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清官之首海瑞,當一個人清正廉潔到一定程度,他將無所畏懼

2020-11-17 騰訊網

說起清官,很多人腦海中都會浮現幾個人,比如包拯、海瑞,不過這兩個人身上的清廉又不太一樣,包拯的廉潔公正仰仗於皇帝的寵愛和信任,而海瑞的清正廉潔則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也正是因為如此,從海瑞身上我們能真正的意識到這樣一個概念,當一個人清正廉潔到了一定的程度,他將無所畏懼。

歷史上的海瑞,出身非常一般,海瑞的父親是一個廩生,廩生是什麼意思呢?實際上就是一個有補助的學員,因為海瑞父親有廩生這個身份,朝廷每個月給海瑞父親發六鬥米,算做是對於海瑞父親的補助,而海瑞家還有幾十畝地,海瑞一家,就依靠著這些田地和每個月領取的補助度日。

但是不巧的是,在海瑞沒多大的時候,海瑞的父親就死了,一家人只剩下不大的海瑞和海瑞的母親,孤兒寡母無依無靠,依靠著一點田地,勉強度日,女本柔弱為母則剛,海瑞的母親的性格十分的剛毅。

而海瑞父親死去之後,海瑞就成為了整個家庭當中唯一的希望,所以海瑞的母親對海瑞的要求很高,而海瑞也算是爭氣,從小攻讀詩書,性格剛強,從小海瑞就立志要當一名剛正不阿的官員。

而那個時候,王陽明的學說正是如日中天的時候,王陽明的學說主要倡導君子作風,為政以德,言行合一,王陽明的這一學說,對那個時候的海瑞的影響很大,甚至可以說,王陽明的某些理念,影響了海瑞一輩子,而海瑞最終的結局和王陽明也並非沒有關係。

嘉靖二十八的時候,海瑞參加鄉試中了舉人,次年參加京城會試,意料之外的名落孫山,不肯放棄的海瑞,又參加了多次會試,但是都沒能夠有什麼收穫,所以最終苦悶非常的海瑞,決定不再考了,選擇直接工作,最終朝廷給海瑞分配了一個工作,這個工作就是教書先生,這個職務雖然和海瑞內心想要的職務相去甚遠,但是無可奈何的海瑞也只能去任教。

而海瑞在學堂一呆就是四年,四年之後海瑞才被再次調任,調到了如今的浙江杭州淳安縣,在淳安縣擔任一個知縣,而在任上的海瑞,也是做出了一番很了不得的功績,清查土地、修訂賦稅,海瑞在淳安縣任職期間,深受當地百姓的愛戴,而海瑞的清廉剛正名氣,也是從這個時候開始打出去的。

嘉靖三十九年,嚴嵩當權,嚴嵩黨派一些黨羽打著嚴嵩的招牌,明面上是出巡監察,而實際上卻是為了索賄,嚴嵩黨羽鄢懋卿巡查到了江浙地區,來到了浙江淳安縣境內。

而海瑞作為淳安縣縣令,則必須出面招待,和別的地方的大魚大肉不同,海瑞直接給鄢懋卿安排的粗茶淡飯,並且推拒不讓鄢懋卿在自己淳安縣停留,鄢懋卿感到異常的氣憤,但是卻是毫無辦法,因為鄢懋卿知道海瑞就是這樣一個頑固不化的人,所以就選擇直接離開淳安縣,不過鄢懋卿這個小人,怎麼會不報復海瑞,就知會巡鹽御史袁淳給海瑞使絆子,但是最終這件事卻也不了了之了。

而歷史上,海瑞最為出名的,應當是他在明世宗朱厚熜晚年的時候,給明世宗朱厚熜上的那一封奏書,當時明世宗朱厚熜十分迷信,又愛聽好話,所以大臣們也就投皇帝所好,上書給皇帝送祝福,但是就是借著上奏書的這個機會,海瑞在旁人看來,可是作了大死。

海瑞給明世宗朱厚熜上了一封《治安疏》,把明世宗朱厚熜的近期行為,給狠狠的批了一頓,明世宗朱厚熜一看就怒了,下令拿了海瑞,但是卻最終沒有拿成,因為左右宦官告知明世宗,海瑞在寫這封奏書之前,把棺材都給自己準備好了。

明世宗聞言倍感唏噓,心知海瑞此舉雖然過分,但是現在拿了海瑞,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卻是成就了海瑞,坐實了自己的昏庸迷信之名,但是就在不久之後,明世宗朱厚熜生病了,生病中的明世宗朱厚熜再看海瑞的《治安疏》越想越生氣,最後直接下令把海瑞抓起來了,好在有當時的內閣大臣徐階的大力挽救,所以海瑞最終才沒有被處決。

