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揚新書《日落之前叫醒我》都市情感生活的浮世小繪

2021-01-09 網際網路科技潮流

李德揚,一個兼作家、媒體人、策劃人、商人多種身份的文壇才俊,曾於深圳電視臺、深圳文化市場行業協會任職,擅長媒體運營、品牌策劃,2012年創辦深圳市共賞文化產業有限公司。他的文字自由靈氣與生活氣息兼具,獨具一格。6月22日,李德揚攜新作《日落之前叫醒我》在深圳招商局創新中心籤售。在媒體見面會上,李德揚和記者們暢談對都市情感、都市文化、青春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日落之前叫醒我》

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李德揚·著

《日落之前叫醒我》由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出版,是作者李德揚的自選文集。全書分為四部分:日落之前叫醒我,是由19個短篇都市小說組成。櫻花、墨魚丸姑娘、韓月、回家、日落之前叫醒我、點金、捉鬼、遊樂場、燎原……每個故事獨立成章,又內有聯繫,一個故事便是一塊拼圖;異世奇遇,是作者創作的都市奇幻小說摘選,本書選取四篇短文,分別是「萬仙窟「「墜龍「鯤鵬」「怪貓」,是作者奇遇的開始,走進異世界的初篇,詭怪陸離的旅途;懶懶韶光,由作者創作的多篇散文組成,「蟹秋」「貓」「失眠」「小雪雨天」「答案在空中飄」……隨處即景,市井人情,浮世小繪;時光片羽,是城市生活的時光羽毛,紛飛思緒的隨筆記錄,詩意萬花筒裡一些細碎想法;書中多章節展示都市市民生活、描寫都市男女在城市日常生活中情感、家庭、事業各個側面,從不同角度立體展示現代都市男女感情和都市文化,字字句句撫慰都市人的心,給人多層次的情感體驗,不同階段閱讀能品味出不同的滋味,有不同的感悟。

李德揚在招商局創新中心和記者們暢談對都市情感、都市文化、青春生命的思考和感悟:

談青春:青春是詩,要用經歷和體悟去豐富它

「 青春是詩,值得一輩子寫。但我們要在各個年齡層賦予青春不同的內涵,用你自身的經歷和體悟去豐富它。不能為賦新詞強說愁。」

談深圳:最愛還是深圳

「我在深圳長大,很愛深圳這座城市。深圳是很包容多元的。其他城市我也偶爾去旅遊,但我最愛的還是深圳。其他城市住一兩個星期可以,超過一個月我肯定受不了,深圳很舒服。」

談創作:創作要用心,為要表達的內容負責。

「創作要用心。一個作者最主要的是要為自己的心負責,為你要表達的內容負責。有人說讀者想看什麼我寫什麼,嗯,有這樣的作者。但我自己並不是這樣的。我希望讀者能和我心心相應,能從我的文字中得到一點價值和啟示,至少能獲得一種閱讀的快樂。讀者能全喜歡當然兩全其美,不喜歡也沒關係。再找本喜歡的書看就行了。」

談《日落之前叫醒我》:都市情感生活的浮世小繪

「這本書我整體是滿意的,但有點遺憾。不過書既然出來,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任它自由生長了。這本書是寫都市生活都市情感的,裡面內容獨立成章,又互有關聯,看得很細有耐心的讀者也可以像玩拼圖一樣遊戲一下,可能會發現一個個不同的世界。書的內容我不多說,由讀者自己閱讀感受。感謝讀者們」

談都市文化:對深圳有情意結,深圳是有文化底蘊的

「我覺得我對深圳有情意結,以前我還想著要拍一部深圳的電影。後面因為資金問題擱置了。很多人還是覺得深圳沒什麼文化底蘊,覺得深圳才多少年,以前小漁村,現在又是發展高新東西的,哪有什麼文化?我覺得他們對深圳有誤解,文化不能這麼狹隘的理解,誰規定要很久遠很有歷史的才叫文化呢,你去看看招商局的博物館,蛇口這麼些年的發展,難道這些不叫文化嗎?深圳的人文、深圳的科技、深圳的藝術、深圳的商業難道裡面沒有文化的內涵在嗎?」

