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深親情散文:舅老爺升堂

2020-08-28 遠深閒話

有人說,娘家是女人最後的靠山;沒有這座靠山,女人心裡是不踏實的,即使這個女人已出嫁幾十年,即使她已是七老八十的老太婆。這話真是不假。我姑姑快八十歲的時候,就曾因為家庭矛盾,兩次回娘家搬救兵。父親為了替姑姑做主,還曾親自&34;。

遠深親情散文|舅老爺「升堂」|《追憶父親的一生》之十八

01

姑姑回娘家搬兵不是因為姑爺欺負她。姑爺是個很和善的人,一輩子沒動過姑姑一指頭。小時候,我跟弟妹都喜歡去姑爺家,哪怕要走二十多裡路。姑爺總是想方設法給我們弄好吃的,一天到晚笑眯眯。姑姑比我父親大十幾歲,姑姑出嫁時我父親還是個幾歲的小毛孩,他隨奶奶去去了姑爺家,做小生意賣甘蔗的姑爺不僅叫父親放開肚子吃,還叫他只管選大的吃。&34;母親一直記得奶奶模仿姑爺的方言說這句話的樣子。古話說,愛屋及烏;姑爺要是不愛姑姑,不可能對我父親以及我們這些晚輩那麼好。

姑姑回娘家是因為婆媳不和。姑姑只有一個兒子。有人說,只有一個兒子的家庭總是充滿溺愛,所以這樣的兒子小時候懂事要晚一點,長大了責任心會少一點。這可能是偏見,我就見過獨子懂事早責任心也很強的。但不幸的是,姑姑的獨子——我的表兄,卻被偏見命中,成年以後就不願呆在家裡幹活,喜歡在外面東遊西蕩;結了婚生了孩子,還是長年待在外面,把小的丟給老的,樂得自己瀟灑,一年到頭也沒幾個錢往家裡寄,一家人的日子緊巴巴,在村裡沒面子,許多矛盾都是因此而生。還有人說,所有婆媳不和都是因為兒子沒用,我姑姑當然不會這麼看,她覺得所有的不幸都是因為兒媳不好。

婆媳有矛盾,公公不能管一管嗎?不能。在那個家,姑爺一直都是被管理的對象,娶了老婆被老婆管,生了兒子被兒子管,娶了兒媳又被兒媳管。婆媳發生衝突,姑姑當然指望姑爺說句公道話,他不敢說。他不說,姑姑就罵他沒良心。罵也不說。被罵多了,實在受不了了,姑爺就跟姑姑分開過了。其實也分不了多開,還共著一口灶,只是各做各的飯。

姑姑也好面子,被兒媳罵不是件光彩的事,一開始並不想讓娘家人知道。她找過親家,親家要是有用,兒媳還會罵她?他也找過隊裡的幹部,幹部勸兩句,起不了什麼作用。實在沒轍了,只有最後一條路:回娘家。

&34;姑姑說。

遠深親情散文|舅老爺「升堂」|《追憶父親的一生》之十八

02

姑姑第一次回娘家告狀的經歷就讓人唏噓不已。

那是一個寒冷冬日的黃昏,有人來我家裡,說是村外馬路邊有個老太太躺在地上走不動了,好像是我姑姑。父親很詫異,跑過去一看,還真是。趕忙找來一架板車,鋪上被子,把姑姑拉回家來。

姑姑說,當天大清早她從家裡出發,步行五公裡到鎮上坐客班車。但司機見她這麼老,背又駝得厲害,怕路上有什麼閃失連累自己,死命不讓她上車。一直等到下午,才霸蠻上了最後一班客車。中途又轉乘三輪車,直到傍晚才到達娘家村口。因為又冷又餓,終於撐不住了,癱倒在路邊。

不知她動身回娘家的時候,是否想到過要吃這麼大的苦頭?

老姑姑烤暖了身子,吃飽了肚子,緩過氣來,開始一把鼻涕一把淚控訴兒媳如何不孝,動不動就指鼻子喊打。那神情,比小姑娘撒嬌還煸情。這也不奇怪,就算快八十了,回了娘家姑姑也仍然是個閨女。誰家沒有一本難念的經,至於麼!所以,姑姑說的這些,父親不是太上心。而且他知道,自己的姐姐是個能幹有主見的女人,可能擺不正自己的位置,管了不該管的事惹怒了兒媳。打算安慰她一下,讓她在娘家多住些日子,等氣消了再把她送回去。