而好巧不巧,明世宗朱厚熜同年年底駕崩,新皇登基大赦天下,海瑞又被放了出來,而經歷了如此多的事情,海瑞的名氣也是名動天下了,世人無不讚嘆海瑞的剛正,但是卻又畏懼於海瑞的剛正,在明世宗朱厚熜去世之後的日子裡,新皇登基之後,海瑞再次被提拔起來,受到了重用,但是海瑞那剛正不阿的性格,卻始終讓很多人感覺畏懼,海瑞巡撫應天,貪官汙吏聽說海瑞要來,爭相辭職,江南地區的權貴們,甚至把自家的大紅門給刷成黑門。

從這裡我們也就能夠看到,海瑞的威懾力到底有多大,再加上海瑞幾乎不會做人,雖然海瑞對百姓很好,但是對於明朝那個時期的達官貴人來說,卻是如鯁在喉,不去不快。

所以明朝的官場,對於海瑞的怨言也是越來越大,但是海瑞的為人卻是異常的清正廉潔,在淳安縣為官的時候,海瑞就是布袍加身,吃的菜都是自己家裡種的,而輾轉各地為官的海瑞,生活水平一直不高,也從沒有什麼劣跡,因此很多官員,想要抓海瑞的把柄,卻一直沒能抓住。

如此應該怎麼辦?毫無疑問,栽贓陷害,詆毀誣陷,甚至給海瑞扣了一個魚肉士大夫的罪名,海瑞表示我咋不知道,但是最終迫於壓力,只能回老家賦閒。

而等到風頭過去,朝廷再次啟用海瑞的時候,海瑞已經七十多歲了,而最終海瑞死在了任上,死後身後沒有餘錢,喪葬費用還是當時的御史王用汲給湊的,那麼海瑞這一生清正廉明到底換來了什麼,答案或許是海瑞死後,南京百姓罷市祭奠海瑞,海瑞魂歸故裡,靈柩運回老家時的百姓披麻戴孝,夾道相迎,痛哭聲百裡不絕。

