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華的所有小說中,為什麼我最喜歡《兄弟》,這本書到底講了什麼

2021-01-08 榮振環

我讀過餘華的所有書。餘華總是能夠最質樸的語言,抓住讀者的心,讓人能夠跟著他走進不同的時代,感受不同時代下人物的命運。

《兄弟》這個作品是餘華目前為止最為滿意的作品,也是我最為喜愛的作品。

這部作品主角是兩個兄弟,背景是兩個時代。

這是兩個時代相遇以後出生的小說,前一個是文革中的故事,那是一個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慘烈的時代,相當於歐洲的中世紀;

後一個是現在的故事,那是一個倫理顛覆、浮躁縱慾和眾生萬象的時代,更甚於今天的歐洲。

兩個時代,兩個兄弟與時代的抗爭,最後是不同的命運。

說說書中的人物

本書的人物更為立體:

1、李光頭,一個從小不學無術,沒事和電線桿、木板凳發生關係的小流氓,在文革時代,被誰都看不起,後來還偷看女生上廁所被遊街,結果,進入新時代,卻遊刃有餘,成為當地首富。

2、宋鋼,李光頭的異姓兄弟,因為家庭重組,在舊時代和李光頭一起克服萬難,有一段相互扶持的成長經歷,老實、帥氣、會織毛衣、會幹家務,用李光頭的話說,除了生孩子不會,女人做的事都會做,在之前那個時代,被林紅看上,但進入新時代,卻被時代所拋棄。他的軟弱和對兄弟及家庭的謙讓,讓他成為新時代的悲劇。

3、李蘭,李光頭的媽媽,因丈夫偷看女生上廁所而淹死的經歷,讓她一直抬不起頭來,一直軟弱,直到遇到宋凡平,宋鋼的爸爸,他們經歷過短暫的幸福時光,宋凡平給她無限的能量,以至於後來宋凡平死後,她可以昂起頭,承認自己是宋凡平的妻子,是「地主婆」,她對紅衛兵的一句話:打夠了嗎,打夠了我可以走了。無限強大。宋凡平死後,她17年不洗頭,她用行動表達了對自己第二任丈夫的愛和感恩。

4、宋凡平,宋鋼的爸。那個時代,最牛的男人和最牛的父親。陽光、積極、美麗人生。

在文革被批鬥的情況下,宋凡平用一個個行動讓我們感受什麼是「陽光爸爸」。胳膊被打脫臼,他跟孩子說,是他讓一隻胳膊歇一會;腫了起來,他說,這個胳膊偷懶不幹活造成的;紅衛兵把家砸了,他和孩子們一起打掃;紅衛兵把筷子折了,他送外面找樹枝跟孩子們說,這是古人用的筷子……,他為了對妻子的一個承諾,冒險逃出來去接妻子,路上被活活打死,這個男人,生錯了時代,但是卻是那個時代最偉大的一抹光輝。

5、林紅,劉鎮一枝花,當地最美的女人,被李光頭看了屁股,被李光頭無恥的追求,最後選擇了宋鋼。宋鋼是那個時代,擇婿的理想標準,在工廠上班,老實、無不良嗜好,人高馬大;而李光頭,偷看女廁所,那就基本上是十惡不赦的大流氓了,估計誰家都不會把女兒嫁個他,更何況林紅對李光頭充滿嫌棄。

可是,進入新時代,財富成為衡量一個人的第一標尺,被生活所迫的林紅,動搖了。所以,她才和李光頭有了人生中極其複雜的三個月。

最後兩個在尋歡做愛,而宋鋼卻一個人臥軌自殺。

這就是人世間,有一個人走向死亡,可是無限眷戀晚霞映照下的生活;另兩個人尋歡作樂,可是不知道落日的餘暉有多麼美麗。

從時代背景去理解兄弟

可以說,在兩個時代,兩個兄弟的命運因為一個女人的連接,產生的巨大的扭轉和瓜葛。

從時代跨度看兩個兄弟和一個女人的變化,你也許更能夠理解兄弟,理解時代在每個人身上的烙印和作用。

一個西方人活四百年才能經歷這樣兩個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四十年就經歷了。四百年間的動蕩萬變濃縮在了四十年之中,這是彌足珍貴的經歷。