果然,休養了幾天,老姑姑身體恢復得不錯,天天有說有笑。父親要打發她走時,姑姑提出一個要求,除非兄弟跟她走一趟,去幫她修理一下那可惡的媳婦,否則她就住在娘家不走了。父親想,不想走是吧?那就讓她再多住些日子,再消消氣,反正年紀這大了也難得回來一趟。

清官難斷家務事,何況是婆媳矛盾,父親不想管,可不管也不行。姑姑有兩個哥哥,就是我大伯和二伯,可他們已經去世了;在世也沒用,因為不知是何原因,他們在世的時候就不跟姑姑來往了。同輩親人姑姑只剩下一個弟弟在世,就是我父親。

眼看半個月過去,父親覺得不對啊。這期間,只有姑爺託人捎了口信,叫姑姑早點回家,不要給娘家添麻煩。姑爺關節痛走不動,為什他們的兒子媳婦和孫男孫女不來接,也不問候一聲?老人家離家出走這麼長時間,是死是活都不管嗎?看來還真的要親自跑一趟才行,好好開導一下那些不懂事的晚輩。

送姑姑回家的路上,父親一直在勸她。

父親:&34;

姑姑:&34;

父親:&34;

姑姑:&34;

到了姑姑家,姑爺見姑姑回來了,而且是我父親送回來的,他好高興,連忙叫兒媳做飯、孫子打酒。父親幾次找機會想跟姑姑的兒媳——我的表嫂,聊一聊,她總是藉故避開。

開飯時間到了,表嫂不斷招呼父親和姑爺上桌,卻把姑姑晾在一邊。父親落座卻不吱聲,也不動筷子,只拿眼睛往姑姑那邊看,希望表嫂能會意。不知道是真不明白我父親的意思,還是故意裝蒜,表嫂滿臉堆笑只顧殷勤勸酒敬菜,不朝姑姑看一眼。

&34;父親壓著火氣責備她。

表嫂一下子面紅耳赤,只好不情願地朝姑姑說:&34;

&34;

&34;

&34;

&34;

&34;

&34; 表嫂無言以對,垂頭立在旁邊。

&34;父親的語氣緩和了許多。

&34;表嫂知趣地附和。

父親見好就收,這才叫她坐下來吃飯。

父親是個聰明人,他沒有糾纏婆媳之間的是是非非,而是巧妙地抓住了一點:無論如何,兒媳惹得老婆婆回娘家告狀,那肯定是兒媳的錯;婆婆回了娘家了還不去接,更是錯上加錯。

畢竟娘家人來替自己作主,姑姑感覺莫大的安慰。但如此輕描淡寫,她心裡又有些失望。

遠深親情散文|舅老爺「升堂」|《追憶父親的一生》之十八

03

婆媳矛盾是一個無解的難題,或者說是一種難治的病,父親的藥方雖然對症卻不能斷根。姑姑後來的日子並沒有好過多少,相隔一年多,又回娘家告狀來了。

姑姑這一次回娘家告狀的過程更加離奇。

姑姑聽說我父母已經隨我進城定居,但並不知道我的住處和工作單位,卻一個人坐公交車進城來找。縣城雖然不大,但姑姑從來不曾來過,自然一進城就迷失了方向。老人家拄著拐杖駝著背,跌跌撞撞地見人就問,天快黑了,急得坐在西關橋頭哭。圍觀的人群中有一位二小的女老師,錯把我姑姑當作她小時候的奶媽,接到自己家中。看她頭上有傷,還帶她到診所上了藥;安頓下來後,才發現認錯了人。聽姑姑說清來由,這位好心的女老師剛好認識我,第二天帶著姑姑找到了我家裡。

姑姑一進門就大哭,說她被兒媳打了。父親看姑姑頭上包著紗布,頭髮上還有血跡,氣憤之下衝口而出:&34;隨即向姑姑表態,這一次真的要給她點顏色看看。

待姑姑傷口癒合,父親送她回家。想到父親心中的怒氣,怕他到時控制不住情緒真的動手打人,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把事情搞得更糟,行前,我決定自己開車去送他們,還約了姑姑信任的一位村幹部到場一起做調解工作。

古話說,雷公不打吃飯人。小時候,我和弟妹犯了錯,要是母親在飯桌上教訓我們,父親總是用這句話制止她。那天,如果吃飯前有機會解決問題,父親也不想在吃飯時候鬧得大家不愉快。但是,村長事務忙,直到開飯前才到場;表嫂又像上次一樣見我父親就躲,以為避開了風頭,一起吃頓飯就沒事了。父親似乎看透了她的心思,也不管古人怎麼說的了,決定就在飯桌上教訓她。