相關焦點

  • 明朝那些事兒|海瑞「沒」鬥嚴嵩
    可是在《明朝那些事兒》中,完全看不到海瑞鬥嚴嵩的情節。百度百科上對這部電視劇的介紹是這樣的:《海瑞鬥嚴嵩》以清官海瑞與奸相嚴嵩的鬥智為主線,情節一波三折:海瑞審查嚴世藩時,嚴嵩為救兒子,列席聽審。海瑞與嚴嵩論國法、鬥才智、鬥權勢,嚴嵩不敵海瑞。最後,嚴嵩以殺之妻兒要挾海瑞,但嚴嵩卻反落入海瑞計謀中。宮廷上,海瑞揮書十奏嚴嵩,嚴嵩百詞莫辯,入獄,變成瘋癲。
  • 海瑞罷官到《海瑞罷官》——一個清官引發的浩劫
    引1587年11月13日(十月十四),明朝著名清官海瑞病故,享年73歲。這是一個把清官做到極致的人,做到家徒四壁、做到家破人亡。他無朋無黨、無親無友地走完了自己孤獨的一生,只為替這個國家樹立起一個清廉的標杆。
  • 海南歷史名人海瑞,一生清正廉潔,故居成為教育警示之地
    海瑞,今海南省海口市瓊山區府城鎮金花村人,一生清正廉潔,被後人譽為「海青天」、「南包公」,是一心愛民為民的清官,老百姓心中的明月。中央矗立著一座身材瘦小、一身正氣的海瑞塑像,只見海瑞手持書卷,兩眼平視前方,面容蒼老略顯憔悴,將海瑞一生為國為民、操勞一生的清官形象體現得淋漓盡致。基座正面是海瑞生平介紹,側面「海瑞精神永垂青史」八個金黃大字格外耀眼,在藍天白雲的映襯下,塑像愈發顯得高大,一股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 萬曆十五年:明朝由盛轉衰,送走了清官海瑞和名將戚繼光
    《萬曆十五年》我知道關注我的很多書友都對歷史感興趣,我也知道在各個朝代的粉絲當中,我們明朝的粉絲可能是最多的!正所謂「不和親,不割地,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一直以來,明朝給大家印象最深的皇帝都是明太祖朱元璋和明成祖朱棣,頂多再能加上一個煤山自縊的明思宗崇禎皇帝朱由檢。
  • 海瑞:歷史上最著名的清官其實還是很有智慧,並不是一個政治白痴
    歷史上的海瑞是個清官,他不畏強權,以其剛正和正義,在民間有著很大的影響,他幾乎與包拯包青天齊名。《海瑞罷官》這部劇是由當時北京市副市長、著名歷史學家吳晗寫的一出歷史劇,說的是海瑞微服出訪,為民作主,處死權貴後,深感朝廷的黑暗,自己無力回天,又不願隨波逐流,於是憤而掛印辭官,罷官歸裡的故事。
  • 海瑞一生娶三個妻子,73歲納第2個小妾,這麼窮還有錢納妾
    海瑞是歷史上面少有的清官,這一生非常的剛正不阿,而且比較廉潔,老百姓們也非常愛戴,那個時候有包青天的名號,而他的名號叫做海青天,海瑞進入到官場的時間並非多長,那個時候他已經45歲了,而且也只不過是當了一個知縣的位置。
  • 海瑞一生不知變通,反而官場升官不斷,究竟是為何?
    明朝海瑞是歷史上著名的清官,觀海瑞的一生,我們無不為其剛正不阿的人格所折服。海瑞代表了傳統士大夫階層最高尚的人格和品質,對我們今天仍有很強的教育意義。而海瑞卻是這樣一個例外,他固執到極點,但卻在仕途上平步青雲,這是為何?
  • 《大明王朝1566》韓國將播 黃志忠版海瑞受追捧
    明朝清官海瑞。《大明王朝1566》中,黃志忠首挑大梁飾演明朝著名清官海瑞,與陳寶國飾演的嘉靖皇帝同臺飆戲,將海瑞的另類與直言不諱演繹的入木三分,有人說黃志忠成功塑造了海瑞,而海瑞也成為黃志忠演藝生涯中極具代表性的角色。
  • 海瑞幾乎把整個官場,包括皇帝都得罪了,為何他還能平安善終
    不過,明朝卻也出現了一個例外,這個例外就是海瑞。海瑞是明朝非常有名的清官,同時也是歷史上非常有名的清官。他在當官的過程中,從來不依附誰。不但不依附別人,並且對權宦之人還毫不客氣。
  • 一個小人物的回顧與反思——親歷當年《海瑞罷官》和「清官」問題討論
    這一點, 在姚文元的文章中寫得很清楚, 如「看來, 這是作者的理想人物, 他不但是明代貧苦農民的『救星』, 而且是社會主義時代中國人民及其幹部學習的榜樣」, 吳晗「千方百計地為我們今天的觀眾塑造一個決定農民命運的英雄」, 「罷官而去的海瑞, 便成為一個反抗封建皇朝的勝利了的英雄」, 「海瑞孤零零一個人, 從經濟到政治, 單槍匹馬搞了一場大革命」, 等等。
  • 從《海瑞罷官》到《方方日記》
    中國歷史上說起清官,大家都會想起兩大IP,一個是海瑞一個是包拯。然而海瑞和包拯不一樣的地方在於,包公是一個技術型複合型人才,而海瑞是一個道德標杆型的大IP。歷史學家黃仁宇在其著作《萬曆十五年》中說海瑞是一個「古怪的模範官僚」。   《海瑞罷官》的情節寫的是隆慶年間的事,這年海瑞五十四歲。   當時前任首輔徐階告老還鄉,居住在蘇州。
