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中國父母總喜歡催婚催育?其中暗藏的心機你要懂,很現實

2021-01-07 好孕

文\好孕姐

「你這麼大了,不結婚可怎麼行?」

「你不結婚,我和你爸死了都閉不上眼!」

「婚都結了,不生孩子叫什麼事?」

「不生孩子,我和你爸整夜急得睡不著覺!」

以上對話,出自我表姐和她父母,作為熟悉旁觀者,我幾乎全程見證了表姐被逼婚的全過程:結婚前,老兩口裝抑鬱症,說是為表姐操心的睡不著,急著半夜哭,嚇得表姐隨隨便便就把自己嫁掉了。結了婚,開始催生孩子,不生就繼續哭,說是看不到外孫不放心,然後表姐就從一個女強人變成了老媽子,看得我扼腕嘆息。

我在旁邊看著這一番苦口婆心,心中不覺產生了一個疑問:為何中國父母總喜歡催婚催育?或許因為我在國外長大的緣故,幾乎沒見過外國父母如此熱衷於讓子女繁衍後代(他們一般親自上)。

懷揣著疑問,我去諮詢了相關領域的專家,這才被告知其中暗藏的心機有多深,其中不僅要從中國文化說起,還要講述人性的自私,或許比較長,但看明白了,你會更明白問題所在。

▲發展心理學:中國父母的控制欲

一切還要從控制欲講起,熱播劇《知否》中曾出現過一句話,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很多人誤會「計深遠」就是催婚催育,其實不然,這放到國外,無非就是幫助孩子在事業上發展和夢想實現,在國內被狹隘概括為催婚催育。

想知道為什麼,那我們就要先從中國父母的行為模式去了解。

不知道大家是否了解過發展心理學,作為解構家庭親子關係中重要的一環,發展心理學曾指出親情關係分為:高響應低要求的 Permissive-寬容型、高響應高要求的 Authoritative-權威型、低響應高要求的 Authoritarian-獨裁型、以及低響應低要求的 Uninvolved-漠視型。

其中,高響應低要求的 Permissive-寬容型被認為是最適合父母和孩子之間感情維繫的方式,聯繫到現實生活中,指的就是父母尊重孩子的獨立性和思想性,不會控制孩子的選擇,他們的位置更傾向於知心友人和共享成長的親人。

然而,中國父母卻並非如此,傳統的中國親情模式更傾向於低響應高要求的 Authoritarian-獨裁型。「低響應」,便是不需要孩子的反應;「高要求」,則是要求孩子達成自己的要求。

看到這,大家應該明白了,為何中國父母會不斷對子女催婚催育,不過是因為習慣了「高要求」,而子女若不能及時達成,就會讓他們產生一種失控感,覺得自己父母的威嚴被挑戰。要知道,Authoritarian型父母是最容易進入Parent Ego State狀態中,在他們的認知中,孩子屬於自己的附屬物,不具備獨立人格。

▲催婚催育下的「小心機」

①養兒方知父母恩

或許作為旁觀者的我太過冷漠,總能看清表姐父母苦口婆心背後的故事。

作為小輩裡最為獨立的孩子,我清楚明白表姐對父母的疏離,後來被逼著結婚生子後,雙方的態度才逐漸和緩。一次聊天,老兩口說了句養兒方知父母恩,我這也才明白,在老一輩的認知中,子女不結婚便不知道為人父母的辛苦,也就不知道他們這些年的辛苦。

