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子是一場漸行漸遠的旅程

2020-09-05 青柳青青


中午參加了胡老師兒子的婚禮,她給兒子辦得是中式婚禮。看慣了穿婚紗禮服的婚禮,這一個滿場紅紅火火的婚禮場面更增添了喜慶氣氛。

一對新人穿著中國傳統的大紅喜服,從不講究的胡老師穿著紫紅色中式旗袍,畫了淡妝,非常漂亮,仿佛年輕了十歲。她愛人穿著大紅的中式褂子,喜氣洋洋。

每次觀看別人家孩子的婚禮,看著兩個年輕人行叩拜禮,說一些感人肺腑的煽情話,我總是淚流滿面。今天依然是這樣,看著胡老師的兒子、媳婦改口叫爸媽,司儀說著煽情的話語,我又忍不住淚水順著臉頰流下來。

我想著等到我兒子結婚的時候,我坐在上方,看著眼前的孩子對我行禮叫媽,我要是哭得稀裡譁啦的那可怎麼好!

人老了,感情就變得特別的脆弱,容易觸景生情。淚腺也變得發達,一句感人的話、一個動人的場景、一首傷感的曲子,都可以讓我潸然淚下。

尤其活到了半百的年紀,不再有激情澎湃,也不再憤世嫉俗,對一切都看淡了,生命裡只剩下親情維繫的時候,情感更是脆弱。

生活裡常常發生那些婆婆跟媳婦爭搶兒子的事件,其實就是因為這些婆婆們發現自己越來越老了,兒子慢慢大了,去愛別人了。

空虛和恐慌無限放大,精神無所寄託,只想牢牢抓住跟自己有血親的孩子,希望獲得他的全心關注,卻不知道自己親手阻礙了孩子的幸福。

其實,每個人最終都會變老。只有讓自己不斷成長,不斷調整自己,給自己找到有趣的事做,找到精神寄託,努力做一個獨立的、健康的、熱愛生活的老人,才能對人對己都有益。

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對這段話,我有切身體會。

記得我第一次送兒子遠行,是送他去杭州上大學,那時他不滿十七歲。看到他頭也不回地進人安檢門,我立刻就淚流滿面了。我知道他長大了,我知道他離開我了,永遠離開了。

第二次送兒子遠行,是送他留美讀書,那時他不滿24歲,完全像一個大人了。我沒有忍住,在進安檢門之前哭出聲來,兒子第一次像個大人一樣抱住了我,輕輕拍了拍我的背。我立刻知道,他長大了,不需要我了。他不需要我了,我也要放手了,該去過自己的生活了。

於是我嘗試不去想他,我讀書,寫作、朗讀,和朋友吃飯、旅行,去看我的母親。有時候,就像他忘記我一樣,我也會忘記他,忙碌著自己的生活。只是把他存放在了心底,一旦聽到他的聲音、他的呼喚,我會立刻敞開大門迎接他。


而後,我發現這個世界越來越寬廣,我的心也越來越寬,不僅裝了自己的孩子,也裝了很多很多有趣的事情,我可以讓自己活得越來越精彩。孩子也不再擔心母親,他可以一心一意埋頭做自己的事情,因為他知道,他媽媽正快樂充實地生活著。