  • 明朝官場的怪象:貪官為何出錢又出力,竟主動為清官去跑官?
    這兩個群體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是完全對立的,可在明朝卻出現了一個很奇怪的現象,那就是貪官會聯合起來,出錢又出力,主動為清官去跑官。 海瑞大家都知道,歷史上有名的大清官,雖說我們昨天有篇文章提到了他私生活上的諸多不是,但並不影響他在官場領域的廉潔,這點是毋庸置疑的。 海瑞一開始是在浙江淳安當一把手,一上任就大刀闊斧地來了一場「蒼蠅老虎一起打」的反貪反腐活動,搞得那些個行賄受賄、投機鑽營之人惴惴不安。
  • 海瑞罷官:看海瑞身上那些坦蕩做人,胸懷天地正氣的人生大智慧!
    (夢歸秋塵:第144期)如果提到明朝的清官,那麼我相信很多人第一反應想到的就是海瑞。這是一個無所畏懼的人,上到嘉靖皇帝下到土豪劣紳,沒有海瑞不敢罵的人。海瑞明朝嘉靖年間,出生於海南瓊山縣的海瑞(海剛峰)開始了他的仕途之道。當海瑞在福建南平擔任教諭時因其剛直的性格惹怒了延平府的御史,然後就被御史各種找茬,弄得海瑞狼狽不堪。
  • 明朝的黨爭直接導致亡國,那明朝又有哪些可敬的能臣清官呢?
    永樂皇帝朱棣,「靖難」奪權後的一大劣跡,便是用極殘酷手段,屠戮建文帝時代的大臣,但他有時候也很仁慈——仁慈的去殺。比如對駙馬梅殷。梅殷是明朝開國功臣梅思祖的兒子,朱元璋的女兒興國公主的老公。朱棣打到南京的時候,梅殷正奉朱允炆之命,帶兵鎮守淮安,聞聽京城告急,立刻率兵往回趕,等趕到京城的時候,卻正好趕上朱棣佔領南京,登上皇位。
  • 《大明王朝1566》海瑞的悲劇(自以為是帶來禍國敗家)
    海瑞非常孝順,一直把老媽的話當成「聖旨」,遇到休妻這麼大的事,一定得向老媽「請旨定奪」。可以肯定,如果海媽她老人家「嚴詞正色誨之」的話,海瑞絕對不敢休妻。由此看來,在這個事上,海老媽一定沒起好作用,說不定就是她的主意。海瑞的第二個老婆潘氏,娶過門不到一個月,老海家的炕頭還沒做熱乎,就被海瑞攆出了家門。海瑞「閃離」速度如此之快,絕對不是因為潘氏生不出兒子,多半是海二嫂和海老媽婆媳不和的緣故。
  • 論明朝錚臣海瑞:一生先天下之憂而憂的真實寫照
    先介紹一下海瑞同志吧,首先海瑞不是進士出身,海瑞35歲中舉,別小瞧舉人哈,可以對比看一下範進50多歲中舉都高興的瘋了,礙於舉人身份,海瑞工作經歷是一任教諭,兩任知縣,一任財政部司長,一任檢察院,一任央巡組組長其實,海瑞的履歷並不那麼耀眼,最高實權職位是正四品僉都御史,生前最高職位幹到過正二品,死後才追贈從一品
  • 明朝官員海瑞,為什麼既被尊為「海青天」,又被稱為「海閻王」?
    海瑞,明朝的大清官,老百姓稱他是「海青天」,一些官員則叫他「海閻王」,這是怎麼一回事呢?海瑞,出身貧寒,但好在刻苦讀書,嘉靖二十八年以舉人身份當了福建的一個小官。當時省裡來上級考察,按例海瑞必須下跪,但是海瑞卻以孔子像前無須行禮為由拒絕下跪。在眾位官員中,只有他傲然挺立,學官怒道,「這是哪來的筆架山?」隨後,海瑞的名聲起來了。後來,海瑞出任浙江的地方官。在當地,他遵守法律,嚴打貪官與一些蠻橫的貴族。比如福建總督的兒子,因為老是騷擾百姓,就被海瑞法辦了。
  • 海瑞在官場為何被稱為海閻王?百姓卻稱他為海青天?他是一把利劍
    海瑞的名氣之所以大,一來是因為他為人正直,從來不阿諛奉承。二來是因為他從不貪汙,也不允許手下人貪汙。所以大明朝所有的官員,都不希望在海瑞手底下做事。為什麼?因為既撈不著什麼好處,而且要求還那麼高,這誰受得了?大明朝官員的工資,其實是很低的,如果單純靠拿工資來過日子,對不起,你這小日子過得是真會緊巴巴的。
  • 官至二品,三朝元老,剛正不阿的海瑞,憑藉什麼成為做官的典範?
    在我國歷史上,明朝算得上一個非常有實力的國家,不僅有歷代君王除了幾個非常有謀略有魄力的幾位,在國家治理還有官吏改革上也非常的有魄力。但是其實在歷史上,出現了一位非常著名的清官,他就是曾經是三朝元老的海瑞。他的事跡也被演繹成非常多版本的電視劇來傳送,是一位我們人盡皆知的大清官。提起海瑞,可能很多人都聽說過他的故事。他出生在明朝的南部,可以說那個地方是非常窮的。
  • 儒家文化中理想官員的典型代表海瑞
    導語:我國古代社會以儒家文化作為主流思想,儒家的理念深入人心、根深蒂固,由此誕生了一大批符合社會主流價值觀的明君、賢臣,其中,明朝官員海瑞就是典型的代表人物。海瑞的故事我們小時候就聽說過,他的美名直到今天依然被人歌頌,海瑞這個名字已經成為清正廉潔的代名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