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做情緒教練的孩子

2020-09-04 瞬間美5

在之前的課程當中也接觸過情緒課程,今天薛老師分享的課程,也再一次讓我對此有更加深入的學習和了解。父母要扮演情緒教練的孩子,比較有能力處理自己的情緒,挫折忍受度高,社交能力和學業表現也比較傑出。提高孩子的情緒能力,是我們現代父母應該去學習的一門技能。

孩子情緒學習經驗深受父母的影響,父母同時也是穩定孩子情緒的最主要來源。

一、理解、接納孩子的情緒

如果孩子出現情緒反應,父母要先用同理心和傾聽的技巧,接納孩子的情緒。當孩子知道你願意理解他的感受,就會慢慢將心情沉澱下來。情緒是自然產生的感覺,是一個人對身邊事物的主觀感受,因此沒有對錯之分。它是一種能量,一旦顯現了,不會憑空消失,需要有效疏解的管道。不過,同理孩子的情緒,並不代表同意孩子的行為,更不是放任孩子把情緒表現當成工具,要讓孩子明白:所有的感覺都是可以被接納的,但是不當的行為必須被正確引導規範。

二、協助孩子覺察、表達情緒,並釐清原因

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運用言語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自己的情緒,例如:寶貝,看你哭得這麼傷心,媽媽知道你一定很難過,對不對?回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白自己的感覺。然後用開放性的提問方式,例如:寶貝,今天是不是發生什麼事了?協助孩子正確表達情緒,釐清情緒背後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三、引導孩子調整認知,思考解決方法

等孩子情緒緩和下來,引導他調整認知,從另一種角度看待引起他困擾的事情,例如:小班的孩子,玩玩具被同伴不小心弄壞了,你覺得很生氣。但是你打人沒辦法讓玩具恢復原狀。跟孩子說,我們一起想想看有沒有更好的方法,好不好?