&34;父親望著表嫂一閃而過的背影,自言自語。

開飯了,父親跟村長稍稍禮讓了一下,就在上首坐定。大家各自落座,菜也上齊了,表嫂仿佛從某個地方突然冒出來,端著酒壺陪著笑臉,給大家斟酒;斟好酒,又不知到哪裡去了。整個過程,大家互相客套,唯獨父親一動不動、一聲不吭,神情嚴肅地坐著。

看父親這架勢,我心裡暗自發笑:這老爺子入戲太深了吧,來這裡也就做個和事佬,真把自己當升堂的縣令了?

&34;姑爺說。

&34;父親答。

&34;村長把酒杯端起來遞到父親手上。

父親不好駁村長的面子,接過酒杯,卻不往嘴邊送。這時候表嫂知道躲不過,從旁門走出來。父親眼睛立刻盯著她,厲聲問:

&34;

&34;表嫂急忙辯解。

&34;父親霍地一下站起來,抬起手,指著表嫂厲聲問道。

&34;表嫂突然大哭大叫,放起潑來。

如果說,來的路上父親心裡想的,還是一場為姑媽療傷的演出,那麼此刻,看到表嫂那張全無愧疚的臉,父親不再是什麼演出,他分明就是升堂的縣官,真的動了雷霆之怒。他揚起手,如同縣官拿起驚堂木一般,往桌上重重一拍:&34;

隨著呯地一聲巨響,面前的酒杯從桌上翻滾落地。怒氣伴隨飛濺的酒氣,頃刻間瀰漫整個房間。表嫂嚇得臉色煞白。

遠深親情散文|舅老爺「升堂」|《追憶父親的一生》之十八

這時,村長發話了。先說了一通尊老愛幼之類的大道理,然後指著表嫂,撂下一句重話:&34;表嫂一聽,更加驚慌。

姑爺是個老實巴交的人,一輩子膽小怕事,擔心鬧僵了真的會抓人,趕緊替兒媳打圓場,還想藉故把她支開。

&34;父親伸手制止

&34;姑爺問。

&34;父親一字一頓地說。

&34;表嫂一下子服了軟。

&34;父親又問。

&34;表嫂趕緊表態。

&34;村長見氣氛緩和,讓表嫂離開了飯桌,給父親重新斟滿酒,又補充道,&34;

公堂變回了飯堂。

飯後,父親拉著姑姑到裡屋嘀咕了好一陣,估計又是勸她裝聾作啞少管閒事。臨別,姑姑拉著我的手送出村口,還依依不捨。流著淚懇求:&34;

那一刻,我的心真疼,也不管自己能不能如她所願,只一個勁點頭。

可是,下次來的時候,姑姑已經躺在棺材裡面了。

遠深親情散文|舅老爺「升堂」|《追憶父親的一生》之十八


04

沒多久,傳來了姑姑的死訊。據說是忽然臥床不起,沒幾天就死了。奔喪的路上,父親一直沉默著,只是不斷地嘆息;到了靈堂,也是默默坐在那裡,盯著靈柩發呆。表哥來叩頭,他眼皮也不抬;表嫂來敬茶,他眼珠子都不動;菸頭燙著指頭了,他身子微微一抖,隨手把它扔到地上,抬腳狠狠地踩滅。

整整兩天一夜,父親一直沉默著,也不知他在想些什麼。

離開的時候,吉普車駛出村口,父親忽然推開車窗玻璃,回頭往村口張望,隨後揚起衣袖抹眼角,開口說了一句話:&34;

