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關係中,好好說話有多難

2020-09-11 十九日記


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


生活中有多少摩擦,一般而言,就會產生多少爭吵,甚至演變成暴力或冷戰,這是人際關係中很難克制的一面。


其實並不是想吵架,只是控制不住自己。


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之中,人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往往用最負面的情緒在和最親密的人交流溝通。


最愛的人,往往會傷的最深,是因為肆無忌憚的情緒爆發。


你知道自己愛父母,在乎愛人,疼愛孩子,但是,言語和行動卻在無形中刺傷著對方,把愛變成利刃,把關係割扯到支離破碎,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問題。


(二)


愛不會懸空生長,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或減少的。你有你的原則,他有他的底線,不要去觸碰彼此最脆弱的情緒。


人人都會疲累,需要身體的安慰和心理的支撐,這是親密關係中很重要的環節。


在經過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後,誰都想要安靜的時間,靜謐不被打擾,但是生活不是這樣,有瑣碎的家務,有孩子的作業,有老人的陪伴。


作為丈夫,回家之後,對著忙碌的妻子說:飯怎麼還沒做好,你一天都在忙什麼?這不僅是言語的暴力,也是情緒的衝突,自然會激起妻子的憤怒。


無論職場女性還是家庭主婦,都是疲累的,沒有應該被指責的理由。


同理,丈夫奔波一天回家,想要有安靜的空間,卻聽到妻子喋喋不休的抱怨,自然不會有好的心情,好的情緒,有會因此而引發爭吵。


原因無他,彼此都從自身出發,不曾考慮到對方的立場處境,就會形成對峙的局面。


(三)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是長久的過程,而不是短暫的時間,需要彼此的包容理解。


柴米油鹽醬醋茶,小事情上能夠包容的就沒有爭吵的必要,彼此體諒,才是正確的關係。


多想想對方的好,慢慢忽略對方犯過的錯,能夠走到一起,就有愛的基礎,你的改變也會引發對方的改變,這是愛的共生力。


說話多用「我」開始,少用「你」開始,別把責任都歸結到對方身上,也從自身找找原因。


少些嘲諷、少些批評,多些讚美、多些感謝,彼此會感覺舒服,關係也會融洽。


愛是否會長遠,是看雙方磨合的好不好,把愛變成戰場,得到的只會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你愛她,是因為相處的關係舒服,不是為了通過爭吵變成彼此的束縛。


(四)


愛要慢慢來,太快的改變是虛假的改變,真實的遮掩。


「以後再也不會了」,可以說的很乾脆,但是每件事情都有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給彼此一點時間,別把冷戰當做日常,消耗時間,也消耗感情。


人有適應的時間,有自律的過程,在適當的時間提醒,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親密關係不是硝煙瀰漫的戰場,不需要時刻高懸的利劍,每天喋喋不休、聲嘶力竭、面紅耳赤,不過是在僵化關係。


發洩時歇斯底裡,後悔時也會痛哭流涕,別讓自己陷入如此的惡性循環。


(五)