所以,催婚催育是為子女「計深遠」,也是為自己「計」,為自己的晚年「計」。

②養兒防老的長遠打算

「你現在三十歲,不結婚沒什麼,但等到你五六十歲呢!到時候誰來伺候我們?」

面對我的疑惑,專家笑著說出了這句話,表明父母思考的更多,其中最常用來要挾子女的一句話便是「老了以後你怎麼辦」,這話聽著關心,其實更多的是父母對自己未來的焦慮。

是子女的未來,更是中國父母的未來,他們老去更快。假設活上八九十歲,倘若子女不婚不育,那將來八十歲的父母身邊就沒了年輕人伺候了。

③中國的倫理精神

父母不說,而撻之流血,不敢疾怨,起敬起孝。

——《禮記內則》

這是出自我國《禮記》中的一篇,中國孩子從小被家國文化所裹挾,習慣了將個人利益放置於集體利益之下,而父母也是成長與這種有毒的環境之中。他們習慣了群體性生活。

中國倫理精神也是如此,習慣將父母與子女捆綁為一體,父母催婚催育不光是為了孩子,更多是為了自己將來做打算,畢竟光子女一代是用不了幾十年的,未來還是要靠年輕人。

【話題討論:你身邊也有類似的長輩嗎?】

相關焦點

  • 為何父母這麼喜歡催婚?
    不知從何時開始,催婚成為了很多年輕人的噩夢,「每逢春節被催婚」道出了很多大齡未婚青年的心聲,「父母花式催婚」「租個男友/女友回家過年」更是成為近年的熱門話題。可見,中國特色的婚戀目的不在戀愛,而在於組建家庭、傳宗接代。在中國的家族體系裡,人與人的差異性不復存在,明確的自我邊界不復存在,有的只是大一統的標準。也就是說,中國人認為自己一定要和別人活得一樣,似乎「不一樣」就意味著「不正常」。中國家長甚至覺得「孩子不正常」就意味著「自己不正常」。
  • 男子被催婚輕生,中國父母為什麼總喜歡:催婚?
    「『我壓根沒女朋友……』杭州市30幾歲大兒子被父母催婚擊垮,儘管有時候期盼談戀愛,可是,一旦有異性朋友表明好感度,就覺得擔心,總是躲避,大學畢業三年,相親約會多次,如今也在被逼婚,說真話,由於催婚的難題,因為我和我爸爸產生許多分歧,也許是沒有談過談戀愛的緣故,覺得自身看待感情愈來愈不肯慣著,愈來愈不願意隨便談戀愛。」
  • 父母催婚催生是自私嗎?被幹預的人生我不想要
    這些都是來自令年輕人煩惱不已,充滿壓力的親朋好友的愛,如果你覺得你結婚了就完了嗎?催婚和催生孩子往往是一起進行的。說到催婚連明星也不例外,最近熱播的綜藝《我家那閨女》和《我家那小子》裡,明星的父母對於子女的婚姻大事,一點不比普通家庭的家長操的心少。而且他們還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儘早生個孩子。
  • 中國式催婚等於變相「催命」?父母催婚的誤區,不要再犯了!
    小朋友都喜歡過年,因為可以吃到好吃的收到壓歲錢,但是大人們對過年回家卻是又愛又恨,歡喜的是終於能一家團圓,跟朋友聚會,不高興的是每年回家都要面對一個問題——催婚。每次過年親朋聚在一起吃飯「年紀不小了,啥時候結婚,有沒有對象啊?」家人的催婚簡直就是變相催命。
  • 中國式催婚 魔鬼式催婚
    要知道,如果家人朋友不關心你的婚姻,你自己的心裏面真的會好受?對於單身貴族難免會遇到「魔鬼式催婚」,這也是人之常情。畢竟,到了結婚生子的年齡,而自己還是孑然一身,父母難免有些著急。不過,有些「魔鬼式催婚」,也有可能不是出於關心。比如,純粹的是好事嚼舌根子,或者顯擺自己的子女,或者為了窺探隱私等等。這也就意味著,應對「魔鬼式催婚」沒有必要狠心怒懟。
  • 中國式催婚,你怎麼看!
    馬上又是春節了,除了忙碌的年終總結,和對長假的期盼,恐怕部分單身一族又開始進入了,擔憂被逼婚的恐慌焦慮狀態,不管你覺得現在多麼的心態平和冷靜,認為做好了一切狂轟亂炸的準備,但在回家後似乎還是無法招架父母的催婚連環戰術。
  • 中國式催婚,正在變相催命
    這件事暴露了真實又扎心的現實:年輕人最怕的不是結婚,而是催婚, 02 T W O 當我在百度上搜索「催婚」時,出現的相關搜索是: 「催婚催得受不了,催婚催到死
  • 催婚,催婚,為何父母總是那麼著急催你結婚?
    而在農村地帶,老一輩人一直都認為過了年,就是年紀長一歲,不管你是1月出生,6月出生,還是12月出生。而一旦說到年齡,就離不開人生婚姻大事,如今生活水平比以前提高了,人們的生活方式也豐富多彩了,但是在父母的眼裡,到了談婚論嫁的年齡,不論你是剛畢業出來的大學生,還是在外打工忙著掙錢,還是出差開會討論大項目,都必須擠出時間來把這談對象的事情處理下,沒對象的就要物色找對象,有對象的就打量著啥時候把婚事給辦了。那麼,父母為何老是著急著催婚呢?人一定要結婚嗎?
  • 父母不停催婚怎麼辦,教你4招應對催婚,讓父母無話可說
    春節快到了,很多人開啟了新一輪的「催婚焦慮」症。而「催婚焦慮」的原因,主要來自於面對父母、親戚、朋友關於婚姻問題逼問的壓力。我盤點了一下網上常見的催婚套路,父母們真是無所不用其及。網友小陳:(排解孤獨系)我表姐跟我說:像我們這樣的獨生子女,如果父母不在了,那世界上只有我們一個人了,生個孩子,還有個跟你同血緣的人!當時聽了愣住了半天。
