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暴力溝通:掌握4個要素,成為一名溫柔又可愛的網友

2020-09-04 布剪石頭君

《乘風破浪的姐姐》上線以來,每周都積極地追更著30位姐姐的成團之路,驚豔和驚喜之餘,卻總能在熱搜上看到姐姐們的負面消息,而每條負面消息的底下,都充斥著網友們的爭吵言論


他罵她,他護她,他駁他,她懟她,喋喋不休的爭吵,最終以當事人的道歉或怒懟為落點,開始新一輪的爭吵,直至被其他消息的熱度所覆蓋。

曾經在知乎上看過這樣的提問:「為什麼這屆網友這麼嚴格?」、「為什麼這屆網友的攻擊性這麼強?」

如今的網絡世界,落實著言論自由的權利,但氛圍卻越發充斥著火藥味,所到之處,皆有滿地雞毛,狼狽不堪。


我們是遊走於網絡世界的網友,每日每時每刻,接收著來自世界各地的訊息,有正面的、負面的、有趣的,而與此同時,我們也無時無刻不在向網絡世界輸出自己的訊息。網友與網絡之間,是雙向流通的。




網絡給予我們的信息,需要理性和求真


《烏合之眾》講道:「個人一旦成為群體的一員,他所作所為就不會再承擔責任,這時每個人都會暴露出自己不受到的約束的一面。群體追求和相信的從來不是什麼真相和理性,而是盲從、殘忍、偏執和狂熱,只知道簡單而極端的感情。」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劉芸,先是被網友嚴厲指責,在節目中抱團排擠其他姐姐,後捲入於正和黃璐的事件,娛樂圈的八卦新聞從來就沒消停過,而我們作為網友,我們所能看到的事實,真的就是事情本來的真相嗎?

我們看過很多綜藝娛樂節目,黃曉明的「油膩霸道」的總裁形象,以及現在「超強求生欲」的暖男形象,我們其實都能夠清楚地知道,綜藝節目本身是以劇本為前提進行著的,有劇本自然就會有劇情走向和人物設定


就算是標榜為真人秀的綜藝節目,都有著某種程度的劇本,這是不可或缺的前期製作部分,沒有投資者會選擇一部完全沒有劇本的節目。


甚至通過後期的剪輯效果,也是可以製造各種矛盾、衝突和熱點的,這是我們作為網友,需要時刻保持的理性思維

哪怕我們無法考究消息的真實性,我們也要保留著對每個消息的懷疑態度,首先問問自己,這件事情有沒有人為編造的可能性,有沒有值得深究的疑點呢




我們給予網絡的信息,需要感性和溫柔


我們通過網絡接收著五彩斑斕的信息,同時我們也抒發著情感、表達著情緒,我們輸出喜怒哀愁的情緒,最終都成為網絡世界的成分


我們會被姐姐們成團的決心和努力所打動,發現原來人生的可能性還有很多很多,年齡不應該成為人生的限制,我們會備受鼓舞,從而對生活產生信心。


我們也會被寧靜姐姐說的,「我覺得我長大了」、「我怎麼還不哭」這樣可愛的話逗笑,會覺得張雨綺姐姐場下「鸚鵡般」的應援動作很沙雕、很搞笑,杜華女士的個人點評不夠客觀,聽著很來氣。

這些喜怒哀愁的情緒,都是無可厚非的。那麼如何抒發和表達我們的情緒,才能讓網絡世界沒有那麼重的火藥味呢?




用非暴力溝通,降低語言的攻擊性


馬歇爾 盧森堡的《非暴力溝通》圍繞4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給我們提供了溫柔表達情緒的可能性。事實上,很多評論區的爭論,都來源於某句不恰當的表達,諸如「有病吧」「神經病」等脫離事件上升到人身攻擊等言論。


