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僱傭高端人才,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親自去讀DBA博士?

2020-12-22 騰訊網

在最新一期工商管理博士(DBA)班裡發現學生大多是一些40歲左右的高階層商業人士,有傳統行業大咖,也有新興網際網路行業新秀。

用常人的眼光來看,他們都是事業有成的優秀人士。

這不免讓人產生疑問:

如此優秀的人士哪裡需要博士學歷去獲得更好的工作呢?

作為行業的精英,他們完全可以僱傭博士為其工作,何必放下身段親自花時間辛辛苦苦的去讀博呢?

曾有記者就此疑問採訪過一家大型全球性金融公司的執行長(CEO),他對優秀人士繼續攻讀工商管理博士(DBA)說出了以下見解。

一、知識升級

我們知道,工商管理博士(DBA)是專門為工商界高層管理人員、董事長、CEO等高層設計的全面系統的管理課程,體現工商管理最高學術水平

管理者太過忙碌,無暇花時間仔細查看和傾聽,漸漸地,甚至忘記了用自己的眼睛去看、用心去傾聽,忘記了自己知識層面的提升。

管理者必須升級或顛覆舊有的知識格局,通過什麼途徑呢?學習!DBA的學習呢更系統、更完善、偏重實踐,DBA的學習,是在做知識層面的乘法,而不是簡簡單單的加法!

二、視野格局

「視角決定視野,視野決定格局」,科技經濟飛速發展、社會化精細分工,行業競爭的加劇,使得我們每個企業即使做的再優秀,也容易把眼界和視角局限在企業所在的行業領域。

愈努力愈深入耕耘就越是陷在深深的井底,而異業的競爭、新的產品甚至行業的不斷產生,要求我們一定要站在一個全球的視野來看待競爭。

與優秀人士一起學習,就好像是與巨人比肩,你會看的更遠!

三、榮譽加身

博士的學位對於企業家來說畢竟還是一個稀罕物。

大家馳騁商場、戎馬拼爭,生意場上含著金湯匙的、穿鞋的、光腳的、赤膊的……都有,企業的發展壯大令我們倍享榮譽,然而我們自己是否有更具有知識含量的標籤來相稱這一切,還需要我們通過學習來實至名歸。

任何一個產業做深做透都是文化產業,知識就是力量、就是底蘊。

另外,如果你所在的企業是上市公司,作為董事長,有博士頭銜,對企業形象有很大好處。這個大家都懂。

四、資源人脈

人脈有個圈,圈內是我和我們,只有成為「我們」才能實現信息互通、資源共享。

我們平時的人脈交際是縱深緯度上的延伸,而DBA是力量層級相近的人在一起學習、交流、大家亦學亦友。

而DBA的圈層匯聚各界,是一種人脈圈層經度上的擴展。「經度」+「緯度」才能全面圓滿、四通八達!

俗話說得好,人的成長是無止境的,事業上要有新高度,學問上也要有新高度。

作為企業決策者或管理者,無論追求哪一個高度,都需要重新整理幾十年自己的管理經驗,在思考上形成「系統化」,去除「碎片化」,讓知識和經驗「歸類」, 進而形成一套管理模型,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方法論。

