兄弟姐妹本身一母所生,從小一起長大,本應該親密無間。但是隨著各自成家之後,卻和外人的走很近,和自己的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反而淡薄了,甚至老死不相往來,這是為什麼呢?
郭先生:
我們家兄弟姐妹3個,我排行老二,上面一個姐姐,下面一個弟弟。我父母從小就疼姐姐和弟弟,可能姐姐是第一個孩子,並且她長得很討喜,所以父母特別寵愛她。弟弟就更不用說了,父母一般都疼最小的孩子,只有對我一直不鹹不淡,談不上多差,更談不上多好。
姐姐出嫁的時候,家裡還比較富裕,父母風風光光地把姐姐嫁出去了。後來我父親癱瘓了,家境就陷入困境。即便是這樣,父母還是到處借債把弟弟的婚禮給辦了。
到我結婚的時候,家裡有個90多歲的爺爺和癱瘓的父親需要母親照顧,實在沒能力給我操辦婚禮。所以我的婚禮都是我一手操辦的,還好老婆家沒要我一分彩禮錢。
我結婚辦的酒席還是我找同學和朋友東拼西湊借的。因為弟弟結婚的時候,父母到處向親戚借的錢至今還沒還清,所以我結婚的時候,好多親戚都沒給我禮金,都當成弟弟欠下的債互相抵消了。
後來一直照顧癱瘓父親的母親也病重了,需要住院做手術。我姐姐不想出錢,醫院都沒去過一次,就當她不知道母親生病住院一樣。我弟弟結婚後就一直待在農村也沒什麼錢,給母親看病的擔子就落在了我這個在他們眼中,能在城裡有個「體面」工作的人身上。
其實當時我剛在城裡立足不久,加上女兒剛出生,家裡經濟也捉襟見肘。但是為了給母親治病,我又一次東拼西湊了2萬多,讓母親把手術給做了。
至於我癱瘓的父親更不用說了,經常需要住院看病,都是我去照顧,我姐姐和弟弟照樣不出錢,只是偶爾去醫院看望。走的時候我給父親買的補品,也在父親的授意下被他們「順便」帶走了。
實在沒辦法,雖然我當時賺的也不多,但還是全家人一起節衣縮食省下錢來給父親看病。
要說為什麼?只是不想讓老人病倒時,看到他們辛辛苦苦拉扯大的孩子,沒有一個人出頭給他們看病,怕他們寒了心啊。
後來,爺爺在百歲大壽後仙逝,父親也在癱瘓了十年之後離開了人世。父親去世後,我不放心將母親交給弟弟,一來是弟弟家一直不富裕,怕他給母親養老有壓力,二來我也信不過我弟弟能盡心贍養母親,於是和妻子商量之後,就把母親接到我家中來給她養老。
只是母親在我家還沒住半年,弟弟突然轉性了,來我家非要把母親接回去了,而我母親居然也同意回鄉下去。
後來聽老家老人說起才知道,弟弟接回母親是因為弟媳婦怕我們把母親接過來後,一個人貪掉父親全部的遺產,所以讓弟弟來把母親接回去。
母親回到鄉下還沒到一年,就因為父親去世傷心過度,再加上常年照顧癱瘓的父親,導致她身體的健康狀況也不樂觀,最終也隨父親去了。
家裡的那位老人在母親辦完喪事後和我說,母親生前對她說過,她之所以願意跟弟弟回鄉下,是因為知道我這些年為了照顧爺爺和癱瘓的父親付出太多了,她不想再拖累我們一家了,而且她也想回到和父親共同居住的老房子裡,所以才執意要跟弟弟回鄉下去。
我的傻母親啊。
家裡的幾位老人都不在了以後,我就跟姐姐和弟弟兩家幾乎不再往來了,但是也沒有到撕破臉皮的地步,只有在家裡有大事的時候才和他們見上一次,也就只是點點頭的應酬一下。
我自己家裡不管出了大事還是小事,我寧願找外人幫忙也不找他們。為什麼?我心寒了。
這些年我上對得起天地,下對得起爺爺和父母,我對所有人都問心無愧,只是苦了這些年毫無怨言陪在我身邊的妻子。餘生我不想和我薄情寡義的兄弟姐妹來往了,我只想好好地對我的妻子,將這些年虧欠她的都彌補上。
有些人成年後和自己的兄弟姐妹老死不相往來,歸根結底還是逃不開一個「利」字。俗話說「親兄弟,明算帳」,一旦利益發生衝突,再好的關係在利益面前都會變得面目全非。
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有時候真的不是關係不夠好,而是你妨礙到對方的利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