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思英語小達人760期:
楊昊宇 7歲
真心希望孩子在以後的人生道路上,無論學習什麼,做什麼,都能如闖關一樣,有恆心有耐心,遇到挫折不放棄。——昊宇媽媽
當身邊的家長普遍讓孩子以學單詞來啟蒙英語時,昊宇媽媽基於自己英語專業的判斷,給昊宇報名了大思英語,而且還續報了兩次,讓昊宇充分地開發了自己的「英語耳朵」。
因為她堅信,英語是用於交流的「活」語言,不能像學習知識一樣來學。讓有意義的英語聲音印記在腦海中,是說、讀和寫的基礎。
孩子的闖關實踐一再證明著昊宇媽媽的專業判斷是正確的,她也將自己的心得體會寫了下來,跟廣大家長一起分享。
▼昊宇闖關時,非常專注。
深思熟慮後,選擇大思
孩子今年七歲多,就讀小學一年級下學期。從2歲起,我們就注重他數學、閱讀和英語方面的啟蒙。那時給他聽英文兒歌,看英文版動畫片《朵拉歷險記》、《粉紅豬小妹》和《米奇妙妙屋》,還給他買了認讀英文字母和單詞的益智玩具……這些素材激發了他對英語的興趣,孩子2歲多就已經能將26個字母按順序排列,並且認得一些簡單的單詞。
孩子讀幼兒園小班時,我無意間看到微信平臺推薦的大思英語小達人的文章,從此就持續關注了大思英語的公眾號近一年時間,最終我說服持反對意見的孩子他爸,決定給孩子報名大思英語。
我們的決定基於以下三個方面:
█ 我是學英語專業的,大思英語遵循「聽說讀寫」順序的學母語理念,和我對英語學習的看法頗為一致。
█ 大思英語採用遊戲闖關來學習,還可以選擇小對手,每日還有成績排行榜,這些鼓勵方式都是我家孩子接受和喜愛的。
█ 大思英語是線上課程,學費一年不到3000元,不管颳風下雨,在外在家,只要有平板就可以隨時隨地學習,真的非常方便。
所以,在2018年2月28日孩子試學完一次課,徵求他同意後,我們果斷報了名。2018年3月1日正式開始了大思英語的闖關之旅。
給孩子的恆心和耐心點讚
原本以為一個五歲多的孩子對英語闖關的興趣會遞減,沒想到孩子每天堅持,一直到現在。先是將第一和第二級課程闖完,接著闖完《初級精靈島》、《96個故事》、第三課程,再闖完了《父與子》和《英語故事繪本》,現在他正在攻克《中級海洋精靈》。
真的要給有恆心有耐心的孩子點個大大的贊!
闖關的兩年中,也有遇到過挫折。闖第一級課程時,孩子對自己沒信心,很多詞不懂,對圖片的理解也不是特別到位,一關沒闖到90分,就會偷偷掉眼淚。我就坐在他身旁,陪他一起聽,完成當天的學習目標後,給他分析錯的原因,再分析怎麼樣去選擇正確的圖片。告訴他只要聽到關鍵詞,選擇相對應的圖片,就能選到正確答案。
慢慢地,孩子越來越自信,闖關時間也由20分鐘延長到了30分鐘、40分鐘,後來每天的學習時間經常不少於一個小時。
我每天幫孩子在班級群裡上傳成績,孩子看到每日排行榜後,也非常自覺地去查看。孩子本身好勝心比較強,經常會和第一名的同學比賽闖關,其中就有張坤濤同學。很長一段時間,排行榜上他倆的成績都是數一數二。
隨時隨地,學習不受限
大思英語不受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都可以學習。我們帶著孩子回老家或者出去外地玩的途中,也不忘帶上平板讓他闖關。經常在等車的時候,我們會找個安靜的地方,打開流量,讓孩子完成自己定的闖關任務。
去年孩子讀大班時,有一次發燒,我帶著他去我上班的少兒託管機構,我在工作的同時,他就在一邊堅持闖關長達兩個小時。還有一次他口腔潰瘍,一周沒有上學,我同樣帶著他去上班,他就像玩遊戲一樣,自主闖關,一天闖100多關不在話下。
孩子的學校要三年級才有英語課,在這之前,有些家長覺得要讓孩子提前熟悉一下書本上的知識,但是我覺得沒有必要,反倒要讓孩子多練聽力,開發他的「英語耳朵」。因為英語是一門語言,不是知識,最終的目的是學會交流,聽多了,孩子才會說,孩子闖關久了是會跟讀的。
聽說都過關了,讀寫是會事半功倍的。
打好聽力基礎,說讀寫會事半功倍
大思英語除了發音純正這一優點外,課程的設置也非常符合孩子的學習規律,按照循序漸進的學習模式「新詞——帶有新詞的短語——帶有短語的句子——複習——增加新的詞……」,讓孩子在日復一日的闖關中不斷進步。
孩子時不時地會在晚上睡前重複幾句當天闖關出現過的詞語或句子,比如He is driving a car, She is driving a car. 有時我會跟他玩一些單詞小遊戲,比如問他兒童節用英語怎麼說;他則考我March是幾月份。
儘管現在學習的《中級海洋精靈》對才讀一年級的孩子來說有些難度,但我相信通過不斷地重複聽,語言的學習效果就會潛移默化地形成。
英語學習不能急,「聽說讀寫」這個步驟不能亂,只有堅實地奠定孩子在聽力方面的輸入,才能使孩子在未來的英語學習中,更好地發展說、讀和寫的能力!
張杰老師點評:
孩子學習英語,少就是多,慢就是快,重要的是要找對方法,打好基礎。聽力訓練短時間內也許看不到明顯的效果,但只要日積月累,就一定能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而且會越學越輕鬆。看了昊宇媽媽寫來的文章,我倍感欣慰的同時,感到責任的重大。讓孩子聽懂英語,始終是我們的使命,而讓孩子快樂輕鬆地聽懂英語,是我們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