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於網絡
(一)
生活中有多少摩擦,一般而言,就會產生多少爭吵,甚至演變成暴力或冷戰,這是人際關係中很難克制的一面。
其實並不是想吵架,只是控制不住自己。
尤其是在親密關係之中,人更不容易控制自己的情緒,所以,往往用最負面的情緒在和最親密的人交流溝通。
最愛的人,往往會傷的最深,是因為肆無忌憚的情緒爆發。
你知道自己愛父母,在乎愛人,疼愛孩子,但是,言語和行動卻在無形中刺傷著對方,把愛變成利刃,把關係割扯到支離破碎,才發現原來是自己的問題。
(二)
愛不會懸空生長,都是在日常生活中增加或減少的。你有你的原則,他有他的底線,不要去觸碰彼此最脆弱的情緒。
人人都會疲累,需要身體的安慰和心理的支撐,這是親密關係中很重要的環節。
在經過一天忙碌的工作之後,誰都想要安靜的時間,靜謐不被打擾,但是生活不是這樣,有瑣碎的家務,有孩子的作業,有老人的陪伴。
作為丈夫,回家之後,對著忙碌的妻子說:飯怎麼還沒做好,你一天都在忙什麼?這不僅是言語的暴力,也是情緒的衝突,自然會激起妻子的憤怒。
無論職場女性還是家庭主婦,都是疲累的,沒有應該被指責的理由。
同理,丈夫奔波一天回家,想要有安靜的空間,卻聽到妻子喋喋不休的抱怨,自然不會有好的心情,好的情緒,有會因此而引發爭吵。
原因無他,彼此都從自身出發,不曾考慮到對方的立場處境,就會形成對峙的局面。
(三)
兩個人生活在一起,是長久的過程,而不是短暫的時間,需要彼此的包容理解。
柴米油鹽醬醋茶,小事情上能夠包容的就沒有爭吵的必要,彼此體諒,才是正確的關係。
多想想對方的好,慢慢忽略對方犯過的錯,能夠走到一起,就有愛的基礎,你的改變也會引發對方的改變,這是愛的共生力。
說話多用「我」開始,少用「你」開始,別把責任都歸結到對方身上,也從自身找找原因。
少些嘲諷、少些批評,多些讚美、多些感謝,彼此會感覺舒服,關係也會融洽。
愛是否會長遠,是看雙方磨合的好不好,把愛變成戰場,得到的只會是兩敗俱傷的結果。
你愛她,是因為相處的關係舒服,不是為了通過爭吵變成彼此的束縛。
(四)
愛要慢慢來,太快的改變是虛假的改變,真實的遮掩。
「以後再也不會了」,可以說的很乾脆,但是每件事情都有循序漸進的過程,不會一蹴而就。
給彼此一點時間,別把冷戰當做日常,消耗時間,也消耗感情。
人有適應的時間,有自律的過程,在適當的時間提醒,才會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親密關係不是硝煙瀰漫的戰場,不需要時刻高懸的利劍,每天喋喋不休、聲嘶力竭、面紅耳赤,不過是在僵化關係。
發洩時歇斯底裡,後悔時也會痛哭流涕,別讓自己陷入如此的惡性循環。
(五)
別咆哮,別冷戰,給彼此冷靜的時間;別自私,別傷害,多為對方考慮一些。
你慢慢變好,對方也會有相應的進步,慢一點沒關係,真實的變好,你和他都可以感受得到。
36.5°的我,想給你100°的沸點。
文章首發微信公眾號:十九日記(shijiuriji),我在那裡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