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無數人哭著看完,餘華《活著》到底哪裡好?梁文道:它夠殘忍

2021-01-10 佳佳樂多

《活著》,作者餘華,是我們非常熟悉的知名作家,而這本《活著》更是讓無數人是哭著讀完的。

故事不複雜,寫了福貴老人從富貴到孤苦伶仃悲劇的一生。

那麼,餘華《活著》到底哪裡好?為何它能夠成為經典?

梁文道先生曾經說,餘華小說最大的特點是什麼:它夠殘忍!

對於這個說法,大部分讀者都非常認同,《活著》講述的故事真的太慘了,而餘華在寫這些事的時候,會用非常冷靜的筆調細緻地寫出來,好像殘忍的事情在你眼前發生,不作任何美化、不作任何修飾。

《活著》中美好的人,最後都沒能活著

《活著》的主人公叫做福貴,本來是一個地主家的少爺,家裡有錢有糧,但是因為喜歡賭博,最後成功的敗光了家底,他的父親被他活活氣死,母親則在窮困中患了重病。

福貴出去求藥,卻在途中被抓去當壯丁。經過幾番波折回到家裡,才知道母親早已去世,妻子家珍含辛茹苦地養大兩個兒女。

兒子有慶,是一個非常孝順、善良的孩子,是福貴悲劇人生中的一抹陽光。然而就是這樣一個人物,全書最亮的希望之星,卻也是早死了,而且死的方式還令人十分憤怒:是被醫生抽血抽死的。

餘華在書中寫道:

驗到有慶血型才對上了,我兒子高興得臉都漲紅了,他跑到門口對外面的人叫道:「要抽我的血啦。」抽一點就抽一點,醫院裡的人為了救縣長女人的命,一抽上我兒子的血就不停了。抽著抽著有慶的臉就白了,他還硬挺著不說,後來連嘴唇也白了,他才哆嗦著說:「我頭暈。」抽血的人對他說:「抽血都頭暈。」那時候有慶已經不行了,可出來個醫生說血還不夠用。抽血的是個烏龜王八蛋,把我兒子的血差不多抽乾了。有慶嘴唇都青了,他還不住手,等到有慶腦袋一摔在地上,那人才慌了,去叫醫生,醫生蹲在地上拿聽筒聽了聽說:「心跳都沒了。」醫生也沒怎麼當回事,只是罵了一聲抽血的:「你真是胡鬧。」就跑進產房去救縣長的女人了。

有慶的死,可以說是全書寫的最殘忍也是最好的片段之一了。

生活的一點點溫情,都被無情的現實撕得粉碎。

後來,全書只剩福貴一個老人,孤苦伶仃地過日子,講敘著他的悲劇人生。

《活著》——先震撼你的心,再逼你思考

我們在讀《活著》的時候,可能會被這種慘和殘忍給震撼到。

而被震撼到之後,我們就不得不思考,人生、社會。這樣能夠震撼讀者、逼迫讀者去思考的小說,是真正偉大的小說。

在戰亂中,福貴常常發出活著的感慨:「我可得活著回去,老婆孩子比什麼都好」,「回去了可得好好活啊」。願望很單純,只是希望能夠活著,因為富貴知道,不管多難,只要活著,才會有希望。

可如果你要說:如果人生沒有希望,那該怎麼辦?

那就向死而生!

人活著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而不是為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

一個人經歷過一次又一次沉重的打擊,意想不到的、猝不及防的,但他還活著,這時就讓人深深感知到生命的重量。

有人說:「如果你已經體會過命運的無常,就一定要讀一讀餘華的《活著》。」這是一本不需要書籤的書,因為當你翻開這本書以後,就會被裡面的內容所感染,直到看完。

《活著》通俗易懂,幾乎沒有任何閱讀門檻,識字就都能讀。它的篇幅非常簡短,三四個小時就可以讀完。

但讀完之後,帶來的心理衝擊和震撼,不僅是讓你留下熱淚,更讓人若有所思、難以釋懷。

餘華這位作者,真的是寫活了書中的每個人,這樣的文筆和揭露真實的風格,讓人慾罷不能。

這本小說越看越讓我有一種感覺:

人生就跟樹一樣,當一個老人坐在你面前時,你就像是在仰望一棵老樹,無論他過去是輝煌還是潦倒,如今他都矗立在這裡,都值得驚嘆。

在你讀完之後,相信你一定會對人生有一遍新的感悟。

這餘華作品原價129,現在只要28元,也就是幾包煙錢,一盒面膜錢,卻可以讓你得到更多對生命的感悟!

