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喝的酒,到底是啤酒還是白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難怪古人千杯不醉

2020-12-24 騰訊網

中華歷史悠久,上下可達五千年。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我國如今很多的社會現象,在古代歷史中都是可以找到發跡原因的。中國人的製酒技術十分高超,關於酒的起源我們很難確定到具體的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中華文明產生後不久就出現了,對此晉人江統有言「酒之所興,肇自上皇」。

早在3000多年前的商周時期,中國就已經有了領先同時期世界各國的「酒麴複式發酵法」。無論是上層貴族,還是下層平民,都有飲酒的習慣,隨酒而產生的一系列文學、藝術、禮儀等也漸漸出現了,這些東西被現代人統稱為「酒文化。

從古代那些大文學家寫就的詩詞歌賦中我們就可以對酒文化窺見一二,比如字詞令、謎語令、籌令等等,這些都是文人雅士們在酒桌上所玩的遊戲,他們往往相聚而談論國家大事,而後一醉方休。

古人飲酒,似乎沒有止境,大多是不醉不歸,這從現代醫學的角度來說是非常不利於身體健康的。對此,現代人往往會產生一個疑惑,白酒烈度高,古代是如何做到大碗喝酒、大碗吃肉的呢?

其實,古代人所喝的並不一定是我們現在所常見的白酒。比如前文所提到的商周時期,他們所來釀造的美酒,是「谷酒」或者「果酒」,這兩類酒的烈度都較低,大概如同市面上流行的菠蘿啤相似,一碗下肚,對人產生的酒精影響還不如常規的啤酒。

再比如公元前202年劉邦所建立的漢朝,那時的人們喜歡喝「甘蔗酒」和「米酒」,說是酒,但實際上更像是帶有甜味的飲料。隨著陸上絲綢之路的開通,來自西方的葡萄酒也第一次出現在了中華大地,不過由於生產技術的不廣泛,普通平民是很難享受到這種異域美酒的。

到了公元960建立的宋朝,人們常喝的酒酒精率雖有提高的,但也不會超過20度,所以《水滸傳》中寫那些英雄好漢們動不動就拿著裝酒罐子大口大口喝,也就不奇怪了。一直到公元1271年,由蒙古人建立的元朝,中國人所喝的酒,酒精度才有較大的提高,那個時候的烈酒已經和如今的白酒有得一拼了。

總而言之,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人所喝的酒也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我們千萬不能夠用現代人喝白酒的眼光去看待古代人喝酒的行為,畢竟他們所喝的酒其酒精含量是完全無法與現代白酒相提並論的。

