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酒相當於今天的多少度?為何古人都是連喝幾大碗?

2021-01-15 阿祥講說歷史

在古代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常會看到古人喝酒和今天一點也不同,今天我們用的都是小酒杯,並且也基本上不是一口就幹,但是古人卻是用的大碗喝酒,連喝幾大碗都不醉,古代的酒是因為度數低嗎?那麼古代的酒又相當於今天的多少度呢?

在我國古代,酒主要是以大米、黍米、粟米等穀物為主要原料,所以也可以稱為「米酒」,在古代酒的過濾技術並不成熟,釀出的酒經過過濾之後,還含有不少的細微米渣,所以呈現渾濁狀態,當時稱為「濁酒」。很多古代小說裡常有主人公抱起酒罈子豪飲的場面,基本都是喝的這種酒。

以度數來說,應該比現在超市裡賣的米酒度數要低,通常是十度以下,那感覺就跟我們今天喝啤酒差不多。除了這類「濁酒」之外,在唐宋年間還出現了一種看上去很清澈的清酒,正如李白詩裡所描繪的那樣:金樽清酒鬥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這種清酒往往是在冬夏釀熟,經過沉澱發酵變成清澈的酒液,度數和濁酒類似,但口感更加香甜,基本是皇家貴族專享。到了宋朝末年,遊牧民族從北方把蒸餾技術傳入中原之後,中國的酒精度數從此提高了。到明朝時,好漢們也不敢大碗大碗喝酒了,而是開始改成小口喝酒。

因為有了酒精度數的提高,再像從前那樣大碗喝酒,說不定隨時會猝死,因此古代的酒與我們今天所說的白酒有著天壤之別,其度數就跟啤酒似的,只有十度左右,古人連喝幾大碗就相當於今天喝啤酒一樣,解渴但基本上是不醉人的。