別咆哮,別冷戰,給彼此冷靜的時間;別自私,別傷害,多為對方考慮一些。


你慢慢變好,對方也會有相應的進步,慢一點沒關係,真實的變好,你和他都可以感受得到。


36.5°的我,想給你100°的沸點。

文章首發微信公眾號:十九日記(shijiuriji),我在那裡等你。

相關焦點

  • 再親密的關係,也要好好說話
    ,可是我們往往只注意到與陌生人或者關係一般的人之間的說話,因為關係不是很親密,或者根本沒有什麼關係,所以說話就會多注意一些,會顧及很多事情。但是在與我們關係比較好的人,或者是很親近的人相處的時候,就很容易忽略掉自己的說話做事方式,很容易因為自己的言語不當傷害到對方而不自知,或者因為關係很親密,根本不在乎有沒有傷害到對方。其實我們更要注重自己的親密關係,越是親密的人,越要注意分寸,越要好好說話,如果總是不注意自己的語言,總是傷害到對方的尊嚴,那麼終有一天會危及到自己的親密關係。
  • 好好說話,是親密關係的秘密
    在《好好說話》中提到一個觀點:權利對等,才能享受親密關係。01對等,是開啟有效溝通的基石。‍人和人之間對等是好好說話的前提,也是溝通的基礎。同理在親子關係中,無論是和我們的父母,還是和我們的子女,也應當明白:肯定有一些事情,存在各種因素,你們的意見產生分歧,這其實是非常正常的事,沒有必要強求。02 如何與子女好好說話我們想要與子女,通過說話建立親密關係,要讓他們從你的做事能力改變對你的看法。
  • 親密關係中的溝通:積極傾聽,及時反饋;心平氣和,好好說話
    日常生活中,我們常把兩個人是否爭吵、是否冷戰、是否欺騙或背叛,作為關係是否親密的衡量標準。正所謂相愛容易相處難,相處越久越會發現,決定親密關係是否長久的核心能力不是彼此如何相愛,而是如何化解彼此的矛盾和不滿。很多分手的真正原因不是不愛,而是無法忍受痛苦、糾結和矛盾。畢竟,人的首要需求是逃離痛苦,然後才是嚮往溫暖。
  • 克裡斯多福·孟 | 《親密關係實操篇》——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鬥爭與溝通(二)
    大家可以從這個小小的案例當中看到,要讓伴侶當著對方的面承認自己錯了是多難的事情。我也試圖讓書中的場景儘可能地有幽默感。為什麼呢?這是因為,如果說你從一個局外人的角度去看兩個人的爭吵的話,真的是很有意思很有幽默感的。兩個人爭吵的時候,聽起來還真是像兩個小孩在遊樂場裡為了搶玩具而吵架的那股勁兒。兩個小孩一直來來回回地說:「這是我的!」「不是,這是我的!」
  • 關係越好,越是要「好好說話」
    很多時候,毀掉一段親密關係的,可能只是一句無心的話。生活中,很多關係親密的人(比如父母、夫妻),相處的質量並不高。哪怕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彼此也經常感到孤獨與疏離,不是瘋狂地吵架、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這些矛盾,很多都是因為表達的方式不當引起的,面對關係越好的人,我們越是要「好好說話」。
  • 親密關係 | 不如好好吵架
    人都是有情緒的,很難想像伴侶之間從來沒有摩擦,無論多麼相愛、多麼般配的兩個人,總會發生分歧和爭執。一項研究表明,受到婚姻困擾卻不能暢言的中年婦女比起直言不諱的鄰居,在未來10年裡死亡的可能性高達4倍。為此,約翰戈特曼曾向那些想要婚姻成功的男性提出不要試圖迴避衝突的忠告。一千對伴侶就有一千種相處模式,怎樣才能好好吵架,讓親密關係中的衝突起到積極的正向作用?
  • 克裡斯多福·孟:親密關係中的權力鬥爭與溝通
    當你與一個人進入一段親密關係中時,你是跟他/她整個人、他/她的全部進入到親密關係的。但是當那個人身上某些面向某些方面浮現出來,並且這些面向這些方面是讓我們感覺到不舒服的時候,我們就拒絕了。隨著我們關係的演進,接納是另一個會犧牲掉的東西。
  • 遠離有毒的話語,好好說話,好好愛
    既然是群居,就要有交流。 交流最普遍的方式,就是語言溝通。 想在一個群居環境中獲得良好的生存體驗,就要好好溝通,好好說話。 說出口的語言是千變萬化的,如何利用這不同的搭配帶來不同的表達效果的語言,達到自己預期的目的,就變得非常關鍵了。
  • 找一個好好說話,輕聲說話的人有多難?
    但如果林美人如此的話,我想結局可能也不比現在差追她的屌絲中,有一個不怎麼好看的,但看起來很老實,即使多次被拒絕,也從不放棄!偏偏對寫詩的他,特別有安全感!說一說林美人的背景,有一個溫可的媽媽,有一個帥氣能幹的爹,但是爹和她媽媽早就離婚了,為了和她媽媽離婚,沒少家暴她媽媽!林美人,對于帥氣多金男子不感冒,可能源於她原生家庭吧!即使追她男孩子裡,有不少帥氣,條件很好的男孩子,但她也不曾正眼瞧過,可能那一類,她已經不用看,歸於她爹那一類了!
  • 婚姻經營中:「好好說話,可能比好好做事更重要」
    最近我看到網上的一個帖子上討論話題最多的就是,婚姻中,在好好說話,可能比好好做事,更重要。是嗎?我相信聽到這句話,很多人都會想到:就是因為我不會說話,我做得比別人多,還吃力不討好。而這些不會說話給你帶來的苦惱,我相信大家自己的體會已經是很深刻了。
