
  • 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古希臘三賢之一,他的愛情思想影響全世界
    他是亞里斯多德的老師,古希臘三賢之一,他的愛情思想影響全世界柏拉圖,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柏拉圖亦是古希臘三賢之一,其中另二者為蘇格拉底和亞里斯多德。柏拉圖(圖片來源於網絡)不過,柏拉圖能做出如此這般多的傳世之作,不可否認的是受到許多先前的偉大作家和思想家的影響,比如荷馬的學術研究以及畢達哥拉斯所提出的「和諧」概念,巴門尼德提出的連結所有事物的理論使得柏拉圖對於靈魂的概念的研究有了新天地
  • 古希臘的壁畫瓶畫與最著名的三個哲學家
    古希臘繪畫的發展得益於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公元前8世紀之前,古希臘和亞細亞沿岸的東方民族就有了交往。東方的繪畫藝術傳到了希臘。對於一個熱愛藝術的民族來說,一種藝術一經到了 它的手裡,就會產生自己的特色並發展起來。希臘的繪畫就是這樣發展到與其雕塑一樣備受推崇。
  • 西方哲學史:畢達哥拉斯學派篇
    畢達哥拉斯本人的思想無法與早期門徒之間的思想嚴格清晰區分開來。所以更為合理的是把畢達哥拉斯本人的思想與其所創始的學派思想進行合述,以避免之間難以分清所帶來的混亂。據說他本人去過埃及,並與泰勒斯與阿那克斯曼德有過交流。但足以可信的是古希臘的數學深受東方的影響。據說他是第一個使用「哲學」一詞語。他說「只有神是有智慧的,任何人都不是。」及「與神相比,人最多只能是愛好智慧,也就是愛神。」
  • 《希臘思想的起源》:城邦催生古希臘哲學,隱含西方哲學起源奧秘
    ——瞧,隨便一捋,就找到這麼多至今還有著強大影響力的古希臘因素。其實,古希臘人最了不起的創造,是他們的哲學思想。當代哲學家懷特海說:「西方兩千年的哲學史都是給柏拉圖(古希臘大哲學家)做註腳。」有句俗話叫「言必稱希臘」,就是說,講當代西方思想文化,講來講去最後都是要回到古希臘的。
  • 古希臘時期的女性哲學家
    我們連最著名的古希臘時代女性哲學家的思想也知之甚少,還有可能探索她們的思想嗎?此外,即使是希帕提亞這樣知名的哲學家,我們甚至沒有歷史文獻可證明其哲學論述確實出自女性。學者只能從畢達哥拉斯學派和柏拉圖學派的傳統作品尋找蛛絲馬跡:古典時代晚期的彙編包含一系列女性哲學家提供道德建議的言論,還有一份檔案宣稱保存了柏拉圖母親珀克裡提俄涅(Perictione)的思想,但就像學者安妮特惠津加(Annette Huizinga)所說,這些文件的真實性有待商榷。
  • 從數學和物理學入手,分析墨家與古希臘科學思想,思想起源不同
    與此同時,在西方的古希臘人以卓越的能力、非凡的才智,創造絢麗多姿的文明,正在孕育著歐洲文明,這裡也是人類科學思想的發源地,湧現出眾多的思想家、哲學家、科學家、成就了科學史上最偉大的奇蹟。古希臘奴隸制社會是由若干個獨立的城邦組成,沒有統一的中央集權制國家,更沒有統一的統治思想;高度發展的城邦國家形態以及相對民主制度,使得古希臘先民思想獲得前所未有的解放,這種民主政體對政治、文化、以及社會諸多方面的發展產生巨大的影響。
  • 科學哲學簡史:從古希臘到維也納學派
    如果我們不僅相信維也納學派屬於科學哲學,而是古希臘諸賢也有科學哲學思想,那麼這種思考將對何謂科學哲學以及如何推進科學哲學給予重新理解。科學哲學有沒有歷史,要不要從歷史的角度理解科學哲學? 當代科學哲學特別是邏輯經驗主義曾提出 「拒斥形上學」的口號,這個口號幾乎把邏輯經驗主義以前的所有哲學都拒在科學哲學之外。其實並非所有的科學哲學家都淡忘了哲學史,波普爾、勞丹和巴斯卡就曾經做過不少這方面的工作。
  • 古希臘的哲學派別
    公元前6世紀時,希臘人在伊奧尼亞地區建立的城邦米利都和愛菲斯是重要的商業和政治中心,新興的思想很活躍。第一批哲學家在米利都形成學派,愛菲斯的赫拉克特則是以為獨立的哲學家。我們把他們合稱為伊奧尼亞派。柏拉圖學派(又名學園派柏拉圖(Plato,Πλτeων, 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古希臘偉大的哲學家,也是全部西方哲學乃至整個西方文化最偉大的哲學家和思想家之一。
  • 古希臘:西方文明的搖籃
    古希臘人在哲學思想、政治制度、文學、建築、科學等諸多方面有很深的造詣。古希臘人憑藉不出世的才幹締造了希臘奇蹟,為人類建造了精神家園,成為整個西方文明的精神源泉。古希臘文化作為古典文化的代表,在西方乃至世界都佔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 俯瞰西方哲學;古希臘哲學前夜(導言)