別人說的再好,也是二手的!

點擊下方購買,一睹為快!

相關焦點

  • 豆瓣評分9.3|餘華《活著》:以笑的方式哭,在死亡的伴隨下活著
    ;看盡生死後,麻木而樂觀地活著,無牽無掛,無欲無求。我們會發現,活著是一種狀態,僅僅是一個名詞,悲慘抑或苦難、悽涼、無奈都無法展現它的全貌,可是哪怕是其中一方面我們都無法深入觸及。然而就在我們以為噩夢不再縈繞他們的時候,他絲毫沒有猶疑,鐵青著臉讓自己的角色們迅速以各種方式死去,毫無徵兆,近乎殘忍,只留下我們錯愕當場,驚覺原來命運竟如此作弄人。全文通篇平鋪直敘,沒有煽情,沒有修飾,這是餘華一貫的手法。但是在平淡直白的語句後我卻能清晰地感受到冷酷和殘忍。
  • 電視劇版《活著》:評分9.5,看哭了很多人,現在知道的人很少
    一部是段奕宏、張譯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一部是李幼斌版的《亮劍》和王寶強、陳思誠主演的《士兵突擊》,以及今天我要聊的那部看哭過無數人的《福貴》。《福貴》這部電視劇是根據餘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講述的主人公福貴的曲折而悲劇的一生。很多人可能看過餘華的這部小說,也看過張藝謀導演,葛優鞏俐主演的電影版《活著》,而同樣改編自餘華的《活著》,豆瓣評分甚至達到9.5分的電視劇《福貴》,相比之下卻略顯冷清了一些。
  • 電視劇版《活著》:評分9.5,看哭了很多人,現在知道的人很少
    張譯主演的《我的團長我的團》,一部是李幼斌版的《亮劍》和王寶強、陳思誠主演的《士兵突擊》,以及今天我要聊的那部看哭過無數人的《福貴》這部電視劇是根據餘華的小說《活著》改編的,講述的主人公福貴的曲折而悲劇的一生。很多人可能看過餘華的這部小說,也看過張藝謀導演,葛優鞏俐主演的電影版《活著》,而同樣改編自餘華的《活著》,豆瓣評分甚至達到9.5分的電視劇《福貴》,相比之下卻略顯冷清了一些。
  • 27年前,如果沒有餘華的拒絕,就沒有張藝謀的《活著》
    看在你把我弄出來的份兒上讓讓你,xxx就算了吧。」隔三差五的,餘華就會看到那些哭到撕心裂肺的家屬,感情是那樣的真切,卻又毫無緣由。,他覺得人只有向死而生,才能一早活得誠實起來。禁忌到餘華去幾家出版社,吃幾家閉門羹。要知道,那時候的餘華在圈裡也算是有頭有臉的人,但編輯看了他的手稿後都頻頻搖頭。
  • 餘華的《兄弟》實在感人,到底看哭了多少人?
    不過這些已經不重要了,餘華作為資深作家,一部《活著》就足以奠基一片粉絲,以後即使隨便在紙上畫個圈,別人也會研究個因果律和所以然來。故事的梗概,講的是江南小鎮小青年李光頭廁所偷看女人被抓,而十幾年前他親爹正是因此淹死在糞坑,被一男子宋凡平撈了屍體送回。李光頭媽李蘭後來和喪妻的宋凡平結合,李光頭和宋凡平之子宋鋼成為兄弟。文革宋凡平被迫害慘死,塑造了一條硬漢好漢形象,催人淚下,令人憧憬。
  • 被逼無奈的餘華,只能拿出了他壓箱底的小說《活著》
    餘華32歲的時候,家裡來了一個陌生人。那人自稱是著名導演張藝謀,看了他的小說寫得不錯,想買一兩部版權回去改編。最初餘華給張藝謀看的是小說《河邊的錯誤》,可是看完這本小說張藝謀卻覺得不是那個味,讓餘華把壓箱底的東西都給掏出來。
  • 餘華《活著》:從三個角度來解讀這部暢銷長篇小說的獨特魅力