  • 有多少關係,毀在了你不會好好說話
    好好的跟妻子講講?工作中的事情,生活上的壓力,都會跟妻子好好說一說。你們看,面對同樣的事情,不一樣的表達就完全避免了像上一種情況那樣的悲劇。結果那天,正好妻子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不開心的事情,也非常的累。本來想回到家裡好好休息一下,結果上來丈夫就衝著他來了這一通,誰的心情還會好呢?那如果丈夫換一種表達:「怎麼回來這麼晚,是不是有什麼事情啊?如果有的話,需不需要我幫助,為什麼這麼晚才回來也不跟我說一聲,害得我這麼擔心。」
  • 好好說話,好好愛自己
    「好好說話,」是當下最提倡的可以讓一個人快樂的重要方式。 自從進入婚姻,自己習慣性的稱婆婆、媽媽十幾年了。這個好習慣需要感恩我的父母,感恩我的媽媽。後期深入聊天過程中,她們自己找出根源,就是自己不習慣叫婆婆「媽媽。」雖然她老公不多說什麼?而男性心裡無意識一個認知,你沒有完全接納、認可我的出生地「媽媽子宮。」任何人也無法取代一個孩子在媽媽子宮十個月的「親密關係。」同吃、同睡、同呼吸……成年後再好的親密關係也無法取代,一個孩子在媽媽子宮的十個月的親密互動。
  • 親密關係中,為何我們總是一說話就吵架?
    為什麼某些小事件特別會給關係的性質定調?依附理論告訴我們,至愛是我們生命中的庇護所和安全基地,是我們最強烈的情緒來源,對我們的打擊也是最猛烈的。當我們遭受冷落,威脅,孤獨而無助時,我們會本能的向依附對象(伴侶)尋求安慰和親密接觸。此時,如果伴侶能夠在情感上積極地正向的回應我們,就會讓我們有充足的安全感,讓我們感到比較幸福,安定和滿足,面對衝突和困難時,也能夠更積極正向地解決。
  • 其實,毀掉一段親密關係的,往往是你的「太會說話」
    這總是能夠讓一個人快速地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很快的引起周圍人的注意,也很快的表達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得到大家的認同和關注。但是在親密關係中,一個人太會說話反而成為了一種缺點。他們認為自己在爭執中,如果說得多,那麼就可以讓自己穩居上風,就可以讓自己佔理。但是,不以解決問題為目的的吵架,只是對兩個人親密關係的消耗。所以在婚姻中,我們要做的不是在嘴上爭輸贏,而是要化解爭端、達成一致目標。只有這樣的爭論才是有意義的。當你在語言上佔了上風的時候,不要沾沾自喜。
  • 關係越好,越是要「好好說話」,兩人之間的感情才更好
    很多時候,毀掉一段親密關係的,可能只是一句無心的話。生活中,很多關係親密的人(比如父母、夫妻),相處的質量並不高。哪怕生活在同一屋簷下,彼此也經常感到孤獨與疏離,不是瘋狂地吵架、就是話不投機半句多。這些矛盾,很多都是因為表達的方式不當引起的,面對關係越好的人,我們越是要「好好說話」。
  • 我們能不能好好說話,不傷人」
    人和人的關係出現縫隙,往往是因為不再好好說話了。無論是與另一半還是父母,皆是如此。我看過一個故事:丈夫加班,很晚才回到家。他看了眼整潔的地板和陽臺上晾好的衣服,什麼都沒說,卻突然問:「有沒有給每盆花澆水?」妻子還沒說話,他嘆了口氣:「你為什麼總要我催著做,就不能主動點兒?」
  • 親密關係中,不要害怕衝突,而不去溝通
    文/學乃身之寶我們都知道,親密關係中,溝通很重要,但很多人認為,好的溝通,就是要彼此好好說話,不能有衝突,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因為好的婚姻,衝突是常態,衝突本身也是一種交流方式。也就是說,親密關係中,好的溝通,我們不要害怕衝突就不去溝通,這個原則不能忽視。那麼,怎麼通過衝突這種方式,去更好地溝通呢?
  • 最好的修養,是好好說話
    好好說話,是一種智慧,也是一種修養。掌握了說話的藝術,很多時候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時為自己奠定下良好的人脈關係1,急事,慢慢說越是著急的事越不能火燒火燎的倒出來。所以我們要學會小事幽默說,用玩笑的話說出來,既能達到提醒的效果,又能讓關係更親密一些。
  • 婚姻中好好說話,到底有多麼難?刀子嘴豆腐心?切,別侮辱豆腐
    到了婚姻中,如果能和對方成為可以談天說地、袒露內心的朋友,那是難能可貴。現代社會每個人都很忙,各人都有自己工作和事業,真正在一起的時間,也就每天晚上的那幾個小時。如果在這短暫的時間內,一方不能好好說話,那就是在關閉溝通的大門,這段婚姻就沒什麼幸福度可言。好好說話,簡單的四個字,我認為幾乎是幸福生活的全部真諦。
  • 親密關係:在愛中找回自己
    "我對鏡中人說話,問他能不能改變自己的態度"-----麥可傑克遜的歌曲《鏡中人》我們在親密關係中,有很多人只看到對方的缺點,以為只要對方改變這些缺點,自己的生活就會幸福。殊不知,活在改變別人的妄想中,最直接的影響是給自己建了一座監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