談作品衍生:隨緣就好

「原本計劃是把《日落之前叫醒我》產業化運作,圖書、有聲小說、廣播劇、音樂、影視、衍生品、活動、展覽甚至有想過怎麼衍生出文創空間、文化街區和主題產業園。但這個不能強求,目前書和音頻版都Ok了,其他佛系。很多事情還是要看天時地利人和的,隨緣就好。」

談未來創作:認真寫一寫生活的城市的人和事

「我最想寫的還是都市。我想花點心思認真寫一寫我生活的這座城市的人和事。你看香港、臺灣、巴黎等城市歷來都有很多文藝創作者真摯地描寫著他們的城市。你看以前波德萊爾寫巴黎的詩,你聽黃霑的獅子山下,你看周星馳哪些小人物的電影,你看吳念真寫的臺灣鄉愁,很感染人。我希望深圳能多點這樣的作品,真正地描寫這座我們住的城市,描寫普通人的生活,少點假大空的東西。真正地以「人」為中心,真誠地創作。香港黃金時代那些作家他們的筆下的香港煙火氣縈繞,讓人感覺到真實的生活氣息。我覺得很好,我希望深圳能多點文藝創作者去做這樣一件事。」

相關焦點

  • 從浮世繪看日本美術史
    什麼是「浮世」?淺井了意在《浮世物語》如此告白:生活就是為了及時享樂,將注意力集中在欣賞月亮、太陽、櫻花和楓葉之美。即使面臨貧困,也不用在乎,不用沮喪,只要學瓢瓜隨波漂浮,這就是「浮世」。 如此一來,「浮世繪」一詞也因運而生。
  • 凡·高為何鍾情於浮世繪
    凡·高一生還留下大量書信資料,主要是寫給他作為畫商的弟弟提奧,其中關於浮世繪的內容不勝枚舉,表露出他對日本美術的高度讚譽。凡·高在 19 世紀 80 年代初就接觸到了浮世繪。1885 年 12月他從安特衛普給提奧的信中就寫道:「我的畫室還是很不錯的,這裡貼著好幾幅日本版畫。這些令我感到非常高興。」
  • | 浮世繪傳奇
    浮世繪是興起於日本江戶時代特有的一種風俗畫,其內容多為表現貴族、市民、優娼的日常生活與勞動場景,體現當時社會流行的世俗風尚。浮世繪的產生源於日本社會政治與文化觀念的轉變。鎌倉時期,日本的繪畫深受中國南宋繪畫影響,表現題材也以皇親國戚的生活以及歌詠山水為主;至德川幕府時期,貴族階層的審美喜好開始由描繪宮廷貴族生活的畫像轉向描繪世俗社會生活場景的風俗性繪畫。
  • @北京 |【橋舍·浮世繪】日本最大浮世繪流派——歌川派
    時值西方繪畫開始逐漸進入日本,在他創作活動的初期(安永三年),荷蘭的人體解剖圖書《解體新書》翻譯出版,在當時的江戶地區引起很大反響。由此歌川豐春的製作開始趨向現實表現風格,並為引進西方繪畫透視法做出了許多開創性的嘗試。 歌川豐國(1769-1825)  歌川豐國出生於江戶神明前三島町的製作「人性」之家,號一陽齋。
  • 生活啟示錄+愛情浮世繪 《美好生活》還原中產階級的困惑與成長
    繼之前發布的「團圓版」全陣容海報之後,《美好生活》今天又曝光了一組「微笑版」單人海報,劇中的主要人物一一出場,幾位主演眼神柔和清澈、笑容裡飽含著幸福,為寒冷的冬日帶來了絲絲暖意,同時又契合了「美好生活」的主題,正是因為他們的憧憬和期盼
  • 清代木板年畫與日本浮世繪 「異域同繪」
