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意義在於,在苦難中修行

2020-09-05 小竹吃書

一個腿腳不好的小夥子,身上沒帶一分錢,一路沿街乞討,走了一百三十公裡,去見一個人,他從義烏走到杭州,只為了在迷途絕望之時,從他口中得到一點建議和指點。而他要找的那個人,正是曾經孤身一人,不帶分文,徒步2000多公裡,從五臺山走到了峨眉山。

對於那個小夥子來說,建議和指點只是解決當下問題的一個小的突破口,最重要的是這個過程,和他對他說的那句,「別擔心,困難會過去的。連要飯的日子都能過,還有什麼好擔心的呢?」

而這個他想見的人,對他說這番話的人,就是鬼腳七。鬼腳七正是以這樣一種形式,以他過往的經歷,吸引著一些人的效仿和堅持。他就像一個人生導師,不僅寫他自己,也解開了許多我們人生的謎題。


01.

泰戈爾有句話是這樣說的:「只有經過地獄般的磨練,才能煉出創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過血的手指,才能彈奏出世間的絕唱。」從某種意義上來講,磨難可以創造真知。鬼腳七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鬼腳七的生活足夠坎坷,所以他的感悟也足夠深刻。

鬼腳七,在如今聽來,應該算是一個成功的代名詞,他被稱作是電商奇才,曾經是阿里的高管,他又碰巧乘上了自媒體的浪口風尖,公眾號大紅大紫,獲得了百萬粉絲的喜愛,他還是七星會的創始人,從2013年至今,連續出版了五本書,靠著高超的運營技巧,賺得盆滿缽滿。

賺錢對於他來說,根本不是什麼難事。但卻鮮少有人關注,無限風光背後的他,其實曾經與「窮」這個字結下過不解之緣。

在自序文章《人生若沒有苦難》中他曾講過,「我從小在農村長大。農村給我的印象並非鄉親的淳樸、鄰裡和睦。相反,村裡經常會有人因為丟了只雞或者少了個簸箕而吵架。……總之,這些不和睦,大多因為「窮」!我年輕時經歷的苦難,很多都跟「窮」有關。」

正是因為窮,因為想擺脫窮,所以他年紀輕輕就獨立,時常深刻地反思人生。為了找到內心的平靜,他愛上了修行,又從修行中汲取了人生的智慧。

這些智慧將他從窮的深淵裡拉了出來,讓他在事業的鼎盛時期毅然放棄,又讓他放著來錢既快又容易的培訓不做,投身於鮮少有人去走的純文學領域。因為這些智慧不僅讓他擺脫了物質的貧窮,更讓他懂得精神的可貴:「賺錢可能並不是我創業的最主要目的,最主要的目的是我的愛好、我的個人價值。」而《人生處處是修行》這本書,正是匯集了他從苦難中汲取的智慧。

02.

2013年起,我開始接觸修行類的書,那時看的第一本就是張德芬的《遇見未知的自己》。如果按照今天公眾號的標準來看,毋庸置疑,那就是一鍋滿滿的雞湯,它遭受了很多質疑的聲音,甚至被定義為「偽心理學」,但仍然有一眾粉絲買它的帳。不為什麼,只因為我們需要。這個時代需要,需要一些安撫性的文字,點撥性的文字,讓我們從紛擾的世俗中脫開身來,重新審視一下內心的自己。

也許正是應著這樣的市場需求,最近一些年,「修行」在文學上似乎成了一個熱門詞,種類遠比我當初所接觸得要豐富得多,從《秘密》到《夏摩山谷》到《一個人的朝聖》再到《布萊達的心靈之旅》……作品的形式從一般的散文到記敘文到小說,多種多樣。每一本書都有各自的角度和特色,用不同的方式向我們敞開一次心靈之旅。

鬼腳七的《人生處處是修行》也是這樣的書。幾年前,鬼腳七曾經短暫地出家,他在山間跟隨一位老師「晨鐘暮鼓,誦經打坐」,期間領悟了不少人生的真諦,不說看破紅塵,卻也是看透了不少人間事。所以他寫下了這本書。

不同的是鬼腳七是以公號文的風格,將人生的哲理融入一個個貼近生活的故事中,拉近了文章與讀者之間的距離。他會給你一種在人生的一件件小事中修行悟道的感覺,在理髮時,打水時,在寫作中,病痛中……將思考融於生活,從而深入淺出,創造出一種驀然回首的境界。

03.