相關焦點

  •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一杯就倒,古代的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
    古代的酒,度數普遍不高,這才讓他們千杯不醉其實,論我們中國歷史的酒文化,真的不算最長的,特別是相比古巴比倫、古埃及這樣的國家,我們國家產酒、喝酒的時間大約也就四千多年的樣子吧。四千多年當然時間不短,但與世界進化相比那就差太遠了,所以很多古國的酒歷史文化就比這個數字要遠很多。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總能做到「千杯不醉」?
    如果是現代,讓人論碗喝酒約等於試圖殺人,可是為什麼古人喝酒就可以用大碗,論壇買,還有人「千杯不醉」呢?古代的製酒方法和酒的質量與當今有什麼差別呢?酒文化融浸於中華文化中,釀酒在中國也是歷史悠久,根據考證,最早的釀酒技術可以追溯到商朝,在這之前,人們只能在果物或者糧食自然發酵的時候隨緣得到酒,也就是「自然生酒」;到了殷商,人們開始掌握了釀造技術。
  • 古人為了喝一口酒,到底研究了多少種方法?
    但凡看過金庸的《笑傲江湖》一定會對劇中祖千秋對令狐衝說的那段「飲酒論」記憶深刻:所謂 「玉碗盛來琥珀光」,喝關外白酒要用犀角杯,喝梨花酒用翡翠杯,飲百草酒須用古藤杯,喝高粱酒須用青銅酒爵,至於米酒宜用大鬥飲之,葡萄酒要用夜光杯,玉露酒要用琉璃杯,紹興狀元紅則要用古瓷杯。不僅酒具講究,每個杯子還能配上詩詞典故以佐證,可謂風雅之至。
  • 「千杯不醉」的胡軍,為何被灌趴下了
    胡軍在娛樂圈中有「千杯不醉」的稱號,他與妻子盧芳也是因為喝酒走到了一起。在他倆剛認識的時候,胡軍請盧芳吃飯,胡軍說自己想喝瓶啤酒,性格豪爽的盧芳就陪他喝,兩人你一杯我一杯喝了好久,結帳時發現兩人一共喝掉了16瓶。喝了這麼多酒,盧芳回到宿舍竟然還能一邊編織毛衣一邊看電視,讓胡軍感慨,自己「沒喝過她」。
  • 古代的酒相當於今天的多少度?為何古人都是連喝幾大碗?
    在古代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古人喝酒和今天一點也不同,今天我們用的都是小酒杯,並且也基本上不是一口就幹,但是古人卻是用的大碗喝酒,連喝幾大碗都不醉,古代的酒是因為度數低嗎?那麼古代的酒又相當於今天的多少度呢?
  • 白酒和啤酒的差距有多大?一杯白酒相當於多少瓶啤酒?
    酒是多少人喜歡的一種飲品,不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少不了喝酒,聚會、應酬都必不可少的。一般朋友聚餐的時候,都會選擇喝啤酒,尤其喜歡喝點冰鎮啤酒,應酬的時候,都是喝白酒。雖說酒很常見,但不代表就可以多喝,酒對身體的損害還是比較多,酒精進入身體後,對腸胃以及肝腎會有直接的損害,胃出血、胃潰瘍,還有一些肝臟方面的問題,酒精肝、肝硬化之類的問題。
  • 白酒的「大剋星」喝酒前偷偷吃兩粒,「千杯不醉」朋友面前倍有面
    但是在當今社會,喝酒幾乎成了社交的一種主要手段,無論是談生意還是朋友聚會,似乎少了酒就少了一種意境,甚至還有人常用喝酒的多少來評定交情的深淺,於是你一杯我一杯,非得拼個"無醉不歸"才肯罷休。農村人對酒一直都比較喜愛,每家每戶在吃飯的時候,家裡的男主人就會將酒準備好,一頓飯喝上2兩杯再吃個花生米,這樣不僅不會耽誤工作,還能讓身體更有活力。
  • 女子天生千杯不醉,白的啤的喝幾斤啥事沒有,醫生:這是病,得治
    談起喝酒,相信很多人都有一肚子的故事,酒是一個神奇的東西,明明算不上好喝,卻成為了無數人的心頭好,更是陪伴了無數人寂寞難耐的夜晚,喝酒為的是什麼?有人覺得是與好友一同醉酒的暢快淋漓,有人覺得它是忘掉一切的良藥苦口。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酒量,甚至成為了一個人肚量的象徵。
  • 為那唇間一口酒,古人到底有多努力?
    一杯溫酒入喉,曲水流觴數千年,酒成為經年不息的話題。前茅臺董事長一番發言便引起廣泛的討論:「所以他們說年輕人不喝茅臺酒,是還沒到時候,二十多歲他在玩。那個是小孩子還不懂事,不曉得選好酒喝。」 不禁好奇,怎樣的酒稱的上好酒呢?我想這個古人最有發言權。