  • 觀察


我們仔細觀察正在發生的事情,並清楚地說出觀察結果,同時要避開絕對化的評論。

印度哲學家克裡希那穆提曾說過,「不帶評論的觀察是人類智力的最高形式。」


我們來簡單區分觀察和評論,「張東升是個壞人」「張東升謀殺了自己的嶽父嶽母,後來還謀殺了想跟他離婚的妻子」,前者是評論,後者是觀察。


「朱朝陽的父母不負責任」「朱朝陽從小父母離異,父親重組家庭之後,很少與他往來,而母親因工作原因也很少跟他交流,只關注他的成績,以至於朱朝陽跟嚴良普普密切交往都不知情」,前者是評論,後者是觀察。

顯而易見的是,當我們進行絕對化評論的時候,傾向於直接的批評或稱讚,容易傳達主觀而非客觀的看法。


  • 感受


表達內心的感受,不僅有助於我們了解自己的真實情感,也更容易達到溝通的效果。需要注意的是,我們要區分感受和想法。


「我覺得朱朝陽很可怕」,這是感受還是想法?這是想法,那麼如何表達感受呢?「朱朝陽細思極恐的行為,讓我感到害怕」,「寧靜用寧夏表白姐姐們,我深受感動和溫暖」。

非暴力溝通強調,感受的根源在於我們自身,它能展示我們的內心需要和期待。


  • 需要


需要通常緊緊跟隨著我們的感受,即表達我們的需要和希望。這是我們常常忽略的表達方式,不願直接表達自己的需要,因而常常引得別人的誤會,很多爭論都因互相不理解而產生。


如何表達自己的需要?「羅志祥的行為,讓我失望至極,因為我希望公眾人物能夠傳達正面的能量」。


  • 請求


在表達完觀察、感受和需要之後,非暴力溝通提倡我們提出自己明確的請求,而不是讓別人去猜測你想要的回應。

我們要區分請求和命令,請求沒有得到滿足時,如果加以批評和指責,那便是命令,通過利用對方的內疚心理來達到目的,也是命令。「我今天遇到不高興的事情,有點沮喪,我希望你能留下來陪陪我」,這是請求還是命令?


我們需要通過後續來定義,「我今天也有點累,你能不能找其他人陪你」,「你肯定是不愛我了」,這便是命令。提出請求需要我們接受結果的是或否,無論對方的回應如何,我們都不作道德綁架。




小結


這便是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當然這並非是固定公式,也並非改變別人的工具,但卻是能讓我們表達變得溫柔的手段,它能幫助我們了解自己內心真正的需求,緩解內心的矛盾。

當我們看到一則令人憤怒的消息時,首先我們需要保持理性,判斷消息的真實性,其次在我們表達憤怒的情緒之前,我們使用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分析造成憤怒的實質原因和內心期待,以此來降低自己的語言攻擊力,成為一名可愛溫柔的網友

