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硬核回答「性問題」,解開孩子好奇心

2020-12-20 騰訊網

每個學期小北都與大家相伴

相信在小北的陪伴下

親愛的家長朋友們

對孩子的教育都有了更深的了解

小北願和各位家長共同努力

學習科學的教子方法

北疆女聲公開課——家庭教育小課堂

繼續陪著您和孩子

共同成長、共同進步

沒有教育不好的孩子,關鍵在於教子觀念和教育方法。針對孩子厭學、早戀、網癮、過度玩手機、叛逆、親子關係緊張、沒有目標、對抗父母……這時候家長該如何解決?又該如何幫助孩子呢?

為了幫助大家科學教子,與孩子保持良好的親子關係,促進孩子健康成長,北疆女聲特別邀請到全國著名家庭教育專家孫宏豔老師和大家一起尋找答案。

回答孩子性提問的6個原則

01

不要硬充專家

有家長很苦惱的問:孩子提出的性問題我並不是很了解,回答不了怎麼辦?

此時家長不要硬充專家,完全可以跟孩子說,媽媽對這個問題也不是特別了解,我們可以分頭去了解,然後一起討論。家長不一定非要講的有多專業,只需要用家長關愛的溫和的口氣、眼神來跟孩子交流就可以了。

02

家長不要壓抑孩子的好奇心

報紙上曾登過這樣的一個案例:一個男孩問媽媽關於陰莖勃起的問題,媽媽很生氣說他不要臉。有一次男孩還是很好奇,躲在廁所裡偷偷的擺弄陰莖,被媽媽看見了,又把他罵了一頓,說他不學好。孩子覺得很不好意思,在上學的時候不敢上廁所,怕別的男生看見他的陰莖,覺得這個事兒肯定很噁心,有一天他就拿剪刀剪下了自己的陰莖。

其實這就是孩子的好奇心被壓抑的結果。在很小的時候,孩子只是對身體的一個器官感興趣,但時間長了,因為家長的態度不端正,壓抑了孩子的好奇心,使孩子認為「性」是很骯髒的,是神秘的,嚴重影響了孩子的性心理的健康發展。

03

不要欺騙孩子

有這樣一個案例:兩個人都讀到了化學博士,但是這兩個博士對性卻很無知,他們認為只要兩個人躺在一起就可以懷孕,所以兩個人結婚好多年以後一直都沒有孩子。為什麼會這樣?他們回顧小時候,他們的爸爸媽媽告訴他們,男孩和女孩不要靠得太近,如果靠得太近就會懷孕,同時他們從小到大接受的性教育非常少,一直到結婚,都不了解怎樣才能懷孕。

有的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會逐漸的識破成年人的謊言,但即使這樣,孩子也會覺得大人都可以欺騙孩子,說明性方面的知識是不能說真話的。

04

不要醜化與「性」相關的內容

有的家長擔心孩子對性好奇,所以在語言上或者態度上經常醜化與「性」有關的內容。

比如當電視裡出現兩個人接吻的畫面時,家長就在旁邊說真不要臉,看電視的孩子就會覺得這件事肯定是很醜陋的;有的家長會說你看這種人不學好,將來肯定要吃虧。對於孩子來說就會覺得談戀愛或者接吻一定是會吃虧的。

家長的本意是「殺雞給猴看」,讓孩子不要學習、模仿這些內容,卻不知道在潛移默化中會讓孩子心靈造成傷害,甚至成年以後也會對正常的性行為不感興趣或者是躲避跟「性」有關的話題。

05

不要過分的擔心尺度

很多家長在回答孩子性提問的時候,經常擔心會不會尺度不合適,會不會答得太多或者太少,其實家長不用特別擔心,只需要告訴孩子他這個年齡能理解的程度就夠了,不用多講。如果孩子問超年齡的問題,家長也不要因為不符合他的年齡而生氣,用孩子能理解的話,告訴他一些最基本的知識,不用深入的解釋,但是一定也不要遮遮掩掩。

孩子不同年齡的理解程度:

06

不要過分渲染

有個孩子,晚上做夢夢見了自己跟老師接吻,早晨起來跟媽媽說了這件事,媽媽是位老師,覺得有義務跟孩子講明白,所以媽媽跟孩子講起了關於性夢怎麼產生的,一般都會有什麼反應,男孩的性夢是什麼樣的,女孩的性夢是怎麼樣的。

其實這個媽媽就是講的太多了,最後這媽媽又加上了一句「日有所思,夜有所夢」,孩子立刻臉就紅了。其實媽媽完全可以講的簡單一點,「性夢是個正常現象,很多人都會有的,和道德品質沒關係」,講到這個程度就可以了,不要過分的渲染。

