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響,全國大中小學自2020年春季開展「聽課不停學」,教學一度被全面搬上「雲」端,這些舉措不僅改變了多數學子的學習習慣,也提升了整個在線教育行業的滲透率。當下,各地複課政策相繼出臺,秋季入學也將在家長和學生的期盼中拉開帷幕,教育市場即將迎來新的變化。
經此一「役」,教育格局會發生哪些深刻變革?就媒體和學生關注的熱點問題,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胡敏教授進行了精闢專業的解答,探討疫情過後,教育市場的發展趨勢。
胡敏教授簡介:著名英語教育專家與教學管理專家,新航道國際教育集團董事長兼CEO。留英學者,南京師範大學、上海師範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和山東大學、中南大學碩士生導師。團中央「創青春」全國大學生創業大賽評委,團中央中國大學生「一帶一路」協同發展行動中心專家委員會委員。15歲考上湘潭大學本科,19歲登上大學講臺,24歲獲得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28歲被評為當時中國社會科學領域最年輕的副教授。40歲創辦新航道,如今新航道在全球已擁有40餘家學校和分支機構、超過300家學習中心。被媒體稱為「中國雅思之父」。曾獲北京市第五屆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英國文化協會授予的全球「雅思考試20年20人」傑出貢獻獎等多項殊榮。
D:\Users\lichun\Desktop\胡敏老師重要講話\胡老師(原圖).jpg
一、遭遇突如其來的疫情後,線上教育乘勢飛起,意外地進入更加高速的發展階段。您怎麼看待該現象?在此過程中,線上教育是否暴露出問題或短板?您有何建議?
胡敏:「新冠疫情」成了2020年教育行業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它給教育行業帶來深遠的影響,教育的形態也因之發生深刻的變革。這半年,我們看到很多教育培訓企業紛紛聚力線上,大中小學也展開各種形式的「空中課堂」。教育的在線化,本是這些年一直在進行的事情,但因為新冠疫情,空前地加速了。
老子曰,「福兮禍之所倚,禍兮福之所伏。」對待新事物、新變革、新趨向,我主張用一分為二的方法去看待:
一、教育向線上的轉移,客觀上打破了時空限制,有利於教育資源的均衡化。這幾天,不是流行一個段子麼,「別迷信什麼學區房了!不管上哪個學校,最後都是歌華有線畢業的。」因為孩子們通過歌華有線收看空中課堂。這個有趣的現象,其內在和未來走向其實是發人深思的,那就是,原來的劃片入學、拼學區房、拼爹等等,在新的技術形態下和新的情勢下,一定程度上被消解掉了。網際網路平臺把資源聚集在一起,無論你是在北上廣的哪個小區,或你在二三線城市、十八線小縣城,甚至偏遠的山區,都可以通過網絡,獲得優質的教育資源。這是令人欣慰的、可喜的變化。今年2月初,我們有些老師春節回家,來不及返回大城市,她們就地藉助網絡、用筆記本電腦在線直播,給學生們帶去知識和溫暖。所以,「宅在家中」,也是可以「心向世界」的。
二、由此,我們展開進一步的聯想和預測,如果疫情一時半會兒在全球範圍內無法消除,那麼,教育形態會發生怎樣的改變?那些世界名校,會因此淡化、弱化它們在全球的招生麼?這肯定是求學者不願意看到的現象。那麼,有沒有可能,大規模的線上教學、越洋教學,在這段時間內開展,以滿足學子們對教育的渴望?