我們像從一點向兩個不同方向出發的旅行者,各自向著自己喜歡的目標行進。當有一天,累了,想休息了,再折轉身回去,回到最初的起點,那個叫做「家」的地方。


相關焦點

  • 一場漸行漸遠的分離
    多念叨念叨「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孩子終將會成為一個獨立的個體,一個獨立的社會人,去面對他自己的人生風雨。 時時覺察,莫越界。
  • 長大後,讀懂「漸行漸遠」這一詞的含義
    摘自網絡作家龍應臺的《目送》中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不論是孩子之於父母,或父母之於孩子,終究逃不過這漸行漸遠的結局。
  • 曾經再好的朋友,註定會漸行漸遠
    作家龍應臺在《目送》一文中寫道: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 其實朋友之間亦是如此。即使我們都知道多個朋友多條路,可再好的友情,最終也都會漸行漸遠。
  • 漸行漸遠的閨蜜
    我們曾經相約一起養老,卻漸行漸遠隨著我家先生事業的直線上升,她的衣服再也沒有給過我,都說隔行如隔山,先生給他介紹工作也只能是從基層幹起。每個月最多5000塊,但是她說這點錢難以養家,其實我知道她是嫌少,以為我們沒有盡力找。因為我弟弟也是我老公找的工作,現在年薪也二三十萬。但我弟弟是從大學畢業就一直跟著做,這個行業也摸爬滾打了十幾年。而他弟弟已經將近40歲,有任何工作經驗。現在人事卡的很緊,並不像原來那樣一個人說了算。再後來我們聯繫越來越少,其實我心裡真的很難過。
  • 父母是今世不斷目送,兄弟姐妹則是漸行漸遠
    龍應臺《目送》中曾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而從小父母耳提面命的告誡我們,這個世上除了父母最親的便是你的兄弟姐妹,如果說父母在,人生尚有歸處,那麼兄弟姐妹在,便是父母留給我們在這個世上最後的溫情。
  • 當一段感情漸行漸遠之後
    在平原上,同伴可以結夥而行,歡樂地前推後擠、相濡以沫;一旦進入森林,草叢和荊棘擋路,情形就變了,各人專心走各人的路人生,就像一場漸行漸遠漸地告別,每一次的遇見,就會迎來下一場的告別。而告別卻為了下一次更好的遇見,每一次次的告別,每一次次的遇見,組成美好的人生。
  • 龍應臺說所謂父女母子一場,不過是漸行漸遠的緣分:懷念我的老爸
    龍應臺說:「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你站在小路的這一端,看著他逐漸消失在小路轉彎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訴你,不必追。」
  • 最後,漸行漸遠
    於是,我們各懷心事,就這樣到最後,漸行漸遠。其實吧,誰也沒有多愛主動找一個人聊天,也沒多愛給別人說晚安,只是如果有人願意對你做了這些事,只能說明他很愛你。
  • 當一段感情漸行漸遠……
    聽過一句話說:「在一段漸行漸遠的感情裡,沒有人是無辜的。」當一段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逃避,而是面對它,解決它。點個「關注」,愛是彼此守護,不是漸行漸遠。
  • 出身農村,會跟父母漸行漸遠?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破了我們每個人的生活節奏。或許,在疫情來臨之前,我們還在計劃著去海邊旅行,跟許久未曾謀面的朋友好好聚一聚。但是疫情面前我們只能老老實實的呆在家裡與父母一起「苦中作樂」感受親情的「溫馨」。而現在疫情的浪潮正在漸漸褪去,許多在家賦閒數月之久的人們也開始反思自己的這段生活,但是在反思過程中幾乎每個人都逃不開一個問題,那便是家庭關係。
  • 當一段感情,漸行漸遠
    聽過一句話說:在一段漸行漸遠的感情裡,沒有人是無辜的。當一段感情出現問題的時候,我們的第一反應不應該是逃避,而是面對它,解決它。如果兩個人吵架了,那就冷靜下來再好好溝通。這個天底下,沒有人絕對的懂你,所有的懂得,理解,都是在願意溝通的基礎上形成的。在兩個人的相處過程中,你不說,我不問,關係就遠了。你沉默,我冷戰,感情就涼了。如果喜歡,就好好珍惜,才不辜負當初堅定的選擇了彼此。想你的第無數個夜晚。
