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解修行修行中的「神通」是怎麼來的

2020-09-10 秋日炎炎

修行的由來是什麼,為什麼有許許多多的人去做著修行的事。

真正的修行之人是與常人有所不同,比如最常有的一種修行能力就是看到你就能知道你的一些過去未來和一些平常人所看不到的信息,這種超常現象是最多的存在於那些修行之人所謂「神通」上的,還有一些比如辟穀入定,還有一些能夠看到多遠多遠以外的東西,還有一些能夠聽到多遠多遠以外的聲音。但是從來沒有真正的會有那些所謂的白日飛升點石成金和其他的反自然規律的現象,更沒有所謂的長生不老。

《道德經》是一本能夠解釋這種超正常現象的一本書,「致虛極,守靜篤。萬物並作,吾以觀其復。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歸根曰靜,靜曰復命。復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兇。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道德經》中的這一段就能解釋許多修行中超正常現象的原因,人達到極靜的狀態時用極靜的狀態去觀察宇宙萬物的變化,就能看到萬物生長變化的規律,所有的萬事萬物都在按一定的規則在變化,這種不停變化的規則又是恆定存在的,順應規則的變化去行事就會明達順遂,違反這種規則的變化就會出現不利的事情,通過這種規則的變化去看周圍,有周圍的變化再去看一郡,有一郡的變化再去看整個國家,有整個國家的變化再去看整個自然的變化,在有自然的變化而看到規則的變化,這種規則的變化恆久不變從不停止。這也就是為什麼有些修行的人能夠看到一些所謂的過去未來、聽到遠處或看到遠處的原因,至於辟穀和入定是人類模仿動物去刻意的讓自己的身體去適應某些變化,當然這只能是短暫的。

修行不論到什麼境界都不會有現實當中的所謂點石成金、白日飛升之類的反自然規律的現象發生。不過如果意識達到一種境界或者說修行中說的元神達到一定的程度或許真的可能達到意識貼合規則變化的情況下能夠做到意識也就是所謂元神的「透金貫石」和「神念千裡」。

人的一生就像一棵樹木,每棵樹木的成長在每個節點都會產生變化,厲害的匠人就能推測這棵樹木在這個節點變化時產生的原因,以此為例根據人千百年來對於人之外貌成長變化的總結歸納就形成了面相。