歐美有些學校,已經開始推行了,如老牌名校劍橋大學和曼徹斯特大學相繼宣布秋季學期所有lectures改線上,布裡斯託大學也宣布,將在2020至2021學年把lectures改為線上教學,其他較小規模的教學安排,包括輔導課、課堂研討以及針對個人的指導等在線下進行。
我們新航道有一位學員,在美國杜克大學讀書,從三月中旬開始,杜克大學所有課程就轉為線上教學,使用Zoom視頻課程,學生在線提交作業,通過郵件與教授進行課後交流,這位學生的體會是,「線上教學對學生的影響並不大,特別是對我的專業而言,反而節約了從家裡往返學校教室的時間。」她借用她們雲計算教授的話說:「作為現代科技工作者,大部分工作其實已經可以看作是線上完成的,因此,線上聽課、線上作業、線上ProjectPartner完成計劃內容等技能都應該是在大家的skillset裡的。這次的危機其實是鍛鍊遠程學習和collaborate的好機會。」
會不會有更多的高校,因時而異,創新求變,我們拭目以待。
三、線上教學可以以人工智慧的方式為教學賦能。
2018年10月,新航道發布了人工智慧產品「鯨小愛英語」APP,這款產品的優點是,在提供海量題庫、名師指導的同時,還能量體裁衣,實現個性化教學。因材施教,是教育古已有之的難題,而現代科技,特別是人工智慧的運用,將幫助孩子們突破這一瓶頸。
四,在看到線上教學的積極意義的同時,我們也要看到,它也有其短板和不足。比如:
1,傳統教學情境裡,孩子們是與老師面對面交流的,這樣的教學是有接觸、有溫度的,老師可以隨時觀察到孩子的行為舉止、學習習慣,並立刻予以指導與糾正。在線教學就很難做到這樣的覆蓋。隔著屏幕的交流,還是有隔閡、有距離的,也會遺漏掉很多具體的信息的,但孩子成長的每個訊息都很關鍵,稍縱即逝,需要老師予以敏銳的觀察、細心的監督指導,才能保證其始終成長在一條陽光大道上。
2、線上教學,對孩子的自律性,也提出了極高的要求。2020年春季課堂,基本上是以線上教學為主進行的,那麼,一個學期下來,我們會很明顯地看到,孩子們的差距拉大了。自律性強、自驅力高、積極主動去學習的孩子,他的知識和能力,就位於前列;而另一些孩子,由於沒有了老師的督導、沒有了課堂環境的制約,變得懶懶散散,成績就可能斷崖式下跌。愛玩、好動,是孩子的天性,青春期的孩子還會有一些心理建設方面的問題,這些都離不開傳統教學的及時疏導與化解。
3.傳統的線下教學,除了傳授知識之外,最重要的是提供了重要的「同伴教育」。同伴教育指的是,人們往往願意聽取年齡相仿、知識背景、興趣愛好相近的同伴、朋友的意見和建議,青少年尤其如此。孩子們在課堂上學到的僅僅是知識麼?不,他、她們還在學校裡學會與人友好相處,體會友情的樂趣與溫暖,小夥伴們之間的說說笑笑、打打鬧鬧,都是孩子身心成長不可或缺的要素。進入大學之後,他們還會體驗愛情的美好,參與各種公共事務,為真正成為這社會的一分子、未來的接班人而準備。
這種真實的體驗是不能丟失的,就像我們無法想像,沒有一場大汗淋漓的籃球比賽,一場飛揚灑脫的英語詩歌朗誦會,一次五湖四海、對酒當歌的同學聚會……還是一個完整的校園麼?
線上教學是對線下教學的良好補充,但沒有辦法完全取代線下。「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有一些美好的共通的體驗,是不會被技術輕易迭代的。
三、在您看來,線下教育培訓距離恢復「元氣」還要多久?此過程中,線下教育培訓還面臨哪些挑戰?
胡敏:線下教育培訓,受疫情的發展,可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變數,但有一點,我們可以確定:不管外部世界如何變化,最大的挑戰來自於自己,能否利用好這段時間,修煉內功,轉型升級,破壁突圍,是企業能否在驚濤駭浪中化險為機的關鍵。
在新航道,我們現在每天都強調的是:
1.堅持做好「三精服務」(精準學習、精品教學、精緻服務);
2.夯實「4R教學法」,4R,代表著Result(結果)、Responsibility(責任)、Review(檢查)和Reward(激勵),四者有機結合,形成「以結果為起點,又以結果為歸宿」的科學、實用和高效的系統;
3.拓展「好輕鬆考研」等新生業務,以我們在英語教育培訓領域16年的豐碩成果,反哺有志於國內研究生教育的學子;
4.致力於「培養具有全球勝任力的中國青少年」。只要人們對廣闊天地的好奇沒有終止,對多元文化的探索沒有停歇,對優質教育的追尋沒有中斷,對文明的互惠互鑑沒有放棄,那麼,留學的前景,從長期來看就是遠大、遼闊、光明的。
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部門印發《關於加快和擴大新時代教育對外開放的意見》,這份意見,擲地有聲地表達了國家層面對教育對外開放的高遠見解與堅定決心,「教育對外開放是教育現代化的鮮明特徵和重要推動力。要堅持教育對外開放不動搖,主動加強同世界各國的互鑑、互容、互通,形成更全方位、更寬領域、更多層次、更加主動的教育對外開放局面」。這份意見不僅是給留學領域的一顆定心丸,也契合了廣大家長、學生的期望。
疫情等外在挑戰都是暫時的,最大的挑戰是創業者對自己的懷疑和行動的遲緩。一旦我們明確了方向,堅定航向,積極轉型升級,那麼,危機反而是最好的時機,大浪淘沙,疾風知勁草,烈火煉真金,對那些把創業與教育作為畢生使命的人們來說,「這是最壞的年代,也是最好的年代。這個時代,你可能是一枚青銅,這個時代,你也可以成為王者。」
來源:北國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