所謂修行,其實就是「降伏自己的心」。這本書看似只是鬼腳七的個人經歷和感悟,但其中也提供了很多適於我們修心的技巧。

  • 向內看自己。鬼腳七筆下的看自己,其實更多的是讓自己換個角度來看世界。蘇軾與佛印之間的故事現如今已是耳熟能詳,最寶貴的正是蘇小妹的那句話「佛門講究心境,佛印看你像一尊佛,那是他心裡有佛,而你看他像屎,那就是你自己心裡有屎。」這句話說的其實就是這個道理,我們所看見的世界,無非是自己內心的呈像。而改變世界,只要從改變自己的內心開始。
  • 向外看人生。生活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機遇也是,不同的就是人的悟性,有人能從中看見機遇,從生活中看見教誨,而有的人只能看到生活的磨難以及人世的不公。其實人生就是一個課題,我們在攻克的同時,也是在修煉自己的內功,這也正是人生處處是修行這本書名字的含義所在。
  • 做情緒的主人。一個人如果能夠把握好情緒,就能成為情緒的主人,否則則會成為情緒的奴僕,人際關係,事業晉升,夫妻情感,都有可能因為不良情緒毀於一旦。所以說真正的修行,也是修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才能保持理智的頭腦。「一切情緒都是頭腦編的故事。」而我們要做的,就是戳穿它的假象。

看自己、看人生、看情緒,這只是鬼腳七從宏觀的角度為我們提出的建議,而在書的最後,鬼腳七還附上了一本《修心指南》,對於人生的種種煩惱,工作、興趣、朋友、信仰……在裡面都有他給的答案。

就如同鬼腳七所說的,「人生若沒有苦難,該多無趣啊!」也許正是因為有了這些苦難,才讓人生在顛簸前行中收穫了更多的精彩。只不過苦難總是讓人分外難熬,在堅持不住的時候,不妨捧起這本書細讀幾句,你不見得會因此平靜,但至少你可以相信,在苦難的人生路上,有很多的人與你同行。