相關焦點

  • 如何在修行中約束自我?
    俗話說得好「修行路上多艱險。」如果一直有看我們公號的朋友可能會發現,貧道講修行,無論是塵世還是持戒的修行者,多是從普世的層面講,並沒有講得那麼細緻,因為貧道知道,每個人的天資稟賦確有不同,所以一些硬生生的框框並不適合每一個人。
  • 修行的終點在哪裡?
    宇宙計劃通過人這種生命產品,來加速推動宇宙的進化和提升。今天我們講的是修行的終點問題,所以,人類及生命的問題我點到為止,不做更深的論述,今後我會在我的公號中發布我對「人」的認識,「人」這款生命產品對宇宙的意義十分重大,就是人的生命價值極其巨大,是宇宙的寶貝。我幫助人類找到了人類存在的根本價值。
  • 如何在愛中修行
    在婚姻生活中,有很多夫妻之間都不懂得如何經營,愛是一生的功課,愛也是需要學習才會成長,學會愛,用愛來完善自己,才能更好的來完善兩性關係。這本書的作者是芭芭拉.安吉麗思,這位作者之前是我並不熟悉的,但看了這本書後開始關注,她的書總是那樣平易近人,就像朋友之間的暢談,而且文筆輕鬆,用各種生活中的事例來啟發大家。前面說了很多,下面詳細介紹一下主要內容:這本書講了三點,第一個重點是:你怕的不是愛,而是失去愛。第二點是:怎樣在愛中修行,第三點是:在愛中修行的美好。首先說下為什麼要在愛中修行?
  • 崗位英雄|在工作中修行,在修行中磨練
    所謂「頭關不破二關能攻」,楊文杰2017年入職碧桂園山西區域便在區域同仁們的翹首期盼中見證與收穫了山西區域的第一個項目,為碧桂園山西區域在三晉大地開疆擴土奠定了夯實的基礎。大多數人想要改造這個世界,但卻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修行與垃圾
    修行,是品德完善,從古至今萬千法門,千言萬語也說不盡。但是修行的誤區,卻很容易看明白。比如一堆垃圾擺在腳邊,氣味難聞,讓人心情煩躁。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趕緊收拾倒掉。常見的誤區是,垃圾影響了心情,而一切問題都是心的問題,如果能讓自己的心不被垃圾影響,問題就不是問題了,於是垃圾堆在腳邊不管不問,一直和心情較勁。
  • 修行到底是什麼 | 賴佩霞&劉豐
    賴佩霞:很多人把修行、求取智慧當做一件正事來做,在這個過程中,一不小心我們會變得非常傲慢,是在現實生活中做高維實踐。我們用智慧解這道人生綜合應用題的時候,就沒有顧慮。他說的怎麼和道去連接?他給了我一個覺悟的通道。這個時候,起心動念已經不是恐懼,不是我怕什麼,是這些事情都有意義。
  • 開悟不是得神通
    但不知不覺中走向玄學方向的也不少。比如如何理解「開悟」,就湧現了這樣的一種觀點:開悟就是開天眼,可以知曉千裡之外的事,可以預知百年之後的事,云云。曾經在一次讀書會上,解答過一個朋友「怎麼樣算開悟」的話題。我這樣說的:「開悟,簡單地說,就是開始悟了。再進一步,就是打開了悟解的大門。若是再進一步,就是三個無障礙:語言表達無障礙,行為舉止無障礙,思慮分析無障礙。」
  • 《人生修行指南》第二十七篇 意識修行(修行需要強大的意識嗎)
    修行需要強大的意識嗎一、什麼是修行連載已經到了最後一篇。這一系列文章的連載叫《人生修行指南》,從衣食住行,工作、賺錢、意識等方面對人的一生進行了解讀。並沒發現有什麼和修行有關的東西,修行按照慣例不應該是信仰宗教的信徒每天所做的功課,才叫修行麼?
  • 人生是一場修行,修行的奧義就是修行在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這個問題很多人都思考過,會有很多不同的答案,比如說是為了經歷,是為了體驗,是為了修行,是為了報恩,是為了索帳,是為了來了結自己前世還未曾了結的恩怨,完成前世還未能完成的心願……總之會有各種各樣的的思考和答案,可要我說人生其實就是為了修行而來,而修行的奧義就是修行在我,人人為我,我為人人!
  • 自我修行度人生
    既然有生命的存在,就應該有修行的道理,既然有生活的實際,就必然會有因果報應。人有沒有前世暫且不說,即便是有,那也是前世的事,今生也無法回去過問。但這今生是實實在在的擺在面前,如何面對,怎樣度過完全可以自己作主,有自己決定取捨的權利,有自己選擇的權利。但不管怎麼去權衡,最終都需要通過不斷地自我修行,不斷地提升自我來適應今生的所有需求。
  • 修行有捷徑嗎?
    許多朋友留言問我:「道長,修行有捷徑嗎?」怎麼回答呢,這其實是個偽問題。我們修行者中有一句「終南捷徑」,其實終南並無捷徑可以走。我常常給大家講,所謂修行,每個人的天資稟賦各有不同,所以法無定法,只是不要痴迷於終南捷徑,因為如果痴迷於此,終有一天,你會發現,其實自己走了一條最遠的路。
  • 修行是為了誰?