聯結這兩個時代的紐帶就是這兄弟兩人,他們的生活在裂變中裂變,他們的悲喜在爆發中爆發,他們的命運和這兩個時代一樣地天翻地覆,最終他們必須恩怨交集地自食其果。

餘華說,「起初我的構思是一部十萬字左右的小說,可是敘述統治了我的寫作,篇幅超過了四十萬字。」

寫作就是這樣奇妙,從狹窄開始往往寫出寬廣,從寬廣開始反而寫出狹窄。這和人生一模一樣,從一條寬廣大路出發的人常常走投無路,從一條羊腸小道出發的人卻能夠走到遙遠的天邊。

所以耶穌說:「你們要走窄門。」他告誡我們,「因為引到滅亡,那門是寬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門是窄的,路是小的,找著的人也少。」

林華說:無論是寫作還是人生,正確的出發都是走進窄門。不要被寬闊的大門所迷惑,那裡面的路沒有多長。

所以,看兄弟這本書,我們可以感受四十年人的變化、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變化,基於變化的視角卻理解親情和愛情以及人的價值觀,我們似乎更能理解,作為人,該如何正確地活著。這也許是《兄弟》即《活著》之後,賦予人生的一大意義。

延伸閱讀:

名著金句撈,莎士比亞的《奧賽羅》,「黃先生」可讀讀10大金句

名著金句撈,一生必讀的經典《伊索寓言》,短小的故事蘊含大道理

名著金句撈,用《殺死一隻知更鳥》中的15大金句勸人,句句扎心

名著金句撈,讀《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品讀書中10大金句

名著金句撈,讀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品讀16大實用金句

相關焦點

  • 餘華的《兄弟》實在感人,到底看哭了多少人?
    餘華老師《兄弟》電子版書籍獲取方式:私信 漢唐有書君,回覆:兄弟 即可獲取本作品的下載方式哦《兄弟》是作家餘華創作的長篇小說,共分上、下兩部。該小說講述了小鎮重組家庭中的兩兄弟李光頭和宋鋼在二十世紀六七十年代和改革開放初期所經歷的種種磨難。作者以荒誕手法再現歷史,是為表現對六七十年代強權的批判,以及對改革開放初期民眾精神生活匱乏的擔憂和些許的人性關懷。
  • 張藝謀拍了《活著》被封至今,作者餘華卻因此大火
    餘華本人也因這本書名利雙收,不僅攬括國內外數項大獎,還收穫了相當可觀的版稅。就在今年,餘華因為《活著》一書再次登上中國作家富豪榜,以1550萬元的版稅高居亞軍。這自然繞不開電影的內容。講述的是一個名叫福貴的男人,他的人生和家庭的不幸遭遇。他的一生不斷遭受災難,所有的親人都離他而去,最後只剩下自己和一頭老牛相依為命。這部小說的藝術價值極高,榮獲法蘭西文學和藝術騎士勳章。之所以喜歡這部小說,是因為它裡面的句子很經典,也很現實。
  • 為什麼現當代作家中,餘華的讀者那麼多?網友:看完讓人渾身顫抖
    張藝謀當初花了一個下午看完了《活著》,他對餘華說:「這部小說最打動我的地方,就在於它寫出了中國人身上那種默默承受的韌性和頑強,求生存的精神。」餘華說,他寫《活著》,是想寫人對苦難的承受力,對世界樂觀的態度。他想告訴所有人: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著。
  • 餘華沒做什麼,也就是寫了部《活著》...
    文化館裡的這些人,常常漫無目的的遊蕩在街頭,這讓餘華甚是不解,為什麼他們看起來就像不用工作似得?然而,館裡的人卻笑呵呵地告訴他,在大街上遊玩這就是他們的工作。誰不喜歡這樣的工作呢。餘華當即下了決心,我也要到文化館工作。要進入文化館,只有有三條路可選,作曲、繪畫和寫作。