文章是百家號作者根據歷史題材原創,版權歸原創作者所有。圖片來自網絡,如有雷同,純屬緣分。若認為存在侵犯版權問題,請告知原創作者。

相關焦點

  • 古人喝一壇才微醺,現代人一杯就倒,古代的酒相當於現在的多少度
    "小二,來一壇好酒!"這恐怕是很多古代影視劇中都可聽到的臺詞了吧?人們每每聽到這裡是不是有一種恍惚感:一壇酒?一個人喝得完嗎?難道不會醉嗎?還真的很難喝完,而且也不會醉,為什麼?因為古人的酒比起現在的白酒,度數是相差極大的。
  • 古代的酒到底有多少度,為何古人總能做到「千杯不醉」?
    等到2008年,國務院公布了「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時候,酒類的「釀製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又多了16家;什麼五糧液、水井坊、劍南春等名酒都在其中,在那幾年,要是一家名酒廠沒加入非遺名錄,簡直就是抬不起頭來。但是其實古代的酒和現代的酒完全是兩會事,今天我們就聊聊古代酒水的那些事兒!
  • 古人為了喝一口酒,到底研究了多少種方法?
    不同於今日,六朝時期古人吃飯仍習慣於「分餐制」,一般都是席地而坐,每個人身邊放置小案幾,略大而重的器具則放在一旁地上。貴族吃飯往往有侍從在旁邊協助倒酒加菜,「小鴨子」此時就起作用了,如果下沉到底部說明酒快喝完了,一旁的侍從就能及時添酒。都說六朝名士不羈灑脫,這麼看,獨獨在喝酒這件事兒上他們尤為講究認真。「飲酒須得講究酒具,喝什麼酒,便用什麼酒杯。」
  • 一瓶500毫升的啤酒相當於多少白酒?你真知道?今天告訴各位答案
    請問一瓶500毫升的啤酒相當於多少白酒呢?我們反過來問一下,一杯白酒到底相當於幾瓶啤酒?喝酒不開車,開車不喝酒!現在的年輕人一般都比較喜歡喝啤酒,因為度數不會太高,喝個幾瓶也不會暈,但是在古代的時候是沒有啤酒的,他們都是喝白酒而且一喝就上頭。
  • 古人喝的酒,到底是啤酒還是白酒?說出來你可能不信,難怪古人千杯不醉
    作為世界上唯一一個文化沒有中斷的文明古國,我國如今很多的社會現象,在古代歷史中都是可以找到發跡原因的。中國人的製酒技術十分高超,關於酒的起源我們很難確定到具體的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在中華文明產生後不久就出現了,對此晉人江統有言「酒之所興,肇自上皇」。
  • 古人常說「腰纏萬貫」,古代的「十萬貫」,相當於現在的多少錢?
    大家都知道古錢一般中間是有孔的,古人會把一串銅錢用繩子串起來,串銅錢的繩索,每一千文為一貫或者一吊。那麼一萬貫在古代到底是個什麼數目,與現在相比又是什麼概念呢?古人說的「腰纏萬貫」怎麼理解腰纏指隨身攜帶的財物;貫舊時用繩索穿錢,每一千文為一貫,比喻錢財極多。由於所處的年代不同一文錢的價值也不相同,萬貫相當於現在多少錢不好說,基本相當於現在的千萬級富翁吧。
  • 古人那種「一鬥米十斤肉一斛酒」都是怎麼吃下去的,個個都是大胃王嗎?
    古人吃飯動不動「一鬥米十斤肉一斛酒」,他們是怎麼做到的?不會撐不會醉嗎?
  • 古代的酒到底多少度?為啥李白一次能喝三百杯?專家:換你也能喝
    ——唐·李白《將進酒》節選 我們讀唐詩宋詞的時候可能會注意到一點,那就是古代詩人也太愛喝酒了吧?動不動就「獨酌」一番,其中又以李白為翹楚。李白的詩句縹緲出塵,因此有了「詩仙」的美譽,但他同樣好酒,可以說他的詩句之所以有那種飄飄然的出塵之感,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於醉酒後的狀態。李白有多能喝?日飲三百杯!
  • 一兩50度的白酒,相當於多少瓶啤酒?來對比兩種酒的酒精含量度
    推薦語:通過對比酒精含量來換算白酒等於多少啤酒,其實是不嚴謹的。因為常量雖然都是酒精度數,但是酒裡面含有的其他元素卻各不相同,參數很多,而且每個人的身體在耐受酒精後,所引起的精神變化和經歷的時間長短也會各不相同,所以也只能換算個大概,一般在酒桌上,一杯白酒陪三杯紅酒或者7杯啤酒是比較合適的,不過喝酒要適量,千萬不要貪杯哦。下文轉載自作者:8醜說故事酒是人類生活中的主要飲料之一,也是應酬聚會的必備品。中國的製酒歷史源遠流長,品種繁多。