    1993年,餘華和妻子擠在一間平房的單人床上。張藝謀給的一筆巨款,《活著》改編費20000元,在枕頭下壓著了好幾天。他擔心剩下的5000元會不會被賴掉?沒想到《活著》讓他賺了1550萬,讓葛優成為了第一個華人坎城影帝。開始的時候,餘華只是一個牙醫,每天的工作就是給人拔牙。
  • 不允許你們沒看過餘華這部作品!!三分鐘帶你了解餘華的《活著》
    今天小編想給大家分享自己最近看的一本書。《活著》作者:餘華精彩片段:準備走開的醫生站住腳看著我問:「你兒子叫什麼名字?」我說:「叫有慶」他伸手指指走廊盡頭的房間說:「你到那裡去問問」我跑到那間屋子,一個醫生坐在裡面正寫些什麼,我心裡咚咚跳著走過去問:「醫生,我兒子還活著嗎?」醫生抬起頭來看了我很久,才問:「你是說徐有慶?」我急忙點點頭,醫生又問:「你有幾個兒子?」
  • 張藝謀拍了《活著》被封至今,作者餘華卻因此大火
    他找到了中國最擅長寫現實主義小說的餘華,看上了他的小說《河邊的錯誤》。不過餘華並沒有同意讓他拍這部小說,而是對他說,自己還有一部更好的小說,只是還沒有最終定稿,只能看個樣稿。這句話出自作家餘華的代表著作《活著》,這是一部讓人讀起來感到沉重的小說,短短十二萬字,卻用一種滲透的表現手法讓讀者完成了一次對生命意義的哲學追問。
  • 餘華的《活著》: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
    《活著》是當代作家餘華的代表作,講述了一個人歷盡世間滄桑和磨難的一生,亦將中國大半個世紀的社會變遷凝縮其間。《活著》還講述了眼淚的寬廣和豐富;講述了絕望的不存在;講述了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出版25年來打動了無數讀者,經過時間的沉澱,已成為20世紀中國文學當之無愧的經典之作。
  • 餘華《活著》拍成電影,觀眾指責太慘了,張藝謀:我已經收著拍了
    寫死29人後,終於被張藝謀發掘1983年,餘華剛開始寫作生涯,當時他正巧到北京參與改稿工作,本以為會因此而走上人生巔峰,卻不料和其他作家一樣懷才不遇,寫出的作品沒有人認同,被退稿了無數次。餘華自己都記不清到底有多少次,那幾年他花費了無數的心血,到頭來卻沒有絲毫的收益。
  • 餘華:《活著》自序
    2021年1月23日,在「跟史金霞老師從小學讀到大學」第八期第十二講「腦袋掉不下來,倒是疼得死去活來」中,史老師與大家一起鑑賞了由張藝謀導演,根據餘華小說《活著》改編的同名電影。在課後作業中,史老師要求大家根據餘華《活著》小說中文版自序、王小波《工作與人生》等文字,寫一篇文章,談談你對「人應該怎樣活著」這個話題的觀點態度。
  • 餘華 | 老子死了也要活著!這部小說沒人敢發表,感謝它的第一個讀者張藝謀.
    電影《活著》海報《活著》原本是一個中篇,變成現在這個版本,要感謝它的第一位讀者張藝謀。當時,導演張藝謀託人請餘華寫一個本子,餘華就提到手上即將發表尚未發表的小說《活著》。就像一棵普通的樹,它可能經歷了無數的春秋,連身上的樹枝都斷裂了,看起來並不美,可它仍然無聲地活著,每年花開花落……讚揚生命和人的生存精神,這是活著的本質。《活著》——對於一部小說、一部電影來說可能是一個簡單的主題,但這個主題又非常大,正是小說中的這種東西感動了我。」當時張藝謀看的是七萬字的書稿,讀完後覺得一些地方還可以著墨。
