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海法師《百千萬劫難遭遇》第45講
鳩摩羅什法師也有大量的翻譯經典,他的弟子像僧肇大師一樣,不斷地對這種語感和語境進行統一,進行楷定,才形成我們現在,《法華經》,《彌陀經》,《金剛經》,這麼流暢的優美的文辭,為什麼?就是因為有這些人出了大力,羅什法師也是一波三折,當時從西域往東土請的過程中,中間又有朝代的更迭,這個皇帝派人去請,等他要來的時候已經改朝換代了。
那隻好又在西域的途中又呆了十六年,把漢語的功底打紮實以後,後來一直到姚秦的時候,把他才迎請到長安城的逍遙園裡面。三千弟子共翻經,相當大的翻譯的譯場,像我們現在國立的都沒有那個規模和沒有那個水準,那個時候翻譯經典必須有宰相平等一級的人來掛帥,就是你負責這事,要皇帝下詔。
你看每一部經典都是說什麼,什麼時候的沙門奉詔譯,而且多少人組成的這個數百人參加的譯場,有好多道工序,至少在八道以上。首先比如說一個叫宣梵文,有人專門,來了一部經典,善長梵語的,印度話的這些人,把它用梵語念一遍,念一遍以後就要開始譯語,把所宣讀的翻譯為中國的漢語,接下來就要筆受,把翻譯過來的漢語要寫下來,寫下來以後還要回綴。
就是因為你看我們現在學語法,有倒裝句,英文和漢語的主謂賓的安立前後次第就不一樣,梵文亦復如是,就是有專門人要回綴,就是把這個次第排列出來像漢語這樣,那麼接下來還要潤文,就是讓他的文字要優美流暢,還有校勘證譯,文字優美了,但是你語言的表述是不是有誤的,還要進行勘驗,還要接下來還要證禪義,統一的譯出來,楷定了校勘以後,還要看看你的文字有沒有曲解佛經,和般若畢竟空思想有沒有違背,最後才能夠評定最終的審核和勘定。
每一道都不是由一個人來完成的,特別是到回綴以下,每一道都是由一大幫人來共同審定的,大家想想我們現在讀經的時候,爾時佛告長老舍利弗,從是西方過十萬億佛土,有世界名曰極樂,都是這麼來的,所以這個我們說佛法難聞,法流東土特別難,就不用細說了,那種艱辛我們自己去體會。
我們現在在讀經的時候,你拿著這麼精美的摺疊本,結緣的時候,回去就亂扔在那,古人為什麼說抄一部經典,我一輩子抄多少,那個時候沒有印刷術,那就只能用筆這樣抄經,這樣去流通呀,那個時候就是有的人,大施主出多少錢請多少文人秀才來抄經典,來流通,都是這麼來做功德的。所以你看這是,特別是當時這種晉宋齊梁唐代間,高僧求法離長安,那是何等的悲壯,那都跟史詩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