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一、卦圖破解」)
二、象辭破解
象曰:上火下澤,睽;君子以同而異。
釋字:
睽
《說文》:「睽,目不相視也。從目癸聲。」《易·序卦傳》:「睽者,乖也。」「睽」的本義就是指二目不能集中視線同視一物,即俗稱的「對雞眼」,二目視線不集中,就是散光,所以「睽」又有離散的意思。「睽睽」就是目光散亂的樣子。「眾目睽睽」就是指人多眼雜,來自各個方向、角度的視線都有,人的一舉一動都能被發現、看到。「睽」也指視線有偏差,所看到的現象和實際不相符,甚至相反。
有的字典或注釋把「睽睽」講成「眾人睜大眼睛注視著」,這是錯誤的,是一種「望文生義」的解釋,從根本上違背了「睽」的本義。
釋象:
《睽卦》上離下兌,「離為火」、「兌為澤」,故曰「上火下澤」。火炎上,澤潤下,正如《睽卦·彖傳》所言「火動而上,澤動而下」,其向相反,二物離散故曰「睽」。睽者,離散也。火與澤,看似不相容,是兩種完全相異的東西,但二者配合,卻造就了生機勃勃的大自然。
火莫盛乎日,澤莫闊乎海,太陽的光熱使海水蒸騰,形成雲雨,雲雨施與高山大地,匯成江河,終流入大海,這就形成了大自然的水循環,從而造就了一個生機勃勃的大自然。如果沒有這個水循環,陸地上將沒有生命,大自然將一片荒涼。可見,火與澤的配合,是天地之間多麼偉大的事!《睽卦·彖傳》所謂「天地睽而其事同也」,就是這個道理。故曰「以同而異」。
《睽卦》上離下兌,「離為中女」、「兌為少女」。《睽卦》六五是離體主爻,代表中女;《睽卦》六三為兌體主爻,代表少女。《睽卦》是由《無妄卦》變化而來,卦變時,《無妄》六二「柔進而上行」,遂成《睽卦》六五,說明這個中女已長大出嫁於外;而卦變時六三未動,仍留在內卦體,說明這個少女仍年幼未嫁,留在家中。這就是《睽卦·彖傳》所謂「二女同居,其志不同行。」二女一去一留,離散而不同行,故曰「睽」。男婚女嫁,天地之大義也。有娶必有嫁,有嫁必有娶。女兒出嫁,看似骨肉分離,姐妹相睽,卻成人倫之大事,故曰「以同而異」。
《睽卦》卦名,為什麼為「睽」呢?這也是從卦象上來的。《睽卦》六爻中有兩個陰爻,這兩個陰爻分別是兩個離體的主爻,「離為目」,所以這兩個陰爻代表兩隻眼睛。這兩個陰爻一個居中,一個居側,而且均不當位,說明這兩隻眼睛一中一偏,視線不在一條直線上,是一對「對雞眼」,故卦名曰「睽」。《說文》曰:「睽,目不相視也。」兩隻眼睛雖然視線不同,角度各異,但還都是相同的視覺器官,外界的現象還是要靠這兩隻眼睛感知,故曰「以同而異」。
義理: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視角不同,感知也會不一樣。所以人們常說要「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實際上是要人們準確定位,找準主要矛盾,從而合理地解決問題。譬如一個戰士,當他站崗的時候,就要睜大雙眼,以便擴大視野,發現敵情;而當他瞄準的時候,就要閉上一隻眼睛,以便集中視線,準確定位,以免視線分散,發生偏差。
《睽》有二目。二目皆睜,則為「睽」也。閉其右(上)目,則見《履》也;閉其左(下)目,則見《大有》。履者,禮也。禮以辨上下,論尊卑。故《履卦·大象傳》云:「君子以辨上下,定民志」。大有者,大者所有也。《大有》順天命,論歸屬,故《大有卦·大象傳》云:「君子以遇惡揚善,順天休命」。可見,《睽》有二目,閉其右目,用乎禮也;閉其左目,順乎命也;二目俱睜,事則睽也。用乎禮,則以上下辯之;順乎命,則以善惡辨之;用禮順命,則以同而異,找出共同點。睽之道,目雖有異,其視同也,故曰「以同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