    日本浮世繪部分有「浮世繪第一人」菱川師宣,「浮世繪六大家」鈴木春信、鳥居清長、喜多川歌麿、東洲齋寫樂、葛飾北齋、歌川廣重,「最後的浮世繪大師」小林清親等重要畫師的經典作品。清代木版年畫部分選取了天津楊柳青、江蘇蘇州桃花塢、山東濰坊、四川綿竹、河北武強、福建漳州等重要年畫產地的代表性作品。
  • 聊浮世繪-歌川派大師
    日本浮世繪藝術發展出了很多流派,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歌川派。
  • 淺介紹日本浮世繪
    愛蓮圖我找了一幅差不多畫風的清代石濤的《愛蓮圖》,正如我上面說的,這是兩種不同的美。之所以選擇清代的畫家,是因為江戶時代大致上是我們的明末到清末期間。好了,不多說,開始浮世繪的介紹。首先,要明白「浮世」是什麼意思。浮世意指人們所生活在此的現世、人世間生活百態,它所指稱在塵俗人間的漂浮不定,衍伸為一種享樂的人生態度,因為這種描繪歡樂榮景的華麗刻劃就叫浮世繪。剛開始時,浮世繪是畫在紙上或者錦帛上,和我們中國是一樣的,日本人稱「肉筆畫」(怪怪的)。
  • 「小陳奕迅」朱興東將登酷狗星樂坊,以歌聲演繹都市浮世繪
    他,就是韓紅口中的「小陳奕迅」朱興東。5月31日晚19點30分,朱興東將攜新專輯《關於你的所有幻想》做客218期酷狗星樂坊,分享自己對人生、夢想與愛人的期待。2014年,還只有18歲的朱興東就憑藉略帶沙啞的嗓音,在《中國夢之聲》的舞臺上把一首首經典歌曲的懷舊與復古娓娓道來,唱出了逆時代的畫面感。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展覽共展出中國美術館藏作品129套(138件),其中日本浮世繪75件、清代木版年畫52套(61件)、明清時期中國畫2件。
  • 浮世繪系列——鈴木春信
    講座將為大家介紹浮世繪的起源、工藝和三大題材——美人畫、歌舞伎演員像和風景花鳥畫。浮世繪最廣為人知的是美人畫,其次為歌舞伎演員畫像,還有在江戶時代後期興起的風景花鳥畫。浮世繪鮮活地表現了當時社會各階層的生活百態和流行時尚,包羅萬象,被稱為江戶時代的「百科全書」。此外,浮世繪還對19世紀末興起的法國印象派繪畫產生了重要影響,成就了東西方美術交流史上的一段佳話。
  • | 浮世繪傳奇
    浮世繪的產生源於日本社會政治與文化觀念的轉變。鎌倉時期,日本的繪畫深受中國南宋繪畫影響,表現題材也以皇親國戚的生活以及歌詠山水為主;至德川幕府時期,貴族階層的審美喜好開始由描繪宮廷貴族生活的畫像轉向描繪世俗社會生活場景的風俗性繪畫。這使得服務於貴族階層的畫師在繪畫表現上開始探尋一種精巧而又符合日本風俗畫的藝術語言。
  • 《十萬種鄉愁:川瀨巴水版畫珍品典藏》:明月何曾是兩鄉——浮世繪...
    在他的日記裡寫道:「說我們是光的畫家,這是你們對我們的不了解,說我們喜歡浮世繪是對我們的看不起,浮世繪就是我們的信仰。」 說浮世繪通過西方影響了世界,一點都不為過。 鮮為人知的是,魯迅先生也對浮世繪有著近乎痴迷的狂熱。1926年至1936年間,魯迅購買浮世繪書籍17種33冊、單頁浮世繪30幅,幾乎囊括了日本浮世繪大師的代表作品。
  • 浮世光陰繪不盡 樂享當下且珍惜