相關焦點

  • 真正聰明的人都會懂,人生修行在於忙碌,修行的最高境界在於休閒
    其實,你完全沒有必要這樣看待自己,更不用覺得臉紅羞愧,這兩種狀態,不過是我們人生必經的過程。不管是忙,還是閒,都是我們在紅塵之中的一種修行。一、繁忙,是身體的修行曾國藩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凡百種弊病,皆於懶生。人生這一世,不能不勞動。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出價值,人才能因此在世上生存。
  • 人生的苦難是從哪開始的?
    l 苦難的人生有人說,今生是來贖前世的罪的,受苦就是修行,亞馬遜網店熱銷書《少有人走的路》作家斯科特.派克在他的多本書裡反覆強調人生是苦難這個觀點。人生真的是苦難嗎?我們的來生,就是為了受苦?苦難真的是一種修行?……苦難從何而來?
  • 卿語|人生的意義就在於追尋人生的意義
    今天來聊一聊關於「人生的意義」這一話題。雖是第一次討論這個話題,但肯定不是最後一次。在微信讀書App上,我有一個書籍分組,組名叫作「找尋人生的意義」。乍一看,「人生的意義」就像一把雨傘、一隻球被我們弄丟在屋子的某一處,要自己翻箱倒櫃地找回來。然而,問題並非如此簡單。許多人終其一生,都在找尋人生的意義。可在這世上,到底什麼才是我們活下去的意義?
  • 人生,選擇了輕鬆,換來退步;選擇了磨練,換來了進步,苦難輝煌
    原文:耳中常聞逆耳之言,心中常有拂心之事,才是進德修行的砥石。若言言悅耳,事事快心,便把此生埋在鴆毒中矣。 大意是:逆耳的話,煩心的事,是修養自己的進步階梯。聽順耳的話,整天的樂呵呵的,人生不能有所進步和長進啊,這樣,不是在毒藥中了嗎?
  • 人生是一場修行,有的人高枕無憂,有的人要經歷苦難
    人生是一場修行,有的人一生中必然有苦難。生活中的艱辛勞作,不是你想與不想,而是生活要你這樣去做。只是無奈。這就是人生啊!誰都希望可以避開苦難,安枕無憂,每天準時吃飯休息,閒時旅旅遊,生活寫意悠閒。而在這個眾生紛紜的塵世,想要尋找一席安逸並不是容易的事。人世間許多的家庭,只因家中有父親這個角色,令他們的下一代少許多艱辛苦楚。
  • 君子修行,在於慎獨
    羅志淵心語2020年8月13日人生中人生的智慧,就是學會揚長避短,把自己的長處發揮到極致,方可在人群中脫穎而出。如今社會,有些女人依靠整容來贏取自信。其實,整容後的你,不再是真實的你,而真正讓你贏得人群認同的,不是你的軀殼或美胸,而是你胸中的氣象萬千與美麗心靈。很多時候,你是誰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與誰在一起。寧可孤獨,也不要違心。
  • 讀《平凡的世界》:奮鬥是生活的意義,而苦難是人生的必經
    而原本迷茫的人生,也開始變得清晰。它教會了我人生的意義,也讓我理解了苦難的必要,雖然沒能讓我的人生因此成功,但卻讓我在普通且迷茫的人生中,找尋到了自己的方向。一:人生,認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我,剛剛到中年,三十還沒出頭的男人。已婚,在自己生活的縣城裡,有房子,有一輛代步的車。婚姻穩定感情和諧,有一個女兒,乖巧可愛。你認為這樣的人生很完美了?
  • 人生本沒有什麼意義,人生的意義便在於我們要努力賦予它的意義
    如果生命是黑暗中的光,我們就是在這束光下的舞者,或悲或喜,或空靈或凝重,舞出你的精彩,便不枉此生。世間萬物本就有它存在的意義,這要看自己本身是不是忽略了自身的存在,如果覺得沒有意義這種思想,那原本存在的意義會被你的思想而磨滅,任何事物對你而言都是枉然存在。作家畢淑百敏曾經說過:我們的教育生涯不也是如此嗎。
  • 《人生之修行》
    人生之修行在於承受。 人生之修行在于堅持。俗話說,量變才能質變,黎明前是最黑暗的。只有領略到了其中的滋味,真正地擁有那份廣闊的心胸,那份坦然,那份自然,才是真正的踏上了修行之路! 人生之修行在於淡定。
  • 人生的意義在於有所追求
    因為有所追求才能忘記傷痛,創造意義,彌補曾經蹉跎的歲月。哲學家說,人是懸掛在自己編織的意義之網上的動物。人生的意義就在於有所追求。一時的失利不過是沒有搞懂人生道理。忘記人生是一場永無休止的追求。我曾以為只要進了大學,奮鬥就到此結束。結果玩了四年,參加工作才知道荒廢了寶貴時光。別人學得踏踏實實,我卻學得松松垮垮。在工作中與人迅速拉開了距離。
  • 苦難、自由和生命的意義|《活出生命的意義》讀書筆記
