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在人際關係中尤為重要,學會共情式溝通會讓你的生活、工作都輕鬆愉悅。《共情式溝通》是日本心理諮詢師古宮昇的作品。本書共分為「基礎篇」、「實踐篇」和「特別篇」三個部分。基礎篇講了8個點,說明「懂得共情的人,更受人歡迎」,實踐篇分10個小節講述了溝通的技巧,特別篇分兩個小節講述了「如何成為一個有親和力的人」。
人們喜歡獲得,適當給予會更受歡迎。在人際相處中,你如果做一個給予者,而不是一個索求者,你會更受歡迎,更被人喜歡。
小李和大劉是同時進一家公司的新員工。小李是重點大學畢業的,而大劉是大專生,在學歷上小李明顯佔優勢。小李自覺高人一等,在工作中對同事也是愛理不理,傲氣十足。而大劉則很隨和,常常幫同事一起叫外賣,幫同事處理工作上的一些事情,也常常把家鄉的土特產分給同事們吃。漸漸的,同事都很親近大劉,而和小李漸漸的疏遠了。在一次部門經理選舉中,大劉被同事選為部門經理,而自以為穩操勝券的小李卻落選了。
因為大劉總是想著給予對方,所以很多人喜歡和他相處,他也得到很多人的支持。「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就是這樣一個道理。
我們也一樣,給予別人越多,越能實現夢想;越是努力成為讓人放鬆的人,別人越希望和你交往。
我記得我剛畢業去到一家公司上班時,面對那麼多陌生的面孔,感到很拘束。在自我介紹時,略顯緊張。第二天去上班時,有個同事提醒我說:「小佳,你要的資料全部放在旁邊的書架上,你可以隨時翻閱。」
雖然是很平常的一句話,我卻感動至今,畢竟她是所有同事中叫得出我名字的第一個人。而自那以後,我們的關係也靠的更近,最後成了好朋友。
記住別人的名字,是對別人的尊重。對於每個人來說,世界上最悅耳動聽的詞彙就是自己的名字。
記得女兒讀一年級時,有一天中午,我去接放學回家的女兒。當時天正下著雨,我打著雨傘在路上遇到了打傘回家的女兒。她正和同學一起撐著一把傘,我叫她把傘借給同學,我們母女同一把傘回家。
下午送女兒回學校,路上碰到她同學母女兩個騎著電動車也去學校。她同學示意媽媽把車停下,把傘還給我們。她媽媽面無表情的把傘給我,然後騎著電動車揚長而去。沒有說一句話,更別提感謝的話。那時候我心裡極度不舒適,感覺自己是不是操心了,怕別人的女兒被雨淋?
其實別人不會因為你的一句感謝而得到什麼,但是做為一個人,首先要懂得知恩圖報。一個沒有心懷感激的人,永遠不會受人喜歡。
人在這個社會,難免會與人打交道,如何學會溝通,如何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這就需要學會「共情」。不是討好迎合,才叫換位思考;不必同病相憐,也能感同身受。
心理諮詢師古宮昇指出,會共情的人都有一些共性,例如懂得給予,懂得示弱,坦誠自己的缺點,傾聽別人等等。先培養這樣的思維,再培養一些與人溝通的小技巧,你就能成為一個受人歡迎的人。
如果你還在為人際關係而煩惱,如果你還在為如何溝通而煩惱,那我建議你好好讀一下這本書,它將帶給你不一樣的視覺和感覺體驗,讓你的感情、事業都更加順利!
如果想要購買此書,了解更多詳情,可以點擊下方卡片正版書籍,質量保證,原價46.8元,現價35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