薛老師講到,完美主義的媽媽最大的特點是,完全不接受孩子任何的負向情緒,只允許你表現出所謂的正能量,也就是不接受孩子的β元素。

讓我們將β元素轉化為為α元素,60分不是一個標準,是反思的精神和學習的態度,只要我們開始學習、反思,就已經走在成為足夠好母親的路上。

相關焦點

  •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 肆 | 做孩子的情緒教練實操步驟(一)
    調節和理順孩子情緒的腦是有其順序和步驟的,而重點是在父母,而非孩子。父母,是孩子最重要的情緒老師。父母的教育、教養模式是否是有效能的,常常緊緊連結著父母的情緒表達方式。>建立親密感,強化親子連結感觀察孩子的天生氣質做孩子的情緒教練每當一個事件發生時,成人需要學習開啟「自我覺察」系統,嘗試接納並穿越內在的負面情緒,發展理性的探尋式思考,尋找「問題」
  • 《高績效教練》做教練式家長,養育孩子更輕鬆
    (1)教練式家長是無條件相信孩子的對孩子要有十足的信心,相信孩子現在所有的問題都不是問題常常會使用「你要完不成這個,你就別想......」這樣的語言。如果父母雙方長期用簡單粗暴、指責命令的方式對待孩子,那麼這三種特質將在同一個孩子身上存在。
  • 《孩子你的情緒我在乎》:家長別做孩子的情緒抹殺者,要做管理者
    各位家長來做一個簡單的測試吧,看看自己屬於哪種類型,現在我們先來假設一個場景。家長帶一個小男孩去看牙醫,接受齲齒治療,孩子卻因為害怕而不肯配合醫生治療,並且對家長、牙醫拳打腳踢。孩子還在大喊:"我不要!我要回家!我怕疼!"
  • 孩子膽小該怎麼教育?父母學會「情緒教練」,5步引導孩子
    2.家長要學會做孩子的「情緒教練」>美國作家蘿拉·馬卡姆博士,在《父母平和,孩子快樂》書中這樣說:「如果我們能夠做孩子的教練,並且在實際上對他們施加影響,就可以非常努力地保持諮詢和親子互動,孩子們也會非常主動效仿我們的行為。
  • 孩子情緒很低落 懷疑跆拳道教練太強硬 家長再看監控瞬間崩潰
    房先生給孩子買了50節課,總價5000元錢,他說孩子一兩個星期會來上一次課,10月29號他來接孩子下課,看到教練在批評孩子。房先生提供了一段視頻,可以看到教練把孩子帶到了牆邊做動作,能聽到有孩子在哭是今天上課的時候你為什麼要吼呀?然後這是第一句話。第二句話剛好另外一個教練就點名了,就叫到他的名字,然後教練就跟孩子說那教練叫你的名字你是否也要回答「到」,然後孩子說「到」,就領了那小本子。然後第三句話呢教練就叫小房子去另外一邊坐下來,就詢問他上課的時候能不能吼?然後小房子說不可以。
  • 孩子任性的背後,需要家長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愛哭、脾氣暴躁,只要遇上不滿意的事情,就會大哭大鬧,使性子,家長說什麼都聽不進去; 特別情緒化,任性,還愛唱反調、頂嘴,摔東西; 容易情緒失控,做一些破壞性的事情,嚴重時還打人自殘; 這些都是孩子情緒出問題的表現。
  • 怕孩子有壞情緒?那是做情緒管理的好時機,情緒復盤家長要會做
    家長要學會情緒復盤。|孩子不會無緣無故發脾氣"人前教子,背後教妻",這是一個古話,而現在家長卻大多被惹煩了就在眾人面前當眾呵斥、批評孩子的情況,也是司空見慣,但這樣真的好嗎?我們很少能去體察孩子情緒失控背後的原因和需求。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1、無法合理控制情緒控制不了情緒其實是你在被情緒控制。每個人都有情緒,這時我們應該做的是將情緒講出來,而不是通過情緒說出來。比如《獅子王》中的木法沙,再這樣生氣害怕的情緒下,他都沒有讓自己的這種情緒轉化成衝動,沒有發怒、批評和懲罰。
  • 棉花糖走進秋月楓幼兒園: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2020年8月25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閆志新老師和辛欣老師,受邀為秋月楓幼兒園30餘名一線教師帶來了《做孩子的情緒教練——跟孩子一起成為情緒穩定的人》專項主題課程。3如何擺脫情緒「困獸」,成為情緒的主人,做孩子的「情緒教練」
  • 《青春期成長教練》性激素刺激讓青春期情緒波動
    如果他正處在分泌高峰的時候,又刺激了他的情緒腦。如果這個時候外界給了一個刺激,這個孩子就特別容易走極端。所以有一些孩子走了極端,家長就會覺得無法理解。過去也是一樣的批評他,孩子沒事,但是孩子到了青春期,家長就會不小心踩雷。
  •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家長們首先要學會感受孩子的情緒!
    如何提高孩子的情商,家長們首先要學會感受孩子的情緒!前言:孩子們需要感受情緒和練習容忍情緒來發展自我控制和情商。當情緒高漲時,人們會做一些他們通常不會說的事情。當你還是個孩子的時候,這是你一直在做的事情。直到10歲,孩子們才會持續使用更複雜的策略來自我調節情緒。這些策略可以被簡單地分為兩類:試圖解決問題的策略和試圖容忍情緒的策略。1.
  • 孩子有小情緒了,怎麼辦?爸媽應該怎樣做一個合格的情商教練
    怎麼樣面對自己的情緒,怎麼樣提升自己情商能力。而第二類家長則是在孩子的情緒上進行有效的指導。他把這種家長稱之為情緒管理訓練型家長。這是在這本書裡面的中文翻譯。這樣子的父母親就好像是運動教練一樣,他們會教給孩子應對生活中各式各樣情緒的策略。當孩子生氣傷心或者是害怕的時候,這些情緒管理訓練型的家長不會抗拒,不會跟孩子說不準哭,也不會忽略孩子的感受。這有什麼好難過的,他們不會這樣說。
  • 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你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
    導讀: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你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孩子如何學會情緒管理?試試這3點,你才是孩子最好的情緒教練!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解決孩子負面情緒的小技巧,家長必須學會
    我們經常在商場或公園看見孩子在哭鬧,發脾氣,家長們在一旁手足無措的,有的家長在安慰孩子,有的家長在打罵孩子,五花八門的。現在做家長真的很難,孩子這麼幼小,打罵下不了手,好話歹話說了不管用,任憑孩子哭鬧也不是辦法。
  • 孩子情緒波動大?家長學會認知重評,讓孩子做自己的情緒管理者
    為什麼自家孩子的情緒起伏總是如此之大呢?難道真是「人之初,性本惡」嗎?其實孩子的情緒也是可以被調節和訓練的,要想做到這一點,家長要先學會認知重評孩子的情緒。 通俗的來說,認知重評孩子的情緒首先是要客觀公正地分析孩子情緒產生的事件基礎,是因為心裡不滿委屈而生氣,還是只是單純地借題發揮,然後要設身處地的想像孩子當下的感受,最後再來看孩子各種表現是否合理。 如果家長沒有對孩子的情緒進行認知重評,而是一看見孩子情緒發作就兇孩子,那麼只會導致孩子的性格變得更加乖張。
  • 父母要做孩子情緒的疏導者
    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難題,當孩子一個人解決不了的時候就會求助於家長,他們會哭訴,會請求。因為他們性格的原因,很多孩子不會直接把他們的意思表達出來,所以家長要適當地去引導,做一個情緒的疏通者,而不是一味地打壓孩子。我們來看看具體的案例吧:有兩個男生在學校發生了矛盾,打起來了。事情比較嚴重,老師把雙方的家長叫到了學校,回家之後家長免不了對孩子進行一番再教育,有三種情況。
  • 當孩子出現負面情緒,家長該何去何從?
    "所以,歸根到底,當孩子出現不利於成長的各種負面情緒時,家長當思考:除了幫助孩子走出負面情緒,也許我們自身、我們的教育也出現了某些問題。比如你可以在孩子做作業時囑咐他身體坐正了,而非不要歪著身子寫字。至此,這本書註定要被壓箱底了!
  • 並非只有家長才會情緒勒索,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家長要警惕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以為只有大人才會情感勒索,要警惕孩子的情感勒索。家長要警惕,孩子也是情緒勒索高手現在許多獨生子女家庭裡,孩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父母或是爺爺奶奶把孩子捧在手心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對孩子是百依百順,生怕孩子會受到一點磕磕碰碰。
  • 孩子鬧情緒,家長的不及時「幫助」就是幫助
    2、教練式的父母——會問孩子: 「老師批評你的目的是什麼呢?」 「你看到老師的積極意圖了嗎?」 「如果你可以的話,你將來會做什麼避免這樣的情況發生呢?」 3、打岔的父母——「忘掉這件事吧,媽媽和你一起去吃肯德基好不好?」 4、心理諮詢師的父母——「老師批評你了,我看到你不開心,可以說一下你的感受嗎?」
  • 孩子愛發脾氣,家長這樣做,讓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1)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壞情緒孩子非常需要父母的理解,當孩子出現壞情緒的時候,父母會直接崩潰了,甚至做出比孩子還要不理智的行為,這其實就是沒有理解孩子的情緒,沒有真正關注孩子的感受。,孩子的易怒點是什麼,也是家長需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