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聲明:本專欄根據真實歷史資料所寫,非虛構小說
晚清名臣、湘軍統帥曾國藩不斷獲得升遷的能力,很多人的身上都具備,可為何有些人不會運用,而且越學越糊塗呢?
這就是技巧問題,在曾國藩的為官實踐中,當他身處逆境,每次快速擺脫時,靠得都不是耐性和能力,而是技巧。懂得處理技巧的人,才是人上人。
下面,我們通過曾國藩剛剛創建湘軍時,在和太平軍作戰的一次重大失敗案例中,看他如何擺脫逆境,獲得升遷。
01遭受重大失敗
曾國藩組建湘軍後的第一次重大失敗,導致他投水自盡3次,但都被身邊的親兵救了起來。由此可以想像,他受到的挫折有多大。
這次失敗,跟曾國藩的盲目自信有關。
鹹豐四年(公元1854年),44歲的曾國藩出任湖南團練大臣僅僅一年多時間,就擁有了水陸湘軍萬餘人,這在當時的團練隊伍中,不僅規模大,而且實力也比較雄厚,在取得幾次小小的勝利後,曾國藩信心大增,開始規劃更大的勝利。
這年春天,太平軍的西徵大軍大肆進入湖南,並很快攻下了湘潭和靖港,對長沙虎視眈眈。
太平軍蜂擁而來,湖南官場震動,而曾國藩作為湖南的團練大臣,手中兵強馬壯,守土有責,於是命令手下大將塔齊布帶領湘軍主力,前去收復湘潭,以阻擋太平軍西徵的步伐。
可是,湘軍的主力部隊剛剛離去,長沙城裡的很多鄉紳大戶就找到了曾國藩,並給他提供了一個假消息:靖港的太平軍只有三百人,只要有一支小股部隊,可輕鬆取得靖港。
長沙城裡的鄉紳大戶怕太平軍攻入長沙,將他們的財富掠走。因此,除了給曾國藩資助糧餉外,還四處給湘軍提供情報,都慫恿曾國藩帶兵去攻打靖港。
此時的曾國藩也是躊躇滿志,覺得太平軍都是一些沒有文化的人帶領,根本不懂兵法,也為了穩定長沙城裡老百姓的恐慌,緩解太平軍圍困長沙城的被動局面,決定帶兵去攻打靖港。
靖港之戰,是曾國藩組建湘軍以來,首次親自帶兵出徵,他調集了40艘戰船,800湘軍,悄悄向靖港駛去。
曾國藩的水師戰船才組建幾個月,很多都是新兵,都沒有上陣殺敵的經驗,但曾國藩認為從兵力上,就勝太平軍一籌,加上水師的武器裝備精良,克服靖港,只在彈指之間。(寫作不易,歡迎付費閱讀,支持正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