  • 聽說這是餘華5本最好看的作品,你怎麼看?
    今天要給大家推薦餘華評分最高的五本小說。這一本書最可怕的就是疼痛感。看著主人公曆經世間坎坷,卻依然堅強的一生,我漸漸明白,或許沒有比活著更艱難的事,但也沒有比活著更美好的事。如果你懷疑生命的意義,就一定要讀讀餘華的《活著》,這本書講述了主人公悲慘的一生。他原本是個闊少爺,卻因為嗜賭如命敗光了家產。父親被氣死,母親也患了重病。
  • 讀餘華的《許三觀賣血記》,小說的結尾貌似大有深意,如何理解?
    今年春節假期期間,我系統地讀了餘華的所有書。因為我讀書講究分類攻克,如果一個作者有好作品,那最好的方式就是讀完一個作者的所有書。《許三觀賣血記》是我讀完《活著》、《兄弟》之後的第三本。書中人物許三觀,一生賣血,除了第一次賣血算是為自己,娶上媳婦許玉蘭,剩下賣血都是為了這個家。序言中,餘華提到馬提亞爾的一句話:回憶過去的生活,無異於再活一次。我當時在想,讀一本小說,何嘗不是如此呢?
  • 餘華《活著》:從男主福貴坎坷的一生,悟出人生三大道理
    二、 活著的理由,活著本身就是最好的理由當讀到所有的親人死去後,我就在想富貴為什麼還要活著?人活著都是要有盼頭的,我在他身上看不到有什麼盼頭,他為自己在枕頭下放了十元錢,是給幫忙埋葬他的村人的報酬,這成為了一條村裡人盡皆知的默契。
  • 餘華「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
    這個人基本是所有熱愛文學和對文學感興趣的都認識。餘華,1960年4月3日出生於杭州,當代作家。中國作家協會第九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73年小學畢業,1977年中學畢業,做了牙醫五年後棄醫從文,先後進縣文化館和嘉興文聯,還曾兩次進北京魯迅文學院深造。
  • 作家餘華: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活著》展現生命的堅強
    餘華把所有的課餘時間都用來看小說上,對於學習沒下什麼苦功夫,所以在那個剛剛恢復高考制度、競爭激烈的年代,餘華不出意外的落榜了。落榜之後的餘華還沒有來得及思考以後的人生道路,怎麼走就已經被父親安排進了醫院,成為了一名牙醫。五年的時間裡,餘華拔了上萬顆牙,工作的枯燥乏味終於讓餘華厭煩了。
  • 原創 | 今年我讀完的七部小說,部部經典,就當書單推薦給你了
    電視劇的優點是給得直接,聲圖並茂,其實,讀好的小說同樣有畫面感、律動感,這種畫面感、律動感讀者可控制節奏,甚至可參與其間。今年我讀完了七部長篇小說,感覺都很不錯,我給大家分享下閱讀感受吧。2019年讀完了第一本書《滄浪之水》,作者閻真。以前看過胡軍、梅婷主演的電視劇《歲月》,覺得很好。有粉絲朋友告知電視劇《歲月》就是根據小說《滄浪之水》改編的,原著小說更好。
  • 為什麼熱衷於寫人的苦難「這是一種命運的安排」
    我曾經把這個故事跟一個香港飯館老闆聊過。他問讀書應該怎麼讀,我說最簡單的讀書,應該是努力發現書中的優點。每一本書都是有毛病的,都是人寫的,沒有一本書沒有毛病。你不要去發現缺點。缺點是作者的,但是書的優點會對你有所幫助。
  • 27年前,如果沒有餘華的拒絕,就沒有張藝謀的《活著》
    作為一本小說,這裡面固然有著戲劇化處理的成分在裡面,但對於餘華而言,其實這更多的是他所表達的一種人生觀。正如他自己所說的:「我所有的創作都在努力,更加接近真實。」這本小說禁忌到什麼程度?禁忌到餘華去幾家出版社,吃幾家閉門羹。
  • 從默默無聞的縣城牙醫,到年收入1550萬,餘華娶二任妻子後開掛