遠深親情散文|舅老爺「升堂」|《追憶父親的一生》之十八


遠深閒話:講述親情,探討康養,分享閱讀,聊聊閒話。

歡迎進入今日頭條,關注「遠深閒話」,閱讀更多原創文章。

相關焦點

  • 遠深親情散文:發小
    遠深親情散文|父親和他的髮小|《追憶父親的一生》之十六遠深親情散文|父親和他的髮小|《追憶父親的一生》之十六遠深親情散文|父親和他的髮小|《追憶父親的一生》之十六遠深親情散文|父親和他的髮小|《追憶父親的一生》之十六
  • 遠深親情散文:日子
    遠深親情散文|日子|《追憶父親的一生》之二十二忙碌了一周,便有些渴望周末。周末到了,美美地睡個懶覺。遠深親情散文|日子|《追憶父親的一生》之二十二無所事事的周末,不如回老家去看看吧。上次回去是什麼時候?忘了。
  • 遠深親情散文:宿願
    遠深親情散文|父親的宿願|《追憶父親的一生》之二十01葉落歸根的心情,說起來誰都理解,但父親晚年時不時提起遠深親情散文|父親的宿願|《追憶父親的一生》之二十03就在小弟出生那年,有一天,父親提了一捆削好的木樁
  • 遠深親情散文:金婚之謎
    遠深親情散文|金婚之謎|《追憶父親的一生》之二十四01從沒見過父母之間舉案齊眉卿卿我我,相反,爭吵在他們之間倒是家常便飯遠深親情散文|金婚之謎|《追憶父親的一生》之二十四02有打不開的死結嗎?遠深親情散文|金婚之謎|《追憶父親的一生》之二十四05母親並非只是單純苛求父親,她苛求自己更多。
  • 散文:二舅
    家裡窮得揭不開鍋,外公就把年幼的二舅過繼給了別人。從此二舅成了別人家的孩子,從小到大都養在農村,與他的兄弟姐妹骨肉分離,斷了聯繫,來往甚少。我對二舅的記憶很少,只記得他住在農村,是個老實本份的農村人。記憶最深的一次,是我外公去世後埋在老家璧山,我們一家子人傾巢出去,去給過世的外公上墳。而二舅的家離外公的墳不遠,故一大早二舅就守在路邊,迎接遠到的貴客。
  • 散文:二舅回鄉
    自十九歲參軍並落腳他鄉,二舅在故鄉早已沒了自己的家,這次回來就寄居在五舅寬敞洋氣的別墅裡。二舅姊妹七個,除了去世的大姐即我的母親和在煤礦下井不能倒休的五舅缺席外,其他人都趕了回來。潔淨明亮的屋裡歡聲笑語,親人們圍攏一起享受著難得的團聚,談論著彼此關心的話題,幸福和感慨油然而生。我記事時,大舅結婚單過二舅出門當兵,外爺家每天還有六張吃飯的嘴。
  • 親情散文:碎舅舅
    姥姥不見碎舅回來,早哭成淚人兒,一邊抱怨姥爺心太狠,一邊滿村呼喚碎舅名字,嗷——滿堆,嗷——滿堆。碎舅生於六十年代末,饑荒過去沒多久,土地貧瘠,不產糧食,所以姥爺給碎舅起了個充滿希望的名字。那一夜,街坊四鄰找到碎舅時,他守的火堆已奄奄一息,微弱地冒著青煙。
  • 親情散文:小娘舅是個"老頑童"
    記得小時候大姐問小娘舅:&34;小娘舅姓吳,不假思索地回答:&34;逗得2個外甥女哈哈大笑,他也跟著一起樂,但沒有半點生氣。嶽父見到小娘舅總要上一堂政治教育課。每次總會對小娘舅說:&34;小娘舅總會點頭稱道:&34;他總有自己的一番解讀和說辭,弄得嶽父哭笑不得。小娘舅是一個敢於吃虧的人。與別人相處,他從不喜歡佔半點便宜,寧可自己吃點虧。
  • 散文:母親與大舅那無法割捨的親情
    母親眼裡閃現出一絲失望,深嘆一口氣,卻不再說什麼。看到母親的表情,本想著安慰她一番,而到嘴邊卻變成了一堆埋怨:「每次和他聯繫都是我問一句他答一句,或者乾脆不回,一次兩次這樣,次數多了我就煩了,幹嘛非要上趕著他說話,他比我大,還是表哥呢,快四十歲的人連這點人情世故都不懂嗎?」
  • 在農村,你認為是舅親還是叔親?
    01我們跟叔舅的之間感情親疏取決於父母兄弟姐妹之間的關係無論是我們跟叔舅之間的感情親不親,或是跟其他親人之間的感情,都取決於父母跟他們之間相處得怎樣!正如我們無法選擇誰能夠成為我們的父母叔舅,小時候的我們也無法選擇跟誰親近一點。
  • 親情,是永遠的思念