相關焦點

  • 孩子好奇心太重?狼性法則:這才是孩子進步的原動力
    文/小當家育兒經面對孩子問出了「為什麼」,許多家長在起初的時候還會認真的去回答孩子,可是這些孩子每天都會問出很多個這樣的問題,這就讓一些家長感覺到厭煩,可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如果就此去阻止孩子去詢問的話,那麼必定會打擊到孩子的好奇心,這帶給孩子的傷害更是嚴重。
  • 孩子好奇心太重?狼性法則:這才是孩子進步的原動力
    文/小焦面對孩子問出了「為什麼」,許多家長在起初的時候還會認真的去回答孩子,可是這些孩子每天都會問出很多個這樣的問題,這就讓一些家長感覺到厭煩,可是家長有沒有想過,如果就此去阻止孩子去詢問的話,那麼必定會打擊到孩子的好奇心,這帶給孩子的傷害更是嚴重。
  • 好奇心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利用「狼性法則」,讓孩子在探索中進步
    好奇心是孩子學習的動力,利用「狼性法則」,讓孩子在探索中進步相信每位寶媽都領略過孩子的好奇心,他們就像一個提問機器一樣,無時無刻都能發問,直至父母產生厭煩。認識好奇的生物,而孩子還未經過社會的雕琢,好奇心就會更重,以致於我們覺得毫無價值的問題,他們都會覺得有趣。
  • 孩子好奇心強,總喜歡問問題,父母有時回答不上來,可以這樣做
    不知道你在生活中,有沒有經常被孩子追著問:「風是什麼?為什麼會打雷?為什麼飛機會飛等等」。反正,我是經常被自家孩子這樣問到,為了不打擊孩子的好奇心,我都會耐心地跟他互動下去。只是有時候也會遇到尷尬的,那就是回答不上了或者不知道如何回答。
  • 寶寶好奇心強,總喜歡問為什麼?父母如何回答,怎麼回答很關鍵
    這個過程,小李的做法既保護了孩子的好奇心,也讓寶寶認識了什麼是辣椒?辣是什麼感覺?如果小李在切辣椒,看見寶寶過來就下逐客令,「樂樂到客廳玩,媽媽在切辣椒,不要過來搗亂!」這樣一來,寶寶肯定是不開心的,要麼繼續圍前圍後,想繼續一探究竟,要麼被迫待在客廳,好奇心受挫。
  • 幾點建議:如何保護寶寶的好奇心?如何回答寶寶的問題?
    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在沒有危險的情況下,父母要儘可能的滿足寶寶的好奇心。有好奇心是好事但是寶寶的好奇心又是脆弱的,需要父母用心呵護。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是有好奇心,但是成人卻未必是,這與他們早期受到的鼓勵有關。
  • 對待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應該正確引導,做到這幾點效果更好
    雖然成績很重要,孩子的好奇心重要性並不比學習差。對待孩子的「好奇心」,我們不要隨意敷衍,甚至不耐煩地認為孩子在「沒事找事」。雖然他的問題很多,只要我們能耐心地和孩子討論、探索,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穫。父母應該怎麼做?1)不敷衍孩子的問題孩子們小時候認知能力有限,可能會問一些奇怪的問題。有些父母會回答「你長大以後知道了」。如果你這樣敷衍孩子,他們就會錯失培養孩子好奇心、引導孩子學習的機會。家長不應敷衍孩子的問題,尊重孩子的疑問。
  • 如何回答孩子的那些「傻」問題?
    很多父母總是用「哦」「啊」「知道了」,或者回答「就是這樣啊」「我也不知道」。少數父母會不耐煩地把孩子訓斥一頓,「你一天到晚想什麼,能不能消停一下。」「你怎麼一天到晚就知道搞破壞。」家長可以利用孩子的好奇心,給出一些開放型的答案,引發孩子的無限遐想。
  • 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而且提問比回答更重要,父母如何鼓勵、引導
    畢竟,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對任何事物都很上心,見到任何不理解的事情,都會去問一個「為什麼」,甚至一些在成年人眼中都已經司空見慣的事情,孩子都會不自覺地問上一問。而這個時候,大多數的家長都會感覺頭痛不已,畢竟孩子問的都是一些常識性的問題,很多家長也只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完全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回答。
  • 面對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家長應該慎重回答