這需要一個機會,一個與其他有著同樣訴求智者同行,一起來完成的機會,而學習工商管理博士就是這樣一次機會。

相關焦點

  • 赴武漢引博士!中山組團實地招聘對接高端人才
    12月8日,中山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中山市委組織部、團中山市委組織21家事業單位、重點企業以及博士和博士後工作平臺,赴武漢舉辦「博愛人才·智匯中山」博士專場推介招聘會,開啟一次高端人才對接之行。
  • 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
    相隔2500多年,管理者為什麼還要讀一本關於《孫子兵法》的書?宮玉振老師的《善戰者說:孫子兵法與取勝法則十二講》,給出了充足的理由。《孫子兵法》是一部關於戰略理論的書,是一個綱領,因極其凝練,讀來難免晦澀難懂。而《善戰者說》,不但從中提煉了十二條原則,而且匯集了從戰場到商場的大大小小的實戰戰例,通過案例進行講解,從而幫助讀者能夠比較容易地去理解掌握這些原則。
  • 安家費:博士45~80萬,高端人才70~300萬+年薪80-300萬
    二、招聘對象 學校2020年計劃在基礎醫學、臨床醫學、口腔醫學、預防醫學、藥學、護理學、生物學、公共管理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等專業領域,大力招聘頂尖人才、高端人才、拔尖人才、領軍人才和優秀博士(博士後)。
  • 為什麼走技術路線往往成不了管理者?什麼樣的人才能成為管理者?
    4.技術人才的歸宿 就像上面提到的老王,最終成了公司總工,技術類專家,只專研技術,為了能夠更好的在技術上有所建樹,升職加薪的目的有兩個: 職位在那裡能夠協調更多資源來滿足技術上的革新,讓公司更有核心競爭力,技術一定是每個公司的核心; 留住人才,對於技術人才每個公司都需要
  • 優秀管理者,更擅長做人才生意
    所有人一起動腦,一起擔責,這是管理者對員工最好的培養。教練式管理,主要提升全體成員的兩個能力:覺察力,責任感。所有人一起動腦,一起擔責,這是管理者對員工最好的培養。馬雲重視人才培養,也深諳這條培養之道。
  • 孟晚舟戴腳銬出庭,任正非輕鬆笑對:女兒說還要讀「獄中博士」
    此前,在孟晚舟被捕後,有記者採訪父親任正非:「如果當時,您和您女兒一起去了加拿大,一起被抓了怎麼辦?」任正非笑笑,雲淡風輕地說:「那就陪女兒好好聊聊天,順便把美國二百年來的發展歷史讀一讀、學一學,然後寫一本書,就講中國未來二百年應該怎麼崛起,應該怎麼向美國學習。」
  • 郭晶晶、杜海濤、張國立…..名人扎堆讀MBA,到底為了什麼?
    關注過新與成商學院教育的人,近幾年一定都聽過各路名人報讀商學院MBA的事。很多人覺得,明星讀書,無非是想拿個學歷,裝點門面。杜海濤在2018年入讀了長江商學院金融MBA,對杜海濤來說,新的平臺對他提升經營管理能力和擴展人脈資源方面的價值是不言而喻的。
  • 來自生物學博士的憤怒:忽悠學生讀生物的專家教授們「害人不淺」
    生物學專業可謂是最為悲催的專業,各大985高校以高分招錄生物學本科學生,然後他們在畢業時才恍然大悟,要麼換行找工作,要麼無休止的讀研讀博,等到他們碩士或者博士畢業,會發現,還是不好找工作。有一名海外留學的生物學博士在論壇一頓吐槽,稱自己入了生物學的大坑,放棄吧有些可惜,不放棄吧又萬分糾結,就像雞肋一般,以至於發出憤怒的呼喊:那些忽悠學生讀生物的專家教授們,你們害人不淺!如下便是其吐槽的全文。
  • 為什麼理科博士就業容易,文科博士找工作難?
    一位中科院微電子所博士二年級的男生對記者說。記者隨後採訪的多位理工類在讀博士也大多都態度樂觀。  而到了文科博士,話風卻截然不同。「北京的學校是不敢指望了。希望能去個二本院校當老師。」 黃萱是對外經貿大學的外語博士,「實在不行大專也可以。」 在記者採訪的多位文科博士在讀生中,半數以上對就業有所擔憂,特別是女博士。  文理差異真的這麼大嗎?
  • 每日優鮮HRD | 如何從甲乙雙方視角看待高端人才招聘?
    無獨有偶,AI智能在改變著人力資源領域,賦能高端人才招聘。如果跨越與突破是剛需,堅持便是直面顛覆改變的本質。從1-N,就是去創造不可能,持續創新。①. 招聘受人工智慧的衝擊,如何在行業中避免被人工智慧所取代。高端招聘市場目前雖然受到的挑戰不大,但如何確保未來也能做到不輸於人工智慧?如何利用人工智慧強化高端招聘能力,這些都是需要進一步思考的事情。②.