  • 古人常飲一壇不醉,莫不是古代酒不醉人?其中玄機真不少
    我們大家在看古代影視作品時,總能聽到他們進入酒館就大喊一聲:「小二,拿壇酒!」這樣的話,而且在喝酒的時候也是一飲而下毫無醉意,這就令人不解了,如今我們少酌一杯就偶感微醺,為什麼古人抱起罈子喝酒也沒事呢?莫非古人喝的酒和我們現在的不一樣?
  • 古代的酒與現代的酒一樣嗎?淺談國人對酒為何如此迷戀
    等到東漢時期,古人喝酒的方式發生改變,對酒爵還會進行加溫處理,這樣可以更好的保存酒味。不過,一直到兩漢時期,古人釀的酒度數一般都不高。所以在漢代史籍中,經常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喝酒能手,號稱「千杯不醉」。但是將五石散和酒混合,其實有可能會造成中毒現象。到了魏晉時期的文人追求癲狂,而且將這種特殊的酒冷卻以後,還是可以進行服用。所以魏晉時期的酒非常獨特,喝酒的人不追求喝醉,但卻追求喝的瘋狂,以及那種燥熱感,這種喝酒的方式,現代人可是學不來,但頗有一種在酒吧喝酒的瘋狂之態。
  • 都說人生這杯酒怎么喝都是醉,到底該怎么喝才不醉呢?來看看吧!
    人生如酒,酒如人生,是酒就肯定會醉,是人也肯定會累,只是各自累的地方不同而已,有的人為了工作事業累,有的人是為了家庭生活累,也有的人是為了婚姻情感累!因此人生就好比一杯美酒,既然是酒就肯定怎么喝都會醉,那麼,到底該怎么喝才不會醉呢?
  • 為什麼平時習慣喝白酒的人,喝啤酒都能醉?
    不知道我們經常喝白酒的酒友們平時喜不喜歡喝啤酒,反正我是不太喜歡,感覺喝啤酒醉起來特別快。不過相信跟周明情況一樣的酒友也不少吧?
  • 求解:喝啤酒容易發胖,還是喝白酒容易胖
    首先,先來做個小調查,你喜歡喝啤酒還是白酒?如果,單單從熱量上來講,喝白酒更容易胖因為,同等體積的白酒熱量比啤酒高得多。1g酒精產生7kcal的能量。很明顯,喝白酒容易發胖但是,但是……就像很多人說的,誰能一次喝500ml的白酒?
  • 古人為何稱酒,為一壺濁酒
    酒文化在中國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發展到今天,更是五花八門,白酒、紅酒、啤酒、還有一些其他很多種類。古人經常會把酒稱為濁酒,濁應該就是渾濁不乾淨的意思,那為什么喝的酒會是不乾淨的呢?這要從我國古代的,釀酒技術和現在釀酒技術來說起。
  • 同樣是啤酒,ktv啤酒喝不醉,而外面商店的酒喝了就醉什麼情況?
    對於你提出的問題,很多去過KTV的小夥伴估計都會有這樣的感覺,有些人都懷疑過KTV賣的酒是不是假的呀,喝個10多瓶都還不醉,而且越喝越多。而且人越多越興奮的時候,感覺喝KTV啤酒就感覺像喝水一樣,一點啤酒的味道都沒有。
  • 這幾個小方法,讓你在酒桌上千杯不醉笑傲群雄!
    一、不要空腹飲酒,這是飲酒不醉的主要訣竅。因為這樣可使乙醇在體內吸收時間延長。最好的預防方法就是在喝酒之前,先行食用油脂食物,如肥肉、蹄髈等,或飲用牛奶來保護胃部,以防止酒精滲透胃壁。 二、混飲乃是大忌!
  • 白酒為何用小杯喝?有四點好處,真是健康又「經濟」
    但為什麼現在我們看到喝白酒的朋友們用的卻是透明的小杯子?很多人其實還不知道這其中的奧秘究竟何在,今天我們就為大家說一說:為什么喝白酒的時候一定要用透明小杯喝?更易於品嘗喝酒講究的是個過程,觀其色、聞其香、品其味。
  • 同樣是啤酒ktv啤酒喝不醉,而外面商店的酒喝了就醉,什麼情況?
    其實,在KTV裡喝不醉,多數是心情亢奮,引吭高歌精神爽,自嗨後熱血澎湃,超常發揮的結果,至於喝不醉,那是沒喝到位。除非你喝到假酒了,那肯定喝不醉。KTV的啤酒,你喝多了同樣醉人。大家都知道,你去餐廳吃飯,經常去的都知道如下情況。比如,要了瓶啤酒,啤酒一上來,乖乖,經常在家喝的580ml的光瓶子啤酒,怎麼到這裡就瘦了一圈。仔細一看,天老爺,這啤酒還怪誠實,商標上自己都打上了四個字:餐飲專供。
  • 喝酒後臉白的人,真的「千杯不醉」?與喝酒臉紅的人比,誰酒量好
    當今社會,要說不會喝酒的人可能是少之又少。無論是工作應酬、家庭宴會、朋友聚都會倒上幾杯啤酒、白酒、紅酒來相互舉杯、祝福。尤其是到了夏天,一邊吃著火鍋、烤串,一邊喝著酒更是讓人覺得無比暢意,天氣寒冷的冬天喝上一口白酒,辛辣入喉,身體很快也會暖和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