  • 古人過年喝什麼酒?
    驅邪祈福是古代過年的重頭戲。要驅邪,先要喝上一碗酒。你是不是笑了?不就是喝酒嘛,我過年也喝酒。NONONO,古代的酒可不一般。 在漢代,人們過年時喝的是椒柏酒。這是一種「保健酒」,即用椒花和柏葉浸泡的酒。北周詩人庾信詩云:「正旦闢惡酒,新年長命杯。柏葉隨銘至,椒花逐頌來。」反映的就是時人過年飲酒的情景。
  • 古代喝酒的規矩你知道多少
    古代喝酒的規矩你知道多少文/榴槤佩奇文化豬 圖/網絡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但是到了今天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變。古人喝酒他是有禮節的,不是上來就胡喝。喝酒的講究,第一個是飲惟祀, 在古代,只有要祭祀的時候才喝酒。古代的酒都是純糧食釀造。
  • 古人為何稱酒,為一壺濁酒
    酒文化在中國可以說是源遠流長,發展到今天,更是五花八門,白酒、紅酒、啤酒、還有一些其他很多種類。古人經常會把酒稱為濁酒,濁應該就是渾濁不乾淨的意思,那為什么喝的酒會是不乾淨的呢?這要從我國古代的,釀酒技術和現在釀酒技術來說起。
  • 古代的窗戶都是「紙糊」的,為何不怕下雨?古人真是聰明!
    不少人對於古代的窗戶都有誤解,看見電視劇中用指頭隨手點破,就認為其是「紙糊」的,奇怪這樣的窗戶為何不擔心下雨天,其實扶搖小時候也在思考這個問題。
  • 知酒事連喝三杯?為什麼酒桌上敬酒和罰酒都需要三杯呢?
    」是很多文學作品中常常用來形容宴席進行到一半或者接近尾聲的時候,似乎在酒桌上有很多和數字「三」有關的禮節:很多地區酒桌上「頭三杯」的講究;敬酒的時候為了表達敬意常常連敬三杯;罰酒的時候也常常被要求連罰三杯,今天我們的話題就是關於連喝三杯的禮儀。
  • 一瓶500毫升的啤酒相當於多少白酒呢?看完這個你就知道了!
    現在的年輕人一般都喜歡喝啤酒,因為度數不會太高,喝個幾瓶也不會暈,然而在古代是沒有啤酒的,他們都是喝白酒而且一喝就上頭。在古代酒對詩人來說可是一個好東西啊,看看詩人李白喝完酒以後用了多少靈感,做了多少好事。但是在現代仍有很多人都好奇,一杯白酒到底相當於幾瓶啤酒啊?
  • 古代的酒與現代的酒一樣嗎?淺談國人對酒為何如此迷戀
    據記載,早在先秦時期,古人就開始使用爵來飲酒,值得一提的是,這個特殊的飲酒工具,不僅方便優雅的品酒,而且在飲酒之前,古人還發展出了不同的飲酒方式。以此為例,先秦時期古人飲酒講究清馨凍飲,以喝冷飲的方式為主。
  • 古人常飲一壇不醉,莫不是古代酒不醉人?其中玄機真不少
    我們大家在看古代影視作品時,總能聽到他們進入酒館就大喊一聲:「小二,拿壇酒!」這樣的話,而且在喝酒的時候也是一飲而下毫無醉意,這就令人不解了,如今我們少酌一杯就偶感微醺,為什麼古人抱起罈子喝酒也沒事呢?莫非古人喝的酒和我們現在的不一樣?
  • 古代時期,一兩銀子相當於今天多少人民幣?
    在一些古裝電視劇中,經常會出現這樣的鏡頭,有些人在路邊攤吃,點了兩個饅頭一碗湯,結帳的時候都是幾兩銀子起步;有些大戶人家的少爺去賭博場玩了一圈,結果一次性輸掉了一千多兩銀子。就是因為總有這樣的鏡頭反覆出現,導致許多人對古代一兩銀子的價值產生了誤解,似乎古代一兩銀子只等同於現在的幾十塊甚至幾元錢。
  • 茅臺在古代,是窮人才喝的東西
    今天局長決定給酒友們分享一個冷知識,其實在古代,白酒一種窮人才喝的飲料。清朝的一部詩歌集《清詩鐸》,就有關於白酒的描述,「白酒價賤買論鬥」。價格太便宜了,都是一鬥一鬥,隨便秤。換句話說,只要你足夠窮,你只能喝點茅臺,才能勉強維持得了生活這樣子。
  • 一杯白酒相當於多少瓶啤酒?
    酒是多少人喜歡的一種飲品,不論是古人,還是現代人,都少不了喝酒,聚會、應酬都必不可少的。一般朋友聚餐的時候,都會選擇喝啤酒,尤其喜歡喝點冰鎮啤酒,應酬的時候,都是喝白酒。在各種酒類中,啤酒是選擇人數最多的,因為啤酒的度數低,多喝幾瓶也不容易出現醉的情況,而白酒則容易醉人,很多人可能喝一小杯就喝醉了,那你有沒有想過,一杯白酒相當於多少啤酒呢?一起來看看。一杯白酒相當於多少瓶啤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