  • 中國式催婚
    1,你有沒有被催婚的經歷?我有一個親戚朋友,小夥子才25歲。已經被催婚三年,父母各種威逼利誘。催婚的現狀。根據1000份調查問卷顯示,被催婚年齡最多是20歲-25歲之間,佔60.8%。其次是20歲以下被催婚,佔24.8%。
  • 被催婚毀掉的中國年輕人
    「為什麼中國父母喜歡催婚?」,許多父母會給孩子施壓,每個節日都是他們催婚的最好時機。在綜藝《野生廚房》中,柳巖談到父母催婚,柳巖說覺得人人都需要婚姻,但是她現在找不到結婚的理由,還說要領養孩子。,其實你不應該丟了自己,你要知道有些幸福催不來,它必須等。
  • 催婚導致的自殺,背後是中國式父母的苦心
    3月10日浙江一男子在房間內燒炭自殺,原因是父母逼婚逼得太急。原來該男子三年來一直騙父母說有工作、有女朋友,而父母因為太著急他的婚姻大事,所以一直催他把女朋友帶回來看看,還在三年前給了他30萬,讓其買房買車。
  • 被催婚毀掉前,拉黑了父母
    「催婚」已經成為了現代年輕人的最大焦慮來源。中國關工委健體中心曾有逼婚現狀調查報告顯示:25歲到35歲的單身男女被逼婚率高達86%。甚至有3%的青年,還沒到法定結婚年齡,就被父母逼婚了。事後,我問她:「你的生活裡還有什麼不開心的嗎?」她說:「其實就是件小事,催婚,網上不都說過來25歲,父母就都會開始催婚嗎,如今我也逃不過這條鐵律。」
  • 中國式催婚,就是催命
    她跳下去的那一刻,一定在想如果父母當初沒有催婚該多好啊!2其實,父母催婚的出發點是好的,但是效果卻適得其反。今年3月份,杭州有個32歲的小夥子,被父母催婚催到燒炭自殺。小夥子是家中長子,性格比較內向,三年前辭職了,怕家人擔心就對家人謊稱自己在上班,每天假裝上下班。
  • 在你心目中,中國式催婚父母自私嗎?專家來說說
    曾有不少女孩抱怨道:「在這個社會上,之所以生活得很累,不是因為工作有多難,而是因為被30歲之前就必須要結婚的傳統觀念,狠狠地勒住了脖子」。在這點上,其實我們應該給予中國的女性以同情。由於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子女的婚姻大多都是由父母包辦的,待到如今的社會很多父母的意識形態裡,仍認為自己應去主導子女的婚姻,但實際上這是一個很錯誤的觀念。畢竟,子女作為一個獨立的個體,應該有權利去選擇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逼婚」「催婚」這種事實際只會給子女帶去壓力和痛苦,並不能使他們幸福。
  • 珍愛網調研:被中國式催婚下的年輕人
    …….」這似乎成為了當代年輕人難以逃脫的坎,所以也有了每逢佳節被催婚各種創意十足的段子,在催婚這個事上好像不得不承認——同一個世界,同一個老爸老媽。婚姻是人生當中重要的大事之一,裡面包含著無數父母無數家庭最真切的期望,希望自己的兒女早日能有個歸宿,可這無形中便給當代適齡年輕人增加了壓力。珍愛網發起線下調研,深入了解面對催婚下的年輕人有怎樣的態度和當下中國式催婚的相關情況,數據令人意想不到!
  • 父母們總愛催婚,相互理解很難嗎
    更可怕的是,以後每次逢年過節都會遭到精神上的打擊,周圍那個親戚的孩子結婚了,哪個比我小的鄰居有娃了,這樣的事情成了日常話題,經歷過的人都懂那種感覺。父母覺得年紀不小了,到了結婚的年齡。其實,想談戀愛、想結婚的人根本不用父母催也知道努力,而不想太早結婚的人,對於催婚這類事簡直深惡痛覺,很多人並不是真的不想戀愛和結婚,有的只是想要多享受一下自由的生活,有的則是不想將就,想找一個適合的,這些理由在父母們的眼裡都是很幼稚的想法,只可惜我們誰也說服不誰。對於結婚每個人心裡都有一桿秤,有人主動,有人被動。
  • 如何逃離被父母催婚的命運?
    、催婚。 又或者:「你要正確看待父母催婚的行為,這是他們愛你、關心你的一種表現,你不能老是這麼抱怨你的父母。」總得來說,對於催婚,我們經常秉持的原則是:表面應承,而不去真的付諸實踐。 如果父母有這方面的表述,其實你要明白:父母是真的愛你,擔憂你的未來。
  • 被「中國式催婚」逼瘋的年輕人
    臨近過年,催婚這個話題又要被廣泛地談起。
  • 夜讀丨父母為什麼喜歡催婚?孟非一語道破,說得真過癮!
    日前,一份對年輕人婚戀觀的調查報告顯示,家人「催婚」是青年單身期間最大的壓力來源。「為什麼父母喜歡催婚?」其中,選擇「繼續等待」的女性青年比男性青年更多。家人「催婚」成單身青年最大壓力今年2月,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2018春節出境旅遊趨勢預測報告》顯示,有大量90後為了逃避春節回家被逼婚,選擇外出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