    修行二字說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很難,但是很多人不理解真正的修行是什麼,不明白人為什麼修行,其實修行含義非常深奧,因為修行人都是有著本質的慈悲根性,為了所有大眾而修行的。雖然在修行上會出現很多不同的人群,哪怕是學者,樂於助人奉獻愛心的人,他們都是非常不容易的,尤其是那些深山的修行人,拋棄家業,丟棄享樂,一輩子苦苦的修行的人,他們為了什麼?其實很多人不明白,他們一心裝著大眾,很希望能得到大智慧,真正做到利益國家利益眾生的事情。因為社會必然需要道性,道性實際就是智慧性,不管是哪一行業,總是要有人去做,證悟真理也是要有人去實踐。
  • 人生的意義在於,在苦難中修行
    為了找到內心的平靜,他愛上了修行,又從修行中汲取了人生的智慧。這些智慧將他從窮的深淵裡拉了出來,讓他在事業的鼎盛時期毅然放棄,又讓他放著來錢既快又容易的培訓不做,投身於鮮少有人去走的純文學領域。因為這些智慧不僅讓他擺脫了物質的貧窮,更讓他懂得精神的可貴:「賺錢可能並不是我創業的最主要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我的愛好、我的個人價值。
  • 《人生之修行》
    汪洙在《學童詩》中寫到:「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當我們處於學習的時候,就要安下心來,從書本上豐富多彩的自己,學習之路,必將以刻苦勤奮為其心。以此來鍛鍊自己的內心,活躍自己的思維,慢慢地長大,練就一身屬於自己的本領。 人生之修行在於捨得。有舍方有得。
  • 平淡的人生修行
    我原先一直以為修行是一個很特性的詞彙,只有那些「得道高人」、「世外高人」,還有那些苦行僧,他們才談得上「修行」二字。 從西到東,由北往南,我遇到好多人,碰見好多事,大部分都是我親身經歷過的。我慢慢理解了修行二字。 我個人理解,「修」是反思,「行」是接著走。連起來就是說「人從每個年齡段走過來都要一定的反思。」此即謂「修行」。
  • 修行的女人VS不修行的女人,其實,你可以更好
    從事多年媒體工作的我,看多了人世間的各種悲喜,尤其是各種女性的百態人生總讓我百感交集:有的女孩出身卑微,卻通過努力過上了體面的生活;有的女孩生來含著金鑰匙,卻沒有掌握住自己命運的能力,人生境遇一度跌入不堪;有的女孩則一度重複著原生家庭的種種生活。
  • 面對大眾對修行的偏見,如果你很苦惱,你正好走向修行正道!
    壹一個人有修行的緣分已屬不易,而能正確的修進去則更難,修行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障緣,當出現親人的不理解,周圍人嘲諷的時候,我們該如何去面對?下面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俗話說「是非只因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當你碰到沒有正信的人,不妨想想老子的一句話「多言數窮,不如守中。」
  • 特殊使命的人的修行目的是什麼?
    我曾寫過修行的幾層境界。那麼我們今天想寫一寫什麼是修行。前段時間,遇到了一個狂妄分裂的人,昨天還在向我請教,今天就來教訓我的,那種極度的狂妄分裂。威脅恐嚇不行就來軟的,說「我們同為修行人,要互相提醒幫助。」我告訴他,不要把我與你相提並論,你這麼狂妄都敢叫你是修行人,我不敢叫我是修行人。
  • 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
    但這段路要 怎麼走,也意味著要怎麼相處。多了份包容、多了份容忍、多了份責任,但歸根到底,我們仍需要獨處、思考,在這過程中,你的另一伴是沒有辦法參與進來。人生是一場獨自的修行,修行即修心,謀生亦謀愛人生的旅途中,大家都在忙著遇見各種人,以為這是在豐富生命。可最有價值的遇見,是在某一瞬間,重遇了自己,那一刻你才懂得: 走遍世界,也不過是為了找到一條走回內心的路。有的路,是用腳去走,有的路,要用心去走。走好已選擇的路,別選擇好走的路,才能擁有--真正的自己。
  • 應該是場修行啊!
    從結婚第一年開始,我們就開始了吵,像是一直用吵來解決我們之間的所有矛盾婆媳不合、經濟壓力、三觀不合……第一次懷孕快生的時候,因為提前讓他回來陪伴,他對我冷暴力十天,一直到生的那刻,我們才算冰釋前嫌……第二次懷孕生過第四天,我捧著個剖腹傷口,他抱著嬰兒,站在夜晚的寒風裡,我們相互指責埋怨,誰也沒讓誰,誓要第二日去辦離婚……七年婚姻時光,疲憊到想帶著孩子去死過,也彼此發誓一定要好好過日子過……但終究,修行不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