    在那裡他經歷了地獄般的折磨,但在書中,他很少談及自己在集中營裡忍受的常人無法想像的艱辛、苦難與摧殘,而是更多談論那些讓人堅強活下去的勇氣。他關注的並非多數人喪生的原因,而是為什麼有些人能倖免於難?逃出集中營後,面對失去親人的悲痛和孤獨,他仍然選擇留在維也納重操舊業。他不但超越了所經受的苦難,更將自己的經驗與學術結合,開創了意義療法,幫助人們尋找絕處逢生的意義。
  • 你敢不敢挑起苦難的大旗,活出生命的意義?
    我看它時,不到20歲,淚眼婆娑,不斷的向母親追問:在絕境中,讓一個人有活下去的意願到底是什麼?當時,我久病不愈,自殺的念頭揮之不去。母親沒有正面回答,只是反問我:孩子,你連死都不怕,還怕活著嗎?作家餘華說:生活的意義就在於活著。
  • 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漫漫人生路,總會錯幾步。而如果我們懂得了本該懂的道理,是不是就不會錯過了那個愛的人,,是不是就不會錯失了本該屬於自己的,是不是就不會在努力的時候選擇了安定。人生的意義在於什麼,人生有何意義,或者說人生是不是無意義的?
  • 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
    而更為重要的是:讀書,是人生的一場修行。當然,也能顯露在生活和文字中。」是的,正如鍛鍊與不鍛鍊的人,區別不在於一朝一夕,讀書與不讀書也一樣,區別在於日積月累。從來就沒有白讀的書,你讀過的每一本書,你瀏覽過的每一段文字,都會溶進你的血液,終有一日,會噴薄而出、綻放芬芳。
  • 稻盛和夫:人生的意義不在於物質的多少,而在於靈魂的磨鍊
    一個人如果不能脫離傲慢、嫉妒、憤怒、懶惰、暴食和淫慾,這一生的境界也就如此,這個人的一生是無法尋到幸福和人生的意義的。而如果一個能時時刻刻提醒自己,不要沾染這七宗罪,去勇敢地磨鍊自己的靈魂,這個人終將成為領袖般的人物。日本唯一在世的經營之聖稻盛和夫就是一個畢生磨鍊靈魂的人,並取得巨大的成功。
  • 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
    這是《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一書中最精彩的段話。我讀《鋼鐵是怎樣煉成的》這本書,那還是在解放初期念初中的時候。十月革命一聲炮響,給我們送來了馬列主義,促進了新中國的誕生,又給我們送來了前蘇聯革命戰爭年代成百上幹個英雄人物的故事。《卓婭和舒拉的故事》、《馬特洛索夫》、《青年近衛軍》等書我都讀過。這些英雄人物的事跡都曾使我們激動不己。
  • 人生的意義和價值
    因為,許多人找不到人生的意義和價值,迷失了人生的方向。因為缺乏明確的價值觀,才導致了今日社會的混亂。我們人生的意義是什麼?人生的目的在哪裡?對於這個人生最基本的問題,我們必須從正面回答。我的答案是:提升心性,磨練靈魂。人生在世,為欲所迷,為欲所困,可以說是我們人這種動物的本性。
  • 人生的意義在於體驗與經歷,生命的意義在於付出與奉獻(勵志)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是啊,生命在於奉獻,哪有什麼歲月靜好,不過是有人替我們負重前行罷了。而那些像大樹,太陽,流水一樣擁有博愛的精神,無私奉獻的品格的人們,就像黑暗中照亮了我們前路的明燈,指引著我們奮力向前,無所畏懼。而他們,也影響著我們像他們一樣,做個可以為他人帶去光明和溫暖的人。
  • 極簡主義:人生的意義在於奉獻
    極簡主義者的目標在於追尋人生的意義。作者稱他們曾經月薪超過六位數(美元),以為自己會快樂,但並沒有,擁有香車、豪宅、大量玩物,以為自己會很滿意,然而也沒有,終於有一天,他們放棄了外人看起來光鮮亮麗的生活,邁入了極簡主義。他們倆建立了自己的網站,曝光自己的生活,結果這種生活方式迅速吸引了更多人的關注,極簡主義很快風靡美國、歐洲乃至全球。
  • 靈魂拷問:生命的意義在於受苦受難嗎?
    、怕得不到真愛、……古往今來,我們很多人都相信,生活就是受苦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經歷苦難,就比如讀書就應該寒窗苦讀,成就偉業就要臥薪嘗膽。但是大家想過沒有,我們為什麼一定要選擇在苦難中走完這一生呢?人這一生其實完全可以在快樂中度過,我們完全可以發現快樂!創造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