    ,也不可能有重大影響;那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人類文明以如此高速進行變革?由此才會引發上面三個問題;所以,探究任何一個哲學家的學說;絕不僅僅只在該學說「相對完備的自洽模型」中去認識和理解;而必須將這個相對完備的自洽模型歸結於整體的縱向演化系列中,「以此來探究該學說起點是什麼
  • 古希臘文明的光芒:照亮一切西方文化隱喻,也點燃整個現代文明
    趙林教授將古希臘文明的發展分為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愛琴文明(前2000年~前8世紀),分為三個子階段:克裡特文明(前20世紀~前15世紀),邁錫尼文明(前15世紀~前12世紀)和「黑暗時代」(前12世紀~前8世紀);第二階段:希臘城邦社會(從公元前8世紀到公元前338年),分為兩子個階段:古風時期(前8世紀~前6世紀);古典時期(前6世紀~前4世紀);
  • 西方哲學鼻祖泰勒斯,都取得了哪些思想成就?
    西方哲學家認為泰勒斯(Thales)是西方哲學的鼻祖,而與泰勒斯有關的其它兩位古希臘哲學家阿那克西曼德(Anaximander)和阿那克西美尼(Anaximenes),由於其哲學思想與泰勒斯一脈相承,因而與泰勒斯一併被稱為米利都三傑,他們開創的哲學流派,被稱作米利都學派。
  • 古希臘的哲學家都是數學家,而且都是很厲害的數學家
    但是,發源於古希臘的西方哲學恰恰相反。我們知道,古希臘是西方文明史中的輝煌時代,即使用今天的眼光去看,處在農耕社會的古希臘人也相當現代。比如,古希臘人愛體育,愛藝術,追求人的全面發展。他們還有一個最大的愛好,那就是愛琢磨,特別喜歡理性思考,所以孕育出了像柏拉圖、亞里斯多德師徒這樣的大哲學家。
  •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誕生了一些哲學家,對教育發展產生影響
    古希臘是西方文明的搖籃,誕生了一些哲學家,對教育發展產生影響古希臘是現代西方文明的搖籃。古希臘的城邦教育制度和古希臘「三哲」(蘇格拉底、柏拉圖、亞里斯多德)的教育思想等,對西方教育的發展產生過深遠的影響。
  •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目的思想
    古希臘時期的教育目的這一部分內容在歷年考試中多以客觀的形式進行考察,此處的重點是區分斯巴達與雅典的教育特點,為了使學生能夠對古希臘時期的教育特點有一個直觀感知,我們一般會將古希臘三哲的教育思想補充在此處,而且他們的教育思想也是客觀題出題的重點內容。
  • 西方哲學:蘇格拉底到柏拉圖,古希臘時期對「普遍法則」的尋求
    而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蘇格拉底、柏拉圖以及柏拉圖的學生亞里斯多德被後人稱為「古希臘三賢」是後世的人們廣泛認同的西方哲學的奠基者。古希臘的哲學家普遍認為「萬物的本質始終不變,經過千變萬化仍然存在」這種本質,在古希臘哲學家的眼中就是「自然」。所謂的自然就是指「永遠只像它自己」,而智者們探尋的問題就是,在法律這一層面,有沒有存在一種永遠不變的由「自然」所決定的法律,這種法律在所有的可變因素之上。
  • 西方萌芽階段的教育思想:「古希臘三哲」、「古羅馬一哥」.
    點擊藍字關注西方教育學的思想主要源於古希臘的哲學家蘇格拉底
  • 西方哲學思想的真正開創者,柏拉圖的核心思想講了什麼?
    今天,我給大家介紹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柏拉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但是柏拉圖在西方哲學的影響力,一點都不亞於他們的老師蘇格拉底。英國哲學家懷特海曾經說:一部西方哲學史,不過是為柏拉圖作註腳而已。客觀唯心主義認為,這個世界是由一個客觀存在的精神實體發展演變而來的,比如我國古代的道家思想就是比較典型的客觀唯心主義思想。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道生萬物」,我們看到的世間萬物,都是由「道」這個精神性實體,一步步演變而來的。這就是客觀唯心主義思想。在西方,柏拉圖、黑格爾都是著名的客觀唯心主義哲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