相關焦點

  • 《非暴力溝通》學會非暴力溝通的4個要素,幸福離我們越來越近
    ,讓我們找回內心缺失的愛,讓相處更加和諧 想要做到好好說話並不難,馬歇爾博士為我們總結出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在溝通中用這四個要素,就能夠化解溝通的障礙,達到有效的溝通,獲得和諧的人際關係。
  • 陷入暴力溝通而不自知?運用非暴力溝通4要素,學會平等交流
    雄聖甘地曾把「非暴力溝通」比作「愛的語言」, 也就是說, 無論你的對世界是否充滿愛, 你都可以通過修行, 來讓自己相信這個世界是有愛的,你是為愛選擇生活,而不是為了仇恨選擇生活。為此,盧森堡博士在書裡提出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這四個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
  • 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
    本文將會圍繞這本書而探討:(1) 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 (2) 如何去傾聽一個人? (3) 如何表達憤怒?(4) 如何讓讚美變得恰如其分?要進行充分的溝通,有四個「非暴力溝通」要素值得留意。不如利用非暴力溝通要素,而換成這樣的講話方式,「你未經我同意查看我手機(事實陳述),我不太喜歡這樣的做法(表達感受),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需要彼此尊重隱私(信奉價值),以後能不能經過我的同意再看我手機(建議請求)?」。當然,四個要素只是溝通過程中的提醒,而不是僵化的公式。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 《非暴力溝通》:如何解決婚姻關係中的矛盾和衝突,4個步驟
    美國心理學博士馬歇爾·盧森堡是全球首位非暴力溝通專家,他在著作《非暴力溝通》一書中,提倡我大家運用非暴力溝通讓自己與身邊的人和諧相處。這個方法運用到親密關係裡,也是可以避免很多矛盾和衝突的。觀察如何掌握非暴力溝通的方式呢
  • 《非暴力溝通》;4要素,1招制勝,人際關係之錦囊妙計
    「非暴力溝通」也稱之為「愛的語言」,它鼓勵我們觀察和了解彼此的感受和需要,不被情緒控制,讓我們既能有效地進行溝通,也更顯得尊重和傾聽他人,到達滿足彼此需求的目的。從1963年至今,馬歇爾盧森堡博士提出的非暴力溝通的要素和方法,不僅幫助人們解決人際關係中的各種問題,同時還解決了許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更是讓無數人從實踐中受益。
  • 豆瓣8.4,《非暴力溝通》:讓愛成為自己與對方之間的橋梁
    甚至當我們在網絡上還沒有了解清楚一件事情來龍去脈,就輕易發表意見時,我們根本沒有意識到自己正在成為網絡暴力的一員。《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能夠給出你相對科學的做法。接下來,我將分三個部分給你講解:1、非暴力溝通的本質與要素。2、學會傾聽別人,更要學會傾聽自己。3、"冷靜"地面對憤怒。
  • 讀《非暴力溝通》
    非暴力溝通的基礎是一些溝通方式——即使在逆境中,它們也能使人樂於互助。非暴力溝通指導我們轉變談話和聆聽的方式。我們不再條件反射式地反應,而是去明了自己的觀察、感受和願望,有意識地使用語言。我們既誠實、清晰地表達自己,又尊重與傾聽他人。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1.觀察。2.感受。3.需要。4.請求。首先,留意發生的事情。我們此刻觀察到什麼?不管是否喜歡,只是說出人們所做的事情。
  • 非暴力溝通四要素,用愛與他人建立連接
    《非暴力溝通》這本書豆瓣評分8.4分,它教會我們怎樣在生活中使用非暴力溝通與他人進行交流。非暴力溝通幫助我們既表達自己,又關心他人。學習非暴力溝通,並且把它運用到你的生活和工作中,你會驚訝於它神奇的力量。非暴力溝通由四個要素組成,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一.觀察觀察就是學會不帶評論地表達某些內容。
  • 掌握交流真諦,讀懂《非暴力溝通》三重點內容
    第一個重點內容是,從表面上來看,平等的交流是如何演變成暴力行為的;第二個重點內容是,在暴力行為的背後,隱藏著什麼樣的深層次原因;第三個重點內容是,如何運用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來改變自己的人生走向?針對這一點,盧森堡博士在書裡提出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個要素。這四個要素分別是: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在日常生活當中,你可以通過這四個要素,來不斷提醒自己,讓自己的思維方式向著有愛的方向發展。