  • 為什麼大家扎堆考研,但讀博的人卻少之又少?難不成博士不香了?
    但為什麼大家扎堆考研,但讀博的人卻少之又少?難不成博士不香了?事實究竟是怎樣的呢?那小編今天就來給大家解釋一下這其中的奧妙吧,相信會對你有所啟發的。 1.讀博耗時長 本科生想要讀博首先得完成碩士課程,專業型碩士制是2年,學術型碩士是3年,之後再讀博,博士一般是三年,這一共加起來就比普通本科畢業就就業的學生多了五六年的學習生涯,在某種程度上講也就缺失了五六年的工作經驗,這對於那些看重工作經驗的公司來講博士生就不大佔優勢了。
  • 為什麼管理者要會講故事?
    小故事裡有大智慧,這裡是每日商道。
  • 沒有CTO的Netflix:為什麼我們願意高薪僱傭程式設計師?
    去 Netflix 工作基本是矽谷頂薪,博士畢業去給開了超過 30 萬美金的年薪(這還是前幾年的行情,現在的行情你知道的)。一般進去難,去了留下來也不容易,不勝任的被客客氣氣勸退的有。能留下來的一般也不跳,因為再跳也沒有更高的待遇了。
  • 馬浚偉|真正的時間管理者
    隨後馬浚偉就登上了微博熱搜,並被大家稱為「真正的時間管理者」。「時間管理者」這個詞是因為,前一段時間某藝人「多人運動」而被用來調侃,那真是浪費了。時間管理者原本指通過事先規劃和運用一定的技巧、方法與工具實現對時間的靈活及有效運用,從而實現個人或組織的既定目標的過程。而讓大家震驚的更是馬浚偉其實已經有49歲了,據了解2018年9月馬浚偉正式入讀北京大學的EMBA課程。
  • 我讀博士的五年
    我是典型的中國教育制度的犧牲品,從小就在填鴨式教育環境中成長,加之父母的關愛,總習慣有人能告訴我需要做什麼、怎麼做,完成課後作業、複習備考,這樣的學習生活是我擅長的,但讀博卻是另外一回事。自己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自己做實驗,一切都要靠自己,沒有主觀能動性對讀博是致命的。通常讀博可以從兩個方面突破:一是完全掌握一個科研領域,二是在這個領域開創新理論。
  • 宮玉振:企業管理者從戰爭和軍事中可以學到什麼?
    這也就是為什麼軍馬軍團總是可以在潮水般衝上來的蠻族士兵面前巋然不動。管理上的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是:新手重打仗,老手看組織。企業剛剛成立的時候,管理者往往關注的是市場,是產品,是營銷,是爆款,是業務,是迅速的擴張。一句話,關注的是如何打仗,如何打更大的仗。要的都是看得見的結果。要的是立竿見影。要的是攻城掠地。沒有多少人會去思考組織的問題,更不會真正去在這方面投入。
  • 博士及科研人才專場引薦會來了
    87家知名企事業單位高薪攬才據了解,自2017年首屆博士科研人才系列供需招聘專場引薦會舉辦以來,廣東省人社廳始終致力解決博士科研人才供需不平衡、區域分布不均衡等問題。在經濟「雙循環」背景下,今年市場對創新型科技人才的需求較往年更加旺盛。
  • 讀完博士回到農村老家工作,被村裡人取笑。十幾年的書白讀了?
    但是,毋庸置疑的是,能夠讀到博士的人,絕對是少數。在整個國家的人口中,可以說少子又少。身邊的人談起來總是取笑到,這個博士十幾年的書白讀了。不說博士畢業後在大城市謀得一份職業,哪怕回到老家,至少也得在市區裡面找到工作。結果還是回到了農村老家,雖然是村官。但看起來也沒多大前途。
  • 世界最神秘僱傭兵團,僅有34人,比美國黑水還要厲害
    圖為僱傭兵提起僱傭兵,大家都會想到美國的黑水公司,但它並不是最厲害的僱傭兵團,世界上最神秘,最強的僱傭兵團是北極狐,該僱傭兵團雖然僅有34人,卻比美國黑水還要厲害,專克特種兵,完全吊打美國的黑水公司,裡面的成員年薪10萬美元起步,最高可以拿到幾百萬佣金。
  • 近三年引進300餘名博士教師,台州學院成人才聚集新高地
    近三年,台州學院共引進博士教師300餘人,具有博士學位教師佔台州市博士總數的79%;柔性引進14個高水平團隊;引育省部級以上人才22人,面向全球招聘二級學院院長3人,實現新突破。完善機制,造引才「強磁場」今年,台州學院迎來首位「長江學者」蘇春翌教授。2018年,台州學院對標台州「七大千億產業集群」,新成立航空工程學院(智能製造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