    在劉德江看來,日本浮世繪雖借鑑了中國古代唐畫和彩印畫的筆法,並可從中尋到宋代山水畫和明代文人畫餘音,但一直沒有丟掉日本的「大和魂」。正因此,作為日本工匠精神代表的浮世繪藝術能跳出曾經困擾西方繪畫的「光影真實」之怪圈,歷久彌新地用線描寫意去傳承「日本精神」,從而觀照內心的真實,呈現浮世生活百態中每一個當下的美好。
  • 魯迅收藏過的浮世繪的故事
    《魯迅藏浮世繪》   北京魯迅博物館 編   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刊行   2016年10月     「遺版」則是指其去世後遺留下來的浮世繪複製木版。高見澤遠治是個傳奇人物,但如果沒有其侄女多年走訪調查,撰寫出《一浮世繪師的遺產——高見澤遠治紀略》一書,那麼,我們還可能對他所知甚少。   作為表現人們日常生活與情趣的藝術形式,浮世繪始終受到日本普通民眾的喜愛,在浮世繪興盛的江戶時代(1603-1867),其價格也極為低廉,買張浮世繪等同於吃碗蕎麥麵。
  • 【大家】浮世春夢——浮世繪中的春畫
    作為浮世繪中的春宮,春畫有枕繪、勝繪、濡繪、笑繪、秘畫、秘戲畫、偃息圖、豔畫、豔本等形形色色的別稱,以枕繪最為通俗(本文權且以此作為浮世繪春畫的通稱)。一代繪師喜多川歌麿(Utamaro Kitagawa,1753~1806年)一生創作了大量枕繪,被看成此類繪畫中的「絕品」,其中最有名的系列作品,名為《歌枕》,意為「歌麿版枕繪」。浮世繪中到底有多少春畫?
  • 日本浮世繪來「嘉」
    原標題:日本浮世繪來「嘉」   1月16日,一場日本浮世繪特展將在嘉興博物館開展。   說起日本浮世繪,哪怕沒見過,也不會陌生。   浮世繪的藝術風格獨特鮮明,可說是最著名最典型的日本畫,主要流行於日本江戶時代中後期(17世紀至19世紀)描繪世俗生活百態的繪畫,包括美人、風俗、風景、花鳥等,有手繪與木刻版畫兩種類型,以木刻版畫為主。   特別是西方透視技法傳入日本後,風景畫(又稱「名所繪」)成為浮世繪最重要的主題。
  • 動畫《百日紅》曝預告 聚焦江戶浮世繪師杏獻聲
    動畫《百日紅》曝預告 聚焦江戶浮世繪師杏獻聲 時間:2015.03.12 來源:1905電影網 作者:夏澤 分享到:
  • 日本浮世繪:世界虛浮 快樂至上
    你應當像畫中人一樣,生活在自然裡,像花朵一樣。 —— 梵谷 浮世繪也稱「江戶繪」,堪稱江戶時代日本民俗的百科全書。它與歌舞伎、相撲一起被稱為「江戶三絕」。從字面意思來理解,浮世繪——浮世中的繪畫。 「浮世」來自佛教用語,本意指人的生死輪迴和人世的虛無縹緲。日本語言中自「浮世」一詞出現開始,就一直含有暗指豔事與放蕩生活之意。
  • 為什麼日本浮世繪能火遍全球?
    葛飾北齋 《東都淺草本願寺》以《神奈川沖浪裏》為代表的這類畫被稱為「浮世繪」,也就是「浮世中的繪畫」。到了1657年,一場大火將江戶夷為平地,觀念上為人們帶來浮世無常之感。只看到畫面的色彩線條,卻不了解畫家們朝不保夕的困苦生活。因此,浮世繪的火爆反而被作家永井荷風稱為「東洋的悲哀」。浮世繪影響了西方藝術,反過來,西方文化也影響了浮世繪的創作。