  • 《非暴力溝通》:這條萬能說話技巧,幫你解決任何場合的溝通問題
    非暴力溝通包括了觀察,感受,需要,請求4個因素,歸結成為一條萬能說話技巧就是:事情+感覺+我的需要+請求比如說,這個星期你已經遲到三次,加上今天是第4次,我感覺到非常的困惑,這筆訂單對我們公司來說意義非常重大,需要在20號之前完成,我擔心你這樣的上班時間會完不成這項訂單工作,到底是什麼原因讓你如此推遲上班時間,可以跟我解釋一下嗎
  • 怎麼用非暴力溝通「好好說話」?
    相信你在學習非暴力溝通的過程中,一定遇到過以下這些疑惑——我學習了非暴力溝通,可為什麼還是沒辦法和對方順利溝通?非暴力溝通裡的句式根本就不是正常人會說的話,越聽對方越生氣,我該怎麼辦?非暴力溝通的精髓在於對其四個要素的覺察,而不在於使用什麼字眼進行交流。」換句話說,非暴力溝通的使用,絕不是套用公式。關鍵目的在於為了和對方建立心與心的連接,其他的一切都是手段。
  • 把握4要素,變身溝通達人!
    下面從三個方面進行闡述: 01 非暴力溝通讓我們了解人性的另一面,換個角度切入會得到不一樣的效果02 把握非暴力溝通模式4要素,從此讓我們學會說話03 全身心傾聽他人並積極反饋,讓彼此的溝通更加順暢4要素,從此讓我們學會說話 馬歇爾·盧森堡博士在《非暴力溝通》一書中寫到「為了彼此樂於相助,我們專注於四個方面:觀察、、感受、需要、請求」。
  • 別怪ta不懂你,你也不懂《非暴力溝通》的表達你自己
    本書簡介《非暴力溝通》倡導的是要學會感同身受他人和主導自己的情緒,用正確方式來表達自己的需求。整書一共13章,用作者親身經歷的故事,將如何與別人進行「非暴力溝通」這種方式介紹給讀者。,全書以大量的案例和練習來對這個四個要素進行解析。
  • 實現非暴力溝通,你需做到這4點
    從字面上來說,非暴力溝通的四要素很簡單,很多人會覺得那還不容易嗎,但現實中做起來卻特別的難。在生活中,我們總是容易將觀察用作評價,將感受變成想法,更是很難去表達自己的需要,提出自己的請求,所以這樣的溝通效果,自然會不佳。如何破呢?結合《非暴力溝通》一書作者提供的方法,寫下以下4點跟大家共勉!
  • 《非暴力溝通》:學會好好說話,表達愛
    《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博士認為,指責、嘲諷、說教、否定、不理會、隨意評價都是語言暴力的範疇。經過很長時間的思考和實踐,他最終提出了「非暴力溝通」的概念,用非暴力溝通的方式來談話和聆聽,有助於雙方互相理解,相處和諧。 01 非暴力溝通的真身 盧森堡博士通過整合,歸納出了一套解決非暴力溝通的方法。
  • 《非暴力溝通》閱讀筆記
    【打卡素材】非暴力溝通【作者】馬歇爾•盧森堡【標題】非暴力溝通的本質【字數】1521【正文】非暴力意味著讓愛融入生活。讓尊重、理解、欣賞、感激、慈悲和友情,而非自私自利、貪婪、憎恨、偏見、懷疑和敵意,來主導生活。人們常說:這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為了生存,我們必須不擇手段。這個觀點,作者將用文字來否認並推翻。
  • 《非暴力溝通》:中國式婚姻,如何越「吵」越相愛?
    01那麼溝通中一般包含幾部分呢?這本書裡提到了非暴力溝通的四大精髓,也可以稱為四個要素:觀察,感受,需要和請求。第一個要素是觀察,觀察看起來簡單,但是在實際的溝通中,我們以為自己表達的是觀察到的事情,但事實上我們是在發表評論。
  • 《非暴力溝通》:別讓你說話的方式,毀掉你的關係
    作為非暴力溝通的推行者和受益者,馬歇爾不僅教會人們如何在個人生活使用非暴力溝通,同時解決了眾多世界範圍內的衝突和爭端,並因此榮獲地球村基金會頒發的和平之橋獎。既然非暴力溝通有這麼大的用途,今天就簡要給大家介紹下「非暴力溝通」的核心內容。
  • 今天聽了《非暴力溝通》分享給你
    《非暴力溝通》非暴力溝通也被稱作愛的語言,是借用聖雄甘地所指暴力消退後自然的愛——即「非暴力」。重點就是:沒有評判地講出對方的感受,講出自己的需求,對方的需求。自己的感受,不是發洩自己的情緒,要去尋找自己與對方的需求。
  • 溝通中注意運用4大要素,你也可以改善人際關係
    學會正確地溝通,是改善人際關係的重要秘訣。著名心理學家馬歇爾盧森堡在19世紀60年代創立了「非暴力溝通」,也可以稱之為「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的四大要素是:觀察、感受、需要、請求。在溝通中注意運用這四大要素,可以幫助我們轉變聆聽和談話的方式,加強與他人的情感連接。良好的溝通首先要做好觀察,並注意區分觀察和評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