    這個問題,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聽孩子問起過。 有的家長,只是尷尬一笑,不做回應,或者說一句你長大之後自然就明白了之類的話敷衍。有的家長,則會用你是從垃圾桶裡撿來的,這類的理由,來打發孩子。 不過,不管父母如何回答,相信在孩子問起這個問題的時候,作為父母,總還是會有些不知所措,不知道自己的回答,是不是恰當。
  • 孩子的好奇心,擁有著創造世界的力量
    偉大的創新皆起源於激發人們創造動機的偉大的好奇心。那父母應該怎樣培養孩子的好奇心呢? 1 善待孩子提出的問題 為人父母要善待孩子的問題。隨著孩子年齡的增長,知識和經歷也在不斷增加,問題會越來越多,難度也會越來越大。
  • 孩子給家長提關於「性」的問題時,家長該如何回答?這5點一定要注意
    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對於性方面的問題也存在很大的好奇心,當孩子給家長提有關「性」的方面的問題的時候,很多家長都不知所措。一方面感覺非常的尷尬,另一方面不知道該如何給孩子解釋。孩子給家長提關於「性」的問題的時候,家長應該怎樣回答呢?接下來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
  • 孩子像「十萬個為什麼」,父母別嫌煩躁,保護孩子的好奇心很重要
    但是從上面的這句話之中,我們就了解到,或許他也只是煩人精一個,他和其他人存在差距的原因,就在於好奇心的發揮。而我們上面說到了孩子喜歡問問題,難道不是一種好奇心的存在嗎?父母利用訓斥打罵的方式,豈不是將他們的想像力,創造力,求知慾扼殺在搖籃之中?口口聲聲說著希望孩子優秀,卻在生活之中,任何行為都有可能影響到孩子的成長。
  • 尷尬時刻 如何回答孩子的10大性問題
    通常孩子到了四五歲,不但會對自己的身體感到好奇,也會想認知他人的身體。當他看到別人的身體和自己的不同時,就會想知道原因。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還會產生很多疑問,面對孩子的疑問,父母應該如何反應呢?
  • 如何面對孩子提出的各種問題,才能不要傷害孩子的好奇心
    小孩子的好奇心比較重,凡事都喜歡問個為什麼,心理學家認為好奇心是由新鮮事物引發的一種注意力,是對外界新鮮事物的探究和反射,提出問題是思維活動的起點,而人的思維活動則是在外界事物的刺激下不斷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
  • 好奇心是孩子智慧的嫩芽,守護孩子的好奇心,培養他的探索能力
    這種類似的情景,一定在很多家庭裡都上演過,父母們對於孩子各種奇怪的問題,往往不知道如何回答,最終採用了這種方式。哈佛教育學教授保羅·哈裡斯曾估算過,一個孩子在童年時期一共會問40000個左右的問題。當孩子纏著父母要一個答案的時候,有時候父母也不知道應該怎麼去和孩子科普,因為父母只是知道而已,知道不代表專業。
  • 性心理:父母的身體,孩子能看嗎?
    如果一個兒童對成年人裸-體的好奇心從來沒有被滿足過,就為成年後的性心理異常和性犯罪留下了空間。比如成年後通過偷看異性浴室、偷看異性身體、偷看異性衛生間等獲得性的滿足。-對於4歲以前的孩子,如果他想了解成人的身體,我們不但要讓孩子看,而且還要大方地、坦然地、自然地讓孩子看!孩子年齡越小,這個過程就越自然。
  • 當孩子問「我從哪裡來」時,你是如何回答的?這樣的回答給滿分
    ,這樣的問題,相信我們小時候也同樣問過媽媽吧。那麼當時媽媽都是怎麼回答的呢?中國父母的回答「從垃圾堆裡撿來的」,「從水溝裡撿來的」,「石頭縫裡蹦出來的」,「超市打折買一送一」,「充話費的時候送的」,這些都是我們的父母們曾經哄騙我們的回答。
  • 如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父母應引導孩子,培養孩子思考和動手能力
    如何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作為父母,面對孩子的時候,肯定都會有同樣的感受,那就是孩子總會「胡思亂想」,每天都會有無數奇怪的問題,比如:天上為什麼會有太陽?開水為什麼是燙的?爸爸和媽媽為什麼長得不一樣?等等。
  • 關係到孩子一生的「性」福,大多父母卻沒做好
    ,無法回答。孩子的好奇心很強。如果父母缺乏正確的科學和指導,孩子可能會使用不正確的方法進行探索,並且在受到侵犯時更容易變得無知。父母應該怎麼辦?今天,我們將討論流行科學這個嚴肅的話題。0-3歲3歲以下兒童的性意識仍處於起步階段.1歲左右的兒童可以通過臉部和聲音區分男女。大約2歲時,他們可以理解男女之間的區別。他們大多數人都知道自己的性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