    前幾天,去探望了剛剛大病初癒的二舅,看到曾經強壯挺拔的怹,被幾次病魔折磨的身體消瘦、虛弱佝僂,心中不禁無限心疼傷感!幼年貧苦磨難,兄妹相依為命 母親和我的姨、舅們共姊妹七人,大姨最大,大舅次之,二姨、三姨排中間,母親最小,二舅次之。
  • 紀念我的小舅
    紀念我的小舅 得知小舅去世的消息,讓我浮想聯翩,小舅幫助我們一家人對我的關愛,一幕一幕的呈現在眼前。小舅是一名本分憨厚而不善交際的一位老人,他在我的記憶中:對於別人他總是冷冷的面孔,對我卻是那麼的溫暖和平和,我印象最深的是小舅在老家縣城磚瓦廠做職工時的情景。
  • 親情散文:大姑
    二爺是個老光棍兒,離大姑家不遠,小巷子拐個彎就到了,平時二爺有個頭疼腦熱的不是叫父親就是叫大姑,二爺的被子和冬天的棉衣都是母親和大姑幫忙拆洗的,不為別的,都是想暖著二爺悽涼的心,侄女也是女,侄媳也是媳,更何況二爺對我們一家也很好。
  • 散文:外公的橘子林
    郭華在我小的時候,住在外公家,印象最深的是春去秋來,外公硬著靠著橘子林養活了全家人,大舅二舅讀書上學,母親和幾個小姨都有機會讀完小學,擁有了自己的生活。後來我來到這個世界上,母親出門打工,又把我送到外公家。因此,我對外公的橘子林更加熟悉了。外公的橘子林,離外公的家五十米,這些橘子春天開花,夏天掛果,秋天成熟大賣,賣到冬天結束。外公常說,橘子是秋天裡最好的水果,味道好,營養價值高。
  • 傷來自親情最深的人
    突然有些感慨,我在大眾的生活中看到了一種現象,傷來自親情最深的人。 母愛,是這世上最偉大的愛。她的寵愛可以讓你放縱自己的情緒。肆無忌憚的發洩自己的情緒,忽略了那是母愛,卻又是來自親情最深的傷。 人確實挺可憐,在外無時無刻不在偽裝自己。在家確脫下這層外衣,傷著最深愛自己人,還把這當做是理所當然。 夫妻之前的愛,也是無私的,但又是兩極分化的。
  • 親情散文:我的母親
    奶奶留給娘最深的印象是賢惠。在老家,若有人用&34;一詞來形容某個女人,被形容者一定是有她自身特點,而這個特點正好符合農村人對女人的一切要求和期望。從小到大,娘不止一次提起奶奶,總不忘來一句&34;!娘之所以能成為父親的妻子,成為我和姐姐的娘,有一段陰差陽錯的故事。
  • 故事:我的二舅,是個沒用的男人
    二舅是高中畢業,當時相親時,二舅媽什麼也沒有考慮,當聽說他讀了那麼多年的書時,就毫不猶豫的同意了這門親事。但殊不知,二舅是屬於開瓢太嫩,吃菜太老的那種,幹活嫌太累,吃輕巧的,又沒那本事。二舅每天的生活裡,充滿了怨聲載道。
  • 故土的親情如一束花,香醉了匆匆的歲月
    2二舅的毛筆字二舅是我小時候給我溫暖最多的人,在我的印象裡他總是讓弟弟坐在他的脖子上,我跟在二舅的屁股後邊,在那個熟悉的小巷不知走了多少的路程。二舅比我大六歲,在我小時候上學用的紙張,大部分都是二舅幫我買,一直到上高中了二舅依然忘不了給我買學習用的紙,那份情永遠烙印在心靈的深處,隨歲月一起鐫刻在時光裡。
  • 老爺出一含蓄上聯:「生米煮成熟飯」,丫鬟下聯巧妙打消老爺痴念
    據說,有一個大戶人家的老爺,因為自家祖輩上一直從事經商,所以家境十分的優越。但是,不幸的是,自己的老婆去世了,老爺的心裡雖然十分的傷心。這時候的他,想要在娶一個年輕的女子,自己的有一個丫鬟生的十分的好看,而且,人也十分的精靈,於是,有一天丫鬟上菜的時候,老爺看著桌上的飯說到:生米煮成熟飯。丫鬟何其聰明,當時就明白了老爺的意思。
  • 遠去的的二舅,我揮灑不去的情感追憶
    二舅後來說,少一個人吃飯就多給一家人減輕點兒負擔。二舅很爭氣,因為在部隊工作踏實、表現突出還破格提了幹。二舅所在的部隊離老家雖說並不太遠,也有百餘裡。每次探家二舅總捨不得坐車,一直是步行回家,到家就把自己省下的津貼費全部交給外婆。母親在舅和姨中排行最小,那時的母親自然是最希望二舅從部隊探家了。因為,二舅回來的時候就是全家「打牙祭」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