    ——餘華《活著》有人說餘華的文字冷靜裡透著力度,就像一把泛著銀光的手術刀。餘華是我最喜歡的作家之一,每次看他的作品,總是不太忍心看下去。書中的主人公,前半生有多幸福,後半生就有多殘酷,但又讓人忍不住一口氣看完。餘華從1984年開始發表小說,至今已經出版過多部小說。
  • 《局中人》:兄弟鬩牆,影響沈氏兄弟關係的原因是什麼?
    兄弟二人針鋒相對劇情開始之時,兄弟二人關係的劍拔弩張令觀眾惋惜不已,甚至有人無法理解:在有幼時,二人的親情明明是那麼濃厚,甚至在沈放受到欺負時,大哥沈林時常站出來保護弟弟,為什麼在長大以後卻處處針鋒相對
  • 餘華《在細雨中呼喊》,一本讓你分不清身處虛幻,還是小說是虛幻
    這樣一個南方陰涼的下午,躺在暖暖的空調房裡讀餘華的小說《在細雨中呼喊》,特別像一個觀眾在看一場慘烈的人性的廝殺有時還發出幽默的感嘆,別人的人生在你面前演練,看著主人公一次一次與過往連線,想,這就是人生的回憶吧。
  • 太平間裡獲得靈感,寫死29人後成名,餘華:我經常夢見被追殺
    後來我又找到原版小說餘華的《活著》看了一遍,哭得更厲害了,原來張藝謀怕觀眾受不了已經把原先的劇情改得比較溫和,而小說的悲慘程度比電影還深刻了好幾倍。對於我們普通人來說有著十足的借鑑意義,通過他們的人生來增長自己的閱歷,這就是他們留給我們的價值。 對於其他書,我都會告訴讀者能學到哪些道理,能獲得什麼增長,而對於《活著》,我只能說它讓我感受到了精神的富足和人生悲慘,表面之下我更看到了一種源自於靈魂的生命力,現實赤裸的擺在面前,這才是頂級作品才能展現出的魄力。
  • 讓無數人哭著看完,餘華《活著》到底哪裡好?梁文道:它夠殘忍
    《活著》,作者餘華,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知名作家,而這本《活著》更是讓無數人是哭著讀完的。故事不複雜,寫了福貴老人從富貴到孤苦伶仃悲劇的一生。那麼,餘華《活著》到底哪裡好?為何它能夠成為經典?梁文道先生曾經說,餘華小說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它夠殘忍!
  • 《十八歲出門遠行》:另類青春仿夢小說,餘華對迷茫少年的警醒
    不僅如此,小說通篇既沒有時間地點人物的介紹,也沒有說明「我」到底要去哪裡,只是說要去找旅店,可小說中的人對於旅店在哪都是一頭霧水,「我」只能選擇一直前進,就如同變幻莫測的夢一樣,又荒誕又抽象。同時,「我」的想法也非常幼稚天真,覺得坐車這件事情非常酷。後來「我」搭上了車,可車卻在半路拋錨了,這時司機不是想辦法去修車,而是開始做廣播體操,讓「我」非常不能理解。
  • 淺談餘華《兄弟》
    《兄弟》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兄弟》講述李光頭和宋鋼這兩個因父母結識的異姓兄弟在「文革」前後兩個時代天翻地覆的巨變中走向兩種不同的極端。李光頭通過自己的商業頭腦,成為了呼風喚雨的富翁,並打算上天;宋鋼窮困潦倒,病魔纏身,最後在出去闖蕩無果,並得知妻子林紅和兄弟李光頭背著他苟合後,帶著無盡的遺憾,臥軌自殺。  故事從青年流氓李光頭在茅廁偷看女人的屁股被抓說起。
  • 董卿問餘華為何棄醫從文,餘華的回答絕了,這才是大師應有的樣子
    例如歌手毛不易,曾經就是一個護士,著名文學作家餘華曾經是一個牙醫。自從魯迅棄醫從文以來,這似乎已經成了一種潮流,而餘華的棄醫從文之舉,你說來確很好笑,但也很食人間煙火,就像普通人一樣,厭煩一個工作之後,總想找一個輕鬆的躲躲清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