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會先著重分析一場戲,也就是女主和小女孩決定出逃的關鍵戲,比較一下日版和《完美的她》的區別,看看為什麼一個是經典,一個毀經典。然後再說說本劇的其他問題。
本劇是買過版權的,之前已經有日版和韓版兩個版本,都叫《母親》,但只能說翻拍非常平庸。日韓中3個版本分數比較一下,分別是9.4,8.6和6.4分。
之前買版權在翻拍已經有過多次毀經典的前科,這次好像歷史再一次重演!
好的,書歸正傳,對比分析開始,先看日版的:
兩個人在海邊,小女孩已經多次表達想要去孤兒院的願望,然後她 看見飛鳥,繼續喊著希望被帶走的願望,觀眾此時已經對小女孩產生共情。
然後女主終於決定要帶走 連南 ,這時候鏡頭是中景,比之前拍飛鳥的時候要拉近許多,因為劇情上感情也開始變得升溫,本集的高潮來臨。
接下來江南 說出不符合她年齡的很現實的臺詞,點出兩個人的困境。
之後鏡頭變成了特寫,說出「我想成為你媽媽」的臺詞。
鏡頭反打給小女孩的鏡頭,這裡哭戲非常好。
然後鏡頭再給女主, 江南 叫出了「媽媽」。這場戲是全劇的關鍵,日本用多個鏡頭表現兩個人的情感變化,讓人動容。
再看我們的:
在車裡,只用幾句話就結束了,先是問小女孩要不要走,然後沒有動情,沒有哭泣,鏡頭在車裡沒有變化,就是兩個人的正反打大特寫。
作為觀眾我的情緒沒有絲毫變化,黑漆漆的車裡,一場全劇最重要的戲就結束了!!!
這樣對比之後,是不是感覺差的不是一點半點。
那些看見家暴題材和卡司就高潮的人,別忘了還有號稱嚴肅反應校園暴力的《悲傷逆流成河》以及梁朝偉演過的爛片《歐洲攻略》。
其實最主要的劇情上的硬傷是,改變了原來女主作為小女孩老師的設定,這樣人物後來的行為讓人無從理解。
因為是小女孩的老師,在長時間的接觸和了解後,才可能想要不顧一切的幫助這個孩子,尤其是小女孩被遺棄在垃圾堆的情況下。
而我們的《不完美的她》就是偶遇,周迅去海邊偶遇小女孩,回來後又是各種偶遇,偶遇之隨意堪比國產偶像劇。
更不可理解的是,偶遇了幾次之後,周迅就要救人於水火了,甚至冒著坐牢的風險。
我估計是因為國產劇中的老師形象不能和誘拐孩子等行為有關聯,唉!
然後就是在周迅和小女孩出逃後,和生母和解的故事線之外,又加上事業線!
咱都是誘拐犯了,能不能緊張急迫一點,有一點犯人的樣子好不好?
而且女主應該是非刻意的找到母親,然後開始了解過去的真相,進而和解,而不是自己當偵探吧?
而且加入的家暴父親角色,我很是擔心,這要是最後周迅和生母原諒了他,一家人和睦相處了,我一定會吐出來。希望不要生母變聖母,強行正能量!
這還不是唯一強加的故事線,各種刑警父親心願啊,小兩口結婚煩惱啊,反正就是時間不夠,注水來湊。
最後本劇丟掉了日版了內核——在生活化的劇情中互相治癒,而我們的生活化場景中充斥著尷尬的臺詞以及各種說教。
另外惠英紅和趙雅芝你們這配音是認真的嗎?
韓版改編之後是16,集,相對而言還是原版的日劇《mother》更好,尤其小演員的演技特別精彩。我們的小女孩就是可愛,然後呢?然後沒有了。
而且注意下圖日劇的打光,為什麼人家沒有5毛塑料的感覺,學一下啊!
希望用心改編,不要浪費了這麼好的題材,和這麼好的演員。
而且經典日劇已經沒剩幾部了,這樣改編下去,魔爪以後就要開始翻拍經典美劇,然後是英劇,再然後就是火星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