  • 驀然回首,有些人早已漸行漸遠
    人生如一場後會無期的旅行,曾經擁有的一切,轉眼都飄散如煙。「漸行漸遠漸無書」已是人生常態,我們當初以為只是短暫的分開,殊不知,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在,有些人一轉身就是一輩子。我們永遠不要奢望別人能陪你一輩子,有些人註定只是在你的人生節點中陪你一段旅程。
  • 又一個不能回家的中秋,與父母漸行漸遠的我們
    01與父母漸行漸遠的我們網上有個問答:」你什麼時候發現自己和父母漸行漸遠答案有很多,但我覺得歸根結底其實是:從我們選擇對父母報喜不報憂那一刻,我們就開始與父母漸行漸遠了。兩個世界漸行漸遠。02成長不是疏遠的理由很多人說,生活就是個和父母漸行漸遠的過程
  • 鄉愁:回家的路漸行漸遠
    回家的路不遠,但越發顯得漫長。我知道,母親一旦離我而去,家鄉的路就離我漸行漸遠了。姐姐已經出嫁,哥哥一家人也不在家,也沒有特別親的人了。那些堂哥堂侄,只是一種表面的寒暄,並沒有深處的交流,早已顯得陌生。沒有了牽掛,回家的路基本就斷了。我想回家,我不想就這樣放棄了生我養我的家鄉,即使沒有了親人,但這裡還是我的根,人不能忘了本,還得要尋根的。這裡我還有田地,還有山林,當然還有一大幫不算很親的堂族兄弟。
  • 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
    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創新科技理念 今天三觀不合,終將漸行漸遠文:火養 編:Kuange、李強曾經聽過一個故事:一個群裡因為一些事,彼此熟悉的人吵了起來,當事人只能沉默。最後還是實在沒忍住,在朋友圈寫了這麼一段話:「相隔的不僅是歲月,還有漸行漸遠的價值觀。從年少到現在還能保持三觀一致太難太難了。相忘於江湖,才是最好的結局。」有人以為是同學聚會後的感言,其實不是,聚會一般只聊過去,只喝酒,只談青春,而在朋友圈,在微信群,才能把這些基本的觀點暴露。沒過幾天,一位朋友就說,這段話,她借用了。
  • 一場同學聚會,讓我看清了感情的真相:漸行漸遠是常態
    聚會結尾的大合照站位折騰了好幾分鐘,太近的話人照不全,太遠的話人照不清。每個人都盡力配合著角度,就像當初高中畢業合照時那樣拘謹。因為每個人心裡都清楚,像這樣子整整齊齊的聚會或許已沒有什麼機會了。而是,我的生活中再沒有了你的參與,每個人都走著自己的路,不是背道而馳,就是漸行漸遠。
  • 漸行漸遠的友誼
    ,只是公司派過來出差的,從杭州來蘇州還是有些麻煩,畢竟還是有2小時的路程呢,可能真的是太長時間沒見了……可能她已經忘了我這個朋友……甚至可能……是的,距離過遠,慢慢的交情也消失了,加上我讀完高一就輟學了,她是一路讀到大學本科,後來還自己考了研究生,我們之間的距離相差越來越大,她有了更高層的朋友,而我早早步入社會,早已不是同一圈子的人,從自己輟學那一刻起,我就知道會有這樣的結局,我們會漸行漸遠
  • 「朋友」的漸行漸遠,才是人生百態
    1漸行漸遠我的一位朋友在去年10月份見過一面之後就沒有見過了,最近見到她發微博是一張電影票的圖片原來這就是漸行漸遠,原來漸行漸遠這麼容易就會發生,原來有些友情真的經不起時間的考驗。我想維持我們之間的友誼,她卻選擇先行離開。
  • 漸行漸遠的父親
    那天我們看書忘了時間,看到圖書館裡的人漸少,直到工作人員提醒,要打烊了。我們才知道已是晚上9點多。我和父親慌裡慌張趕回家,被母親一頓罵,但是絲毫沒有不開心。我們後來一提到那個下午,就相視一笑,內心一片溫暖。
  • 好朋友為什麼會漸行漸遠呢
    不,朋友,我們好像已經漸行漸遠了,過去的我們在一起很快樂。可現在,我們不能兼容了,我們應該分道揚鑣了,這就是人生,人生!懂嗎?也許將來我們會再次重逢,請你忽忘我,海綿寶寶先生。就像我們每每畢業都會說的願你前程似錦,朋友漸行漸遠大概也是因為奔赴的前程有著不同的方向吧,歲月在變遷,彼此在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