  • 《活著》:當富貴失去所有親人,活著的意義是啥?餘華這樣解釋
    莎士比亞的經典獨白中直白的講到了我們現在到底是活著還是不活做出了解釋,我們不禁深思一個問題,達爾文也在《進化論》當中給出了「適者生存」的生物學解釋。正當人逐漸脫離低級生物的時候,「活著」就被定義成了一個哲學問題。於是,作家餘華通過了富貴這個人物給了我們啟迪:人本身就是為了自己而活著,而不是為了外界的一切事物所活著。
  • 餘華《活著》10句經典語錄:人生的道理,越早明白才越好
    隨後,老人向餘華講述了自己這坎坷而又悲慘的一生,通過餘華的改編,於是有了這部《活著》。小說用極端的筆觸,講述了福貴悲慘的一生,從一個高高在上的富家少爺到傾家蕩產的窮小子,福貴親手葬送了自己祖上打下來的家業。物質上的千金散盡還不足以用悲慘來形容,親人的一個個離去才是悲慘的開始。
  • 餘華《活著》:就算身處人生低谷,也不要忘了幾個生活的真相
    餘華在《活著》中文版自序中說:"人是為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著"。活著,對某些人而言,甚至是沉重的抱負。生命不能承受之輕。因此,現在重溫《活著》這部小說,有較強的警示作用與現實意義。活著,才有希望。努力活好,生命才顯光彩。活著,每個人都不易。且行且珍惜。
  • 作家餘華:被譽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活著》展現生命的堅強
    上世紀80年代有一位掀起「先鋒文學」潮流的當代小說家,他是中國在國際上最出名的作家,憑藉一本《活著》火遍大江南北,他被稱為中國的查爾斯·狄更斯。但是很少有人知道他曾是一個在太平間長大的少年,早期寫作風格冷酷血腥,他用奇異、怪誕、隱秘和殘忍構建了一個又一個書內的世界,八部作品中寫死了二十九個人,也因此投稿五年都被退。
  • 餘華《活著》好比悲慘世界:富貴病,窮病,是我們退無可退的宿命
    好不容易,苦命的鳳霞找了個好人家出嫁了,卻因為生完孩子後產後大出血死了。緊接著,女婿二喜在搬運貨物時出了意外,也死了,只留下命苦的孩子苦根。接二連三地經歷喪子之痛,苦難並沒有放過福貴,沒多久他的枕邊人家珍也被帶走了。可還不夠,就連唯一剩下的外孫子苦根,也被老天殘忍地給奪走了。
  • 餘華《活著》:人生一世,活著的意義是什麼?為何有人說,白活了
    什麼是活著?活著的終極意義是什麼?或許,不論男女老少談到這個話題,都能掰扯一二。然而,餘華一部《活著》,卻讓讀完小說的人,都默認了這個事實。其實,活著哪裡有人們口口聲聲說的那些大道理,用餘華自己的話來說,「活著跟生活不一樣,比生活更有力量,活著不是喊叫,不是攻擊,而是忍受生活」。
  • 餘華的《活著》講的是福貴的悽慘,張藝謀則表示對《活著》的希望
    張藝謀的電影《活著》豆瓣評分9.3分,這部電影是根據餘華的小說改編的,我是先看過小說之後才看的電影,在餘華的小說中,整個故事是非常悽涼的,男主福貴的整個人生經歷非常慘,小說中的政治背景是中國內戰和新中國成立後,福貴的整個人生也在隨著政治背景的改變發生著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